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现代林业造林技术及营林生产管理的研究
作者: 王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国家开始加大了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力度,这就需要重视对现代林业造林技术及营林生产管理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率。林业资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力度,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人们缺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还会使人们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因此,为了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就需要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现代林业造林技术及营林生产管理的研究,不断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确保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林业造林的重要性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控制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在进行林业造林过程中,主要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以及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林业造林工程能够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产水平,在林业造林过程中,可以通过种植树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林业造林工程实施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此外,林业造林工程实施之后,还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以及缓解气候变化等问题,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在进行林业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某些地区经常会出现一些自然灾害,比如洪水、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林业造林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这些灾害的发生,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不仅如此,通过林业造林工程的实施,还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进行林业造林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因为在林业造林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树木进行种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二、现代林业造林技术
1、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技术指的是在树木种子的栽种过程中,应用人工的方式,在林木种子生长的过程中,为林木提供适当的水分、营养物质等条件,在林木种子播种之后,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生长状态良好,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应用播种造林技术进行造林,以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具体的种植过程为:在确定好需要种植的区域后,首先要对区域内的土壤进行翻整,同时还要清除杂物、杂草等,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林木种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播种期,播种后要对林木进行严格管理,在林木种子生长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此外,还要做好对病虫害等问题的预防工作,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
播种造林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造林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对于造林地的要求较高
由于播种造林技术对造林地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根据林木种子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来选择适宜生长的区域,确保林木种子能够更好地生长,从而提高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②需要较高的费用
虽然播种造林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木种子的成活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树木种子所需投入的费用,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
2、植苗造林
幼苗的移植与移植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判断,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植苗造林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移植,并且在移植之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促进苗木的生长。
植苗造林一般要选择在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把苗木的根系浸泡在水中1~2个小时,使苗木的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如果栽植时间过早,会导致苗木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不利于苗木的生长;如果栽植时间过晚,会导致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而无法呼吸,容易发生腐烂。
在植苗造林过程中,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要对苗木进行精心地栽植。首先,在造林地选择上要注意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其次,在栽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施肥,肥料最好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形式;再次,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的根系不能受损伤;最后,还要对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
在植苗造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栽植深度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在植苗造林前要对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其次,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根系的舒展情况,避免出现缠绕或者是重叠的现象;最后还要注意树苗与土壤之间的结合情况,避免出现松动或者是松动过大等问题。
3、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技术指的是通过利用树木的部分根系与枝条来培育苗木,进而再将这些苗木栽种到新的林地之中,以此来对森林进行培育的一种技术,分殖造林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受地域限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整地操作,只需要将林木根系与枝条进行分离,再将这些分离好的林木移植到新的林地之中即可。
而且分殖造林技术在培育苗木时能够减少成本投入,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林木进行大量培育。另外,分殖造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将一个树种进行多株分植,避免了单一树种育苗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以及人力物力,还可以提升树苗的存活率。
分殖造林技术的运用范围比较广,不仅适用于林木种子繁殖与苗木繁殖等方面,也适用于其他林木的培育。如花卉、树木以及果树等,而在分殖造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如需要对苗木进行合理选择、苗木定植时要做好保湿工作、幼苗分殖时要保证根系完整等,以此来确保分殖造林技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营林生产管理方法
1、增强种苗基地建设
要想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种苗基地建设,并且还要做好种苗培育工作,在进行种苗基地建设时,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情况对所需要种植的苗木种类进行科学选择,以保证造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此外,在进行种苗基地建设时,还要坚持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原则,并且要对林木品种进行合理划分,通过运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先进的育苗技术来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以及质量。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苗木生产工作,在苗木生产工作中要对苗木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控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苗木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质量,在苗木生产过程中,应当选择优质、健康的苗木作为生产对象,并确保苗木的品质符合相应要求,在苗木生产过程中还要对苗木数量进行合理控制,以提高造林质量。
