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有效提高绿色水稻质量和产量的栽培技术科学应用研究

作者: 胡锴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下辖9个镇、2个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县,降水量较多、日照充足、四季分明且温度适宜,年平均温度15.7℃,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推动泾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相较于种植普通水稻的技术,绿色水稻种植对种植技术具有更高的种植要求。有效提高绿色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加大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精选品种并科学处理

1、优选良种

绿色水稻栽培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即水稻选种,稻农应基于种植区域的天气状况、病虫害实况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来开展选种工作,进而有针对性地选出与之相匹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就泾县来说,该地区大力推广秀水14、甬籼15、中早39、浙优18、浙粳99、嘉丰优2号和春优9273等水稻品种。这些水稻具有口感佳、质量好、外形饱满、生产产量高以及抵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选择适宜的品种后,须经由正规的渠道来选购种子,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均在98%以上,出芽率大于90%且水分含量小于或等于15%,严禁种植陈年旧种。

2、种子处理

首先,须进行筛种工作。根据种植的需求,可选择盐水选种法和风选法等方式来开展筛种工作,将种子中的杂物、瘪粒和外观不完整的种子去除,留下饱满硕大优质的种子以待使用。其次,须开展晾种作业。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在8∶00-10∶00和15∶00-17∶00这两个时段进行晾种工作,尽量不要在中午气温过高的情况下晒种,以免烧种。经由晾晒之后的水稻种子会具有更好的活性和出芽率,且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也会更低。再次,须对水稻种进行消毒。可选用生石灰或多菌灵来进行消毒,即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消毒效果。最后,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催芽。消毒完毕后,将种子放在温度恒定为3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直至稻种破胸露白后,再控制好温度开展炼芽工作,待芽长度在1mm时,将其晾3-6h就能播种。

二、科学选地

1、产地选择

为了提高绿色水稻的质量及其产量,稻农必须优先选择3a内没有使用过除草剂、化肥、农药且距离污染源较远的地块,能有效提高绿色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土壤检测顺利开展,对土壤肥力及其富含的有机质进行检测,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保肥保水能力,且pH值在6.5-7.5之间。选地严禁选择低洼区、洪涝严重区、肥力条件差和重度盐碱地等,以免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耕地整地

稻农可根据种植实况来选择旋耕机和水田耕整机等农用设备,推动整地耕地工作顺利开展,翻耕深度为25cm再进行晾晒,将犁底层有效打破,就能使土壤更加疏松,并对土壤内存在的虫卵、细菌和病毒进行消杀,从根源上防治病虫害。对水田土壤进行旋耕的过程中,一次即可做好机翻和机耙等工作,不仅能加快工作速度,还能节约人力成本。旋耕后,土块耕作层具有更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为根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随后立刻进行灌溉,使土块沉实,并将田块中的杂质完全清除,以便更好下种。耕整完毕后,土层应呈现出上烂下实和上细下粗的状态,即可播种。

三、水稻机械播种及工厂育秧

1、机械直播

机械化直播为最常使用的栽培方法之一。该方法应按照水稻品种来调整和控制好种植密度,杂交稻和早稻行距和穴距分别为25cm和14cm,播种数量在2-2.5kg/667m2之间;普通稻种行距和穴距分别为25cm和12cm,播种数量在3-4kg/667m2之间。一季稻杂交稻行距和穴距分别为25cm和16cm,播种数量在1.25-1.5kg/667m2。机械化直播过程中,要设置好农机的行驶速度,确保其处于匀速行驶状态,严禁发生急加速和急刹车等问题,同时对播种实况进行检测,避免下种不匀,空穴率须低于1%。

