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母猪少奶症的病因分析及中兽医治疗技术分析

作者: 王国彪

在生猪饲养与动物性疾病防治过程中,仔猪腹泻、母猪少奶症比较常见,也时有发生,治疗不当,就会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母猪健康。因此,除了做好病因分析外,还要通过中兽医与现代兽医结合防治技术,积极开展仔猪腹泻与母猪少奶症的防治工作,依靠中兽医推理辩证思维,通过“调理气血、扶正固本”的原则,提高仔猪腹泻、母猪少奶症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残留和耐药性,增加猪只自然抗病本能,优化畜牧兽医工作和业务水平,推进农牧养殖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病因分析

1、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属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多由仔猪自身情况、母猪情况、环境因素、饲料因素、抗生素滥用等几种情况有关。

(1)仔猪自身情况

①先天性缺乏免疫力

多为母猪怀孕时,饲料中缺少微量元素,青饲料少,酒糟过量导致。断奶期(断奶后的1-2周内)的仔猪先天保护性免疫机能弱,先天免疫球蛋白少,免疫力差,抗体水平低,激素分泌能力弱,引发腹泻。例如:球虫、类圆线虫以及小袋纤毛虫等寄生虫性腹泻。

②消化机能不完善

3-6周是刚刚断奶仔猪的免疫过渡期,在此期间,仔猪生理机能和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完善,肠道菌群没有免疫抗体,肠道内绒毛短小、破损,发生生理变化,分泌的消化酶(例如:乳糖酶、胰蛋白酶、凝乳酶、胰脂肪酶等)、胃酸、盐酸较少,生理情况不良,对饲料中淀粉、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以及生猪母乳中的乳脂、乳糖及乳蛋白,胃酸分泌和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这些残留物质无法为肠道菌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影响肠道菌群正常繁衍,引发腹泻。

(2) 母猪方面

仔猪母乳阶段,可获得抗体,断奶后,母源的抗体水平降低,自身的免疫力逐渐下降。母猪发生以下几种母源性因素,属于非传染性因素,以下几种情况,均会导致仔猪腹泻发生:

①母猪不洁,炎症和细菌未彻底根除

母猪一旦有霉菌毒素和重金属蓄积等毒素蓄积,就会降低母源疫苗抗体基础水平,出现乳房水肿、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症、少乳或“毒奶”“火奶”现象,降低母猪的奶水质量,奶水里的细菌得不到净化,将体内的炎症传输给仔猪,增加仔猪病原类腹泻感染的几率。

②便秘、厌食

母猪产后消化功能减弱、不食,多与母猪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有很大关系,发生母猪围产期综合征。出现蓝耳病毒感染,造成感染病毒和炎性风暴,加重脂多糖的敏感性,使仔猪肠道致密度降低,产弱仔几率增多,仔猪腹泻几率增多。

③骤然换料

后备母猪培育流程不正确。母猪妊娠期管理混乱,发育迟缓,肠道菌群紊乱,感染疾病,产下弱仔,发生腹泻。

④霉菌毒素

中医认为,霉菌毒素等抗生素或清热解毒类药物为“阴毒中至寒之物”,一旦在母猪身体内蓄积,易损阳气,危害肝、肾、脾、胃等脏器,使猪体内虚而抵抗力下降,机体自身内虚,脾肾阳气虚损,致病菌增加,引发仔猪腹泻和母猪少奶的情况。因母猪脾肾阳虚,仔猪胎儿受母体寒邪侵袭,霉菌毒素随母乳进入仔猪体内,发生“先天肾气”和“后天脾气”,仔猪机体虚弱,外邪入侵,发生腹泻。

(3) 环境因素

猪只饲粮与机体生理状况息息相关。但仔猪由于调节体温机能弱,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受环境变化、猪舍的卫生管理和湿度状况均有较大关系,因此,当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贼风入侵、气候骤然变化、水质污染(例如:水源微生物水源寄生虫感染)、卫生环境差时,仔猪无法适应这种环境,体温发生不可控的应激生理变化和反应,胃酸下降,使母乳中乳糖源发酵无法形成乳酸,无法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影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分泌,代谢减弱,机体寒冷抵抗力和免疫力随之减弱、外周循环加强、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迟缓等情况多有发生,进而,增加细菌性疾病腹泻概率。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梭菌等大肆流行和感染,进而影响仔猪的消化和吸收,诱发猪瘟和伪狂犬等,引发病毒性腹泻。

