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枝油茶优质丰产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全面深入探讨

作者: 邱科群

在软枝油茶的生产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运用恰当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控策略。油茶产业面临着病虫害的严重挑战,这些病虫害对油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对油茶的丰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旨在确保油茶的高产和优质。通过实施这些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将为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油茶与橄榄、油棕、椰子并列为全球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凸显其油料领域的重要地位。其主要产品是富含营养的植物油,香味浓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构成合理。相较于其他植物油,油茶油不含芥酸、山俞酸和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无害。因此,油茶油是一种理想的食用油,既满足美食追求,又兼顾健康需求。

在经济领域,油茶同样具有显著价值。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油茶为农业生产带来可观收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如油茶加工和油茶籽油提炼等。油茶在油料作物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们健康生活的有力保障。

一、油茶生长特性

1、生态学特性

油茶是一种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的18个省市,同时在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缅甸和日本南方也有少量分布。油茶生长范围广泛,能适应从低海拔到海拔2200m的高原环境。油茶喜酸性和耐阴性强,能在pH值4.5~6.0的酸性土壤中生存百年。油茶每年10月~12月开花,次年10月果实成熟。其经济寿命长达50多年,甚至百岁老树仍能结出丰富的果实,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2、生长发育特性

①根系生长特性

油茶,直根性草本,幼龄期主根显著大于地上部分,成龄期相反。成熟主根深入土壤2~3m,吸收根在距地面5~30cm土壤层,尤其靠近树冠投影线,趋向水分和养分。每年生大量新根,春季10℃左右萌发。3月春梢停长,17℃时新梢生长。气温超过37℃时,根系生长受阻。夏季新梢生长期,翻耕或覆盖土壤可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地面蒸发,促进根系生长。每年九月,土壤温度27℃左右,水分含量17%时,油茶根系迎来第二次生长高峰,通常发生在果实停长至开花前。

②新梢生长

油茶新枝主要由顶芽和腋芽生长,顶生优势明显。顶芽及其邻近侧腋芽在出芽率、粗壮程度、成花率和坐果率等方面表现优秀。成年油茶树会出现不定芽,补充树形。在适宜土壤和气候、充足水肥下,油茶幼苗期能连续抽发多季节枝梢,盛果期通常只抽发春梢。春梢数量多、结构坚实、节间紧凑,是重要果枝和营养物质来源,也是夏梢生长基础。春梢数量和质量,会受树体养分、当年开花及第二年结果枝的影响。夏梢在六月至七月抽发,增加夏梢数量有助于幼树生长,部分组织发育良好的枝条可成为翌年果枝。秋梢在九月至十月抽发,数量多但组织发育不完善,通常无法分化成花。

二、油茶栽培技术

1、造林地选择

油茶生长特性要求,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通畅、肥力充沛且pH值维持在4.5~6.0之间的砂质红壤、黄壤或黄红壤作为种植土壤。为确保油茶生长环境优越,土壤厚度应至少达到1m,同时地下水埋深亦应控制在1m以内。种植地点海拔应介于400~1200m之间,且应优先考虑山区中、下部区域,其坡度不宜超过25°。在阳坡或半阳坡种植油茶为优选方案。此外,应避免选择易受西北风或北风影响的地区进行种植。

2、种苗选择

①选择优质品种:在种植新油茶时,应选用已经通过全国、省、市各级良种审定的新品种。应优先考虑果实大、果皮薄、籽实率高、油脂含量丰富、产量高、抗逆性强且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在实际应用中,好克隆、好家系等品种表现突出,同时,还存在一些表现优异的杂交种,如“岑软”系列、“湘林”系列和“长林”系列等,这些都是值得推荐的优良品种。

②选用优质壮苗:对于油茶种植,推荐使用一年生的实生苗,或者采用无性系芽苗砧接法培育的二年生裸根苗。出苗规格需满足一定要求,包括一年生实生苗高15cm,二年生实生苗高25cm,地径0.4cm,根系完整且无病虫害。近年来,随着造林技术的改进,营养钵苗木在山上造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有助于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整体质量。

