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玉米苗期管理技术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分析总结
作者: 李谷鑫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的经济支柱。在实际开展农业种植活动的过程中,玉米、水稻以及高粱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其是保证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产物,因此,在全国各地都有这类农产品的种植。对于玉米来说,其整体种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需要对种植的全过程进行相应的管理,以此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玉米苗期是玉米生长发育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其成活率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因此此阶段一定要强化管理,比如说补苗、病虫害防治或者是田间管理等,以此保证玉米产量以及质量。
一、查苗补苗
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通常会考虑苗间距离等内容,避免种植过密或者是种植稀疏的情况发生,因此会合理控制苗间距离,以此保证玉米产量以及质量。在完成种植之后,为了保证后期的产量,需要定期对种植区域进行检查,明确整体出苗情况,需要保证区域内出苗率在85%-95%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来讲,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出现缺苗的情况,比如说播种质量、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土壤墒情、病虫害等,都会导致玉米种子出现一定的损伤,对后续的出苗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缺苗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补苗,在玉米3叶期以前,如果出现连续3株以上缺苗的情况就需要进行补苗处理,通常情况下以移栽为主,补种虽然也可以保证产量,但是整体发育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建议采取补种的方式进行补苗。
在进行补苗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移栽的方式进行处理,且需要带土进行移栽,这样可以保证移栽玉米苗的成活率,同时通过移栽的方式也可以减少玉米生长期的差异性。对于移栽的幼苗选择来说,需要选择较为强壮的玉米苗,在阴天或者是晴天的下午进行移栽,完成移栽之后需要做好水资源的补充,为育苗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在进行补苗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点,对于缺苗3株以下的来说,可以在缺苗的一侧或者是两侧的位置,保留双株,无需进行补苗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玉米产量,同时也可以保证处于相同的发育期,并保证玉米质量。如果在补苗的过程中,必须采用补种的方式进行,那么需要选择相同品质的玉米种子,并对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种子存在病虫害,不仅对出苗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已经出苗的玉米苗株造成影响。
二、间苗定苗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玉米生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强,因此,种植人员需要及时进行间苗以及定苗处理,进而及时发现育苗苗的生长情况,减少弱苗量,保证区域内玉米处于相同的生长期,保证整体的一致性,这也是保证种植密度的关键内容。对于旱地或者是生产水平较低的区域来说,需要及早进行间苗以及定苗处理,而对于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区域来说,间苗以及定苗的时间需要延后,且在间苗、定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其是保证玉米质量以及产量的关键内容。
对于间苗来说,需要坚持留强去弱的原则,并去除存在病虫害的玉米苗,以此保证玉米苗可以生长发育,一般在2-3片时开展间苗处理,在间苗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得间苗过晚,会导致区域内密度较高,对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出现养分或者是水分缺失的情况,而且如果间苗时间过晚,根系较为发达,增加间苗的难度,同时也会对其他幼苗根系造成影响。在进行间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体生长发育的情况,保证区域内玉米密度,对于存在缺苗情况来说,可以适当保留双株,进而保证整体玉米产量。
在进行定苗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在4-5叶期进行,需要尽早进行定苗处理,不得时间过晚。在进行定苗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去大小苗的原则,保证留下的玉米苗的整齐性,保证整体的健壮性。对于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区域来说,需要适当增加间苗的次数,延缓定苗时间,但是需要在进入6叶期前完成定苗处理,定苗时需要注意一定要连根拔起,其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二茬苗的情况。
在进行间苗以及定苗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在晴天的下午进行,主要是因为,在晴朗天气的下午,当存在病害、虫害或者是发育不良的玉米苗出现时,此时整体较为虚弱,且存在萎蔫的情况,便于识别,避免间苗、定苗出错,保证整体的质量。
三、蹲苗促壮
