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质量管理措施应用研究

作者: 朱步青

玉米作为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种子质量的好坏对最终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玉米生产产量质量的新要求,必须从种子的栽培入手,优化技术,强化管理,促进玉米的优质高效生长。本文简单介绍了玉米种子栽培的特点,分析了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管理措施,探讨了控制玉米种子质量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相关种植工作提供帮助,促进玉米种植质量的提升。

目前,玉米种子产量远未达到规模化,品质有待提高,且种子产量在不同种植区域差异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就是栽培的方法和技术还不成熟,而且种子本身也有缺陷,加之生产条件的限制,都对玉米产量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必须通过对栽培技术进行优化,并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才能实现高产稳产。

一、玉米种子栽培特点分析

1、玉米种子特点

首先,玉米种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与其他作物的种子相比,玉米种子的活力和出芽率都很高。如果种植者掌握了正确的栽培技术,那么其发芽能力非常强,可以在整个生育期发挥顶土、耐贫瘠、抗旱等作用。其次,玉米种子栽培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在玉米种子的栽培过程中,对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栽培实践中,由于种植条件比较复杂,受土壤、水源、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导致其栽培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2、分析玉米生长条件特点

栽培玉米种子离不开隔离区的建设。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都是选择有自然屏障作用的地块作为玉米制种基地和建设隔离区。如果是在山坡上栽培玉米种子,地形、气候等因素会对玉米种子的生长产生显著的影响,导致种子栽培的风险性增加。如果种植环境温度较低,会大幅增加玉米种子出现坏种的概率,多种自然灾害都会对玉米种子的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区域更能满足栽培玉米种子的需要。如果是特别搭配的玉米种子组合,例如父本矮小,为提升父本散粉的便利性,可在山坡或其他具有一定地形起伏的地区进行栽培。

3、掌握玉米栽培特点

由于玉米种子自身具有很高的光合能力,因此其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光环境的影响较大。另外,玉米种子的个体小、种植密度大、抗逆性差,单位面积上收获的果穗较少。

二、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管理措施

1、优化玉米种子催芽技术

对玉米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种子出苗后的存活率,而且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如果种植人员掌握了正确的催芽技巧,可以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的目的,已经栽种好的玉米,其对干旱的抵抗力也会更强。通过对玉米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使其能够提早出苗和成熟,适宜在生长期较长的玉米种子栽培中推广。对不能按播种时间播种或仅能在较差土壤条件中种植的玉米种子,应用此项技术更为合理。

①玉米种子催芽准备

提高种子萌芽率是对玉米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的基本目标,而采用该方法的先决条件是种子自身具备一定的活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催芽的作用,种植者在选种时要对种子的品质进行认真检查,把腐烂、受病虫害影响不能萌发、不能出芽的种子都剔除掉,只留下品质好、播种成功率高的种子。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将其置于阳光下晾晒3—4天,即可实现全过程的催芽前处理。

②常用的玉米种子催芽流程

就当前玉米种子的催芽工作来看,浸种是最常见的催芽流程。在进行浸种催芽工作时,用清水把种子浸泡一遍,把粘在上面的病菌和寄生虫清除干净。浸种催芽结束后即可进行火坑催芽,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会使用塑料薄膜、稻草之类的材料。首先在火炕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铺一层10cm厚的秸秆,再用麻袋、布片铺在秸秆上面,把浸泡过的玉米种子放在秸秆上,种子厚度控制在10cm以内,然后再盖上一层干净麻袋或者布片,进行保温催芽。

