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及相关解决策略

作者: 张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植保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农业植保工作更是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在未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农业植保工作的意义并且做好植保工作。本文针对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基层农业生产中农业植保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做好农业植保工作的策略。

一、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日益受到重视。作为食品的重要来源,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通过做好农业植保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将会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植保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保护作物不受侵害。通过植保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护作物的生长发育,确保农产品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此外,农业植保工作还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通过合理使用农药、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可以减少农药残留和农产品污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科学的植保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通过及时、科学的植保管理,可以减少农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减产和损失,病虫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而科学合理地进行植保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且植保工作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病虫害的暴发会导致农作物的大面积受损,进而影响农产品的供应稳定性,通过科学的植保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连续产量,确保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此外,农业植保工作还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的植保管理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基层农业生产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农业植保工作的重要目标,而农业植保工作的开展对于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农业植保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农民降低农药使用成本,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农药使用,避免了对农药的滥用和浪费,从而降低了农民在农药购买上的支出。而且农业植保工作有助于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科学合理地进行植保管理,可以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农民获取更好的销售价格提供了保障。同时农业植保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时,由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药成本的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净收入。此外,农业植保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稳定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而农业植保工作的开展可以保证农产品的供应稳定性和品质安全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通过做好植保工作就可以更好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科学的植保管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植保作业中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品种、施药方法和施药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施用频次,可有助于减少化学物质对空气和水源的污染,有效保护环境的清洁和安全。而且科学的植保管理可以降低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植保作业中科学地选择农药品种和剂量,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科学合理地选择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方法,可有助于维护土壤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生态平衡,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此外,科学的植保管理有助于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品种和施用方法,可以减少土壤中农药残留的含量,保护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同时,科学的植保管理也有助于减少农药对水源的污染和影响,保护水体的清洁和安全。此外,通过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方法,可以促进有益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增加生物多样性,可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二、当前我国基层农业生产中农业植保工作存在的不足

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在当前我国基层农业生产中,尽管农业植保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水平较低、经济条件有限等因素,农业从业者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教育,导致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植保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缺乏对植保工作的科学认知和实践经验。而且农业植保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但是当前基层农业生产单位中缺乏专业的植保技术人员。由于对植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有专业的植保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生产单位从事工作,这导致了植保工作的执行力和水平不高。同时农业植保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但基层农业生产单位中缺乏及时更新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技术传播渠道不畅,农民对新型植保技术和方法了解不足,无法及时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影响了植保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农业从业者普遍缺乏参与专业培训和学习的动力,对于提高自身的植保技术水平缺乏积极性。缺乏专业的植保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导致农业生产单位在植保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农业植保装备落后

在当前我国基层农业生产中,农业植保装备的落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植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农业植保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导致基层农业生产单位使用的植保装备普遍落后。例如,传统的手工喷雾器、简易式喷雾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大面积农田的防治需求,效率低下、操作不便,无法满足现代农业植保的要求。而且在农业植保过程中,病虫害监测、预警和诊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基层农业生产单位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农田病虫害情况,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此外,农药施用过程中也存在技术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以外,农业植保装备和技术设施的落后也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落后的植保装备和技术设施导致农业生产单位在植保工作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效率低下,农业生产单位往往需要增加投入以弥补不足,但这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做好农业植保工作的策略

1、加强技术培训与提升人才队伍

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做好农业植保工作至关重要,而加强技术培训与提升人才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策略。加强技术培训是提升基层农业从业人员植保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操作演练等形式,使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先进的植保技术和方法,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农药使用安全技术、病虫害监测与识别方法等方面,以满足基层农业生产单位的实际需求。而且加强技术培训需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针对基层农业生产单位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业从业人员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例如,针对特定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某些地区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案等,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也需要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还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如实地考察、示范教学、网络培训等,使培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培训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平台,开展实践操作演练和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农业从业人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不断提升植保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除了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人才队伍也是做好农业植保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走上农业植保专业,为基层农业生产队伍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可以增强基层农业生产单位的植保技术力量,提高植保工作的执行力和水平。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到农业植保事业中,为基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2、推广先进的植保装备与技术

推广先进的植保装备与技术是提高基层农业生产单位农业植保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只有做好先进装备和技术的推广才可保证植保工作的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的植保装备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农作物、不同病虫害防治需求,提高植保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例如,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如激光定位、智能控制等,可以实现对农药的精准施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植保技术是提升农业植保工作水平的关键,通过引进国内外最新的植保技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可以为基层农业生产单位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植保作业的科学性和效果。例如,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进行病虫害监测和识别,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推广先进的植保装备与技术需要注重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植保装备和技术,并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植保装备的维护和管理,保障植保装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除此以外,推广先进的植保装备与技术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投入和项目资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力度,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工作,为基层农业生产单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3、建立健全的植保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植保管理体系对于基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想建立健全的植保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植保作业程序和操作标准,这些标准应当涵盖从农田调查到病虫害防治的全过程,包括病虫害监测、防治方案设计、药剂选择与施用、防治效果评估等环节。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为植保工作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支持。而且建立健全的植保管理体系需要加强对植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对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植保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植保装备和药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安全使用和合理施用。同时,还需要建立植保工作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植保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强对植保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此外,建立健全的植保管理体系还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农田状况和病虫害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植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研究,提高植保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推动植保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

4、加强技术支持与服务

加强技术支持与服务是提升基层农业生产单位的植保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要想建立健全的植保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作用,包括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基层农业生产单位提供更加专业化、全面化的植保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机构和服务网络,设立植保技术咨询热线和在线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及时的植保技术咨询和服务。而且加强技术支持与服务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方案和服务措施,这包括对农田的实地调查和病虫害监测,根据调查结果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和技术措施,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植保技术指导。同时,还需要根据农民的需求和问题,开展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解决他们在植保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综上所述,农业植保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以及提升农民意识和参与度等策略,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植保工作的水平和效益,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256200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高新街道办事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