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杨树增产增收的种植技术及养护要点探讨

作者: 王雪凤

杨树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树种之一,成片的杨树林随处可见。在辽西林业的发展中,杨树林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杨树的种植技术、养护管理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种植技术体系。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杨树增产增收的种植技术,并结合辽西地区的实践种植情况,对杨树的种植技术及养护要点进行浅谈,为实现更好的种植效益提供理论指导。

一、杨树的生长习性以及种植意义

杨树属于落叶乔木,具有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品种较多、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杨树喜欢凉爽潮湿的气候,在温暖多雨的气候下容易受到病害。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喜欢深厚、肥沃的沙壤。耐碱、耐烟尘、耐污染,pH值在8-8.5时也能生长。辽西地区河流多,气候适合种植杨树。成片的杨树林具有很好的风沙抵御能力,所以常常应用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护路护岸等防护林。杨树生长速度快,不到10年就可以成材,高大粗壮,所以经常应用于民用建筑、人造板、造纸和火柴等用材林。因为杨树的用途非常广,所以具有极高的种植意义。

二、杨树的种植与养护

为了提高杨树林分保存率,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掌握好各项栽培技术,但是要想把杨树种植好就必须把好育苗、造林、防虫、抚育四大关键技术环节。

(一)育苗

要想培育好一片杨树林,首先必须具备优等苗木,即无病虫害、抗逆性强等品种苗木。科学的育苗技术不仅能育出优质苗木,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单位面积合格苗木的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1、育苗地的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平整、阳光充足的熟化沙壤土且排水较好的地块作育苗地。

2、整地

秋季清除育苗地里的所有杂物,用机械翻耕25cm以上,有条件的每亩施腐熟鸡粪或猪粪1000kg。第二年春季平耙并起垄,常规扦插垄宽60-70cm,覆膜扦插苗床宽大约100-110cm,同时每亩施入复合肥料55kg,随施肥随每亩施入高粱米毒谷5kg毒杀地下害虫(毒谷制作方法是,用辛硫磷1kg,加水适量,浸泡5kg高粱米,浸泡48小时以上)。

3、滴灌、地膜

将滴灌铺在苗床中间,然后用机械在苗床铺120cm宽黑地膜,地膜不能过宽,要么趟地时容易损坏地膜,并用杨树育苗打孔器在苗床上双行打孔,做好扦插准备。

4、扦插

(1)剪穗条

杨树扦插穗条以秋采条春剪穗为佳。选一根一杆品种纯、健壮、无病虫害、木质化比较好的苗木割条,割条时间在10月末进行,先假植,大约11月下旬条材进行冬储。然后在次年3月上旬进行完剪穗。剪穗前应该剔除杂种条和有病虫害的种条。将种条的最底部和梢部芽眼不饱满的枝段去掉,取中部芽眼饱满、木质化程度比较好的枝段进行剪穗。常规扦插剪穗长度16-18cm,覆膜扦插剪穗长度20-22cm,上剪口平、下剪口斜(大约45度角,便于在地里扦插),上剪口距饱满芽上方1cm。插穗剪截后,按粗度分级捆扎,每50根或者100根一捆,及时沙藏假植,假植前用多菌灵或百菌清等进行消毒,然后将穗材芽眼向下单层摆放整齐,层间用5cm厚细湿沙土间隔,封顶后覆盖30cm厚以上细湿沙土,浇足水。也可在假植坑上覆盖稻草、草帘等进行保湿;或者用遮阳网来遮阴保湿、保温,根据温度和含水情况定期补水,起到降温及保湿(沙土饱和水量保持60%)作用。

