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研究

作者: 徐娜

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是保障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结合生态治理理念,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绿色、无污染的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促使生态环境获得良好建设。因此,需结合林业地区实际状况,以科学的管理办法开展林业育苗,优化苗木生长环境,提升苗木成活率,促使生态环境获得良好治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繁茂的森林可吸收空气中大量有害物质,能够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为人类生存提供新鲜空气。因此,需加强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应用,以生态治理理念,选择适宜苗木生长的土壤,选取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的苗种,并合理运用催芽技术提升种子发芽率,以科学的播种方式及管理措施,为苗木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还需加强养护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一、生态治理下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研究意义

生态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与绿色环保发展相符合,而在生态治理下开展现代林业育苗栽培,可有效提升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阶段,国内林业产业规模获得较大发展,但由于管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地域环境差异等原因,造成林业养护管理存在部分问题。在传统的林业育苗过程中,由于技术基础薄弱、栽培管理意识不全面,导致苗木存在生长缓慢、存活率低等现象产生,对林业产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伴随时代发展及养护管理理念提升,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取得良好进步,不仅在苗木存活率方面得到全面加强,同时,人员技术素养及管理水平也获得有效提升。由此可见,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改善、优化,对林业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治理的基础保障。

二、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

1、选择育苗土壤

土壤是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开展的前提条件,应给予充分重视。苗木健康生长需拥有良好的水分、营养物质供给,因此,需结合苗木品种特性以及生长需求,优先选取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效果好的土壤。同时,还要保证苗木生长有足量的水资源供应以及充足的光照条件,促使其能够在光合作用下健康成长,满足代谢需求。此外,还需对土壤pH值进行检测鉴定,一般处于5.5—7.5范围内较为适宜。育苗基地选取完成后,需对种植地进行机械翻土,可提升土壤保水能力以及透气性,并可有效消灭土壤内病虫虫卵及有害微生物。杂草及落叶是病虫害隐藏的主要地点,需及时清理干净,为育苗栽培技术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2、选取适宜品种

合理选择育苗品种是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举措之一,需根据地区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以及育苗需求,并结合地区病虫害特点、种类,选择抗病能力强、耐受力好的种植品种。例如,辽宁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变化大,春秋两季气温适宜、降水均匀,夏季温度较高且雨水较多,冬季严寒降水较少,年平均气温在7℃左右。因此,适宜种植耐受力好、适应性强的品种。例如,杨树、柏松等。为更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及土壤条件,可优先选取本地品种,可切实提升苗木成活率。例如,红皮云杉、黑皮油松、白桦、花曲柳、落叶松等。

3、育苗技术

①扦插育苗技术

扦插育苗技术为林业育苗常用方法之一,适宜在春季、夏季以及秋季实施。其中以夏季为主要扦插阶段,此时气候环境适宜、雨水较多,苗木在充足的养分供给下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萌生能力强,并且在充足的日照下拥有良好的新陈代谢。因而,扦插育苗技术应优先选择夏季进行。例如,6—7月气温逐步上升,此时可将柳树、杨树等树种进行扦插,需要选取长势佳的半木质化插穗,为苗木扦插生根打下良好基础。由于夏季温度提升较快,完成扦插工作后需及时为苗木浇水养护,注意苗木长势,及时做好追加肥料等管理措施,为苗木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扦插育苗技术的合理运用,要根据苗木品种特性及地区季节气候变化而定,促使苗木生长环境温湿平衡,有利于保障苗木成活率。

②容器育苗技术

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主要依托容器开展,需根据苗木种类选取适应容器。主要以塑料容器较为常用,其中六角形容器可为苗木根系提供充足的发育空间,棱角区域可促使苗木根系向下蔓延发展,有效解决苗木根系伸展难题。此外,还可选取塑料培养袋,需要在塑料袋底部开5—6个圆孔,以保障苗木根系获得良好呼吸。同时,还要注意营养土的调配,可将黄土配置草木灰或使用腐殖质土。

4、种子催芽

合理选取苗木品种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以此提升种子发芽率。现阶段,催芽技术主要涵盖三种:即温床催芽技术、药物催芽技术、水浸催芽技术。

①温床催芽技术

顾名思义,此项催芽技术的实施需要为种子布置温床。在育苗区域选取背风向阳位置,挖掘长方形沟渠,设置其宽度为90—100cm,深度为30—40cm范围内,长度可根据催芽种子数量自行设定。沟渠挖掘完成后在其底部铺垫木板或砖块,以防地面凉气上返,并在木板上部铺设碎秸秆或稻草,再铺设塑料薄膜,以起到保温效果,温床即布置完成。一切就绪后,将苗种放置在薄膜上层,等到夜幕降临时,需使用草席覆盖在苗种上面,以防凉气侵蚀,并每间隔6h翻动1次苗种,以此保证其均匀受热,待到50%及以上苗种开裂即可开展播种工作。

②药物催芽技术

此项技术应用需使用药物以达到催芽目的。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微量元素、赤霉素等。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完成后,将适量苗种浸泡在药水之中即可。采用药物催芽技术不仅可以为苗种发芽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还可进一步提升发芽率。该技术运用过程中需注意控制药剂含量,以防药量过多对苗种健康产生影响。