在进行种植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蹲苗处理,其是保证整体玉米苗健壮的关键内容,蹲苗一般从苗期开始阶段进行,在拔节结束之前停止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套种的玉米苗来说,其整体播种以及生长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不需要进行蹲苗处理,需要做好水分管理以及施肥管理,为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玉米苗的壮实性。根据经验以及研究调查,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在玉米5叶期前,可以施加磷肥,整体效果更好,而对于钾肥以及有机肥等,需要在定苗期前后结合中耕,添加至种植区域内。在完成蹲苗之后,种植人员需要立即进行追肥以及浇水处理,进而保证玉米苗正常发育,也可以促进生长。
四、中耕处理
对于玉米苗期管理来说,中耕处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和措施。根据研究调查显示,及时进行中耕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玉米根系发育的强壮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根系数量,一般可以增加5-6条左右的根系,并且可以加深根系的深度,一般可以增加6-7厘米左右的根系深度,为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实现增产的目的,据调查显示可以增产10%左右,由此可见中耕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来讲,在整个玉米苗期,需要进行2-3次中耕处理,在进行中耕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苗旁浅耕、行间深耕”的原则,为玉米苗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中耕处理可以提升土壤的疏松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为根系的扎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可以提升玉米苗的抗旱能力,同时也可以去除种植区域内的杂草,避免出现黄苗或者是死苗的情况。在进行第1次中耕处理时,主要是在第1次定苗前,中耕深度一般在3-5厘米左右,此时幼苗整体较为瘦弱,且幼苗较为矮小,因此中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体的精细化,避免出现压苗或者是伤苗的情况。第2次和第3次中耕处理,一般在定苗到拔节期间内,中耕深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在进行中耕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中耕的深度,避免过深或者是过浅,中耕深度过大,增强蓄水能力,区域内水资源过多,容易出现苗涝的情况;如果中耕过浅,效果较差,无法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还需要再次进行中耕处理。
五、水肥管理
1、水分管理
玉米苗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少,抗旱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因此此时无需进行大量的补水处理。在玉米苗期,适当干旱,为促进根系发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保证玉米苗的健壮性,也可以降低结穗高度,提升玉米整体生长发育期间的抗倒伏能力,以此保证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此外也为蹲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穗期玉米的根茎生长速度加快,对于水分的需求量明显上升,此时要特别加强水分供应,保证灌溉量充足。为节省水资源用量,推荐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补充玉米植株生长所需水分,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减轻人工灌溉负担。进入花粒期后,玉米植株基本停止生长,养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粒重和粒数,此时要重点观察植株叶片情况,按需浇水,防止浇水量过大引发的积水问题。如果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强降雨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洪涝的情况,也需要及时进行排水处理,避免出现死苗的情况,以此保证玉米产量。
2、追肥管理
在玉米苗期也需要追肥处理,强化追肥管理,为玉米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肥力以及养分,为促进根系以及玉米叶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保证玉米苗的强壮性,具有壮秆的作用和能力。通常情况下来讲,在进行追肥的过程中,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具体如何进行追肥需要根据玉米苗实际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土壤肥力的情况判定。对于三类苗、移栽苗以及未施加基肥或者是底肥的区域来说,需要坚持早追、重追提苗的原则,通常情况下来讲,在定苗前后进行追肥处理;而对于健壮的玉米苗、底肥基肥充足的区域来说,可以少追肥或者是不进行追肥。对于肥料的选择来说,可以选择化学肥料,同时也可以追加有机肥。在进行追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追加磷肥以及钾肥,对于氮肥来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追肥管理除了在定苗前后进行,也可以在中耕处理阶段进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六、病虫害防治
对于玉米苗期来说,病虫害的危害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一定要加强此阶段的病虫害防治,为玉米苗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避免出现死苗的情况,实现玉米高产的目的。对于病虫害防治来说,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都对玉米苗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和处理,以此保证玉米苗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玉米产量以及质量。
