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焦虫病的科学诊疗与综合性强化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 袁晓宁牛焦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和死亡率较高的血孢子虫疾病,主要在7~9月暴发,集中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但近年来也在南方出现。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病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牛双芽巴贝斯焦虫是一种比牛血红细胞大的虫体,外形呈环状或椭圆形。牛焦虫病的发生高峰期为7~8月份。1~2周岁的犊牛发病高,但死亡率低,而成年牛则相对较少。且进口牛易感,病死率更高。
一、牛焦虫病病原学特点和流行病学
牛焦虫病是一种多形虫体引发的寄生虫疾病,外形呈圆形、梨形、环状、新月形、点状和杆形等。幼虫在血液中呈单一或多个虫体,呈不规则排列,一般依附于红细胞中,以爬行的形式活动,并依赖皮肤来吸取养分。牛焦虫病的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主要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偶有地方性暴发。犊牛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临床表现较轻,死亡率较低;成年牛罹患该病的概率较小,但是病症重,死亡率高。优良品种及新引进奶牛更易受感染,发病也较重;夏季和秋季高发,7~9月是发病高峰。该疾病的有两大类:牛巴贝西焦虫病与牛环状泰勒焦虫病。
1、巴贝西焦虫病
潜伏期一般9~15天左右,表现为急性起病,病牛身体温度可达40℃,表现为稽留热。病牛会出现精神倦怠、食欲下降甚至不进食的症状,另有反刍停止、呼吸加速、心率加快、眼睛黏膜变黄、轻微流血,初期时腹泻,后来会出现便秘症状,尿液呈红色甚至是酱油色。临床表现为1~2天后,红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色素指标降低,2~6天即可死亡。症状轻微的病牛在发病数日内温度开始降低,恢复缓慢,如果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可以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
2、泰勒焦虫病
发病时间为14~20天,发病初期牛皮肤有明显淋巴结肿大,体温可达40.5℃~41.7℃,出现稽留热、气短、心率加速等症状。精神萎靡,眼白潮红。发病中期,牛皮肤表面淋巴结明显增大,是正常牛的2~5倍。反刍停止,先是便秘,然后是腹泻,大便中有红色血液。病牛走路不稳,很难站起。病情发展到晚期,患牛结膜呈淡黄色,在眼皮及尾巴上有细小暗红色出血点,病牛无力地躺在地上,直至死亡。病牛应尽早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其身体表面蜱虫消灭。还需加强对患牛的饲养管理,有利于病牛的康复。
二、牛焦虫病的病理剖检
病牛剖取标本表现为:系统性出血,淋巴结增大3~5倍,断面呈暗红色或灰白色结节样改变,红细胞较低、凝结差。肝体积增大,颜色为棕色,伴有灰白色节块及暗红色病变。脾脏体积增大,包膜内有出血点,骨髓变软。肾脏增大,内可见小米大小的暗红色病变。死亡后的解剖表现为:皮肤呈淡黄或灰白色,皮下发黄水肿、血凝不全,膀胱中有血尿,部分病死牛肝脏、脾脏和胆囊出现肿胀,真胃、十二指肠出现出血点及不同程度的溃疡。
三、牛焦虫病的实验室检查
取耳后血液,第一滴血检出率为最高;用姬姆萨染色法对病牛耳梢血涂片,观察到红细胞中有强烈折射光线的蓝色焦虫虫体,呈新月形、环状、卵圆形,顶端呈钝角连接的双梨籽形。还可以通过淋巴结穿刺涂片进行观察,若有石榴体者,则可以诊断为牛焦虫病。
四、牛焦虫病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做出早期诊断,需要注意血尿、体表淋巴结情况以及可出现的黏膜发黄。在实验室进行血涂片检测时,如果有寄生虫出现,可以作为诊断基础。
牛焦虫病存在一定的季节性,7~9月是蜱虫活动高峰期。病牛温度很快就会上升到40℃,出现稽留热,体表淋巴结肿胀,摸起来有疼痛感。病牛耳朵的血液标本中有寄生虫,皮肤淋巴穿刺涂片也可以发现石榴体。如果在没有实验室检查的前提下,牛身上出现了蜱虫,并且出现了发热、全身淋巴结肿胀、皮肤灰白、黄疸等症状,也可以诊断为该病。
五、牛焦虫病的预防方法
1、每年的4~5月份应实施灭蜱工作,对牛舍环境中的蜱虫进行彻底清除,主要是在牛舍内墙壁缝隙填塞石灰,做好牛栏的卫生消毒。可以选用的药物有:1%的马拉硫磷,0.2%的辛硫磷,25ppm溴氰菊酯乳油剂、敌百虫等药物来清除周围蜱虫。
2、要注意观察牛只身体上有没有蜱虫,发现后,可以使用药剂涂抹或者喷洒,尤其是在夏天时,牛身体非常容易被寄生虫感染。
3、在放牧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靠近地势较低的湿润草地,由于地势低湿润的草地更易生长出蜱虫,牛在此地放牧很可能会受到蜱虫感染。
4、要挑没有蜱虫的季节,从外地引进牛只,并对牛只进行彻底的隔离和检疫,尤其要注意有病区向无病区的引进。
