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传播途径及具体防治措施阐述

作者: 宝志娜

牛羊养殖是农业中重要的畜牧业,对人类的食品供应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牛羊的养殖可以提供肉类、乳制品和纤维等产品,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收入来源,然而牛羊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寄生虫病的困扰,给养殖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据此,本文以牛羊养殖产生寄生虫病发展现状及临床表现为出发点,阐述了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主要传播途径,并提出针对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具体防治措施,希望为今后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防治过程提供新方向。

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疾病,牛羊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鼻蝇病、疥癣病等,这些寄生虫通过吸血、寄生和繁殖,对牛羊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寄生虫病会导致牛羊的生长发育受阻,消耗牛羊的养分和血液,导致牛羊的营养吸收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致使牛羊的体重增加速度缓慢,生长发育迟缓,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寄生虫病还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其肉质和体重增加速度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养殖者的收益降低,同时寄生虫病也会导致牛羊的生产性能下降,如乳量减少、母羊的繁殖能力下降等,进一步减少养殖人员收入。

一、牛羊养殖产生寄生虫病发展现状及临床表现

1、发展现状

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动物疾病,寄生虫通过侵入和寄生在宿主体内,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造成宿主的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死亡,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蠕虫病、焦虫病等,这些寄生虫病通过牧草、饮水或其他感染源进入动物体内,而牛羊的具体临床症状包括消瘦、腹泻、贫血、食欲不振等,严重的寄生虫感染会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其他疾病,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除此以外,科技的发展也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基因选育、生物控制等,其应用也有助于防治人员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产量。

2、临床表现

牛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即呼吸困难,喘气声明显,咳嗽,有时会咳出带血痰,且消瘦、体温升高、皮毛暗淡、乏力,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死亡,并伴随着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腹部隆起,或出现结节性胃炎,有时会呕吐,粪便中有寄生虫卵或成虫以及肛门周围污秽等。除此以外,通过对牛羊的体征观察,如消瘦、皮毛暗淡、结节性胃病等,防治人员可以初步判断为哪项寄生虫病,然后再采取进一步实验室检测,如粪检、血检等,明确诊断和鉴定寄生虫种类,从而更好掌握好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二、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主要传播途径

1、进食感染

牛羊养殖过程中,进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传播途径,即牛羊在吃草、喝水或进食过程中,可能会摄入寄生虫的卵或幼虫,从而导致感染,牛羊进食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为摄入寄生虫卵,主要指牛羊在吃草时,可能会摄入寄生虫卵,一旦卵进入消化道,卵会在胃肠道中孵化成幼虫,感染牛羊,或在牛羊喝水时,摄入寄生虫卵或幼虫,进而导致感染。②如果牛羊进食了被寄生虫卵或幼虫污染的饲料,也会引起感染,并其寄生虫卵或幼虫在牛羊的消化道中孵化,成为活动的幼虫形态,而孵化的幼虫会穿过牛羊的肠壁,进入宿主的肌肉组织、内脏器官等部位,致使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和繁殖,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③在感染过程中寄生虫将在宿主体内产生卵或幼虫,这些卵或幼虫会随着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从而传播给其他动物。

2、皮肤感染

牛羊在接触受污染的环境或其他感染动物时,可能会通过皮肤感染寄生虫,从而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一方面,牛羊可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皮肤或体液,如与寄生虫感染的动物共享饲料、水源、住所等,且其接触受污染的环境,如寄生虫卵或幼虫污染的饲料、床草、地面等也将产生感染行为,或被叮咬或叮刺寄生虫的虫媒介,如蚊虫、蜱虫等感染。与此同时,寄生虫主要通过牛羊的皮肤侵入体内,可能通过刺穿皮肤或通过毛囊进入,且在牛羊体内迁移到其他部位,如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内脏器官等,吸取牛羊的养分,造成宿主的生长发育不良。

3、呼吸道感染

牛羊养殖过程中,呼吸道感染具体指牛羊通过吸入寄生虫卵或幼虫,或者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导致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寄生虫病的发生,或者通过吃受感染的饲料,导致寄生虫进入呼吸道,或与受感染的动物接触,如通过口腔接触、共享饲料、水源等途径,接触到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从而导致感染。一旦牛羊通过呼吸道感染寄生虫,感染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寄生虫进入呼吸道,通过牛羊的鼻腔、咽喉等部位。②寄生虫在呼吸道内定居、寄生和繁殖,对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和破坏,引起牛羊的呼吸道炎症,导致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等症状。③寄生虫在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给其他动物。

