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措施及作用效果

作者: 陈秀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传统的植保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绿色植保技术应运而生。绿色植保技术是一种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实现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的技术。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一、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通常来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均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此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植保人员要深入挖掘并分析植物各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针对性地做好各环节的工作。一般情况,植物会有一部分埋于土壤中,另外一部分暴露于空气中,使植物生长期间面临诸多干扰。植物栽种过程中,要考虑植物所需的土壤环境,如,酸碱度和温度等有关因素。土壤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真菌、细菌和害虫,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种植人员需要及时将其移除。在传统农业种植中,大都通过喷洒化学农药来消除这些不利因素。这种方法虽然能有效地消灭和控制害虫,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如果人们食用了长期喷洒过农药的食物,这会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喷洒农药也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改进新的植物保护技术,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当今,我国提倡发展新兴农业,而新的植保技术正符合这一趋势。通过先进、合理地设计规划和使用高端农业生产设备,可以迅速解决植保技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使传统第一产业向有机农业和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

二、植保技术类型分析

1、物理防治技术

在农业实际生产的过程使用到的绿色植保技术中,物理防治技术属于必须得到重视和关注的一项技术体系,这种病虫害防治方式主要通过对农作物当中病虫的捕杀来达成防治的基本要求与效果。相对来说这种防治技术也较为简单方便,例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都属于比较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与防治方案。但是需要注意,人工捕杀虫害的适用范围较小,一般来说以一些危害性较为集中、数量较少的虫类为主,这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例如,捕杀银纹夜蛾的时候,通过使用人工方式进行捕杀,可以快速完成捕杀,保证捕杀的效率与质量。灯光诱杀方式,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在植物中架设黑光灯,对具有趋光性害虫进行捕杀。该捕杀方式技术要求比较低,主要依靠各类物理灯光设备,完成害虫捕杀。

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也属于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原理在于利用一些自然界当中的生物,寻找其与害虫之间的天敌关系,从而有效对抗害虫的繁衍,这种防治技术不仅当时有效,同时也能够起到生态环境的长效优化作用,持续不断地消灭病虫害,直到生态环境恢复平衡。现如今,应用于农产品种植方面的生物防治技术有着较多的种类,诸多技术当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式就是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让害虫无法继续繁衍。例如,可以种植一些除虫菊,将其晾干磨碎之后加入农作物当中,从而让一些虫害不会在农作物当中产卵,例如菜青虫、蚜虫等。还可以养殖一些害虫天敌,从而防治病虫害。例如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瓢虫来防治蚜虫,还可以养殖一些鸟类,进行捕杀蝗虫等。这些天敌的存在,可以降低农作物被害虫侵害与影响的风险。

3、化学防治技术

植保技术使用过程中,化学防治技术方案也属于农业生产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体系,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方案,最大的好处和优点在于见效较快,并且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尽管实际效果较好,但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未来必须控制化学防治方式的覆盖范围,尽量让更多的地区不再采取这种防治措施。化学防治的过程中,整体防治期间将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元素影响,这些化学元素将会残留在生态体系内,最终对周边的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除此之外,如果化学防治方案的防治措施处理不当,也容易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当中的一些有益生物因此而被杀死,一些农业生态系统当中的天敌也将会因此而受损,进而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因此,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必须以农作物生长的实际状况入手,积极进行改进与加强,科学选择各类化学防治药物,控制药物使用量。

4、农业防治技术

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防治技术也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技术方案与技术体系,开展农业防治,主要的处理措施在于使用人工的方式来对农作物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调控,优化农作物生长质量,避免出现严重的病虫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农业防治技术往往属于一种较为全面与完善的技术体系,从整地、选种开始,一直到最终的收获,都需要应用各种技术进行生产管理,以期达成生产目标。首先,需要开展科学的选种,由于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特性不同,因此需要积极考虑农产品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积极缜密进行分析,讨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产品种类。如果当地的病虫害问题较为严峻,那么就可以选择一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从源头上降低发生病虫害感染问题的概率。其次,则是可以使用轮作的方式进行耕种,如果在同一片土壤上常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将会导致土壤当中供给这种农作物生长的营养成分枯竭,最终影响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同时,也容易在土壤当中积累一些病虫害的虫卵或者病原菌,影响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因此,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轮作的方式来进行耕种,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同时也可以为土壤及时补充养分。最后,则是需要重视对农田的水肥管理工作,水肥多少以及是否可以为农作物补充营养,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只有保证农作物的稳定供给以及正常生长,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三、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措施