2、提高营林质量,加强造林管理
在进行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营林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提高营林的生产效率,在进行营林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当保证营造林基地能够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并且还要做好苗木基地的建设工作。
在进行苗木基地建设时,应当选择优良的品种作为种植对象,并且还要建立起完善的育苗制度和育苗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做好营造林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对营造林基地进行全面监管,在对营林基地进行管理时,还要注重营林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对林木生长情况进行全面把握。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营林基地的监督和管理,在监督和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营造林基地的后期管理工作,在后期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好苗木生长情况的监测工作,以保证营林基地能够顺利生产。除此之外,在营林生产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森林能够健康成长。总而言之,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环境来选择造林技术和苗木培育方法。
3、加强营林的抚育管理工作
在进行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营林生产的抚育管理工作进行加强,以此来提高营林生产管理的效率,在进行营林生产管理时,还要做好对营林基地的日常监测工作,以此来保证营造林基地能够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
与此同时,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还要重视对林木生长情况的监测工作,从而保证营造林基地能够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总之在进行营林生产管理时,不仅要加强对营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还要做好营造林基地的抚育管理工作。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林木生长情况的监测工作,以此来提高营林生产管理的效率。
4、规范林业设计
在进行林业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选择树种,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树种进行合理划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对林木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能够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在进行林业设计时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出完善的林木抚育管理制度和林木种苗生产管理制度,在对林木进行种植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合理的种植密度,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
5、提升营造林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想做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以便能够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还要重视对营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营造林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进行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时,还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并且还要制定出完善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以便能够更好地确保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6、幼林管理
在进行幼林管理时,要做的是加强对树苗的保护工作、加强对树苗的除草工作、重视对树苗的施肥工作。首先需要确保树苗种植在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强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要定期检查树苗的生长状况,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此外,合理修剪枝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也是保护树苗的重要措施。
在除草方面,要定期进行人工或机械除草,以减少杂草对树苗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在除草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树苗的根系,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至于施肥工作,要根据树苗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在树苗生长初期,可以施用氮肥促进其快速生长;在生长后期,则应增加磷钾肥,以提高树苗的抗病能力和木质化程度。施肥时要注意均匀施放,避免肥料浓度过高烧伤树苗。
7、壮龄阶段管理
在进行壮龄阶段管理时,要做的是加强对树木的灌溉工作、对树木的施肥工作、对树木的修剪工作。壮龄树木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灌溉时要注意土壤的湿度和天气状况,避免在雨季过量灌溉,导致根系缺氧或病害的发生,同时要避免干旱季节水分不足,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合理的灌溉制度应根据树木的具体生长状况和土壤类型来制定,确保树木能够获得均衡的水分供应。壮龄树木的生长速度快,对养分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定期补充养分,施肥应根据树木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来进行,通常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适量补充氮、磷、钾等元素,施肥时要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盐碱化或肥害,同时也要避免施肥不当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而合理的修剪可以促进树木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修剪时要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树形结构来确定修剪的部位和程度,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树木生长失衡。在壮龄阶段,应重点修剪病弱枝、交叉枝和过密枝,以促进树木健康生长。
总而言之,在进行壮龄阶段管理时要做的就是加强对树木的灌溉工作、施肥工作以及修剪工作,
8、成林管理
林木的成林管理是确保林木健康成长、提高林木质量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对林木的抚育和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还能够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和经济价值。抚育工作包括清除林下杂草、松土、除草、施肥等,这些措施能够改善林地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抚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林木的根系,避免对林木造成机械损伤,同时要根据林木的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确保林木能够获得均衡的营养供应。
林木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林木修剪、疏伐等,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定期进行,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在林木修剪方面,要根据林木的生长习性和树形结构,合理修剪枝条,促进林木的通风透光,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疏伐工作则是通过合理疏伐,去除过密、病弱、枯死等不良林木,为优良林木的生长创造条件。林木的生长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这些环境因素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成林管理中,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林木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同时要加强对林地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为林木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总之,在进行林业生产管理工作时要做的就是加强对林木的抚育和管理工作、加强对林木灌溉和修剪工作以及加强对树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营林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单位:135000 吉林省梅河口市吉乐乡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