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育苗管理技术与加强病虫害科学防治手段的研究
作者: 丁伟五台山主要位于太行山系的北端,当地的地层完整丰富,平均气温为-4℃。当地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整个区域内植物,可达100科386属,共有661种,其中有501种为草本植物,有160种为木本植物。在当地的林业发展中,杨树占据重要地位,属于比较重要的绿化树种和用材林。在我国杨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树种类型,有比较悠久的栽培历史,而杨树自身有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能够有效适应外界环境,同时自身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超高。
一、杨树育苗管理技术
1、苗圃地选择
首先,土壤条件。对于杨树苗圃地来说,需确保有平坦的地势,保证处于背风向阳部位,一般以中壤土、冲积土、砂壤土为最佳,也可将其种植在略黏土壤上。保证有超过1m的土层厚度,地下水位也要在1m以下,土壤中的含盐量要保证<1%,土壤pH值处于6.5~8.5。如果苗圃地pH值、含盐量、地下水位条件较差,会对苗木生长造成影响,必须通过其他措施将土壤改良。比如,如果土壤结构不良、有机质不足,可通过施加有机肥方式完成改良,具体的施肥量要根据结构、土质等情况确定。经常出现早霜晚霜的区域禁止将其作为苗圃地。其次,水分条件。在苗期阶段具有较高的水分要求,所以苗圃地的选择要保证与水源地接近或此地域水源充足,并将排灌系统配置完善。最后,交通条件。苗圃地的设立要确保有便利的交通,这样能够方便药物、肥料等物资的运输,同时在苗木成材后也能够方便调运。
2、苗圃地处理
苗圃地要在冬季土壤封冻前进行全垦,作业深度保证在30~40cm,还要在此期间将排灌系统建设好。在次年的春季,对土地进行精细整理,确保土壤足够细碎,并将其耙平。扦插作业时,要按照株行距对苗床宽度进行确定,一般宽度为2~3cm。苗床的长度如果>50cm,需要在中间部位及时设置排水沟。把炒熟的麦麸和呋喃丹(3~4kg/667m2)进行充分拌和,然后在苗圃地中均匀施撒,以此将土中害虫有效消灭。
3、规范插条的制备
首先,选择育苗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必须确保能够适合当地生长,同时所选品种要保证由省级或国家级主管部门技术鉴定批准的类型,确保无性系纯度。
其次,采集插穗。为了对育苗效果进行保证,在插穗的选择中,当年生苗木苗高一般要保证有2.5~3m,确保没有受到病虫害影响,同时侧压饱满、生长健壮。一般将苗木中部种条作为插穗,避免使用过粗、过细的苗木两端。插穗直径保证有1.5~2.5cm,其长度确保有15~20cm。对其进行剪切时,可使用铡刀剪、修枝剪,要确保工具锋利,这样能够让切口更加平滑。实际进行检测时,插穗上端首个侧芽要确保完好,不能对其造成损伤,在首个侧芽上部1~1.5cm部位实施剪切。插穗被剪好后,要及时对其进行扦插,如果无法立刻作业,需要根据具体品种以20~50根为单位进行捆扎,然后挖坑对其进行贮藏。坑宽和坑深分别保证为1~1.5m、40~50cm,长度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坑底使用湿润细砂进行填铺,插穗剪好后保证芽向上,以捆为单位进行直立排放,每个捆的中间部位,都要保证有一定空隙,可以使用细潮土对其进行填充。在插穗上方进行覆土,厚度在20~25cm,然后再进行洒水,确保插穗的底部保持湿润。将稻草把捆扎好,按照2~2.5m的间隔进行插入,要确保能够插入到坑底,以此对通气进行保证。
最后,插穗采集时间和标记。对时间进行确定时,可在春季萌动前进行随采随插,苗圃地如果腾茬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影响,采条也可确定在深秋苗木落叶后在冬季进行贮藏,这样对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十分有利,同时促进插穗生根。杨树有很多种类,只通过肉眼对外形进行观察很难分辨。为了能更加准确地分辨,进行捆扎操作时,要及时将标签挂上,并将对应的标记做好。
4、扦插技术
首先,扦插时间。进行扦插时,可选择在春季。土壤耕作层20cm部位的低温,如果能长时间保持10℃左右,此时即可进行扦插。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时间,避免出现倒春寒等因素影响。如果需要提前进行扦插,可利用覆盖地膜的方式保温。
其次,扦插方法。实际进行作业前,要使用清水浸泡插穗,时间为1~3d左右,确保能够充分吸收水分。进行作业时,插穗芽要朝着上方,垂直地向土壤内插入,插穗切口要和地面保持齐平,将0.5~1cm的细土覆盖在插穗上端。进行地膜覆盖时,主要为竖形条状覆盖,需要严格掌握温度,如果已经破土出苗,需及时进行破膜,避免出现伤苗的问题。
