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扦插育苗与栽培实用技术的具体实施与应用探讨
作者: 刘炳玲杨树是绿化造林的常见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耐寒耐旱、易繁殖等特点,既可以用于保持水土,改善造林地环境,也可以营造用材林,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在杨树栽培中,要科学采用扦插育苗技术,做好苗圃选地、挑选种条、抽穗处理、扦插和苗木修剪等工作,这样才能培育出壮苗,并且还要规范苗木移栽,加强苗木生长过程中的水肥管理,定期修剪幼树,及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以确保杨树保持良好长势,从而提高造林经济效益。
一、杨树扦插育苗技术
1、苗圃选地
在杨树育苗前挑选肥力好、地势平坦的林地作为苗圃地,要求苗圃地为沙壤地,周围的道路交通条件良好,便于运输树苗。选好苗圃地后,在秋季整地,选择上午时间段翻垦地块,整地深度不小于30cm,且不超过40cm。在晴天晾晒土壤,晾晒3d,对土壤起到杀菌灭虫的作用,以增加土壤含氧量。在第二年春季浅耕土壤,对较大土块破碎处理,耙平土壤。在整地过程中需要测定土壤肥力情况,对肥力较差的土壤施入腐熟农家肥,用量为每亩2500-3000kg。当苗圃地往年种植其他作物发生过病虫害时,则要在施肥的过程中同步施入杀虫剂和杀菌剂,以消灭虫卵和病原菌。如,可以每亩喷施辛硫磷10-17kg,喷施土菌灵12-15kg。
2、挑选种条
杨树扦插育苗的关键在于挑选优质的种条,为保证扦插育苗质量,种条应选用一年生木质化苗木,要求种条表面光滑、无病斑、无虫疤、形态顺直,直径在1-1.5cm之间。选在初春时采集种条,便于扦插后快速生长发育。
3、抽穗处理
插穗直径为1.2-1.5cm,长为20cm,保证插穗顶部有饱满完好的侧芽,上切口与第一侧芽间距为2cm。集中打捆抽穗,每捆为30根,打捆后放好,以备处理。将打捆的插穗装入透水袋中,写好插穗品种、数量、时间等基本信息,注明插条取自于哪一个部位,如梢部、中部或根部,根据每捆插穗的大小选用能够放下插穗的容器。在容器内加入杀菌药液,一般选用5%多菌灵或10%代森锰锌,将插穗浸泡到药液中,浸泡高度为5-8cm,时长为48h,对插穗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插穗后进行贮存,放置到贮藏坑内,待扦插前取出。
4、扦插
在春季进行扦插,因春季可能会发生“倒春寒”,故此需要在扦插过程中覆盖地膜,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扦插时的株行距分别为30cm、50cm,一般每亩育苗密度应在6000-8000株,不宜超过8000株,扦插方式为直插。用插穗的下端对地膜刺破,将插穗固定到土壤层内,使用橡皮锤敲打插穗上端部位,控制敲打力度,做到多次重复敲打,使插穗上端部位与地膜处于齐平状态。扦插后覆盖上土,土层以盖住插穗上端为准。在扦插时,将粗度相近的插穗一次扦插,可以垂直扦插,也可以根据苗圃地的地势情况适当调整扦插角度。扦插深度以露出地面1-3个腋芽为宜,扦插时注意插穗顺序,不得倒插。苗木扦插后及时补充水分,第1次浇水要浇透水。在第1次浇水的第7d再浇一次水,这样才能保证土壤含水量不小于60%。
5、苗木修整
当苗木长出侧枝后需要进行修理,保留顶端优势,摘除侧枝上的芽。当苗木侧枝长度为10-15cm时,保留较好的枝条,剪掉其他长势相对较差的枝条。在苗木生长一年内开展2次修剪,如此方可促使苗木快速生长,当苗木出圃前剪掉侧枝。
二、杨树栽培技术
1、选地
在适合的造林地移栽杨树苗木,根据杨树耐旱性强、耐涝性差的习性特点,避免将造林地选在低洼处。在选地时尽量选在向阳的平地或者缓坡处,选好造林地后清理地表上的杂草,翻垦造林地,对土壤进行疏松处理,以确保苗木移栽后根系能够快速发育,提高树苗成活率。当在土壤贫瘠的造林地移栽树苗时,要在开挖的种植穴内施入适量农家肥,以改良土壤养分结构,一般情况下每穴施入3-5kg。
2、苗木栽植
(1)苗木出圃
在苗圃选择1年生及以上的苗木,要求苗木的木质化程度较高,茎干笔直,长势良好。苗木树高不小于1.5m,胸径需大于2.5cm,检查苗木表皮是否有机械损伤,是否有虫蛀,不得选用带有损伤和病虫害的苗木。
(2) 苗木运输
苗木运输前要带土起苗,土球直径不小于50cm,对过长根系直接剪掉,将苗土和根系都装入塑料薄膜内,用塑料薄膜包裹土球,在按照苗木的高度进行分级。将高度差不超过30cm的苗木放在一起,装在运输车上集中运输,合理规划运输线路,缩短运输距离,加强苗木运输期间的水分管理,避免苗木出现脱水现象。
(3) 苗木移栽
当苗木运输到造林地后要及时移栽,栽植过程中严格按照“三填两踩一提苗”的方式,以提高苗木移栽质量。具体移栽方法为:向栽植坑内填入轻壤土,厚度为5cm,竖直放入树苗,扶稳树苗填入土壤,填土高度为50cm;用手轻提苗,促使树苗根系在土壤内伸展开来,向栽植穴内轻轻踩踏,使苗木可自行树立在栽植穴内;在栽植穴内继续填土,直到填土与地面平齐,再继续用脚踏实,浇水。在苗木移栽时控制栽植密度,结合立地条件、苗木质量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对土壤条件较好的造林地,栽植数量控制在每公顷900-1200株,用于培养杨树大茎材,苗木株行距为5m、6m。对土壤条件较差的林地适当降低栽植密度,以提高杨树成活率。