③玉米催芽核心要点

首先是控制温度。温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玉米种子催芽的效果。在整个催芽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对水温和炕温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水温和炕温分别控制在45℃和30℃之间,炕温太高会影响到种子活力,使种子不能成功萌芽。为了提高炕温控制的效果,可以将温度计放到种子里面,通常要间隔3—4小时检查1次,并且要对种子进行适量的翻动,防止种子在高温地区保存太久而引起烧种。其次是控制时间,在催芽时要对时间进行适当的控制,以免对种子发芽产生不良的影响。实践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太短,种子萌发速度不能显著提高,催芽作用无法体现;浸泡时间太久,易引起种子腐败,对种子萌芽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把催芽时间控制在8—10小时以内。在浸种的具体实践中,要根据玉米种子的类型进行时间的灵活调整。对于粉质型的玉米种子来说,浸泡种子的时间以8小时为宜;对于马齿型的玉米种子来说,浸泡种子的时间以4小时为宜。另外,火炕催芽的时间最好是24—36小时,当种子萌芽之后放在阴凉的地方,等温度降下来之后,可以进行播种。最后是控制湿度。湿度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在火炕催芽过程中,要多喷些温水以免过干。在催芽时,可以将湿度计置于种子内,并定时检测其干湿状态,如有需要,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调节。

2、做好播种准备

催芽结束后,种植人员应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以达到最好的催芽效果。催芽完成后,不要立即将玉米种子进行播种,而是要将其置于低温清洁的环境中,以免发芽太早给播种带来麻烦。应当指出,在催芽到播种这一期间,种植人员不能对种子进行包衣,以防止病害扩散。在催芽时,要根据不同的播种方法,适当调节催芽时间。如采用套袋的方法,当玉米种子发芽2mm时,即可播种。如果是机械播种,要等种子发芽4mm后才能播种。在播种之前,也要注意对芽体进行干燥处理。

3、做好科学整地

为了提高玉米种子的栽培质量,必须做好种植土壤的准备工作。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肥条件,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是整地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栽培玉米种子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特别注意整地准备工作,根据栽培技术的需要,在适宜的时间和条件下,因地制宜地进行整地。通常情况下,为了给玉米种子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空气流通环境,必须将土壤深度控制在40cm左右。研究表明,玉米具有较高的根延性。在开展整地作业时,要进行深度挖掘,以增加其保水性能。如果按轮种的方式种植玉米,秋季可以进行土壤的深层挖掘,保持22cm的深度。如果是单一的种植玉米,应该尽早地进行灭茬,然后再把深松的垄沟做好。

4、选择适合的品种

玉米种子类型的不同,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在播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状况,对种子进行筛选,选出合适的品种,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5、掌握播种时机和间距适时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播种的时机和间距。通常情况下,催芽后的玉米种子比普通的玉米要提前出芽,并且具有更长的生育时期,这也是种植人员在播种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玉米种子的种植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6、合理密植

在种植玉米种子时,如果种植的密度过高,每一个玉米都会相互遮挡,这样就会减少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到干物质的累积,使空秆的概率大大提高。如果种植密度过低,水分、养分和光照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导致产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确保合理的种植密度,能让叶面积指数的发展达到动态的、合理的水平,有效地减少植株的反光,增强植株的光能利用率,保证玉米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保证籽粒的品质。一般来说,紧凑型向上生长的品种应确保5000—5500株/667m2;半紧凑型的栽培密度应确保4500—5000株/667m2;松散型品种的栽植密度应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

7、玉米田间管理方法

①应采取科学施肥方法

在耕作期,必须向玉米田内施入足够的有机肥料和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以创造一个较好的土壤条件。在生产实践中,普遍采取条施和穴施两种施肥方法,对玉米生产和质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控制好种子和化肥的间距,防止两者靠的太近,导致烧苗。当玉米开始生长时,种植人员应将150kg/hm2的颗粒肥料再施1次。在低氮条件下,为了提高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可以采用薄层追肥的方法。