(2)扦插

扦插前穗条假植坑应该每天都要浇水,浇3-5天就行,让穗条吸足水分。扦插前要对穗条进行挑选、消毒。扦插时必须观测土壤温度,距地表20cm处的地温必须连续3天温度保持在12℃以上时才能扦插。常规扦插株距20cm,每亩扦插5000株;对于覆膜的地块,大垄双行扦插,株距18cm,行距40cm,每亩扦插7400株。扦插时,斜切口插入土壤,插后踩实。随扦插随浇水,必须浇足、浇透。对于覆膜育苗,插穗要求露出地膜2cm。对于准备第二年留床的苗木,扦插的株距大于20cm,防止过密影响苗木粗度。

(3)苗期管理

①除草中耕

除草必须做到除早、除小、除净。第一次除草中耕在5月中旬进行,之后每半个月除草中耕1次,共4次。中耕要逐次加深,全面耕到,不伤苗,不压苗。

②定株抹芽

无性系繁殖苗木每株会萌发出多条枝条,这就需要定株,在苗木高度长到约10cm时进行定株,去掉萌发不好的株,保留一健壮株,需每年定株2次。在侧芽长到约10cm进行抹芽,抹除侧芽,防止侧枝过多,争夺养分,影响苗木粗度和高度,抹芽一般进行3-4次,抹芽时注意不能将叶片去掉。

③浇水

扦插后一定浇足水确保出苗的水分供应。苗木生长期根据当地土壤含水率结合追肥情况进行浇水,在6月下旬要控制水分,进行蹲苗,让苗木根系扎深扎牢,防止苗木徒长,遇到大雨大风时倒伏。

④追肥

追肥需要进行2次。第一次在6月中旬前(苗高约25cm)进行,每亩施尿素25kg;第二次追肥在7月中旬进行,每亩施尿素27.5kg。

5、病虫害防治

4月份-5月份时防黑绒金龟子和象鼻虫等食芽害虫。根据害虫喜食嫩芽习性,在扦插前4-7天,每隔4-5垄播撒蔬菜籽,如白菜籽、油菜籽等,蔬菜出苗后往蔬菜上喷施内吸性农药,害虫被诱惑在蔬菜上,从而杀死害虫,确保苗木不受食芽害虫危害。还可以使用诱虫黑光灯诱杀食叶害虫成虫。6月份-9月份用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苗木锈病等叶部病害,一般防治5次,同时清除病叶、落叶,进行烧毁,消灭菌源;用800倍液高效氯氟氰菊酯喷施防白杨透翅蛾等蛀干害虫,每20天喷施1次,喷施3次。

(二)造林

科学的造林方法是成活率的关键。

1、清场

秋季造林10月中旬清场,春季造林在3月清场,清除树根、秸秆、灌木及其他杂物,并平整土地,保证不影响机械作业为准。

2、整地

秋季造林在10月下旬开始机械重靶整地。翻耙整地,要求全面整地,不留荒格,深度在20cm以上。如果不是生态防护林只是经营性质,尽量选择土壤肥沃、采光性能好,方便管理的地块,它是杨树高产的基础。

3、设计测量定点

11月初开始测量,工具用罗盘、花杆、测绳及方便筷子。首先在GPS图纸上设计好株行距,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株行距到地块用罗盘、花杆和标记好株行距的钢丝绳进行实际测量,将测量好的点用带有颜色的方便筷子插入作为定植点。要求树行整齐划一,横竖成行。根据培育的材种目的不同设定株行距,培育大径材设定大株行距,如5m×5m、4m×6m、5m×6m等;培育浆纸林设定小株行距,如3m×4m、3m×5m、2m×6m等。

4、机械挖穴

辽西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主要采用机械挖穴,机械挖穴省时省力省费用。要求树坑长宽深各50cm。为了能提高林木的抗旱力和成活率,尽量采用挖大穴和深栽方法,这样便于杨树苗地下的干部转化更多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注意穴不要挖得太早,避免土壤失去水分。