3、水肥管理
(1)灌溉
苗木生长初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应在苗木移栽后浇水,确保苗木适应新的生长环境,促进苗木根系发育。此阶段的土壤含水量不得小于60%,当土壤含水量低于50%时,则需要立即灌溉。根据本地当年的实际降雨量调整灌溉次数,一般情况下每年灌溉4次。分别为:①在3月下旬苗木发芽前浇入1次返青水,促使苗木正常发芽;②在5月下旬苗木叶片舒展时浇入第2次水,满足树叶生长对水分的需求;③在8月如果遇到降雨量较少的天气,则需要灌溉1次,避免高温导致树木生长环境过于干旱,造成苗木死亡;④在11月入冬前浇入封冻水。苗木栽植期间不仅要及时灌溉,更要做好多雨季节排涝工作,以避免林地积水造成杨树根系腐烂,引发杨树死亡。
(2) 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确定造林地的土壤养分情况,按照杨树苗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科学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制定每年每平方米的施肥参考标准,即150g速效氮、200g速效钾、50g速效磷,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再适当调节肥料用量。在苗木萌芽期,向每个栽植穴施入5kg农家肥,或者施入2kg饼肥。在苗木生长后期,根据苗木长势情况确定追肥量。一般在8月份、9月份追肥1次,按照3:1:0.5的比例施入速效氮、磷、钾肥,可以采用随水施肥方式,将肥料溶于水后浇入栽植穴中,渗透到土壤内,这样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4、整形修剪
定期修剪是保持杨树良好生长趋势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育优质木材的重要营林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每年修剪1次,如果林区工作人员较少,也可以每2-3年修剪1次,如此方可降低杨树病虫害发生率。当杨树长至8m以上时,要及时修剪掉位于顶部主梢附近的侧枝,防止因双杈头而削弱杨树主干生长优势。整形修剪选在秋季,待杨树完全落叶后进行修剪,减小修剪对杨树正常生长造成的影响。在修剪后,为避免剪口处受到病菌入侵,应将红油漆涂刷到切口部位。根据杨树长势确定修剪强度,如果是幼龄树,修剪时要保留树冠,使树冠占到树高的3/4左右。如果是繁育茂盛的中龄树,则要使树冠占到树高的1/2左右。在修剪过程中需要检查树枝生长情况,及时剪掉弯曲、孱弱的树枝,修剪枝条后集中带离林区统一处理。
5、病虫害防治
(1)烂皮病防治
在春季和秋季常发生杨树烂皮病,对树干、树枝造成危害,烂皮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风力等多种途径传播,这样可加快发病速度。具体防治措施包括:①在每年2月、3月清理杨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彻底清理病死株,将这些病菌载体集中带离林区,统一进行焚烧处理,切断病菌传播渠道。②在烂皮病预防中,按照10:2:1:40:1的比例配置生石灰、硫黄粉、食用盐、水和杀菌剂,用毛刷蘸取白浆液,将其涂刷到树干距离地面1m以下部位,用于杀灭病原菌,降低烂皮病的发生几率。③为有效防范病害,可以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方式减少病害发生,杨树可以与刺槐、松树混种,形成混交林。在苗木移栽后补充生长所需的复合肥,增强苗木长势。④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是烂皮病治理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要加强林区巡逻,当发现病株时及时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倍液防治,如果病害较为严重,则需要连续喷施5次,每间隔1天喷施1次,以有效治理病害。在每年的5月下旬-6月上旬期间,受降雨量增多等因素影响使这一阶段成为烂皮病的盛发期,在防治时检查病斑位置,如果病斑长度已经超过树干周长度一半时,则需要彻底拔除病株,带离林区销毁,并对病株的栽植坑彻底消毒。当杨树上的病斑长度没有超过树干周长一半时,则使用小刀刮除病斑,刮除深度为露出健康木质为止,再将赤霉素涂抹到的病斑刮除部位,用量为60-80mg/kg,用于灭菌和愈合伤口。
(2) 溃疡病防治