②合理灌溉

在玉米生长期,应充分利用天然降雨,争取在最小的灌溉费用下,达到最大的灌溉效益。在进行玉米大田管理之前,种植人员要运用专业的技术,对玉米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量。同时,对玉米各个时期的需水规律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这些情况,对灌溉时间和水量进行严格的选择,保证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能够给玉米充足的用水。播种前,栽苗人员要把墒水浇透,以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在大喇叭口期和后期抽穗开花期间,要进行充足的灌水,以提高产量。在籽粒形成后,要注意加强水分管理,以保证玉米的光合作用顺畅。

8、加强玉米保苗技术

在对玉米种子栽培技术进行优化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改进。玉米资源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为人民提供粮食,还能有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要想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玉米,研究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必须根据目前的栽培条件和玉米种子的状况,寻找出更好的玉米种子。在对玉米种子的研究中,原始种子的生命力相对于杂种要差一些,并且原始的种子在成长中会受到更多的环境因素的干扰。因此,这种种子并不适用于短期的播种,也不适用于长时间的种植,并且在进行这种类型种子播种时,要求覆盖的土壤厚度要比杂交种浅2cm。因此,在进行种子栽培时,必须对保苗技术进行重点关注,在进行播种时,积极使用薄膜覆盖法。该模式不但能有效地保护玉米种子幼苗,而且还能提高种子的利用率,提升玉米的总体产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增加总体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9、科学使用玉米配套种植技术

在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栽培技术,能够使其总体品质有所提高,在多种栽培技术的配合下,能够获得更大的产量,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不利的影响因素,为实现玉米的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综合优化玉米种子栽培工艺,并积极推广配套种植技术,在此基础上提高玉米产量。在使用配套技术时,要充分发掘传统的栽培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地选择,同时还要适当地使用新的栽培技术,通过多种技术的结合,提高玉米的产量。

三、强化玉米种子质量管理的措施

1、健全管理体系

在种子管理中,要把好品质控制,做到种子的统一供应。有关企业和部门要相互配合,主动运用现代科技,建立健全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这种方法,既能提高总体的经济效益,又能培育出优质的种子。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地实施质量管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质量管理,使种子的质量管理方式更加丰富。

2、构建种子管理队伍

要完善种子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检验体系、行业体系、品种体系和综合体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使新品种的测试、展示和推广系统更加标准化,健全新品种的测试和示范基地。扩大试验示范范围,促进玉米种子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为新品种鉴定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资料,为玉米良种推广提供参考。

3、加大宣教力度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多种传播方式,向种植人员普及关于玉米种子的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种植人员学习识别玉米种子的方法。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种子经营者的管理,要主动配合监管,主动建立和完善种子档案,为种子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保障。此外,要有目标地进行技术培训,通过不定期或不定时地进行技术培训,使种植人员的栽培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确保种植人员可以熟练地进行种子的生产和栽培管理,从而增强科学生产观念。

4、规范市场秩序

对新品种要格外重视,由于不同地区生产出的品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对不适合在当地栽培的种子,应该严格加以取缔,不允许流入当地市场,也不允许出售。此外,监督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核对各经营单位的情况,确保所售的种子能够进行溯源。

5、优化玉米检验制度确保玉米种子品质

为了确保玉米种子的品质,必须借助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约和标准化检测来支撑。在种子行业,要使企业的管理体系标准化,实行岗位责任制,健全取样检测系统,对原始记录进行妥善保存,并仔细地填写有关信息,做好抽查工作。在企业内部,要对有关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要让有关管理机构充分地履行职责,健全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6、完善检测项目

在市场上销售的种子要经过室内的发芽率、净度和水分等综合检测,达到相关行业要求后方能上市销售。对质检人员来说,必须对《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有深入的了解,在玉米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都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以确保种子品质,并对其品质进行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基于玉米作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性,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加强种植质量管理,对于提升玉米种植产量质量,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种植人员应该准确掌握玉米种子的栽培要点,持续优化栽培技术,结合实际种植条件对栽培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与此同时,加大对玉米种子质量的监管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玉米种子的栽培质量,为玉米产量质量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增加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743305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人民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