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甘薯合理可行的栽培技术及不同病虫害防治对策
作者: 戴双平甘薯归属于粮食作物的范畴,以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国内很多地区得到广泛种植,尤其是山东省泗水县。在甘薯种植的过程中,为确保品质和产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并合理应用,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甘薯壮苗培育
1、选择适宜的种薯
育苗用的种薯一般都是在甘薯收获时直接留用,霜降之前收获的甘薯可作为种薯,晚收的甘薯容易受到冻害,不适宜作为种薯使用。可以选择夏薯的薯块,保证薯块的形状端正,单块的重量控制在150-400g之间,带病或是有伤的薯块要全部剔除,这样才能确保种薯的质量。薯块选好之后要消毒灭菌,具体做法如下:选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制成500倍液,对选好的种薯薯块进行浸泡,时间控制在3-5min,或是选用浓度为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制成300倍液,对所选的薯块进行漫种,时间为10min,需要注意的是,经过漫种的薯块应当立即排种。除浸种和漫种之外,也可在种薯薯块排入苗床后,将上述药剂直接喷洒到薯块上,喷洒标准为薯块完全湿透。
2、准备苗床
为实现培育壮苗的目标,要对苗床的位置合理选择,应将未经开发种植的生茬地或是连续3年以上未种植过甘薯的地块作为苗床的首选,所选的地块土层越深厚、土壤越肥沃越好,地块附近应当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条件。正常情况下,要每年更换1次床土,但如果苗床内的育苗面积比较大,则床土全部更换投入较大,与经济性的原则不符。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将苗床内干净的废旧薯种于6月时清除,然后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撒入育苗畦面内,利用旋耕机旋入苗床土中,浇水并在其上覆盖黑色的地膜,持续时间为20-30天左右,这样能够达到高温杀菌、灭虫、消毒的目的,床土可以继续使用,无需更换。
3、苗床排种
(1)确定排种时间
不同的甘薯品种有着不同的萌芽特性,为提高萌发率应当按照所选的甘薯品种确定排种时间。山东泗水县地区适宜甘薯排种的最佳时间段为每年的3月5日-3月15日。部分喜短期高温的薯种,若是遇到最佳排种期连续阴天低温,则可适当晚排。
(2) 排种方式
所选种薯的萌芽特性决定了排种的方式及密度,当种薯具有较高的萌芽率,则可采用平排法在苗床内排种,操作时相邻薯块要留有一定的间隙,以10-20mm为宜,排种的密度应控制在12-20kg/m2。若是种薯的萌芽性一般或是较差,则采用平排法排种时,薯块之间要紧挨,不留间隙,排种的密度控制在15-20kg/m2。
4、苗床管理
(1)催芽
甘薯排种之后的第三天便可采取控温的方式催芽,最适宜苗床内种薯发芽的温度为34-38℃之间,要始终保持这个温度直至出芽为止。当芽长出后可将温度调整至29-31℃之间继续催芽,直至所有薯块全部出芽为止。
(2) 炼苗
当薯苗的长度达到10cm后,应将温度降至26-28℃之间,炼苗时要继续降温,使温度维持在17-21℃左右即可。薯苗的长度达到25-28cm后,再炼苗3-5天左右便可高剪苗,具体做法是在距离地面5cm位置处将薯苗剪断,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薯块病虫害和土传病菌随着薯苗一并带入大田的情况发生。
二、甘薯大田栽培管理
1、选地整地
(1)优选种植地