杨树溃疡病危害根部组织,阻碍根部向树枝输送养分和水分,导致杨树因缺少养分和水分供给逐步死亡。具体防治措施包括:①在苗木移栽的全过程中加强根系保护,不得栽植根系受到损坏的苗木,以预防病原菌从根部伤口处侵入。加强苗圃地管理,做好苗圃地检疫工作,不得移栽已经发生溃疡病的苗木。②当栽植健康的苗木后,要浇透水,促进根系快速发育,提高苗木对病害的抵抗力。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会增加溃疡病的发生几率,故此要将夏季多雨季节作为溃疡病防治的重要时期。当夏季降雨后,要检查林间是否出现低洼积水现象,及时排出积水,降低林间湿度,改善林区通风环境。在预防溃疡病时,也可以采用杨树烂皮病预防中的树干涂白方式。③4月是溃疡病的发病初期,如果杨树出现溃疡病病斑,则要用60%福美双+80%炭疽辅酶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制备成复合药剂后喷施防治,也可以将复合药剂中的60%福美双替换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杨树连续喷施2周,每周喷施2-3次进行防治。在5月和9月时期,是杨树溃疡病的盛发期,建议采用50%退菌特100倍液向病变组织部位喷施,以确保药液渗入到组织内部。或者,也可以采用注射方式,将混合药液直接注射到树干内,每周施药1次,可连续施药3次。除退菌特以外,还可以采用1%溃腐灵60倍液进行溃疡病治理。
(3) 杨树扇舟蛾防治
本地区杨树栽培中常见扇舟蛾虫害,幼虫危害树叶,对树叶造成破坏。当幼虫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会造成树木树叶全部枯死,只留下光秃树枝,直至杨树枯死。当幼虫钻入到树干之后,在洞穴内排泄含有毒素的排泄物,易引发杨树其他病虫害。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①在秋季收集杨树的枯枝落叶,集中焚烧,减少越冬虫卵数量,以有效控制次年虫害暴发。有条件的林区可以翻耕林地,晾晒土壤,用于杀灭土壤中的虫蛹。在杨树造林地可以混交种植樟树,利用樟树的特殊气味驱赶扇舟蛾,以达到降低虫害危害的效果。②扇舟蛾的幼虫有假死性,林业人员可以晃动树木,让扇舟蛾幼虫掉落到地面上,再集中捕捉和灭杀幼虫。对小于3龄期的幼虫喷施50%灭螟松乳油1200倍液或者20%除虫脲悬浮剂8000倍液进行灭虫,防止发生严重的虫害。③在成年林的虫害防治中,要对高大的杨树采用打孔注药的方式灭虫,在杨树不同方向上打孔3-5个,将25%杀虫双水剂或40%氧化乐果乳油注射到孔内,每个孔的用药量为3-5mL,注入药剂后及时封堵孔,能够有效灭杀潜藏到树干中的幼虫。④向林区投放扇舟蛾天敌,如大腿蜂、黑卵蜂等,这些天敌可以有效降低扇舟蛾的数量。在扇舟蛾羽化成虫期,利用扇舟蛾趋光性的生物习性,在林间安装黑光灯进行诱杀。黑光灯安装到距离地面1.5-2m高的位置,选在林间较为开阔的区域安置,用于诱杀成虫。⑤在扇舟蛾成虫清晨活动力最弱的时间段,可以向杨树喷施80%敌敌畏1400倍液,能够达到最佳的灭虫效果。
(4) 杨白潜蛾防治
此虫害一般每年会发生4代,5月-9月是虫害高发期,如果未能及时灭虫,会造成杨树叶片、枝干枯死,影响杨树健康生长。当树林采光性较差、通风不畅时,易引发杨白潜蛾虫害,增加杨白潜蛾虫害的发生几率。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①加强杨树林抚育管理,改善林间的排水条件,确保在降雨后能够快速排除积水。定期做好杨树的整形修剪工作,伐除长势较差、树叶发黄的树枝,保持杨树健康的长势,控制杨树合理密植,保证林间获取良好的采光条件和通风条件,调节林间湿度,防止杨白潜蛾虫害发生几率。在入秋后加强林地清理,集中处理地面上的落叶、杂草和残败枝条。②对小于3龄的幼虫采用物理方法灭虫,幼虫经常聚集在一起吐丝结茧,此时幼虫集中分布到部分树叶上,并且活动力较差,林区人员可以在清晨摘除聚集了幼虫的树叶,集中销毁。在杀灭成虫时,可以利用成虫趋光性的生物习性,在林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灭杀。在林间开阔位置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结合运用光、色、波、味等多种方式诱杀成虫,这种灭虫方式不仅对杨白潜蛾的灭杀有效,而且还能够同时防治其他虫害。③当虫害严重时,需要采用化学药剂控制虫害,可以喷施2.5%溴氰菊酯1500倍液或者50%杀螟松乳油12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施3次,每间隔3d喷1次,能够达到良好的灭虫效果。
综上所述,杨树栽培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这样才能促进杨树健康生长,实现杨树栽培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栽培过程中,要科学采用扦插技术培育壮苗,加强树苗移栽后管理,改良树苗生长的土壤环境,并在幼树生长过程中定期修剪,及时防治病虫害,如此方可促进杨树速生丰产,实现林业效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