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大白菜栽培关键技术的科学有效实施策略
作者: 牛艳丽大白菜是蔬菜品种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是深受人们广泛喜爱的蔬菜食品,并在大部分地区均有所种植,所适宜的种植区域较广,由此为了满足人们食用需求,不断加强对大白菜高产栽培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种植方法的全面探索,以寻求相适宜的栽培技术,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大白菜总体产量。栽培过程中优化各环节内容,运用全新的栽培方法,有助于保证大白菜质量,以此满足市场销售需求,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一、大白菜栽培的基本概述
大白菜属于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其高度大约在50cm左右,基生叶相对较大,呈现倒卵状长圆形,长度大约在30-60cm之间,顶端较为圆钝,边缘呈现为皱缩以及波状。白菜叶柄为扁平白色,长度约在6-9cm之间,宽度则在2-8cm左右。白菜花芯为黄色,直径大约在1.2-1.5cm左右,花梗长度则保持在4-6mm左右,其形状为卵状披针形,长度约为4-5mm左右,主要为淡绿色。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膳食纤维,并具有良好的抗氧物质,食用白菜能够有效帮助人们促进肠道蠕动,促使其得到良好消化,可充分阻止致癌物质生成,不断抑制癌细胞繁殖。同时,大白菜还有着一定的医用价值,鲜叶以及根可融入到药材中,达到通利肠胃的目的,对养胃有着较大功效,由此受到人们广泛欢迎,对其食用频率较高。大白菜在我国各地得到大范围栽培,由于白菜具有耐寒特性,喜好冰凉气候,由此经常在冷凉季节进行种植,若在高温气候下种植,极易出现病虫侵袭的情况,导致白菜品质逐渐下降,造成种植产量不断降低,影响整体的种植效果。并且,大白菜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适合种植于富有丰富营养物质的土壤中,以此对白菜的生长有着重要优势,可提高白菜的种植效率。此外,大白菜的食用方法较为丰富,用途相对广泛,可将其用作炒食以及做馅等,还能够将白菜进行腌渍以及加工。白菜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其含有大约1.2g左右的蛋白质,2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以及31mg的维生素C等。白菜在蔬菜供应中占据关键地位,种植周期相对较长,冬季以及早春可运用温室大棚的方法进行栽培。通常情况下,大白菜种植最佳时间为每年的8-11月,所种植产量相对较高,整体总量大约在6000kg。在2-4月种植期间,由于温度相对较低,通常会采取地膜保护的方式,不同的气温下应当选择不同的种植品种,从而可取得高效的栽培成果。
二、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对农业种植的重视,根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全新要求,高度注重各项栽培技术,以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高质。在传统大白菜栽培过程中,由于栽培方法相对复杂,经常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资源,容易造成资源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环境也极易遭受破坏。并且,在传统栽培方法的应用下,育苗技术要求以及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对种植人员形成较大考验,致使大白菜种植效果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在白菜需求增加的同时,种植区域面积较为有限,由此需要对全新技术方法展开深入研究,通过采取高效的栽培方法,可有效增强大白菜成活效率,加快白菜生长速度,提高其生长品质,符合市场销售的根本标准。
目前,在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发展下,对高效蔬菜种植技术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大白菜种植期间,逐渐关注白菜种植产量,提出高产栽培要求,促使相关人员不断加大对大白菜高产栽培方法的研究,通过种植高产大白菜可有助于增强种植效率。在高产栽培方法的应用下,能够扩大种植面积,确保大白菜产量得以提升,以为市场供求提供充足产量,充分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并在全新方法的实施下,还能够降低种植成本,为相关种植人员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白菜种植的广泛传播。同时,在大白菜高产栽培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还有助于确保蔬菜食品安全,运用相适宜的种植技术方法,能够减少对化肥肥料以及农药的使用,避免白菜农药过多对人们自身健康造成较大威胁,促使白菜污染风险得以降低,以提升蔬菜质量以及安全。并且,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应用下,减少对土地以及水资源的占用,防止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栽培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提出全新的方式内容,促使大白菜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生长,节约栽培时间,增强白菜生长效率,突显出白菜高产种植优势,实现大白菜栽培技术研究目标,有助于促进蔬菜持续发展。