3、整地

油茶整地方法有三种:全垦、带状和块状耕作。地形坡度低于15 °且土壤侵蚀不严重,适合全垦整地;坡度16~25°之间,应选择条带式整地以维护水土稳定;在陡峭山区和植被稀疏地区,块状整地更适用。造林工作应在前3~4月完成预备工作,根据地形坡度选择整耕或带状整地方式,植株间距为3×3m,穴洞尺寸为60×60×60cm。基肥以厩肥、堆肥和饼肥为主,施肥3~5t/667m2,并与回填土混合,土壤沉降后即可栽植。

4、造林

油茶造林宜选择冬季十一月底至第二年三月初,以春天萌芽前造林为宜,选择多云或晴朗的夜晚。

5、种植方法

在种植过程中,为确保幼苗的根部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建议在根部添加适量的火壤灰、精细处理的水田土或富含养分的培土作为定植土壤。随后,让幼苗的根部自然舒展,并分层夯实土壤,以确保土壤与根部紧密结合。当进行嫁接苗移栽时,应将接口置于地面,并浇适量的水,使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从而达到根部舒展、苗木挺拔、土壤紧实的理想状态。

6、油茶幼林管理

油茶幼林时期是从栽植到结果前的阶段,可分为幼树期和初果期,分别需要4~5年和3~4年时间。为了优化油茶幼树的生长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和树形优化,需要关注幼树早期的经营管理,其核心目标是积累树体营养物质,为盛果期打下坚实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施肥管理:幼树期主要使用氮、磷、钾肥料,每年施肥1~2次。定植当年通常不施肥,但可在六~七月份幼苗恢复生长后,适量浇施稀人粪尿或每棵施25~50g尿素等。第二年三月,追施一次速效肥,十一月初再用土杂肥或粪便作为越冬肥。随着树木生长,逐年增加肥料用量。

②抚育管理:油茶耐涝,雨季注意排水,夏季和秋季适当灌溉。造林后每年养护2~3次,首次在5~6月,仅破碎苗木根部20cm范围内的表层土,避免翻动根际土。手工拔除幼苗附近的杂草,防止根系受损,并将铲下的草皮覆盖在树蔸周围。第二次抚育在8~9月,拔除杂草,降低土壤水分竞争和光照,清理种子,提高抗旱效果。11月施防寒肥,10~11月用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助其越冬。

③整形修剪:幼林前期主要整形。定干后,在离根部50cm处定干,适度保留主干。第一年选3~4个健壮侧枝作为主干;第二年,在每支主干上留2~3条粗壮侧枝;第3~4年,培育上部健壮春季枝,形成侧枝群体,确保三个主干间比例合理、均衡分布。最佳修剪期为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采取轻微修剪,保留更多枝条,及时修剪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枯枝等。前三年去芽,促进树冠形成。

④合理间种:林间空地种植花生、大豆等作物,以耕代抚,抑制杂草灌木生长,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林地微气候,降低地面温度,增加森林湿度,促进幼苗根系和整体生长,达到“快熟”效果,同时带来经济收益。间作时保持作物与树蔸距离在80cm以上,并适时施肥。

7、油茶成林管理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一般为8~10年,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

①土壤改良

垦抚是改善土壤最直观的方法。油茶林垦抚可使油茶增产。通常在3~4月份,或者秋季、冬季和11月,结合施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将树冠向外深翻30~60cm。为了防止根系过度损伤,还可以每年对角轮栽,一般2~3年一个循环。在深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粗大的根系进行保护。

②施肥技术

为确保果树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需精细管理肥料施用。推荐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6∶8。

每年3月,追施0.5~1kg/667m2复合肥,为果树提供充足营养。11月,随养分需求增加,追肥量提升至15~20kg/667m2。

除主肥外,还需补充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及生长调节物质。辅助肥料早晚施用,注重叶片背面喷洒,促进果树全面生长。