(4)饲料因素

①饲料质量差

储存时间久,营养元素过于单一,维生素和硒缺乏,导致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过高,出现霉饲料中毒,使淀粉、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等物质存在过敏原概率增加,仔猪采食后因大肠功能发育不健全,对饲料蛋白抗原出现过敏反应和吸收障碍,无法消化吸收氨基酸,消化酶活力低,与大肠杆菌产生反应,导致仔猪肠道绒毛萎缩、变短、回肠和结肠肠壁变薄,降低肠道的吸收面积,损害肠道吸收功能,使仔猪肠道功能失调,因种种食源性因素,诱发仔猪腹泻。一些断奶仔猪的消化道脆弱,对过硬的颗粒料不适应,导致营养物质无法被消化吸收,肠道紊乱,进而改变了胃肠微生物群,刺激肠壁,也会引起腹泻。

②粗蛋白和青饲料过剩

高蛋白饲料也会引起仔猪腹泻,近年来,很多猪场盲目在饲料中添加粗蛋白,使饲料营养过剩,造成仔猪腹泻。青饲料多指鲜草、青麦、玉米苗等,一些母猪长期待在限位栏和圈舍内,运动不足,而青饲料含有大量纤维素,粗纤维含量太多,若无限制大量添加,盲目自配料,容易造成仔猪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粪便稀薄,感染病菌,引发仔猪腹泻。

(5)药物滥用引发腹泻

长期超量、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饮用抗生素残留的水源,会引起仔猪肠道菌群失调、生理反应异常、消化道吸收和免疫力下降,使消化道黏膜和肠黏膜受损,营养物质无法正常吸收,进而感染轮状病毒,引发抗生素性、肝源性腹泻。

2、母猪少奶

(1)早配、早孕

母猪过早配种和受孕,因月龄过小,乳腺发育还不完全,生产后,泌乳激素和雌激素失调,无法泌乳。

(2) 营养不良或过剩

母猪围产期和怀孕期间,精料和营养摄入不足,母猪体内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较低,使母猪消瘦,抵抗力下降,无法泌乳。过度饲喂,也会导致母猪无法泌乳,因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发生乳腺结节,堵塞乳腺输奶。

(3) 管理不当

母猪泌乳阶段受惊、通风不良、圈舍高温、环境潮湿、受到强烈刺激,容易焦虑和应激反应,影响母猪正常产奶。

(4) 产后感染

产后感染(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引发乳房炎,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泌乳机能紊乱,乳汁分减少,出现火奶。

二、临床判断

猪为杂食性动物,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组成。进食时,食品经过食道进入胃,各种营养物质通过肠道消化吸收。临床判断,能很好掌握猪只病情,起到预防作用。

1、仔猪腹泻

(1)身体检查

检查仔猪机体有无出现贫血、猪瘟、伪狂犬病,或细菌、病毒感染等,若均无,为仔猪自身情况导致,与其他因素无关。

(2) 母猪因素

检查乳房有无水肿、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症等病症,或便秘、厌食、产程过长、初生体重小等病症。若母猪自身携带细菌或病毒,仔猪必受影响,出现腹泻,并伴有呕吐拉黄色稀粥样粪便、脱水、炸毛、喘气等情况。

(3) 环境因素

检测猪舍内有无温、湿度过高或过低,有无贼风侵入、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

2、母猪少奶

(1)黑色油斑

检测仔猪头部有无黑色油斑,这是因无奶或少奶,长时间磨蹭母猪乳房所致。

(2) 抢奶头

若仔猪嘴部、面颊部出现咬痕和大大小小的伤口,或有膝关节受损、受伤,膝盖部位肿大,仔猪皮毛粗乱等,均是仔猪抢奶时间过长导致的,判断母猪少奶。

(3) 含乳不放

吸乳时间>15-20分钟,吃不饱,判断母猪少奶。

(4) 母猪乳房变化

母猪乳圈有明显红肿和发炎情况,这是因仔猪长时间吸乳,出现疼痛,进而改变睡觉姿势为俯卧压迫所致,可判断母猪少奶。

三、防护措施

1、保证温度

仔猪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特别在初春或深秋冬的季节,仔猪畏寒,猪场要备有保温设备,初生仔猪做好身体表面清洗、清洁工作,移放32-30℃的保温设施中。若没有条件购置保温设备的猪场,可在母猪临产前2天,准备无菌窝、保温垫褥,距离窝蔸正中高35-40cm处安装一个60瓦的电灯泡,盖上无菌纱布,起到保温的作用。

