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栽培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相关防治技术深入分析

作者: 韩文芹 张辉专

山东省泗水县在桃树栽培中,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导致桃树的果实品质和产量大幅度下降,给本地果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针对主要的病虫害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防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害对桃树的危害,在保证果实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

一、桃树栽培中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

1、细菌性穿孔病

(1)发生规律

这是本地区桃树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桃园排水不良时易引发细菌性穿孔病。此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发病初期的叶片上有小病斑,呈水渍状,颜色为白色或黄白色。在未及时防治的情况下,病斑发展成形态多样的黑褐色,直径达到2-4mm。病斑的晕圈为黄绿色,待病斑逐步干枯之后,对叶片造成穿孔性破坏。细菌性穿孔病的病菌潜藏在树枝条上越冬,待气温回暖后危害桃树,进入开花期后,病菌借助风力、雨水快速传播。

(2) 防治技术

①桃园选址不得选在地势低洼处,在苗木栽培管理中控施氮肥。夏季时,对成年桃树修剪枝条,去除病残枝,改善桃树的通风采光条件,减少病菌传播。进入冬季前,全面清理桃园,清除病枝枯枝。田园管理中,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要做好排水工作。8月下旬,对桃树施入有机肥,以提高桃树的抗病性。②桃树发芽前喷施4%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进行防治,进入开花期后,喷施科博800倍液进行防治。当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时,采用0.1%农用链霉素15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防治。

2、疮痂病

(1)发生规律

此病害主要危害桃树果实、叶片和新梢。在发病时,果实果皮上出现病斑,初期不会入侵果肉。随着病斑的扩散,果皮上发生龟裂。进入5月中下旬后,即落花后40d左右,病菌从龟裂处入侵大果肉,严重影响桃的品质。感染疮痂病的新梢上会出现浅褐色的病斑,病斑向灰褐色、深褐色发展,逐步隆起,产生流胶现象。

(2) 防治技术

①加强桃园管理,保持桃树之间适当的株行距。入冬前清理修剪掉病梢,集中带离果园销毁。做好树形修剪工作,树冠之间不得相连,以改善桃树的采光条件,减少疮痂病传播。②在桃树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200倍液进行防治,可结合蚜虫防治。在落花后2周左右,喷施福星8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中生菌素800倍液、60%吡唑·代森联、200%戊唑醇2000倍液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在采用除菌剂防治病害时,要交替使用不同品种的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3、褐腐病

(1)发生规律

此病害多发生在果实生长后期,在桃树幼果上发病时,果实上出现黑色小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出现木栓化,形成龟裂。发病严重的果实会出现腐烂现象,成为僵果,之后自然从桃树上脱落。此病害也可以危害桃花,桃花出现褐色腐烂现象,逐步枯萎凋零。在发生桃花病害的枝条上也会慢慢出现病害,逐步枯死。桃褐腐病易发生在高温、多雨多雾的天气,能够为病菌传播提供良好条件。

(2) 防治技术

①及时清理桃园内掉落的病枝、病叶和病果。在桃树剪枝后,将创口液涂抹到伤口处,避免褐腐病病菌侵入伤口处引发病害。②在桃树花芽膨大期,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200倍液用于防治褐腐病。在桃花开花后10d到果实收获前20d的时间段内,每间隔12d喷药1次,用于防治褐腐病。药剂可以交替使用20%三唑酮乳油4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4、炭疽病

(1)发生规律

此病害多发生在早春低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即桃树开花期至幼果期阶段。随着气温的升高,当进入高温多雨天气时,会加重炭疽病的病害。发病初期,幼果上出现褐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大形成凹陷,产生大量粉红色的黏质孢子团,病斑沿着果实表面发展到果梗部位,入侵到新梢上的叶片,导致叶片纵向卷起,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如果在果实成熟期发生炭疽病,其果实上的病状与幼果上的病状基本相同,且会出现同心环状的腐烂现象,待病情不断发展后,果实腐败脱落。

(2) 防治技术

①果园选址时要选在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尽量避开低洼地段。②加强果园管理,施入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及时摘除桃树上的病果,进入冬季后剪掉病枝,集中带离果园烧毁。③桃树萌芽前是预防炭疽病的关键时期,需喷施80%五氯酚钠200倍液+石硫合剂,或者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在开花以前、落花后各喷1次药剂,在幼果期每间隔15d喷施1次药剂,用于预防炭疽病。药剂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5、流胶病