1、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农业植保技术并且进行推广,重点在于改善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与工作涉及面。现如今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依靠农民在长年累月劳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现代化的农业则是需要更加关注科学技术水平,使用科学技术才能有效地改进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例如,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必须开展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始终坚持选择合理的水稻品种,从而发挥出植保技术的最大化优势和作用,可以对水稻种植起到重要的意义。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浅水灌溉的方式来进行浇灌,保证地面温度以及地面湿润度。在水稻的孕穗期,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进行土壤通风,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种植环节与种植期,需要针对水稻生长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积极改善和优化,提升种植技术水平的关键在于正确地满足农作物生长期间的实际需求。未来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方案。

2、注重农业植保技术推广

①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植保技术创新

为了提升农业植保技术的效果,需要不断推进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才能实现为农业种植作业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保证。首先,保证稳定的资金投入。在推进技术创新过程中,稳定的资金投入是确保技术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当地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推广单位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只有具备充足的资金,农业技术部门才能进行设备的采购,才能开展人才引进和宣传推广作业。例如,为了推进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和创新,通过省级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可以购买及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光源诱捕器以及黄蓝板等设备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同时,还通过土壤熏蒸消毒和有机植保技术,改良土壤性状,有效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这些防治措施对于促进当地农作物生长、提升农业种植户经济收益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做好地质和气候调查工作。不同的地域环境在农业种植作业开展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和相应的农田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农业技术优势的发挥,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高效化的建设。

②结合现代技术,创新推广方式

在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渠道,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电视、报纸等转为线上。应该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宣传推广农业植保技术。当地的农业技术部门可以注册一个官方平台,定期以图片、视频或文字的方式进行农业植保技术应用的科普工作。长期坚持,农业种植户可以进一步了解该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具体的应用方法,在展开应用活动的过程中以更加规范的操作方式展开作业,达到提升农业产量和品质的目标。另外,注意推广内容连续性和时间长短。在当前快节奏的经济时代,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就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果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的内容设计时间过长,不利于人们学习,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3、建立专业的植保技术队伍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农业植保技术的工作效率,还需要建立一支完善的工作队伍,推广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将道德素养与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人才任用与工作标准。这样一来,植保技术队伍可以与农民进行合理的沟通交流,与农民之间建立起融洽良好的工作关系。因此,必须将专业技术能力较为突出的专业人员与一些具有工作经验的老技术人员结合在一起,重新组成工作小组,从而有效地发挥出不同技术小组的优势和作用,推广绿色植保技术。植保技术小组必须与农户进行沟通交流,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指导培训,让农民可以了解各项技术体系的实际使用方式。如果当地村民数量较多,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植保技术的有效推广与落实,也可以进行划分负责区域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未来在建立起初级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建立奖惩机制,保证各项工作制度与工作方案可以实现顺利地落实,科学合理地应用植保技术。

4、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

在农业生产种植的过程中,绿色植保技术的使用与落实,还需要在未来种植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使用合理的方式来防控各类病虫害。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系统在运行期间,必须考虑到病虫害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与影响,从而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预防。同时,也需要对农业病虫害的种类信息进行考量分析,进而更有效控制各类病虫害造成的影响。因此,绿色农业植保人员需要针对农业种植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考量,使用合理的种植方式进行优化改进,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案。同时,也需要积极结合农业地区的实际生长状态与生产模式进行优化,使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来进行病虫害防控,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提升农业产量。

5、做好应急防护工作

为了有效实现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与改善,也需要积极进行应急防护处理,现如今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始终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每年都会由于病虫害问题而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农业部门以及农民需要积极防治病虫害,做好应急优化处理方案,一旦发现病虫害马上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需要在农业病虫害的过程中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优化管控,制定出合理的防控体系,将防治物资及时运送给农民,让农民拥有防治病虫害的方式与能力。未来必须积极完善病虫害防治方案,让政府与种植者共同参与其中,降低损失。只有政府肩负起相应的责任,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优化与调整,才能消除农民的顾虑。

四、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效果

1、环保性

植保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性,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减少有毒物质的成分,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应用现代植保技术,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相关人员的植保观念,实现以预防为主,打破传统的被动防治理念,提高生产过程的整体性,有效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传统的植物保护方式,通过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破坏土壤以及生态系统等等,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绿色植保理念的提出以及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防治方法、防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例如,采用传统农药方式防治棉铃虫,在防治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棉铃虫也会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农药的作用效果会失去作用。植保技术防控棉铃虫通过引用生物防治、基因防治等综合方法,效果不但明显还能降低传统方法的弊端。

2、安全性

现阶段,人们对食用农产品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农业生产对病虫草害的防控主要是采取农药,一方面,由于在农药品种选择上不尽科学,另一方面,在农药量的使用以及喷施过程不尽合理,所以在防控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绿色植物保护理念的提出及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地防控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其在市场的竞争力,更加有利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的基础,也是我国各项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不但能增加农业收益的提升,也能为我国脱贫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持续控制病虫危害、保障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因此,不断开展农业植保技术推广及应用,对于推进我国农业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27150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大羊镇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