三、高产大白菜栽培的主要方法
1、科学选择基地品种
当前,为了达到大白菜高产的目的,根据大白菜生长习性以及整体生长状况深入探究栽培方法,以寻求科学的栽培技术,完善大白菜种植流程,促使各环节栽培工作得以优化。因此,在大白菜高产栽培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种植区域以及大白菜品种的科学选择,通过选择相适宜的基地与品种可有效保证种植效果达到预期标准。其中,在种植区域旋转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充分了解大白菜生长喜好,严格根据农业生产标准,要求种植区域远离交通要道、工矿等。并在土地选择时,应当优先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土壤,要求土壤pH值保持在6.5-7.5之间即可,以此可呈现出良好的栽培效果。由于大白菜喜凉且耐寒,若区域温度过高,则极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造成大白菜品质以及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不利于大白菜的高产种植。由此在大白菜种植区域选择时,应当选择保水性以及保肥性相对良好的土壤,并确保土壤具有一定的透气性,选择土层较为深厚的土块,通常黑黄土以及沙壤土较为适宜。同时,在大白菜种子选择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季节以及当地气候情况等,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相应的优质品种,确保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达到高产量种植目的,拥有良好的商品性。在品种选择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加以注意,避免选择经过禁用药剂包衣以及转基因的品种,影响大白菜的整体质量。由此在实际栽培中,可选择早熟5号以及青杂50号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结球整齐度相对较高,通过对优良品种的选择能够快速增加种植产量,并为大白菜生长质量提供坚实保障,提高其生长效率。
2、做好整地施肥工作
通常情况下,大白菜根系大多位于浅土层,其网状分根以及平行侧根较为发达,而深土层根系发达效果不够明显,由此在大白菜种植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整地工作,加深土层根系分布,不断将土壤进行深翻。通常在种植区域内开展深翻工作时应当选择在秋作收获后实施深翻作业,结合土壤实际情况可适当施加农家肥,增加土壤中的丰富营养物质,能够为后续大白菜生长带来良好作用。同时,在整地过程中,应当对土地进行平整,避免出现地面高低不平的现象,影响后期管理时浇水不匀,降低大白菜栽培效果,容易引发病毒病的出现。在土地深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确保深度在30cm以上,对畦面进行细碎平整,并且,在整地期间,还应当做好施肥工作,不断在土壤中施加有机肥,通常在施加基肥时要求用量可在100-150kg/667m3之间。与此同时,还可施加26kg左右的过磷酸钙以及100kg左右的草木灰,确保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肥料,对大白菜后期生长有着较大益处。此外,在整地施肥过程中,还应当进行精细整地,促使土质呈现疏松状态,有助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强化土壤的保水以及保肥能力。由于大白菜种子形状相对较小,拱土能力相对较弱,由此通过开展精细整地作业,能够为种子破土生长提供便捷条件,从而在整地以及肥料的催动下加快种子的生长速度。
3、明确合理种植方式
在高产大白菜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围绕实际种植情况,不断加强对种植方式的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法,对大白菜高产栽培有着重要帮助。为此,在实际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可运用育苗移栽的方式,该方法在大白菜栽培中较为常见,运用育苗移栽方法有助于合理安排茬口,增加大白菜前作收获期,避免对大白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并且,通过育苗的方式能够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发挥育苗优势,确保大白菜得以顺利生长。同时,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结合当地气温以及光照等各项条件,播种相适宜的品种,对并行距加以控制,防止影响大白菜之间的有序生长。种子栽培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土壤中施加一定水分,确保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能够在大白菜生长时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白菜的正常生长,浇水时需对土壤湿度加以把控,避免水分过多影响土壤中的养分,不利于大白菜根系的发达。由此在种植过程中,相关人员可结合大白菜生长情况以及土地状况明确科学的种植方式,以有助于栽培出高产量的大白菜,提高白菜的种植效率,充分展现出种植方式的关键作用,推动大白菜栽培的长远发展。
4、强化白菜适时播种