最后,扦插密度。在密度的确定中,要保证为3000~3500株/667m2,具体还要按照培育目标进行确定。一年生大苗进行培育时,可选50cm×60cm(2200株/667m2)、50cm×50cm(2600株/667m2)的株行距。如果对“两年根一年杆”大苗进行培育,可采用50cm×80cm的株行距,约为1600株/667m2。
5、苗圃地管理
{1}灌溉
完成扦插工作后,要及时浇透水。在早春时期,为了将地温提高,促进插条发根,灌水次数要严格控制,如果不是特别缺水,可以不进行灌溉。耕作层20cm部位的低温,如果已经能稳定在15℃,此时即可展开灌溉作业。在每年夏季会进入生长高峰期,如果降水不足或天气干旱,要及时进行灌溉,促进苗木生长。苗木在秋冬时期,需要做好越冬准备,此时要将浇水减少,促进苗木木质化生长。
{2}施肥
为了促进苗木生长,对于施肥工作来说,要结合不同时期展开。具体的施肥种类和应用量要按照所选品种、土壤肥力、生长情况进行确定。首次在5月中旬,选择尿素按照10~20kg/667m2进行应用。在6月中旬左右展开第2次,选用尿素按照20kg/667m2进行应用。到7月中旬左右时进行第3次,按照采用尿素40kg/667m2进行施加。在全年如果只是加2次肥,首次可在5月中旬展开,选择尿素20~30kg/667m2。第2次时间确定在7月下旬左右,选择尿素40kg/667m2或者选择复合肥50~60kg/667m2进行应用。7月过后不再进行追肥,避免苗木出现徒长,导致木质化程度降低,同时对越冬不利,从而导致成活率受到影响。
{3}定株抹芽和除草
在扦插工作完成后,插穗上部的首个侧芽会逐渐开裂膨胀,并有新枝条随之长出。没有过深掩埋的侧芽或者切口部位也会有不定芽萌发出来,有多根枝条抽出。随着嫩枝不断增加,长度如果超过10cm,每株要将生长最好的枝条选留一根,然后剪掉其他所有枝条。
对于除草工作来说,需要展开多次。一般可在灌溉后或雨后,及时进行人工除草,与中耕松土工作配合,操作期间不能导致嫩枝叶片受伤。在苗期的七八月左右,可按照150~200g/667m2使用除草剂除草。喷雾作业期间,要将喇叭状罩盖加在喷头上并贴草喷雾,减少杂草造成的影响。
6、苗木出圃
首先,苗木分级。主要将苗高、地径作为重要指标。一级扦插苗,其地径和苗高,分别>4.5cm、>4.5m。二级扦插苗,其地径一般为3.5~4.5cm,而苗高保证为3.5~4.5m。其次,起苗。在春季可随起随栽,实际作业时需对根系完整性进行保证,避免因为机械操作原因造成损伤。最后,运苗。完成起苗工作后,最好不进行长距离运输。实际运输期间,避免苗木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出现失水问题,要加强顶芽、苗根的保护。如果需要长途运输,苗木的根部需要蘸泥浆,这样可见失水缓解,可以将毡布、草席淋湿,然后对苗木的根部进行覆盖包裹。
二、杨树苗常见病害防治
1、杨树叶锈病
此病害危害情况比较严重,无论小苗还是大树都会受到危害,但苗木和幼树受害程度更高,会出现牙枯、落叶过早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嫩梢枯萎干死。疾病病菌会在落叶、树干、冬芽上进行过冬,春天到来后,就会有病症出现,有暗黄夏孢子堆,出现在树叶表面、芽梢上,这些孢子堆破裂后,会有黄色粉状随之产生。夏孢子堆在15~20℃时,最适合萌发,如果温度>29℃或<10℃时,没有较高的萌发概率。在每年秋天,病叶部位会出现多角边形、暗褐色的孢物,此为冬孢子堆。
对其进行防治时,要在萌芽阶段将病芽摘除,带往远处集中销毁。杨树苗在萌芽期可以喷洒药物。比如选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三唑酮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
2、杨树黑斑病
此病害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还可将其称为褐斑病,在杨树的苗木、幼树、成树阶段都可能受其危害。在病害的早期会出现落叶问题,杨树的嫩梢也可能逐渐干枯。果穗、叶片、枝干等都会受到病菌的影响,这种病害主要由杨生盘二胞菌导致,因为病菌产生了影响,所以在杨树叶背面看到斑点。黑杨派、白杨派的叶背叶面部位,也会有很多病斑形成,病斑一般会表现为圆形、角形等,有1~2mm的直径。因为杨盘二孢菌而造成的病害,形状比较相似于圆形,病斑有1~10mm的直径。因为白杨盘二孢菌造成的病害,病斑会逐渐连接成片,如果空气比较潮湿,还会有乳白小点状出现在病斑上。在冬天时树叶被感染后,不仅会形成病斑,春季来临时会通过风吹、露水飞溅等四处传播。此病害的发生与降水量、降水频率存在密切关联,如果当年雨季较长、降水量过大、湿度过高等,会显著提高病害发病率。如果苗圃地排水功能不佳、地势较低,或者苗木过于密集等,也可能提高发病率。
对其进行防治时,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不能大面积种植纯林,比如I-69杨、中林115的抗病能力较强,而小青杨、小叶杨、I-214对此疾病防治十分不利。栽种方式也要结合实际进行选择,控制好树木间的密度。如果病害问题已经出现,可采用40%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进行喷雾。
3、杨树灰斑病