1、虫害防治
①蚜虫:蚜虫是最常见的一种害虫,多出现在玉米心叶期间,且出现蚜虫的概率在50%左右,且蚜虫数量较多,100株玉米苗大概存在2000头以上蚜虫。对于此种情况来说,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内吸性杀虫剂,通常情况下来讲,应用40%乐果1500倍液或者是10%氯氟氰脂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等,起到消灭蚜虫的目的,同时其对于防治蓟马以及瑞典杆蝇等害虫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②地老虎:对于地老虎的防治来说,一般应用敌百虫或者是辛硫磷等具有低毒性质的农药,利用喷雾的形式在夜晚进行喷洒,主要针对玉米根部。而对于地老虎较为严重的区域来说,需要在5天之后再次进行喷洒。
③金针虫:对于金针虫的防治来说,可以应用40%的毒死蜱1500倍溶液等进行防治,也可以将40%辛硫磷500倍液适量炒熟的麦麸或者是豆饼进行混合制作成为具有毒性的饵料,并在夜晚撒在玉米根际的位置,此种方式可以实现防治金针虫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对玉米苗造成的不良影响。
2、病害防治
①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一般在玉米苗处于5-6片期时出现,对存在病害的玉米苗进行观察,发现叶片呈现浓绿色,且出现节间缩短的情况,整体叶片呈现僵直的状态,且叶片较宽、较厚,整体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在病害后期,存在病害的玉米苗出现停止发育的情况,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针对此情况,可以在玉米苗期喷洒吡蚜酮或者是吡虫啉药剂,一般为1-2次,间隔时间为5-6天,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拔苗的方式,拔除病苗,并对病苗进行深埋处理,此外为了进一步避免出现玉米粗缩病的情况,需要选择质量良好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
②猝倒病:对于猝倒病的防治来说,可在拌种的过程中进行处理,此时可以应用10%适乐时水剂进行拌种,一般50公斤种子应用50-100毫升药剂,或者也可以应用5%根宝进行拌种。而在苗期出现猝倒病时,玉米苗会出现萎蔫或者凋萎的情况,此时可以应用72.2%的普力克水剂500-800倍液或者是58%雷米多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此进行防治。
七、化学除草
在玉米苗期,其也会受到杂草的影响,杂草会与玉米苗争抢养分、肥力以及水分等硬性物质,针对此情况,在苗期种植人员也需要做好除草处理。在实际开展除草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化学方式进行处理,一般通过喷洒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处理,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除草质量和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需要注意化学除草剂的应用量,在使用化学除草药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1、化学除草药剂二次稀释
化学除草药剂,无论是粉剂型还是水剂型,浓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因此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稀释处理。在进行稀释处理的过程中,需采用二次稀释的方式进行,简单来说,就是在稀释时,不要一次进行稀释,尤其是粉剂型化学除草药剂,一次稀释很容易出现稀释不均匀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可以在进行稀释的过程中,先将少量的水与化学除草药剂进行混合、搅拌,随后二次加水,并进行搅拌,以此保证整体稀释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除草效果。
2、喷药气候选择
在喷洒化学除草药剂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可以在温度相对来说比较低的上午进行,或者是在下午4点之后进行。避免高温天气可以保证化学除草药剂的性能,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失效的情况,同时高温状态会导致玉米苗无法有效吸收化学除草药剂,无法起到除草的效果。此外,还需要注意,不得在雨水天气进行,因此在喷药之前需要关注区域内的气候变化情况,在降雨之后进行。
3、喷药时期
在进行化学除草药剂喷洒的过程中,一般在杂草2叶1心到4叶1心的阶段进行,在此阶段,杂草对于药物的抵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可以保证化学除草药剂应用的有效性,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化学除草药剂着草面积,提升喷洒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喷药时期,当杂草的高度高于10厘米,化学除草药剂起到的效果比较差,需要增加用量,不仅增加了资金的支出,同时也对玉米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喷药时期。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农业种植活动的过程中,玉米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其不仅是主食之一,也是部分产品的原材料,因此玉米种植较为广泛。玉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经历诸多阶段,其中苗期是整体生长发育的开展,也是保证后续能够正常生长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强化玉米苗期的管理,从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到中耕处理及水肥管理,同时也需要强化病虫害管理,并加强处理,以此保证玉米实际的产量和质量。
(作者单位: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