5、人工栽植

秋季造林在11月下旬开始,采用植根造林,要求苗高35-40cm,苗木根系发达,苗木要修根,侧根不超过15cm,地径1.4cm以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合格苗木。春季造林在4月中旬开始,采用1、2年生带秆苗木造林,苗木要求苗高2m以上,地径1.4cm以上,在栽植之前,将杨树苗放在水中浸泡6天左右,吸收充足水分;栽植时要采取3次填土,2次踩实,1次提苗方式栽植,即栽植时回填半坑土时踩实1次,封顶时提苗并踩实1次,植根树苗要求插口露出地面5-10cm。这样保证苗木根系不悬空,从而提高杨树的成活率;注意回填土时要求全部用表层土,因为表层土熟化好、腐殖质含量高,有机质丰富均衡,有利于树苗快速健康成长。

6、浇水

对新植的苗木一定要及时浇水,浇水时一定浇透,可以在坑中扎眼进行浇灌,要求每个树坑浇水不低于50kg。

(三)抚育

科学的抚育技术不但可以使杨树生长迅速、确保增产增收,而且还能节约费用。

1、除草松土

在5-8月进行除草4次,树行内的杂草要进行每间隔20天左右用小型微耕机进行旋耕除草1次。确保林地除草要除干净,保持无杂草、无遮挡,使之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间种植物要求不要打危害树的农药。

2、定株、抹芽、撸叶

在6-8月对1年生植根苗进行定株、抹芽,定株要求树苗高度达到20cm时进行,需要作业2次;抹芽要求侧芽不超过15cm时进行,需要作业3次,作业时不要伤到树,不要留茬;1、2年生幼树要进行撸叶,撸叶要求撸到苗木1/2处,减少养分争夺,有利于根系和干形的生长。

3、修枝、去糵

在5-8月期间,对3-4年生幼树树干基部到树干2/3处萌生的枝条进行剪除,全年进行2次,不要留茬台,剩余1/3中,要求保留优势生长枝,其余枝条剪掉主尖部分,防止其与主生长枝竞争生长。5年生以上视情况进行修枝。

4、机械抚育、涂白

在10月对幼林间种的植物秆稞进行翻靶,要求翻靶深度25cm以上,压青积肥;11月用杨树防冻防病膜剂、涂白增效剂对幼树进行涂白,1-2年生幼树1.2m以下全部涂白,3-4年生幼树1.2m以下西南方向半环形涂白,使其能够良好地过冬。

(四) 防虫

防虫是杨树成活率高、产量高及品质高的关键措施。杨树常见病虫害是病原微生物病害和虫害,病原微生物病害主常见是叶锈病,害虫主要是食芽、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三种。叶锈病、食芽和食叶害虫对其生长影响最大,但蛀干害虫危害结果最严重,如果树干上蛀干害虫过多,不但影响干型,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直接导致杨树的死亡。辽西地区食芽害虫主要是黑绒金龟子和象鼻虫,食叶害虫主要是白杨透翅蛾,蛀干害虫主要是杨干象最为常见,此害虫生命力都很顽强,它们一般进入杨树树干木质部和韧皮部啃食以获取生长所需营养,通常会在树干上虫口内产卵或者排放粪便,致使杨树无法自我修复,因此,对杨树的树干危害很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中的作用,必须提高林分保存率、提高保存率就要将病虫害防治好。

1、叶锈病

杨树叶锈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真菌,其侵染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传播。一般情况下,孢子会随着气流、雨水、风等传播到植物表面,然后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侵入到植物内部,从而引发叶锈病的发生。叶锈病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橘黄色或红褐色的小斑点,有的斑点中心会有凹陷,并在病斑上形成橘黄色粉状锈孢子堆,通常以叶背为多,有时叶柄和嫩梢也有。发展一定时间后树叶就会变形、变黄、凋萎、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有的病菌可以潜伏在杨树冬芽中越冬,次年继续为害。叶锈病通常对苗木和幼树受害比较严重。叶锈病的发生除了真菌引起外,土壤的养分和酸碱度也会对叶锈病的发生产生影响。对于如何预防和治疗叶锈病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在植树造林时注意幼苗的选择,选无病虫害及抗逆性比较强的杨树苗木,并且用三唑酮等杀菌剂药液配比浓度800-1000倍液喷雾杀菌进行预防;增施有机肥和矿质肥,保证土壤的肥力;加强林地管护,保持树木健康生长,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7月末-9月初,用三唑酮等杀菌剂500倍液喷雾预防,一般防治2-3次,减少病原菌的数量;病害一旦发生,要及时清除感染了叶锈病的植株,以免病害扩散。