灰斑病可以对幼苗、成树造成危害,特别杨树处于育苗期时,造成的危害更加显著,对幼苗生长十分不利,还可能发展成多顶苗。此病害会对树苗茎秆、嫩梢、叶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首先,灰斑型,病斑主要出现在叶面,形状一般为圆形,有灰白色出现在叶片中心,边缘部位颜色为褐色,有很多黑色斑点,在病斑上生长。其次,黑斑型,每当下雨过后,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病斑会从叶面边缘、叶尖部位开始长出,在短时间内,会发展成大片病斑,同时由霉面生长而出。干枯嫩梢遭受损害后,病组织会快速发黑枯死,生长在嫩梢上的叶片,很多都会变成黑色,最后逐渐枯死。最后,肿茎溃疡型,干部、茎部如果受到危害,会有愈伤组织出现在病部,随着疾病发展会逐渐变大,同时表现为裂状,在后期会有小点状病斑出现。
病害的防治中,实际栽种苗木时,不能种植密集。每年的夏季气温较高,在此时期要将苗木下部叶片摘除一些,以此对透光、通风性能进行保证。大杨树下萌芽要及时处理,避免大范围传播细菌。在幼苗的实际培育期间,需和大面积树苗种植区远离。病菌暴发前,可以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洒。
4、杨树蛀干害虫
在杨树常见虫害中,蛀干害虫可分为很多种。云斑天牛,这种害虫的幼虫,对树木产生蛀食危害,成虫有45d的生活期,主要在林间活动。雌性的成虫,每个个体产卵数可达50粒,5月上旬为产卵期,产卵时间可持续8d,有90%左右的卵孵化率。幼虫主要生活在树干上,会自上而下地造成危害,特别和地面有30cm距离的树干基部,会有多个孔洞形成。桑天牛,这种害虫产卵地点主要为枝条,会朝着下方造成危害。虫道甚至能达80cm,产生的排泄孔会成列地进行排列,很可能导致杨树出现风折。白杨透翅蛾,会对1~2年生幼树造成危害,枝干会遭受幼虫侵入,遭受危害后出现树干出现组织增生,髓部被蛀入后有坑道形成,局部很可能被折断。幼虫一般会在枝干隧道内生长,在次年对杨树产生危害,化蛹时间在5月上旬左右,并在当月的月末交尾产卵。幼虫会在当年的6月初入侵,虫害高发期会出现在6月下旬。杨干象,会对2~5年生幼树产生危害,韧皮部会直接被幼虫蛀道,木质部也会被其钻蛀隧道。光肩星天牛,此害虫危害的主要为5~6年生树木,每年会产生1代,幼虫与卵在树干、树皮内越冬。成虫会对叶脉、内叶造成啃食,韧皮部会被幼虫蛀食,因危害使不规则坑道形成,对水分、养分输送造成影响。杨树的质量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很可能出现风折、枝干干枯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死亡。
进行防治时,按照不同害虫采用不同措施干预。云斑天牛,在进行防治时,将排泄物及时清理,把药签插入到蛀孔,然后使用泥土进行封闭,一般药签要按照1~3支/孔进行使用,这样害虫可在24小时左右被杀死。桑天牛,可以选择绿色威雷等药物进行喷洒,杀虫剂经过稀释后,在树干等部位进行喷洒。喷药物6小时左右,如果出现降雨天气,要重新进行喷施。白杨透翅蛾,在防治中可采用50%磷胺乳油,兑水后对患病处进行涂抹,在蛀孔内使用药物滴注,以此将幼虫灭杀。在幼虫的初孵化期,使用氧化乐果500倍液喷洒,按照7d/次进行干预,连用3次即可。杨干象,在害虫产卵前,可用菊酯类农药2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倍液进行喷洒。幼虫的危害初期,可用40%氧化乐果10倍液,对虫孔进行涂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低龄期,可利用磷化铝熏蒸树干,或者40%氧化乐果乳油400倍液防治,也可使用20%吡虫啉打孔注药。对于成虫来说,要在羽化产卵前,喷施3%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150倍液,以此提高防治效果。
随着各地林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杨树在其中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在杨树的实际种植栽培中,育苗管理逐渐得到高度关注。实际进行育苗时,为了能保证育苗质量,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必须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支持,从根本上保证育苗质量。为了促进苗木顺利生长,除了做好育苗外,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事先针对不同病虫害进行深入了解,然后采用适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以此减少杨树幼苗受到的危害,确保其能够更加茁壮成长,将自身的作用价值发挥出来,促进当地林业实现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034000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