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云杉造林技术对提高荒山造林的影响作用分析
作者: 张文成荒山造林过程中提高林木成活率是关键环节,所以在造林之前应该注重做好科学有效的造林规划,要以林木适应能力为出发,选择优质的林木品种,并完善相应的造林技术规范,确保造林之后能够快速成活,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强荒山造林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荒山造林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造林工程开展过程中提高造林存活率是关键环节。
一、青海云杉的植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
青海云杉的树干通直,高达23m,胸径60cm,树皮灰色或深灰色,鳞片状开裂。小枝近光滑或疏生至密生短柔毛,一年生枝淡黄,淡褐黄色或黄褐色,芽鳞反卷。叶子四棱状条形,先端钝或钝尖,横切面四棱形,四面有气孔线,上面每边有5-7条,下面每边有6-10条。球果通常较小,长4-9cm,径2.5-4cm,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绿色,成熟时淡黄褐色,种鳞长约3cm,宽约1.5cm;苞鳞短小,三角状,种子长约3mm,种翅长约1.5cm。该林木品种稍耐荫,能耐干燥及寒冷的环境条件,木材优良,病虫害少,经济价值较高。
2、产地环境
青海云杉是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针叶树种,尤其在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山区有广泛的分布,生长在海拔2400-3600m的高山地带。青海云杉生长的地区属于高原性气候,气候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冬季长且寒冷,夏季短而凉爽,年降水量在300-6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从土壤条件来讲,云杉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偏好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棕色森林土或黑钙土,土壤pH值通常偏酸性。从产地地貌来看青海云杉多生长在山区、高原和山坡上,这些地方通常具有较为陡峭的地形,有利于树木抵御强风和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青海云杉所在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于维护高寒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减缓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青海云杉造林技术对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的作用
1、耐干旱寒冷的特征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青海云杉是一种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树种,其耐干旱、耐寒冷的特性使其在荒山造林中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干旱和寒冷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青海云杉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说明其具有很强的抗逆性。青海云杉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吸收深处的水分,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广泛,能够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求。叶片表面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水分流失,提高树木的保水能力。青海云杉可以通过种子繁殖,而且其种子具有较强的发芽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较高,从而保证了造林的成功率。此外,青海云杉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这也有利于扩大造林规模。
2、生长速度快的特征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青海云杉的生长速度较快,通常在3-5年内可以达到造林的目的,快速生长的特性使得青海云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的树高和树冠,从而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青海云杉的快速生长特性有助于其在竞争激烈的荒山环境中迅速占据空间,获取更多的阳光和资源。快速生长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较为壮观的树体,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云杉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林冠,提高树木的保水和遮阴能力,而在荒山造林中水分和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还能够快速形成树冠增加树木对水分的截留和利用能力,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树冠的形成还有助于减少阳光直射地面的强度,降低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为荒山造林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
3、生态价值高的特征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青海云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树种,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高大粗壮的树体,伞形的树形,紧凑优美的枝叶,使其在荒山造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荒山地区通常阳光强烈,土壤贫瘠,水分稀缺,而青海云杉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生长良好,其耐阴特性使得其应当在半阴坡或者山谷地带能够更好地生长,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同时,青海云杉能够适应不同海拔、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的荒山环境,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使得青海云杉在荒山造林中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效果。