甘薯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为了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应当将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排水条件佳的砂土地作为首选。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要选择黏土地,试验表明,在黏土地上种植甘薯,产量会有所减少,幅度在10%-30%之间。甘薯的根系具有生长旺盛、体积膨大等特点,要求土壤的孔隙达到20%以上,这样才能满足甘薯根系对氧气的需求。当甘薯进入快速生长期后,对钾元素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对氮元素的需求量显著减少。因此,要控制好种植地内土壤中的水解氮含量,避免含量过高,造成植株徒长。最适宜甘薯生长发育的土壤pH值为6.5-7.5,选地时应对土壤的pH值进行测定,若是pH过高或是过低,则可采取酸碱调节的方法,将土壤的pH值调节到最适宜甘薯生长的程度。
(2) 精细整地
选好的种植地在甘薯移栽前,应采取深耕的方法整地,这样有助于提高甘薯的产量,土壤的耕深可以控制在25-30cm之间,通过深耕能加快土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释放速度,可起到促进甘薯根系膨大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耕深不宜超过30cm,否则会导致甘薯萌芽变得困难,并且还可能造成土层破坏,使透气性受到影响。在深耕整地期间,可向土壤中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甘薯亩产在2500kg左右的地块,有机肥的施用量控制在1500-2000kg之间,磷肥可以选用磷酸二铵,用量控制在25kg左右,钾肥可以选用磷酸钾,施用量控制在20kg左右。
2、大田栽植
(1)栽植时间
甘薯大田栽植的最佳时间应按照所选品种的特性合理确定。当所选的甘薯品种为淀粉型时,为实现高产的目标应当早栽,最为适宜的栽植期为谷雨前后,即4月15日左右,栽植前应当根据预报,确定无霜之后栽插,如果天气预报有霜降天气,则应避开;所选甘薯品种为鲜食型时应当晚栽,最为适宜的栽植期为5月10日-6月初。
(2) 栽植密度
甘薯的栽植密度与品质和产量密切相关,可以按照所选的品种特性及具体用途确定栽植密度,这样才能为优质、高产种植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当所选的甘薯品种为淀粉型时应当稀植,如果是春季栽植,则栽植密度应控制在2700-3000棵/667m2,若是夏季栽植,则栽植密度应控制在3200-3500棵/667m2;所选的甘薯品种为鲜食型时应适当密植,春栽的密度控制在3500-4000棵/667m2,夏栽的密度控制在3300-3800棵/667m2。
(3) 栽插方法
薯苗栽插时,只将顶部3片展叶留在地面上,其余部分连同叶片一并埋入到地表土壤以下5cm左右,并将入土的部分盖严封平,确保地上部分支立,这样可以提高薯苗的成活率。
(4) 地膜覆盖
实践表明,甘薯种植的过程中,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能够提高产量,增产幅度最高可以达到30%以上。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甘薯栽培。通过覆盖地膜除了能够增产之外,还能使甘薯的品质得到显著改善。不仅如此,地膜覆盖后不需要中耕除草,能节省人工成本。选用白地膜覆盖前要喷施适量的除草剂,应尽可能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如施田补、异丙甲草胺等,用量控制在100-125g/667m2,兑水后喷施于垄面上,要保证均匀。若选用的是黑地膜,则可省去喷施除草剂的环节。
3、田间管理
薯苗栽植时应在浇足水后稍微压实,待3-5天后查苗、补苗,以确保苗全。未采取地膜覆盖的大田,要及时开展中耕除草,至少在茎叶封垄之前开展2遍,以此来控制茎叶旺长。
(1) 摘芯尖
甘薯栽植后,要及时摘芯尖,这样可以控制薯苗旺长,春季栽植的薯苗可在栽植后25-30天左右摘除芯尖,夏季栽植的薯苗可在栽植后15-20天左右摘除芯尖。
(2) 提蔓
针对生长过于旺盛的地块,可采取提蔓的措施控旺,具体做法如下:将不定根断掉,并通风降湿,以此来抑制徒长。
(3) 化控
选用浓度为15%的多效唑粉剂,或浓度为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后以叶片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2-3次即可。
(4) 追肥