5、在发病季节,疫区和放牧牛群可用7%贝尼尔液,每间隔15~20天进行一次预防注射,防止感染。
六、牛焦虫病的药物治疗
1、西医治疗
①贝尼尔注射液治疗。贝尼尔是一种黄色的针剂,也叫三氮脒,在实际应用中,贝尼尔的用量是3.5~7mg/kg,与病牛的体重相对应。加入水配制浓度5%~7%,然后在50℃的热水中浸泡15分钟,通过臀部深层肌给牛进行注射。若发病不严重,一次治疗就能痊愈;发病严重的牛,第一针后48个小时后再打第二针,一般2~3次就可以痊愈。给病牛接种疫苗后,主要表现为起卧、排尿、排便等症状,一般2~3个小时左右就能消失。
②台盼蓝注射疗法。台盼蓝是一种颜色为深蓝色的薄片或粉状药剂。具体的剂量要视病情而定,一般是5mg/kg左右。配制好后经静脉给病牛进行注射。但需要指出的是,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减慢注射的速度,特别是对于虚弱或者病情严重的牛。如果有需要,可以将一次注射的数量分为2次,每一次都要间隔24~48小时。
③口服高锰酸钾溶液。依照15~17mg/kg体重比例的高锰酸钾,添加一定量清水后,配制成水溶液,喂给患病牛。如果是300kg的病牛,可以选择2000~3000ml的水、5g的高锰酸钾,两者混合均匀后,每日给病牛灌服2次,等病情恢复到正常时,再改为每日1次,连续2~4天,就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④黄色素注射治疗。黄色素是一种淡黄色的晶体状粉末。具体应用时,应与生理盐水配制为0.5%~1%的溶液,进行静脉给药。注射的剂量要视病情而定,一般是3~4 mg/kg体重。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牛焦虫病的治疗,最多只能打2次,每次都要间隔24~48个小时,以保证疗效。
⑤根据症状进行处理。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病牛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体弱、贫血的病牛,可以注射维生素B12、维生素C、葡萄糖生理盐水;如果牛食欲不振,则可进行输液补充营养,并喂健胃剂,增加营养;患有心力衰竭的牛可以打强心剂。
2、妊娠母牛的中药治疗
①皮肤上的蜱虫清除。在母牛妊娠期间,可以用灭虱净和水混合在一起,涂抹在牛身体表面。在用药3天之后,继续使用1次/周,持续4周,会有更好的疗效。
②中药杀原虫,妊娠母牛不能用西医治疗方法,可以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为了保证母胎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可以使用青蒿粉和七补散等纯中药进行饲喂。青蒿粉的作用是调节免疫力,降火,消炎退热,杀灭原虫。七补散是一种以补脾肾为主、补益气血的中药制剂。这两种药物可以一起服用,也可以是直接混合,还可以是热水湿拌后喂服,持续7天之后,牛胃口就会变好,身体状况也会慢慢好转。七补散是一种淡灰色的粉末,气味清香,味辛、甘等,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等,适用于劳累神倦、虚损无力、卧多立少、毛发焦体弱、食欲不振、咳嗽气短等症状。
七、典型病例及综合性有效防控措施
1、新建场感染病例
某养殖场于2022年7月建成,当年11月末,牛群呈现零星的咳嗽、发烧、腹泻、厌食等病症。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后,如退烧、止咳、止泻等,但疗效都不是很好,还有个别病牛因此而死亡。开始时,牛被怀疑患上了败血症。当地派出专家,实地考察表明,这一地区的牛大多携带有蜱虫,且受感染较重,以肉眼可以看到,主要分布在牛的耳后、颈、垂肉、肩胛及后肢小腹部;多只病牛表现为:发热、不进食、气短、心跳加速、眼结膜苍白。取患病牛和外表看上去很健康的牛耳尖血液进行涂片,结果显示,牛群感染比较严重,而且在显微镜下,红细胞呈不规则的红色。该养殖场及时采取了灭蜱虫、杀焦虫针对病情的措施,病情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通过分别采用贝尼尔、台盼蓝、黄色素的注射和口服高锰酸钾溶液的治疗,疾病的流行与扩散已经得到了彻底遏制,并且已经基本上排除了潜在病毒感染的危险。
2、妊娠母牛感染病例
2022年9月,一地区农户反映,其新购买的11只能繁母牛中,有4只妊娠奶牛出现发热,不吃东西,咳嗽流口水,服用氟尼辛葡甲胺强力退烧后,4头奶牛体温呈37℃左右的低温状态一直不回升,情况紧急。经详细检查,见这4只牛都是流涎气促,后腿发抖,站立不稳,趴卧不起,眼结膜发红,口腔黏膜及齿龈有少许出血小点,小便颜色为黑或红黑。有一只拉肚子,大便里有一块血块。4只牛均未出现明显的胎动现象。对一只比较重的即将分娩的牛进行了检测,没有发现胎儿存活的征兆。取其颈部静脉血涂片进行病理检查,证实患有焦虫病。通过强心输液急救,2头母牛流产,给牛注入三氮脒2次/3天,再加上对症的输液支持、呼吸系统的药物治疗,病情慢慢好转。2头临产母牛24h内死亡。此外,对7只无临床表现的奶牛采用青蒿粉加七补散持续喂养,效果显著。7只牛在饲喂第3日后逐步开始有了进食的迹象。经过1个月的随访,1头牛生产成功,其余均无异常。
3、牛焦虫病的综合防控