三、青海云杉造林技术要点
1、青海云杉播种育苗
①种子采集
为了保证种子质量,采种母株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成熟期或过熟期的青海云杉植株,高度一般在30m以上,年龄在20年。该林木品种种子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9-10月,此时种球果颜色变为深褐色,种皮硬化,种子成熟度较高。采种时,先将球果从树上采摘下来收集起来,采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球果的破裂,以免影响种子质量。将采摘下来的球果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晾晒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通风,以防止种子发霉。晾晒至球果干燥后,用木棒轻轻敲打球果,使种子脱离球果。脱粒后的种子应再次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破损种子,然后将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备播种使用。
②种子处理
青海云杉种子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生长旺盛的母树采集,采集后的种子纯度95%以上、净度90%以上、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20%-30%。播种之前要做好精准消毒工作将青海云杉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浸泡48h。温汤浸种可以软化种皮,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种子发芽。期间需更换温水,以确保水温稳定。将温汤浸种后的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15min,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要严格控制,以免对种子造成伤害,消毒后的种子需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的消毒液。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湿沙,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将容器置于20-25℃的环境中,保持通风良好,每天翻动种子1-2次,以保持湿度均匀。催芽过程中,注意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待发芽率达到80%以上时,即可停止催芽处理。
③苗圃地的选择与处理
疫苗之前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坡度较缓、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源充足、灌溉方便、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适宜的地段,有利于青海云杉的生长。在选择好苗圃地后,进行翻耕整地,目的是破碎土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翻耕整地时要深翻,深度为20-30cm,当地时将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清理干净。为了保证青海云杉苗木的生长,需要在翻耕整地后施入机基肥。通常选择有机肥、复合肥等肥料,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木生长需求每施入有机肥2000-3000kg/667m2,复合肥50-100kg/667m2。将肥料均匀撒在苗圃地表面,然后进行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在机基肥施入后,进行苗床制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苗木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苗床方向,一般选择南北走向的苗床,以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地表温度。苗床宽度一般为50-100cm、长度为10-20m、苗床高度为10-15cm,以便于排水和灌溉。
④科学播种
青海云杉播种育苗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一般选择在春季(4月至5月)进行播种,此时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多播种方式一般选择条播,播种时行距为20-30cm,高度为3-5cm,覆土厚度一般为0.8-1.0cm,播种量控制在20-30kg/667m2,播种结束之后,用滚筒进行压实处理。
⑤移栽苗培育期间的管理
青海云杉生长到2-3年之后,要及时进行移栽换床,最佳时间是在春季(4-5月)或秋季(10-11月),此时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苗木生长。避免在夏季高温干燥或冬季寒冷干燥时进行移栽。在移栽前,应对苗木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苗木生长状况良好,同时,准备好移栽换床所需的工具、材料,如:铲子、移植铲等。用铲子或移植铲挖掘青海云杉苗木,尽量保持根系完整,避免损伤。挖掘时要注意保持苗木根部土壤的完整性,以利于移栽后苗木的恢复生长。将挖掘出的青海云杉苗木放入准备好的育苗床上,一般株行距控制在5×10cm或5×15cm,移植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对苗木造成损伤。结束之后将移植后的青海云杉苗木立即浇透水,以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有利于苗木成活。幼苗移栽后一个月内主要以叶面追肥为主,搭配使用0.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间隔7-15天使用一次,7-8月份分两次撒施磷酸二铵按照每平方米使用150-200g,施肥结束之后要及时喷水灌溉,避免出现肥害。定植时要做到随起随栽,紧密压实,并在苗木移栽一个月之后进行叶面追肥,推荐使用0.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每间隔7-14天喷洒一次,7-8月份分两次撒施磷酸二铵,每株使用100-150个、施肥结束之后用清水喷洒,冲刷留在幼苗上的肥料,避免造成烧苗。
2、青海云杉植树造林
①造林地的选择
荒山造林地土壤应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湿度过高土壤类型要适应该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一般选择坡度较缓、不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避免在陡峭的山地、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区域进行造林。充分考虑造林地的气候特征,保障温度,湿度,光照,剂量适宜,并且要确保造林地植被覆盖率较低、但具有潜在生长条件的地段,以便通过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选择造林地时,要充分考虑水源条件,保证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