2、工厂育秧

①育秧

工厂育秧技术主要是基于规模化育秧工厂来培育稻苗,严格按照标准化原则和培育技术来集中实施较为统一的育秧、管理和供秧工作,这种稻苗不仅高度基本一致,且具有更高的成活率,是当今高效栽培绿色水稻最为重要的技术。在此期间,应严格遵循相关的育秧步骤:选种—晒种—消毒—催芽—晾种—播种—盖土—叠盘暗化处理—加温催芽—绿化炼苗。此外,还应选择专门的育秧盘和基质来培育秧苗,并提前确认规模化培育所需的基质和秧盘。通常情况下,早稻大田和晚稻大田需提前配备35-38张/667m2,一季稻需提前配备25-28张/667m2。同时,还应确保种子数量足够,早稻大田可配备普通稻种、杂交稻稻种和一季稻大田常规稻的数量分别为4-4.5kg/667m2、2.5kg/667m2和1.5-1.75kg/667m2。晚稻大田可配备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分别在3-3.5kg/667m2和2-2.25kg/667m2之间。在催芽完毕后,利用流水线设备来推动播种作业开展,随后选择堆盘暗化处理方式来出苗,出苗后直接将其放在秧板上。育秧的过程中可优先选择拱棚来统一培育秧苗,在此期间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5-33℃,秧苗为2叶1心即可开膜炼苗,使秧苗成活率更高。在这一过程中,要控制好盘土和秧板的湿润度,为秧苗茁壮成长提供所需的水分。

②插秧

在插秧的过程中,建议选择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这一技术将侧深施肥设备和乘坐式插秧机结合起来,可一同完成施肥和插秧的工作,不仅使插秧步骤更为简便优化,还减少了人力投入,加快了插秧和施肥的速度和质量。此外,肥料与稻秧间保持了适当的间距,避免产生秧苗烧伤等问题。在推广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过程中,无需选用先施底肥的方式,但需注意提前整平稻田,同时还需沉浆2d,保证土层软硬适中,田间水深度小于3cm且不浑浊。在插秧前,应提前检查农机是否完备,若存在故障,应及时解决。与此同时,应对零部件进行检查,以免妨碍插秧作业顺利开展。插秧期间应卡好质量关卡,将漏插率、飘秧率分别控制在5%和3%以下,伤秧率、勾秧率和翻倒率均在4%以下,均匀度合格率需大于85%,提高水稻产量。

四、田间管理要点

1、清水灌溉

灌溉用水应选择干净卫生的水源,最好选择干净的井水或流动的河水。根据水稻生长所需用水规律来编制灌溉方案和灌溉次数,严格按照“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寸水分蘖、打苞深水、干湿壮籽”的规定来开展灌溉作业,为水稻成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值得一提的是,在种植水稻4-5周后,若分蘖情况较差时,应立刻排水晒田,待7d后再灌溉。

2、肥料管理

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可根据土壤营养成分结果来编制管理肥料的方案,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增加磷钾肥与完全腐熟有机肥的用量。首先,可使用2000kg/667m2农家肥和50kg/667m2的25%水稻专用三元复混肥,将其用作抄耙肥;其次,在移栽14d且水稻秧苗成活后,可使用10kg/667m2尿素作为返青肥,相同时间后再使用15kg/667m2尿素作为分蘖肥;最后,分穗时可使用5kg/667m2尿素和20kg/667m2三元复混肥以及3kg/667m2硫酸钾,即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五、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1、绿色农业病虫害防控技术

选种不仅直接关系到水稻品质和产量,还会对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为了避免病虫害频繁发生,必须选购和栽种经由该地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批准的水稻品种,再结合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病虫害发生特征来选种。最好选用具备病虫害抗性、防倒伏和品质优良等优势的水稻,即可取得较为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种植户应做好筛种工作,将瘪粒和携带有病虫害的种子清除出去,并开展好浸种和拌种工作,一般是将氰烯菌酯和咪鲜胺药剂加入水稻种中,用量如下:1kg水稻可使用2.5g的45%咪鲜胺,将其制作成300倍液后浸种;而氰烯菌酯药剂使用3g时,可加入6kg的水,将其混匀后能浸种5-6kg,如此便可有效提高稻种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此外,还可利用吡虫啉来进行拌种,10%吡虫啉20g/kg水稻,便可在稻种表层形成防护膜,减少病虫害对种子的危害。