播种是大白菜栽培期间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为后续白菜稳定生长奠定良好基础,由此要求种植人员对大白菜播种加以重视。在播种前期,种植人员应当选择辽白12以及辽白21品种进行播种,生育期相对较短,有助于增加种植产量。播种前需对大白菜种子进行适当处理,不断对种子进行全面消毒,将种子放入3%高锰酸钾溶剂中进行浸泡,时间可在30min左右,浸泡后将其转移到清水中进行全面冲洗,随后可将种子捞出晾干,避免种子生长过程中出现软腐病。与此同时,在种子处理过程中,还应当将其浸泡在45℃温水中,20min后捞出晾干,可有效预防黑腐病,保证大白菜种植质量。在大白菜播种环节中,种植人员还应选择相适宜的播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在播种时通常选用直播的方式,该播种方式主要分为条播以及点播的形式,播种时需确保土地平整。在早熟品种的播种下,应当促使积温达到1100℃左右,中熟品种积温可保持在1500℃左右,种植人员在实际播种时可充分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理播种时间,通常针对早熟品种播种应当选在8月上旬左右,中熟白菜品种可在8月下旬左右进行播种。在直播过程中需要求种子量应当在200g左右,播种后需进行及时覆种,并在早晚时间对种子进行浇水,促使土壤湿度达到90%左右,以此可确保种子在4天左右时间内出苗。同时,在播种过程中,结合不同品种应保持不同的间距。其中,在早熟种子播种下,应当确保行距在33cm左右,种子间距可在33-50cm左右,以此确保出苗在3500-5000株之间。在晚熟品种的播种时,应当保持行距在50cm左右,种子间距在67cm左右,继而能够保证株苗在2000株左右,有效实现高产种植目标。
5、加强白菜田间管理
在高产大白菜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加强对田间管理的重视,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大白菜的生长数量。其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加强间苗定苗,通常情况下,在种子发芽后,需结合苗的生长状况充分剔除弱苗。间苗时应当在幼苗期时,大白菜叶为3-5片进行间苗,可采取多次间苗方式,确保弱苗以及病苗得以拔除,防止对健康苗造成不利影响。定苗时需确保大白菜叶长到8-9片时开展为最佳时间,结合秧苗的适应能力,可在高温期间对病苗加以鉴别,并在定苗以及间苗过程中做到查缺补漏,及时进行补栽作业。其二,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还需积极开展中耕除草作业,以保证土质更加疏松,增强土地各方面能力。大白菜种植期间,由于良好的温度以及湿度致使杂草生长速度加快,导致土壤养分逐渐消耗,容易使大白菜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缺乏充足的营养。由此在种植管理时,工作人员应当做好除草工作,防止杂草过多影响大白菜生长,容易滋生大量的病虫害,影响大白菜质量以及产量。继而在中耕除草过程中,可开展2-3次中耕除草,通常可在雨后以及间苗后对杂草加以清除,可采用人工拔草的方式以及机械除草的形式,以减少杂草数量,可有效避免对白菜生长形成阻碍。其三,在大白菜栽培期间还需做好水分管理,播种当天浇水后可结合土壤情况以及大白菜生长状况在出苗后以及间苗后等不同期间进行浇水,以保证大白菜的迅速生长。同时,在蹲苗后还应当隔2-3天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具有充足水分,增强土壤湿度,浇水时需对其用量加以控制,为大白菜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其四,田间管理下,还应当合理施肥,根据不同阶段施加相适宜的肥料,运用追肥以及叶片喷施的方式促使土壤保持良好养分,确保幼苗得以健康生长。追肥时通常应采用氮肥,并施加7.5kg左右的硫酸铵,严格把控肥料用量,从而保证大白菜品质达到合格标准。
6、注重白菜病虫害防治
在大白菜种植过程中,还应当注重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致使白菜生长期间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对大白菜生长造成严重伤害,若种植人员未能对其加以注意,则会导致大白菜存活率较低,白菜产量逐渐减少。为此,在栽培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宜的防治措施。其中,在病毒病防治时,应当在苗期进行防治,可向大白菜苗施加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左右,在发病初期可向其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以及1.5%植病灵乳剂,大约在7天喷洒一次,继而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在大白菜生长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菜青虫的侵袭,致使叶片出现空洞,幼虫对菜心以及菜叶容易造成污染,导致大白菜出现软腐病。由此在防治过程中,可充分运用细菌性杀虫剂以及50%辛硫磷乳油等,均匀喷洒在叶片以及根系底部,避免菜青虫对大白菜的破坏。并且,在小菜蛾的防治过程中,由于受到小菜蛾影响,极易使白菜叶片呈现网状,由此治疗过程中可运用40%菊杀乳油等相关药剂喷雾进行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可提高防治水平。
总而言之,通过对一系列环节的深入研究探寻科学的栽培方法,对大白菜高产种植有着重要作用,在各环节工作的合理安排下,确保大白菜在各个时期得以顺利生长,并在此过程中要求种植人员熟练运用各项栽培技术,根据大白菜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栽培方法,以推动优质高产大白菜的广泛种植,进一步促进大白菜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