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创新实践与优化措施

作者: 毛竹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化,我国开始关注“绿色环境”“绿色经济”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的畜牧业、林业、渔业得到了新一轮的创新和发展,其中林木的栽培与管理是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和植被覆盖率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地发展现代林业,通过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动林业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融合,才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总结了现代林业育苗管理的现状和重要性,详细介绍了林业育苗栽培的主要技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为现代林业的长效发展指明方向。

一、开展林业育苗管理的重要性

1、扩大生产规模

育苗栽培工作是提高我国林木覆盖率,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一环,对促进我国林业稳定、绿色环保事业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采取科学的培育与管理技术,才能确保我国林业种植规模的扩大。除了一些发达地区和林业发展实验基地外,我国仍有部分区域的林业培育存在技术落后、管理失衡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林业种植的生产规模,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培育成本的前提下,只有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种苗质量,扩大林业种植规模。

2、促进林业发展

要想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社会”,就必须重视林业发展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栽培技术提高种苗的成活率,降低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我国林业种植的规模和效率。其中,现代科学的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可以有效选苗、育苗,帮助苗木快速成长,系统的管理措施可以为育苗建立完整的培育体系,为培育人员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林木的培育效率,可以有效提高林业产业。

二、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核心要点

1、种子采集和培育技术

首先,对林木培育来说,种子采集是提高种苗质量、提升育种效率的关键因素,为获得优质种子,在采集前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优质的母种,根据不同树木的习性和成熟时间进行采集工作,确保预留的种子是成熟的、优质的;其次,种子的筛选和确定关系到日后种苗的生长发育,影响到植株的健康水平和整体质量,在进行栽植之前,要因地制宜考虑种子的生长特性、抗性和适应性等因素,在匹配环境和土壤后选择适宜的苗种,且要通过基因筛选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选择易发芽、易成长,抗病虫害的种子,最大程度降低育种难度。一般来说,种子培育技术分为水浸法和温床法:水浸法是指将种子泡在水中,并为其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以此为种子催芽,其中包括温水浸芽和热水浸芽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对温度湿度以及浸泡时间的要求都不同,在育苗时要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浸泡;温床法是现代育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模拟种子生长环境、借助一定的容器让种子在相对适宜的环境内生长,通过浇水、翻种、保温等手段促使种子发芽,一般用于生长环境严峻、土质情况差的地区,一些不耐寒、不耐热的种子在培育时也会采用这种办法。

2、育苗技术

首先,在育苗培育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筛选去除病种、坏种和弱种,这一步是二次筛选的过程,为育苗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在播种过程中,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存在差异,需要结合特定的播种时间和播种环境,常见的播种环境有湿地、旱地、盐碱地、黑土地等,作业人员应该区分好播种环境和播种时间;最后,在播种后,应及时覆盖保墒,同时加强水分管理,在种子萌发2/3左右时,揭开覆盖物,避免影响苗木生长状态。在发芽后,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做好苗圃的管理工作,如遮阴、间苗、补苗、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移苗种植等,确保苗木顺利生长。此外,为了提高育苗效率,现代林业育苗栽培一般选取容器育苗的方式,指通过容器模拟苗木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并根据外部条件进行实时调整,以满足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环境需求,从而提高种苗的存活率和健康度。除了最常见的容器育苗外,还有扦插育苗技术,所谓扦插,就是在苗木母体上选择健康、发育良好的茎叶,采取土植、水植等方法使其变成独立存在的植株。

3、土壤消毒和准备技术

土壤消毒技术在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对苗木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苗木的生存率和生长质量。土壤消毒技术一般包括化学消毒、热处理和生物防治法,其中生物防治是现代苗木培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土壤消毒手段。首先,化学消毒是通过喷洒消毒药剂如杀虫剂、除菌剂等化学药剂,改善土壤环境,但化学消毒法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植株生长;热处理是指将土壤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从而杀灭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益生菌等控制土壤环境,维持土壤生态平衡。此外,对造林地进行翻土,整地讲究“精耕深翻”,深度通常要达到50cm,以疏松土壤,松散的土壤和适当的基肥有助于苗木种子生长,反之土壤板结则不利于苗木根系成长,肥料太多还会造成烧苗。