(1)发生规律

此病害是本地区桃树种植中经常发生在枝干部位的病害,直接导致桃树长势变弱,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如果未能及时防治还会造成桃树死亡。桃树流胶病与桃园管理不善、虫害防治不到位等因素有关,当气温高于15℃,且经过连续阴雨天气后,容易出现桃流胶病大流行。一般情况下,进入到9月份后才能逐渐停止病菌传播。病菌通过分生孢子器和菌丝潜藏到树枝感染部位越冬,待次年气温回暖产生大量分子孢子,侵入桃树损伤部位,造成桃树重复感染此病。发病初期的桃树新梢上产生形态不一的凸起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处流出树胶,先期呈无色半透明软体状,后期呈褐色晶体状。晶体状树胶遇到潮湿天气会出现膨胀现象,形成胨状胶体物,导致树皮开裂,枝干逐步枯竭而死。

(2) 防治技术

①改良桃园土壤,施入有机肥料,增强桃树长势。当遇到多雨天气时,要及时排出积水。在桃树修剪枝条或发生机械性损伤后,要加强伤口处保护,在伤口处用药。②在冬春季节涂白树干,避免出现霜冻,消除越冬病菌。③如果桃树上流出树胶,则要及时刮除此部分,用生石灰涂抹此处,或者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抹,涂抹后的第2d,再涂刷1遍70%甲基托布津溶液,或者50%多菌灵20倍液。④对枝条出现病害的部位,可用清洁棉条蘸取链霉素、叶青双等药液后贴在患病部位,再用塑料薄膜包扎好此处。⑤为预防桃流胶病发生,可选用50%多菌灵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预防。

6、根癌病

(1)发生规律

桃根癌病主要危害根系、树干基部,在发病部位出现病瘤,呈灰白色软嫩状态。在未及时防治的情况下,病瘤发展成褐色木质化状态,此时的病瘤质地坚硬、表面粗糙、伴生裂纹,形状不规则。

(2) 防治技术

①在桃树育苗阶段,不得在重茬上播种育苗。播种前对种子浸泡消毒,将种子浸泡到5%次氯酸钠溶液中10min。在移栽苗木时,用次氯酸钠溶液、2%石灰溶液、1%硫酸铜溶液或K84生物农药30倍液浸根3min,对苗木根系消毒。或者,也可以选用含有K84成分的根癌宁30倍液浸根消毒,浸泡5min。②当桃树根系上出现根瘤时,及时刮除根瘤附近的根系,刮掉根瘤,对伤口处消毒,将石灰溶液涂抹到伤口部位。对发生根癌病的幼树,需扒开根部土壤,用根癌宁30倍液灌根处理,灌入量为1.5kg左右,这样能够抑制根癌病发展。

二、桃树栽培中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

山东省泗水县在开展桃树栽培期间,发生频率较高的虫害有以下几种:桃蛀螟、桃蚜虫、桃红颈天牛、桃潜叶蛾等。为减轻虫害对桃树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危害程度,要做好虫情监测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防治。

1、桃蛀螟防治

桃蛀螟幼虫的危害对象为桃树果实,被幼虫蛀食的果实会从内部开始腐烂,对果实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该虫害在山东地区一年3代,对桃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因此,要对桃蛀螟的防治予以重视。

(1) 虫情监测

在监测桃蛀螟时,可将重点放在每一代成虫发生的时间和虫量方面,准确预测出成虫的产卵时间以及具体的产卵量,从而确定出卵期的放蜂时间、释放量、用药时间及用药量,以此来达到防控的效果。监测方法如下:当桃树进入谢花末期时,可将装有性诱剂的诱捕装置悬挂在桃园内适宜的位置处。桃蛀螟的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使用测报灯预报虫情,虽然这种监测方法可行,但由于金龟子、棉铃虫等害虫也有趋光性。所以可能会将它们引至桃园内。因此,尽可能不要使用测报灯预测虫情。

(2) 防治技术措施

①对桃园全面清扫,将非正常落地的果实集中带到距离园区比较远的地方深埋;及时将桃树上的老翘皮刮除并烧毁,清除桃园附近的寄主作物,尤其是玉米秸秆,消灭潜藏于其中越冬的幼虫,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②选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等,对桃蛀螟的成虫进行诱杀,以减少虫源。③依据虫情监测所得的结果,在越冬成虫高峰期到来前2-3天左右,用药防治第一代幼虫;7月下旬再次用药对第二代幼虫进行防治;对于第三代幼虫可在9月上旬用药防治。可以选用的药剂有浓度为40.7%的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浓度为25%的灭幼脲3号悬浮剂600倍液、浓度为2.5%的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上述药剂以喷施的方式给药,要定期轮换使用,避免桃蛀螟产生抗药性。