②造林地处理
荒山造林是提高荒山绿化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带状整地是在荒山上按照一定宽度开挖带状沟槽,沟槽内种植青海云杉。带状整地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也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操作过程中带状整地的宽度一般为2-3m,沟槽深度为0.3-0.5m,在整地过程中要将沟槽内土壤松软,便于根系生长。块状整地是在荒山上按照一定间距开挖块状坑穴,坑穴内种植青海云杉,这种整地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生长。块状整地的间距一般为3-4m,坑穴直径为1-1.5m,深度为0.5-1m,在整地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坑穴周围的土壤结构,避免破坏。鱼鳞坑整地是按照一定间距开挖半圆形或椭圆形坑穴,坑穴内种植青海云杉。这种整地方式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场地过程中鱼鳞坑整地的间距一般为2-3m,坑穴直径为0.8-1.2m,深度为0.3-0.5m,在整地过程中,要注意坑穴的形状和大小,以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水平阶整地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水平阶间距一般为2-3m,沟槽宽度为1-1.5m,深度为0.3-0.5m。
③苗木规格
在造林时要选择健壮的苗木,确保苗木高度在100-150cm,树干直径在1-2cm,根部直径在2-4cm之间,长度在20-30cm之间。一年生枝条粗细适中,长度在20-30cm之间,针叶绿色,排列紧密,长度在5-10cm之间。青海云杉壮苗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5年,具体生长周期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
④造林时间与造林密度
青海云杉荒山造林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4-5月)或秋季(10-11月)进行造林,此时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青海云杉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造林密度要根据造林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造林目的进行调整,一般土壤条件较好、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株行距一般为2×3m或2.5×3.5m,造林数量在66-110株/667m2之间。土壤条件较差、气候较为干旱的株行距较小一般为1×1.5m或1.5×2m,造林数量在220-330株/667m2之间。
⑤苗木栽植方法
造林前要开挖好定植穴,定植穴的规格要根据造林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造林目的进行调整,一般定植穴规格为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40cm。根据定植穴规格,选择合适的开挖工具,如:铁锹、挖掘机等。首先从定植穴的侧面开始挖,然后逐渐向底部挖去,最后挖成圆形或方形,保证定植穴的深度达到40cm,以保证青海云杉苗木的根系能够充分伸展,将定植穴挖出的土壤与适量的有机肥、肥料等混合均匀,提高土壤肥力。再将青海云杉苗木放入定植穴中,根部要与土壤密切接触,栽植时要注意保持苗木根系完整,避免损伤。将定植穴中的土壤回填,覆盖在青海云杉苗木根部,并夯实,覆土厚度要适当一般为5-10cm。定植结束之后立即浇透水,以保证苗木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有利于苗木成活。
3、青海云杉抚育管理
①松土除草与补植
青海云杉作为一种适应高海拔地区、具有强大生存能力的树种,在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造林成功率,确保青海云杉的生长和成活,造林后的松土、除草和补植工作至关重要。造林后1-2年及时进行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通常选择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松土深度以10-15cm为宜,过深容易损伤根系,过浅则效果不佳,以后根据土壤板结程度和树木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另外,荒山造林地杂草繁多,与树木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树木生长。因此,除草工作要及时且彻底。可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等方式进行,化学除草选择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除草剂,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除草次数一般为每年2-3次,第一年除草次数适当增多,以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适量减少。同时,造林结束之后还需要做好零件的调查工作,及时补植提升成活率,补植前,要对死亡植株进行清理,保持林地整洁。补植时要选择同龄、同规格的苗木,确保补植植株与周围植株的生长状况相一致。
②病虫害防治
荒山造林期间青海云杉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影响其生长和发育,防控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原则,当达到防治标准之后,要选择相应的化学药物进行针对性的防范,用药期间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青海云杉锈病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使用有效成分5-10g/667m2。烂皮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使用有效成分50-100g/667m2。蚜虫防治可选用2.5%功夫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使用有效成分2-4g/667m2。松毛虫防治推荐使用2.5%敌百虫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使用有效成分3-5g。上述药物的兑水量控制在30-50kg/667m2,间隔7-14天,用药一次,必要时连续使用2-3次,推荐使用无人机低空飞行作业。
(作者单位:810499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芒扎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