科学肥料管理和精细农业操作可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③灌溉技术

油茶果实在结实期间,对于水分的需求尤为关键。鉴于长江地区在夏季与秋季经常面临干旱的挑战,特别是7月~9月间的平均降雨量常低于300mm,这一时期对油茶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果实的膨大以及油脂的积累与成熟转化。因此,为了保障油茶的高产,必须加大灌溉力度以满足其水分需求。此外,在春季雨水充沛时,也需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从而确保油茶生长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④修剪技术

油茶修剪的最佳时机在采摘后到春季新芽萌发前。修剪时要剪除不适宜的枝条,如过于密集、枯萎、生长过度、交叉重叠及受病虫害侵袭的枝条。同时,保留内部结果枝条,确保油茶树的正常生长和结果。若油茶树生长多年且树冠密集,应进行短截修剪,提高通风透光,增强结实能力。

三、油茶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油茶成林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和烟煤病,而油茶幼苗则易受根腐病侵害。为确保油茶健康生长,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油茶炭疽病

油茶的主要病害侵害叶片、枝梢、花蕾及果实,导致落叶、枯梢、蕾、果等不良影响。果实表面出现棕色斑点,扩大成圆斑,多个病斑可能连接成不规则形状,使果实过早脱落。叶片上的病斑多发生在边缘或叶面,呈褐色或深褐色,形状为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枝条上的病斑多呈长卵形或棱状,病斑凹陷,木质部变褐,边缘呈波浪状或不规则状。大树在换冠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腐烂的病斑。该病害主要发生在5~8月份,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8~9月份则会有大量落果。

为防治此病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①综合防治策略:结合造林技术,清除病叶、病枝、果实和已发病的病树,以减少病害传播和扩散。

②药剂预防措施:在苗期及发病初期,连续使用2~3次50%多菌灵等内吸药剂,每隔7天喷洒一次,以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

2、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菌广泛存在,主要威胁茶树的果实、叶片、花蕾和梢部,导致它们出现显著病变并脱落。叶片感染后呈黄褐色或水渍状斑点,2~3天内脱落。芽头受害后变黄并迅速死亡。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浅黄斑,中央褐色凸起,2~3周后脱落。此病害主要发生在3~6月和10~12月,南方地区油茶苗期全年可能受害,导致叶片大量脱落和枯死。

防治策略:针对油茶软腐病菌,建议以营林技术为核心,彻底清理果树上的病叶、病果,消除越冬病菌滋生环境。同时,使用1%波尔多液连续喷布防治2~3次,每次间隔7天,可有效减轻病害危害,保障茶树健康生长。

3、油茶根腐病

病害特性简述:此病害特定针对油茶植物,始于邻近幼苗根部。受侵部位组织变棕并覆盖白色绒毛,迅速扩展至地表。受侵害的根系将腐烂,导致叶片枯萎和植株死亡。主要发病季节为4~5月和9~10月,7~8月影响尤为严重。

预防建议:

①实施综合治理策略,精选育苗地点,关注土壤质地及排水条件。

②药剂预防,摘除并处理病情严重植株,采用生石灰与土壤混合或根部喷洒50%退菌特或50%多菌灵遏制病害扩散。

4、油茶烟煤病

病害特性: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和枝干,初期症状为出现环形黑色霉斑,随时间推移,斑点数量增多,逐渐形成厚重的黑色煤烟状覆盖物。当光合作用受阻时,病情加剧,导致植株黄化。此病主要发病期为3月~6月以及9月~11月。

防治措施:首先,实施综合治理,包括修剪林木、调整林木密度以促进通风降湿,或在林内种植山苍子以预防煤烟病。其次,采用药剂预防,推荐使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500~1000倍液进行喷杀,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7天。在发病初期,可施用波美药剂,夏季使用0.3波美,春、秋季使用波美,冬季使用波美,连续喷施2~3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