4、胎盘感染

牛羊胎盘感染是指母畜在分娩过程中,胎盘受到寄生虫感染并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一方面,母畜在妊娠期间已经感染了寄生虫,寄生虫通过血液循环或其他途径进入胎盘,或母畜在分娩过程中,将感染的胎盘传播给新生动物,且同时胎盘在分娩过程中与污染的环境接触,从而导致胎盘感染。另一方面,一旦牛羊通过胎盘感染寄生虫,其感染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寄生虫通过母畜的血液循环进入胎盘,或者通过其他途径直接进入胎盘,并在胎盘内定居、寄生和繁殖,对胎盘组织造成损害,感染的胎盘会在分娩过程中被传播给新生动物,从而导致新生动物的寄生虫病感染。由此可见,为了预防和控制胎盘感染导致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可在妊娠前给母畜进行驱虫,减少母畜体内的寄生虫感染,从根本上防止胎盘感染的发生,并保持分娩环境的干净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产房,减少寄生虫卵或幼虫的污染,及时处理胎盘,避免感染的胎盘被新生动物接触和食用,而对于新生动物,应及时隔离并观察,防止感染胎盘的新生动物传播给其他健康动物。

5、昆虫传播

昆虫作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可以将寄生虫卵或幼虫带入牛羊养殖环境,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其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某些吸血昆虫如蜱虫、蚊虫、虱子等,可以通过叮咬牛羊的皮肤,将寄生虫卵或幼虫注入宿主体内。②一些昆虫如苍蝇、蜣螂等,在其体表携带寄生虫卵或幼虫,通过接触牛羊的皮肤或粘膜,将寄生虫卵或幼虫传播给宿主,除此以外,昆虫可通过叮咬牛羊的皮肤或接触其体表,将寄生虫卵或幼虫注入宿主体内,在寄生虫于宿主体内定居、寄生和繁殖后,对牛羊的内脏器官或组织造成损害,从而引起牛羊的不适症状,如消瘦、贫血、呼吸困难等,且昆虫在叮咬或再接触其他牛羊时,也可将寄生虫卵或幼虫传播给其他动物,致使寄生虫病的传播。

三、针对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具体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寄生虫病是牛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牛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都有较大影响,因此科学饲养和营养充足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针对其科学饲养方面:①应合理饲料配方,并根据牛羊的品种、年龄、性别、生产阶段和生长发育需要,优化饲料配方,保证牛羊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且饲料中要确保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供给,增强牛羊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要建立科学的喂养管理制度,按时按量进行饲料的供应,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合理的喂养量可以保证牛羊的健康状态和免疫功能,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始终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水,避免牛羊摄入寄生虫卵和幼虫,注重牛羊的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牛舍、饲料槽和排泄物,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②防治人员应保证牛羊的营养得到充足提供,根据牛羊的生长发育需要和气候环境,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提高牛羊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特别是补充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可以有效预防贫血和提高抗病能力,且考虑采用优质青贮料,优质青贮料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提高牛羊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注意青贮料的贮存和发酵,避免霉变和寄生虫的滋生,适量补充盐,以此刺激牛羊的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其免疫力。同时在兽医指导下,防治人员可适量添加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③防治人员可定期对牛羊进行驱虫,控制牛羊体内寄生虫的数量,具体驱虫方案可根据牛羊的品种、年龄、季节和寄生虫种类确定,并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确保其安全有效。

2、防治措施

①蠕虫病

蠕虫病主要由蠕虫寄生于牛羊的消化道内引起,且由于牛羊养殖环境中的粪便、水源和饲料中可能存在寄生虫卵,牛羊通过摄入感染的饲料或饮水,因此导致蠕虫病的发生,同时随着季节变化,蠕虫卵在环境中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伴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促使蠕虫卵孵化,增加牛羊感染的风险,还有牛羊在食用未经处理的牧草、饲料或草地上的蠕虫感染牛羊,也将致使导致疾病产生。当牛羊感染蠕虫后,常出现以下症状:一方面牛羊将逐渐消瘦,即蠕虫寄生于牛羊的消化道内,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导致牛羊消瘦、体重下降,且引起牛羊的腹泻,粪便呈现稀水状,有时带有脓血;另一方面,某些蠕虫会吸血,长期吸血后导致牛羊贫血、粘膜苍白、体力下降,并寄生在牛羊的肺部,引起其呼吸困难、咳嗽和呼吸音增加,从而导致牛羊的免疫力下降,易受其他疾病的侵袭。针对蠕虫病的防治工作,防治人员可根据兽医的建议和驱虫计划,定期对牛羊进行驱虫,清除体内的寄生虫。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牛羊的品种、年龄、体重和季节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并注重饲料和水源管理,定期清理饲料槽和饮水设备,避免牛羊摄入感染寄生虫卵的饲料和水源,始终保持牧场和牛舍的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减少寄生虫卵的滋生。