2、 合理注射疫苗

对母猪进行猪瘟、伪狂犬、圆环病等病毒性疾病疫苗注射,仔猪出生后进行滴鼻免疫,预防伪狂犬导致的腹泻。

3、仔猪补饲

(1)诱食

科学补饲可以使仔猪的胃肠提前适应饲料,首先,在7-10日龄时尝试进行诱食,或用炒熟的香谷物、豆类加少许粉碎成粟米大小,让仔猪嗅舔,会学吃料,选择一些营养水平合理的饲粮,例如:糊状、粉状的全价饲料进行饲喂。逐渐减少母乳的时间和母乳量,并通过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

(2)全价饲料配制,补充营养

①仔猪15-20日龄时。应提供全价仔猪营养饲料,补充营养。给仔猪选择补饲时,要考虑营养成分、蛋白的含量,以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等,解决仔猪断奶腹泻;避免盲目选择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加重腹泻发生。合理定期添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益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铁、锌、铜、硒)、维生素,合理配制全价饲料,饲粮中蛋白质的含量≤30%;豆粕含量≤10%;粗纤维素≤4%,每公斤料消化能控制在3.2-3.3兆卡,赖氨酸控制在0.85%-1.00%、粗蛋白质控制在20%-21%、钙为0.8%-1%、磷为0.6%、食盐为0.25%-0.3%)。

②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为仔猪提供抵抗疾病的保护力,而乳糖和脂肪成为仔猪外源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以提高仔猪对寒冷环境的抵抗能力。而6周以后仔猪会建立起自己的主动免疫体系。

(3)断奶后

25-30日龄至断奶后,仔猪生长发育旺盛,实行遵循“多餐、控量”的方法,5-7次/头/天,晚上10点左右再安排喂1次夜点(九成饱)为宜。

(4)补水

为避免仔猪口渴,误饮污水导致感染和腹泻疾病。要在饮水中加入0.02%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用具要漂洗消毒。

(5) 仔猪喂青饲料注意事项

为确保饲料质量安全,逐渐加大豆粕比例,整体控制饲料配比,适度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例如:鱼粉和肉骨粉等。减少青饲料含量,添加酸化剂,因为在此过程中,青饲料会改变猪的消化道pH值,可逐渐添加,逐渐适应,充足的清水,减少纤维素含量,减轻仔猪肠胃负担,使饲料营养均衡,减少仔猪腹泻发生率。

4、母猪护理

(1)初配时间

结合当地母猪品种,确定好初配月龄。也有一些地区会根据母猪的体重,确定初配月龄。配种期间,禁止强烈刺激,保持猪舍的安静。

(2) 清洁护理

加强母猪孕期卫生管理,母猪分娩后,用温肥皂水液清洗母猪的乳房,用32℃左右温开水配成0.04%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擦洗,再用消毒好的干毛巾擦干乳头,做好给仔猪喂奶的准备。

(3) 催奶

通过喂奶刺激,实现催奶目的。可结合母猪泌乳情况,在喂初乳时,将体小、体弱的仔猪排放在母猪胸前两排的6只奶头位置,体强、体大的仔猪依次往后排。坚持1-2天时间后,自由吃奶。或用催乳片催乳,同时在精料中添加麦芽粉,增喂优质青绿饲料,增加母猪奶水里面的营养。利用传统中医手段,喂食胎衣,按摩乳房催奶。

(4) 饲喂

在母猪饲料中可添加中草药提取物-脱霉剂,助于母体内毒素,清除饲料中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孢菌、重金属元素),排除机体内、外毒素,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对猪只机体的影响,减轻毒素蓄积出现的仔猪腹泻和母猪少奶症。用量:减轻霉菌毒素影响与预防,250-510g/t;饲料解毒使用时,480-1200g/t。并逐渐在精料中添加鱼粉、豆粕、粗蛋白等,用量为:鱼粉>3%,豆粕>10%,粗蛋白>14%,在此基础上,按每头母猪(体重80-90kg左右)计算,另加入赖氨酸180-190g,蛋氨酸48-50g,控制肥瘦适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