2、绿色物理病虫害防控技术

水稻栽种期间,除使用农业防控技术之外,还能利用物理防控技术来进行防治。首先,可利用性诱剂来捕杀害虫。一般会在专门配置的诱捕器中安设性诱芯,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雄性成虫虫害会被性诱剂影响,进而打断虫害繁衍的进程,有效减少田间病虫害的数量。在泾县种植水稻期间,地块中可安装诱捕器3台/667m2,分别包含1台三化螟性诱捕器和2台稻纵卷叶螟性诱捕器。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诱捕效果,种植户可在诱捕器内适量加入一些洗衣粉水,并每月定时更换;其次,种植户可利用灯光诱杀方式来捕杀害虫。这一技术是基于害虫趋光的本性而研究出来的,比如正振频式杀虫灯就能有效减少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的数量。在使用杀虫灯时,需控制好田间杀虫灯的密度和总数,通常1盏/2.0-3.3hm2即可,杀虫灯需安装在和地面相距1.2-1.5m的位置。通过以上方式来开展防治工作,更好地满足了绿色防控的规定,以免污染环境。

3、绿色生物病虫害防控技术

在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期间,应将生物防控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即利用好病虫害天敌的作用。在稻田中放入适量的虫害天敌,不仅能将虫害控制在某一范围内,还能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害虫的天敌主要是寄生蝇、瓢虫和赤眼蜂等生物,种植户在田间放入一些赤眼蜂后,就能有效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等虫害,但需要保证放入的赤眼蜂数量合适,一般为12万头/hm2,并将放入时间控制在5d/次。除了释放天敌这一防治技术外,还可通过田间养鱼和养鸭等方式来进行防治,这不仅能够使防治效果更加良好,还能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就养鸭来说,农户可将15日龄的小鸭子养殖在田间,严禁养殖年龄较大的鸭,以免破坏水稻。此外,还应控制好养鸭的总数,一般在移种稻秧12d后即可放鸭,数量在10-15只最为适宜,这不仅能打破害虫生存的环境,还能使害虫数量大幅度下降。同时,在养鸭期间,鸭子排出的粪便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进而有效提高产量和收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后可知,推广鸭稻共育模式后,产量能增收2250-3000kg/hm2。另外,在水稻出穗并且穗高趋于一致后,无需再开展养鸭作业。

4、药剂病虫害防控技术

①稻瘟病

稻瘟病又被叫做火烧瘟和稻热病等,是四种稻田重要病害之一。这种病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危害,严重时会导致产量下降约50%。稻瘟病会通过在稻谷或病变稻株上分裂孢子或菌丝的方式,来实现安全越冬的目的。按照病变位置和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作叶瘟、苗瘟、穗颈瘟、节瘟和谷粒瘟。苗瘟通常会在3叶期前发生病害,这是因为种子携带了病菌导致的发病,主要有稻株基部呈灰黑色、上部呈褐色且病变位置出现许多灰色霉层的表现,会使稻秧枯萎蜷缩而死。叶瘟通常出现在3叶期到出穗时, 特别是7月上旬到中下旬是发病高峰期。此时主要有叶片边缘为黄褐色梭形、叶片中部为灰白色的斑状和病变位置背面覆盖有灰色的霉层,症状加重后病斑会变成梭形大条斑。

防治方法:出穗7-10d之前,喷洒6%多菌铜2.0-2.5kg/667m2,7d/次,持续1-2次或使用350-400g/667m2的25%络氨铜粉剂加入250-300倍的水后喷洒用药,7d/次,持续2-3次或可通过50kg/667m2水中加入50-100g/667m2的50%DT粉剂来进行防治,喷在叶表效果最佳,7d/次,持续2-3次。

②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又被叫做花足秆和云纹病等,主要是感染立枯丝核菌后发病的,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病。菌核会在土层或稻桩中过冬,在秧苗或出穗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纹枯病,对叶片、叶鞘和茎秆这些位置产生严重危害,甚至会蔓延到稻穗位置。症状如下:刚发病时,叶鞘靠近水面的地方会产生水渍状斑点,随着病情加剧,病斑的数量也会增加,进而出现形状不规则的云纹状大病斑,斑点的边缘颜色为褐色,中间部位则为淡褐色或绿色。叶片上发病时,斑点情况如上,并会从下到上逐渐蔓延,更甚者会影响到茎叶或稻穗位置,使水稻大规模倒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