4、播种技术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需要在正式播种以前针对土壤条件、播种条件等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还要组织技术人员做好考察等工作。首先,要确定播种时间,根据种子和幼苗需要的温度、湿度环境规划播种计划,气象数据和气象预测工具可以帮助确定播种时期;其次,要根据种子的特点确定播种深度,以便种子可以更好地发芽和生长。此外,在播种前要全面调查播种区域的土壤情况,对土壤的肥力、密度和湿度进行详细了解,可以采取的播种方法有三种,即点播、散播、条播。点播可以确保种子之间有合适的距离,树苗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取到足够的营养物质;散播要求种子颗粒较小,并且是树苗期需要移栽的树种;条播适合种子颗粒中等的树种。

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也是提高苗木存活率的关键一环,包括水肥、病虫害的防治等。不同的植株需要不同的湿度环境和灌溉频率,且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肥的需求有所不同,工作人员在管理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灌溉、施肥,此外,不同植物对肥料的肥力需求度不同,在进行苗期管理时应该进行详细规划。此外,要积极预防苗木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损失。

6、移栽技术

随着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发展,移栽技术成为提高苗木存活率的关键一环,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苗木特点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确定移栽环境,制定移栽计划,从而确保苗木移栽的存活率。在现代苗木培育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其移栽到较远的地方,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苗木的保护工作,并充分浸泡其根部,防止苗木因为缺水而导致的死亡。一般来说,移栽技术包括苗本分级、修剪和移栽等几个步骤:首先,将苗木根据大小整齐、生长特点分区,便于后续的管理;其次,要对阔叶树苗、过长和劈裂的根进行修剪;最后通过人工或机械移栽法将苗木移植到适宜生长的地区。

7、病害防治技术

苗木的病虫害防治一直是苗木栽培的重点内容,也是影响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不同的病害特点和防治方法,在病害发生前进行有效预防,在遇到苗木生病后及时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其次,针对林木育苗栽培场地进行病虫害防治,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将人工智能技术、现代化机械设备等引入管理中,构建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控。一般来说,现代林业的病虫害解决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苗圃中的病虫害进行消杀,该技术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的特点;生物防治是使用生物制剂和投放天敌的两种方法,其中生物制剂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制作而成,通过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干扰、消杀,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而投放天敌是在分析虫害种类的基础上对害虫进行捕杀,运用生物链来控制苗圃内的病虫数量;物理防治是通过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方式对园区内的虫害进行捕捉、处理,常用杀虫灯包括黑光灯、高压汞灯、频振管灯等,杀虫灯类型不同,适用环境和杀虫效果也有所不同。

三、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实践

1、生态友好型育苗技术

生态友好型育苗技术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苗木栽培,采用具有环保意义的技术,使用先进的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设备,尽可能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传统的育苗栽培技术中,多半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一定的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因此多数育苗实验基地加大了对可降解材料、绿色材料的应用,如绿色可降解肥料、环保型消杀药剂的应用,以减少育苗技术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林业部门不断对生态友好型育苗技术进行创新和实践,如无土栽培技术、气雾栽培技术等。

2、生物技术的运用

生物技术是现代育苗栽培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生物遗传工程、基因筛选工程等手段有效提高育苗质量,并在提高种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控制生长速度的同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为我国的林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首先,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种子和种苗的抗病虫害能力,帮助种子度过生长危险期,例如,通过基因编辑帮助种子去除内部不利于生长的物质,帮助其更好地应对虫害的影响,从而降低后续的药物干预;其次,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改变种子有关生长的基因,让种子更快发芽,让种苗更快生长,从而提高林业的培育效率;最后,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帮助林业实现“从无到有”,即培育新型树种,包括耐寒、耐旱、抗盐碱等苗种,让林木可以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也能生存,从而提高林木的培育水平。