2、植根苗防治黑绒金龟子、象鼻虫等食芽害虫

在春季幼苗萌发前,大约4月5日-15日(视当地气温而定)虫害未发生之前对1年生幼苗进行黑绒金龟子、象鼻虫防治。方法是套白色塑料袋(规格26cm×42cm)或套黑色光滑塑料管(规格直径60mm长25cm)。植根苗幼林防治,扒开覆土露出活芽套上塑料袋或黑色光滑塑料管并用湿土压实,确保树芽都保护在塑料袋或塑料管内不被土压埋,待苗高长到6-8cm时,在塑料袋两顶端各剪出1cm的通风散热口,套塑料管无需剪孔,在5月20日-30日,苗高长到15-20cm时,撤掉塑料袋或塑料管,塑料袋进行销毁,塑料管收回,回收的塑料管留存可以下年继续使用。植杆幼林防治,时间同植根苗相同,在苗木顶端套白色塑料袋(规格28cm×45cm),底口系严实确保树芽都保护在塑料袋,枝芽长到8cm左右时,在塑料袋两顶端各剪出1cm的通风散热口,在5月20日-30日,苗高长到20cm左右时,撤掉塑料袋进行销毁。要定期监测,定期预防,一旦发现虫情后,及早进行防治。如果虫害严重可以用40%辛硫磷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在叶片和地表进行喷雾,以有效地杀死它们。

3、防治白杨透翅蛾等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的种类很多主要是以蛾类为主,如白杨透翅蛾。它们泛滥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整棵树的树叶都全部啃食完,直接导致树木的死亡。防治方法是在6月下旬-8月下旬,用辛硫磷或者氯氰菊酯1:500制成药液、即1份辛硫磷或者氯氰菊酯、兑水500份,人工或机械喷雾防治。也可以选择稀释1200倍80%敌敌畏进行喷洒,但是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或者可以采用生物防治,该类害虫喜欢夜间活动,因此灯光诱杀成虫也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

4、防治杨干象等蛀干害虫

对于杨干象等蛀干害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在4月5日-10日时,对2、3年生幼树用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水按照4∶1∶40药液,即氧化乐果4份、敌敌畏1份、兑水40份药液进行涂刷,药液加入适量红色墨水便于查找遗漏。2年生幼林树干从高1.6m处至地面全面涂刷。3年生从当年生主干枝条1.0m处至树干根部全面涂刷,一周后对第一次防治进行检查,如有遗漏或再次发生的及时进行点涂防治。用氧化乐果、敌敌畏、水按照4∶1∶20药液,即40%的氧化乐果4份、80%的敌敌畏1份,兑水20份,加入适量红色墨水点涂排粪孔及蛀蚀坑道,以药液饱和为止。对于4年生以上树木采取钻孔注药防治杨干象,在4月5日-10日时,在树干基部20-25cm处机械打孔,向下倾斜45°,孔深5cm左右至木质部,然后用注射器向钻孔部位注药(药液配比按照2∶1∶2∶20,即40%氧化乐果2份、25%高效氯氟氰菊酯1份、40%辛硫磷乳油2份、兑水20份),注射剂量为每厘米胸径1.0ml,最后用黄油封口。打孔、注药、封口等要连贯施工,不可间隔时间太久,注药要注满,封口要严实。

综上所述,苗木质量和造林技术是决定造林成活的关键,规范科学的抚育技术、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节约投入成本,提高产量及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110300辽宁省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