②焦虫病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焦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焦虫寄生于牛羊的皮肤和毛发根部引起,当牛羊感染焦虫后,常出现瘙痒和疼痛的症状,此时焦虫将存在于皮肤或毛发根部,引起强烈的瘙痒和疼痛感,牛羊不断搔抓、摩擦皮肤,导致脱毛、擦破皮肤。同时由于牛羊不断搔抓和摩擦,皮肤容易发生炎症反应,出现红肿、溃烂和脓液流出等情况,因此长期患病的牛羊皮肤会出现增厚、颗粒状、粗糙等病变,严重影响牛羊的外观和皮毛品质。针对焦虫病的防治工作要求防治人员加强检疫工作,对新引入的牛羊隔离检查,确实正常后再混群,对怀疑有该病的牛羊必须隔离治疗、饲养,且注重圈舍的饲养环境、牧场和床上材料,减少焦虫卵和幼虫的滋生,定期更换床上材料,避免牛羊接触到感染的环境,并定期对牛羊进行梳理,清除寄生在皮肤和毛发根部的焦虫,梳理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干净的梳子和清洁工具,避免牛羊的交叉感染。

③鼻蝇病

鼻蝇病主要由鼻蝇寄生于牛羊的鼻腔和鼻腔周围引起,在牛羊感染鼻蝇病后,易形成鼻腔刺激的症状,且鼻蝇将寄生于牛羊的鼻腔和鼻腔周围,引起牛羊鼻腔的刺激和瘙痒感,导致牛羊不断用鼻子擦拭、摇头、打喷嚏等,在长时间的刺激下会导致牛羊鼻腔分泌物增加,出现流涕、鼻腔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同时牛羊因为不断擦拭鼻子,可能导致鼻腔损伤,出现鼻腔溃疡、出血等情况。由此可见,为了预防和控制鼻蝇病的发生,牛羊养殖过程中防治人员需要以消灭一期幼虫为主,阻断病情发展减轻其对羊群的危害,并可以防止三期幼虫落地成蛹再羽化成蝇,扩大感染范围,消灭一期幼虫采用“敌敌畏”烟雾驱杀,效果较好。另外,也可采用多拉菌素、碘硝酚或伊维菌素进行治疗,而消灭鼻蝇蛆较困难,要有“防重于治”的观念,防治人员可在气温开始升高时,消灭墙角周围、阴暗处的蛆蛹,且在鼻蝇蛆病流行的夏季,及时更换垫料和清扫粪便,以防三龄幼虫在土中或粪便中成蛹,坚持定期消毒,选用氢氧化钠或生石灰等,并在饲养环境内撒一些石灰,促使其打喷嚏,喷出幼虫,便于消灭。

④疥癣病

疥癣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候、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牛的品种和年龄等。在气候炎热、潮湿的环境中,疥螨的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牛只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牛感染疥螨的风险。针对牛疥癣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减少疥螨的滋生环境;注意牛只的营养补充,增强其抵抗力;对于已经发病的牛只,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在牛群中传播。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主要是使用杀螨药物涂抹患处,以杀灭疥螨并缓解皮肤症状。全身治疗则通过注射或口服抗寄生虫药物,达到杀灭体内疥螨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对牛只进行必要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牛只的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寄生虫病对牛羊养殖带来的影响,防治人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寄生虫的滋生,且定期给牛羊进行驱虫和药物预防,防止寄生虫的感染,并注重牛羊的饲养管理,提高牛羊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寄生虫的能力。本文以牛羊养殖产生寄生虫病发展现状及临床表现为基本点,对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主要传播途径给予剖析,并提出针对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具体防治措施,旨在为今后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防治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122100辽宁省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