3、智能化育苗设备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林业育苗栽培也不例外。在传统的林业育苗过程中,多数依靠人力资源进行林木的管理,包括技术应用、过程检测和综合评价等,这些繁琐的工作极大地阻碍了林业发展水平。现代化的智能设备,例如自动灌溉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光照调控系统,可以实现育苗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林业部门要积极推动林业育苗栽培和现代化的数据管理手段进行融合,借助现代化手段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如数据管理系统可以记录苗木生长情况等详细信息,包括株高、地径、健康状态、生长速度、养分状况等多个关键指标,从而检测林木的健康度和生长趋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数据化管理可以对作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检测和评估,从而分析管理措施的效率,帮助管理人员制定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策略。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解决传统育苗技术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天气环境变化、人工水平参差不齐等对苗木培育的影响,使苗种始终在适宜的环境内生长。

4、多项育苗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现代化的林业育苗过程中,单一的技术运用无法达到预定目标。需要多个技术的联系和融合,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育苗技术。首先是选种技术和生态友好型育苗技术的结合应用,通过选种阶段对苗种进行筛选,尽可能降低种苗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从而降低育苗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是生物技术和智能化育苗设备的应用,通过生物技术对种子的基础条件进行优化编辑,提高种子的培育效率,然后通过现代化设备对种子的生长情况进行控制、检测,确保苗木快速稳定生长;最后是综合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些环境复杂的地区,只有综合采取多种技术,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种苗生长。

四、提高林木苗期管理水平的对策

1、灌溉和施肥

对于旱生树种苗木,可以不灌溉和少灌溉,由雨水自由灌溉,对于湿生树种的苗木,应该勤加灌溉,确定好灌溉时间和灌溉频次,确保土壤能维持湿润状态,此外,要做好苗木的排水工作,一些怕水的植物很容易因为灌溉过量导致根系腐烂;一般来说,苗木在幼苗生长初期,以氮、磷肥为主;在苗木速生期,施氮肥;在幼苗生长后期,施钾、磷肥,不追施氮肥。在追肥时,可在苗行间开沟,将肥料均匀地施入沟底,盖土后浇水。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我国林业育苗过程中开始大量运用有机肥,将收获的农作物秸秆和粪便经过微生物分解腐熟,这种肥料不仅能帮助苗木成长,还能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性能。在施肥时,要遵守根据土壤施肥、根据苗木施肥、根据气候施肥的施肥原则。

2、除草和松土

在苗木出土后,通常需在雨后或灌水后进行除草松土工作。对于水源不足或干旱的土地,需及时除草松土,确保土壤疏松无杂草。具体可采取逐次加深松土的方法,避免损伤根系和苗干,还需要把握好除草松土的时机。为提高除草效率,确保苗木生长,可适当使用农药。育苗除草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化学除草方法,果尔药剂适合大面积除草,对畜牧、土壤和生态环境影响小;二是拿捕净药剂,又称烯禾啶药剂,是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可以造成分生组织停止生长,使杂草在2-3周后死亡,对人畜的危害小,对益虫鸟类也没有影响;三是生物除草,即采取动物或者微生物进行除草,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危害最小。

3、间苗和断根

间苗也是提高林木育苗效率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要在幼苗出土15天左右进行间苗,种植人员需要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进行间苗,合理控制苗木数量,可以改善植株的光照和通风,使其不易发生病虫害;而断根是苗木根系再生必要手段,一般在苗木移栽之前,对其进行断根可以有效提高其成活率,一般来说,夏季断根的时间选在7-8月的雨季,冬季断根的时间选在土壤化冻后。

随着林业发展需求的提升,我国应该充分关注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在推动林业规模扩大的基础上改进育苗栽培技术,为实现“绿色环保”发展目标提供积极参考。林业部门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林业育苗技术,并采取创新措施推动林业育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46100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林业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