①对牛舍进行灭蜱。9~10月份,雌蜱会从牛体脱离,钻入墙体缝隙中进行繁殖,可用土壤或混凝土堵塞牛舍墙体缝隙和洞穴,并向土壤中喷洒杀虫剂,从而彻底清除环境中的蜱虫。若无寄主情况下,部分蜱类潜伏于牛栏缝隙中,可将1%敌百虫液喷洒于缝隙中,然后以水泥或石灰填塞缝隙。在蜱虫还没有活跃起来之前,要将其完全消灭。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主要是用沸水把饲料槽和木架进行处理,然后用1%的敌百虫液、六六六水剂进行消毒。
②对牛身体进行灭脾。6月份之后,蜱就会进入活动期,平时要注意观察牛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了蜱,可以使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对牛群和牛圈等地方进行喷雾,消除牛身上和牛圈内的蜱。中药杀蜱,冬天可以用滑石粉配制含有0.5%丙体的六六六粉剂,在配制时要留意丙体的用量,一般市面上的产品含有12%的丙体。使用布袋法或喷粉机向牛群身上喷撒粉末,再向毛发下抹,天气较热时,可以用0.5%的六六六水剂或油乳剂喷雾。在蜱虫活跃期,每日1次。除蜱一般分为2次,一次是在12~1月份,此时温度比较冷,蜱虫进入了休眠状态。第二个时期是5~7月份,在治疗蜱虫时,可用稀释的敌百虫对牛群进行喷雾,间隔15天一次,确保蜱虫的治疗效果。
③严格把关,做好检疫工作。对从外地引进的新牛,要按相关规定进行检疫。检疫期至少为30日,检疫场所宜选在场地背风面,距离养殖场50m以上。在进入隔离区后,需进行初级体检。首先要做的是分组测试。通过对牛群静态、动态和进食三个层面的观测,重点对牛群的精神状态、运动状态、饮水状态、进食状态、反刍状态和排泄粪便等性状的变化情况进行观测,同时对其呼吸稳定性进行分析。对牛群观测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要对其进行个别检测。检查牛的眼结膜、鼻镜、被毛皮肤、温度、计数呼吸、胸部和腹部的情况。下颌、腹股沟等身体表面的淋巴结也可以进行触摸检查;根据牛的听诊心音、呼吸声和胃肠蠕动音来判断病情。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切勿忽略,如有需要,取样后做化验,以备不时之需。
④加强饲养管理。一是要做好防暑和防寒工作。中暑和感冒都会降低牛的免疫力,因此在牛养殖中,一定要注意防暑和防寒。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在牛棚内安装风扇,搭上遮阴网等方法来降低牛的体温;在严寒的冬天,可以通过关闭门窗和搭建暖棚等方法提高牛舍的温度,从而保证牛只的体温在合适范围内。二是搞好环境清洁。不干净的环境会加快蜱虫的繁殖,因此,一定要做好牛栏的清洁工作;三是要确保各类型饲料营养均衡。在配制饲料时,应保证饲料的营养平衡,如有需要,可向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益生素等,以增强牛的免疫力,减少其发病概率。
⑤采用中医、西药联合疗法,取得较好疗效。从临床疗效来看,可以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症治疗。一是对于体虚心力衰竭的牛,先用樟脑磺酸钠,然后在0.5小时内注入血虫净。针对静脉注射血虫净使牛产生剧烈痛苦、休克等问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补液支持治疗。二是非妊娠母牛,可以选择血虫净作为用药,24小时以后进行一次静脉注射,一般不能使用3次以上。三是对妊娠母牛,尤其是怀孕晚期的牛不宜使用。可以用青蒿粉喂养,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喂养3天,能看见牛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四是对于有贫血症状的牛,可以服用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七补散,能够起到加速身体恢复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采用中医与西医的结合疗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近几年,我国的养牛行业迅速发展,其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都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养殖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其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当地牛只情况,对牛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制订出完整的诊疗计划,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准确、高效的治疗,强化其综合性防治,保证养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301700天津市武清区杨村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