2、桃蚜防治

桃蚜成虫和若虫以桃树叶片和嫩梢的汁液为食,受害后叶片会枯黄脱落,新梢的生长速度大幅度减缓,不利于开花结果。由于桃蚜1年发生的代数较多,通常不少于20代,从而增大了危害程度,所以要加大对桃蚜的防治力度。

(1) 虫情监测

在监测桃蚜时,可将重点放在越冬虫卵的孵化时间、桃树花期之前和结束之后的桃蚜数量,据此确定出天敌的最佳释放时间和释放量,并给选药、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桃园内的桃树萌芽前至春梢停止生长的这段时间内,每间隔7天在桃园内开展一次调查工作,如实记录桃蚜的数量,并在新梢的长度达到15cm±5cm时,查明每梢的桃蚜数量。

(2) 防治技术措施

①依据虫情监测所得的结果,按枝条上桃蚜的具体数量,选择适宜的措施进行防治。桃蚜较少时,可向桃园内释放瓢虫,利用天敌进行防治,或是在桃树萌芽期,选用浓度为95%的机油乳剂50倍液和浓度为15%的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悬浮剂4000倍液,以全树喷施的方式给药,也可达到防治效果。②在桃树果实正式套袋前,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对桃蚜进行防治,药剂种类应不同于上次,防止产生抗药性。③桃蚜成虫具有趋黄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悬挂黄板的方式对其诱杀。桃蚜不喜欢银灰色,这种颜色对桃蚜具有良好的驱避效果,可在桃园内悬挂银灰色的塑料条,由此能够有效防止蚜虫迁飞。④在桃蚜越冬卵进入孵化期前,选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与啶虫脒配合使用,可达到防治效果。

3、桃红颈天牛防治

桃红颈天牛的幼虫在桃树的木质部蛀出一条通道取食,若是防治不及时,则会导致树干中空,甚至会使桃树因过于衰弱而枯萎死亡。桃红颈天牛一般2年发生一代,成虫会在7-8月份出现在桃园内交尾,产卵孵化幼虫后形成危害。

(1) 虫情监测

在监测桃红颈天牛时,可将重点放在成虫的发生时间及数量方面,为诱捕、灭杀、用药防治提供依据。监测方法如下:在桃园内适当的位置处悬挂带性诱剂的诱捕装置,每天午后检查诱捕装置,并如实记录诱捕到的雄性成虫数量,随后将之灭杀。

(2) 防治技术措施

①在幼虫高发期,加大桃园的巡视检查力度,如果发现新排出的幼虫粪便,则应找到虫孔的位置,将其中的粪便残渣清理干净,随后向蛀食的通道内注射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按照每孔3万-4万条控制用量。②在桃红颈天牛未产卵时,使用石硫合剂、生石灰等将桃树的枝干涂白,从而有效防止成虫将卵产在枝干上,减轻幼虫的危害程度。③在成虫发生期,以人工的方式将寄生于枝条上的幼虫勾出灭杀,或是用诱捕装置捕捉成虫,避免成虫交配繁殖,降低虫口基数。④选用浓度3%的氯氰菊酯悬浮剂600倍液,对桃树的主枝、主干重点喷施,由此可以避免成虫在枝、干上爬行、产卵。⑤桃红颈天牛的天敌种类比较多,如啄木鸟、管氏肿腿蜂等,要给天敌提供繁衍生息的条件,增加区域内的天敌数量,利用天敌防治桃红颈天牛。

4、桃潜叶蛾防治

桃潜叶蛾的幼虫会以叶肉为食,取食后会形成虫道,幼虫的排泄物会塞满虫道,造成叶片脱落。桃潜叶蛾一年5-7代,会形成世代重叠的现象,对桃树的危害盛期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9月之间,当桃树进入落叶期后,成虫便开始越冬,翌年继续危害。由于该虫害世代重叠,从而对桃树的危害进一步增大,要加强防治。

(1) 虫情监测

在监测桃潜叶蛾时,可将重点放在各代成虫的发生时间及数量方面,并准确预测成虫的产卵时间和后代的发生程度,从而选取适宜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监测方法如下:当桃树花芽露红后,可将带性诱剂的诱捕装置悬挂在桃园内,每天检查诱捕装置,收集相关数据,预测虫害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2) 防治技术措施

①在桃潜叶蛾成虫越冬前,对桃园内的杂草、落叶、枯枝等全面清理,并对树干涂白,利用桃潜叶蛾的趋光性,设置杀虫灯诱捕。②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对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进行重点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杀铃脲悬浮剂6000-8000倍液等,用药时要控制好剂量,并定期轮换。

综上所述,山东省泗水县在桃树栽培过程中,要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对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使病虫害对桃树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以此来确保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