可于栽植后45-60天追施1次硫酸钾,用量控制在10kg/667m2;春薯栽植后90天,夏薯栽植后70天,追施叶面肥,可选用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3次能增产10%左右。
三、甘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甘薯黑斑病防治
(1)病害规律
黑斑病是甘薯从育苗期到收获贮藏期都可能发生的病害,主要危害薯块和病苗,染病甘薯到收获期可见薯蔓白色部位变质为黑色,薯块出现圆形状的病斑,病斑为黑褐色,中间处呈凹陷状,病斑部位与健康组织部位有明显分界。当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甘薯的发病部位生长出黑色的刺毛状物质,可导致薯块下部发生病害,产生苦臭味道,严重影响甘薯品质。
(2) 防治技术
①优选抗病性良好的甘薯品种,以确保种薯健康无病。用温水浸种,水温控制在51-54℃,浸种时长为10min。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铵或多菌灵浸苗灭菌。以代森铵为例,用法为50%代森铵200倍液浸苗3min。
②采用轮作倒茬种植方式,轮作2-3以上,在甘薯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在确定留种田时,选择至少3年没有栽培过甘薯的无病地块,直接从苗圃剪取无病秧头栽植到留种田内,不能用苗床后期的薯苗栽植到留种田。
2、甘薯茎线虫病防治
(1)病害规律
茎线虫病主要对甘薯块根、秧苗和茎蔓造成危害,在靠近地表处的薯苗被害严重,外皮会变成青色,但是无明显病斑。当根部发生病害时,根部表皮处有褐色晕斑,出现秧苗发育缓慢,多见于矮小状。当茎部发生病害时,髓部从白色变成褐色,逐步干腐。当块根发生病害时,块根出现糖心或糖皮现象。
(2) 防治技术
①选用3年以上的无病地块作为甘薯留种田,优选抗病良种。采用轮作方式减少土壤中潜藏的病菌,这样才能降低发生茎线虫病的可能性。对苗床杀菌处理,培养无病的壮苗。
②在栽插薯苗时,向穴内施阿维菌素、辛硫磷等药剂,用量为每亩3-4kg。或者施入50%辛硫磷乳油,此药剂防治茎线虫病的有效期可长达50-60d,同时还可以兼治其他虫害。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苗杀菌,浸苗时长10min。
3、甘薯病毒病防治
(1)病害规律
病毒病主要发生在甘薯苗期,发病时叶片为淡绿色,叶片出现薄厚不均匀的现象,随着病害的加重,叶片颜色为黄绿相间,变成花叶状。病斑程度不断加重,出现大面积坏死斑,病斑为深褐色,植株中部和基部处的叶片病害更为严重,出现叶片畸形、皱缩等病症。在苗期发病后,病株节茎比正常植株的节茎短,长势较差。如果将已经染病的薯苗栽插到大田后,可导致减产60%以上。
(2) 防治技术
①为从根源处防治病毒病,必须采用脱毒种薯。
②在苗期检查薯苗生长情况,一旦发生病苗,立即拔除病苗,连同挖除薯块。
③如果在大田发生病株,也要立即挖除薯块。
④在甘薯发病初期,向大田内喷施20%病毒灵800倍液,间隔5d喷1次,根据病害严重程度确定喷药次数。
4、甘薯根腐病防治
(1)病害规律
甘薯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大田管理期,病菌从须根尖端入侵,扩散到整个根系,根系局部变黑坏死,直到全部根系腐烂。病害蔓延到地下茎部位,使薯块出现凹陷裂痕状病斑,地上秧蔓矮化,叶片逐步发黄干枯。随着病害的发展,薯块布满黑褐色的病斑,失去食用价值,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易加重甘薯根腐病的危害程度,如此可降低甘薯品质和产量。
(2) 防治技术
①科学培育无病种薯、无病壮苗,尽量提早栽培,以降低发生根腐病的几率。尽量在栽植薯苗后浇入1次水,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则要及时浇水。
②增加有机肥和钾肥的用量,以促进植株健壮发育,提高自身抗病性。
③及时清理田间的病株,采取烧毁或深埋的处理方式杜绝病菌传播。
④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对种薯消毒处理,浸种3min,浸种后晾干。在发生根腐病时,使用96%恶霉灵3000倍液进行灌根,杀灭土壤中的病菌,恶霉灵还可以同时防治甘薯黑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