③水浸催芽技术

水浸催芽技术运用简单、便捷,主要通过温水、热水浸泡实现催芽目的。热水浸泡催芽技术对皂角、刺槐等表皮坚硬的苗种具有良好的催芽效果。需准备铁盆,根据苗种数量,在铁盆中倒入温度在80℃左右的热水,放入苗种后使用木棒均匀、慢速搅动,直至水温降到20℃—30℃左右即可停止,等到水处于常温状态时,再使用工具将盆中上浮杂质清理干净,随后让苗种继续在水中浸泡一整夜,发现60%以上苗种泡胀后即可从水中捞出,将其装入塑料袋中等待发芽即可。温水催芽与热水催芽应用原理基本一致,使用45℃温水浸泡苗种一整夜后将其捞出,随后与超出3倍体积的湿沙搅拌均匀,继而放置于温暖环境,环境温度适宜在20℃—30℃区间,等待50%左右苗种开裂即可开展播种工作。

5、播种

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中,较为常见的播种方式有点播、撒播、条播。首先,点播播种。主要以人工播种形式进行,该播种方式适用于体型较大的苗种。播种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苗种行距与株距,防止苗木生长时因密度过大无法充分吸收土壤营养及水分,影响长势;防止密度过小浪费土地资源,达不到预期造林目标。其次,撒播播种。该播种形式是将种子通过抛撒方式散落在育苗土壤上部,再进行填土掩盖,压实疏松土壤,以促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营养、水分供给。主要应用于颗粒较小的苗种。再次,条播播种。该方式主要通过运用机械达到播种目的,可有效提升播种速度,降低人力成本,机械播种可将开沟和播种工作一次性完成,并在播种后可直接进行填土、压实,即能有效控制苗种播种数量及间距,还可保障苗种埋土深度,可实现高效、高质量播种,为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6、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苗种播种完成后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治理下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开展的关键环节,应加大重视力度,科学、合理实施。苗期管理对苗木出土后能否健康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主要涉及灌溉、施肥、除草等各项环节,育苗人员需认识到苗期管理对苗木生长的实际意义,合理开展各项工作。首先,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水分。水分是苗木生长的基础条件,若根系不能汲取充足水分会导致苗木生长缓慢、枝叶发黄、病虫害抵抗力下降等。因此,当土壤水分不足时,需及时采取灌溉作业,合理管控土壤水分含量。灌溉作业不能盲目进行,若灌溉过多,苗木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会出现烂根、枝叶发黄等现象。其次,合理施肥。肥料可为苗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需根据苗木长势合理施肥。施肥需优先选用农家肥,农家肥即畜牧粪便,其富含各种肥料元素,可为苗木提供全面的养分,同时还需适量施加化肥,以保证土壤营养物质充足。科学施肥,要按照苗木生长状况调整施肥量以及施加次数,促使苗木健康生长。再次,及时除草。杂草会与苗木争抢土壤养分,降低苗木生长速度。因此,育苗人员需定期进行除草。

7、移栽管理

合理选取苗木移栽时间,以防对苗木后续生长产生影响。进行移栽挖掘苗木根系时,要保证主根完整,不可使用蛮力直接切断,否则会使苗木无法正常吸收养分,甚至直接死亡。移栽工作主要在春秋两季开展,此时气候环境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移栽期间不会造成根系缺水导致苗木失去活力。此外,移栽前需去除苗木病叶、枯枝,并要对剪除部位做好保护措施,防止移栽途中受病害侵蚀。远距离移栽运输前,需提前一天进行充足灌溉,促使苗木水含量饱满,还需在苗木根系涂抹泥浆,并缠绕塑料膜,降低水分流失。移栽流程全部实施完成后要及时浇水,并合理施肥,促使苗木拥有良好的水土环境。

8、防寒保暖

冬春季节天气寒冷且风力较大,为防止苗木受到低温侵蚀,应提前在气温下降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首先,为保障苗木根系及周边土壤处于一定保温状态,需在气温下降至0℃前浇水2—3次,待到低温时冻结在土壤表面,使寒冷气流无法向下侵蚀。其次,要在苗木周围设置一道防风屏障,可使用秸秆或塑料布等材料,需注意搭设角度,应将风障梢端沿风向倾斜,可长时间维持固定状态,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风效果。再次,将搅碎的秸秆、草垫、锯末等铺设在苗木底部,可有效防止寒流入侵。最后,采取苗床覆土方式,对樟子松、云杉、油松等品类苗木具有良好的防寒效果。一般情况下,上冻前一周开始实施,需要先在苗木根部浇水,随后在浇水部位覆土,等春季温度回升至5℃左右即可撤离。此外,对防寒能力差、较为珍贵的苗木需采取搭设塑料棚的方式防风御寒,以竹竿或铁架作为搭设龙骨,将塑料布围绕苗木四周固定,并做好上部封顶,可使苗木生长环境温度处于适宜状态。

9、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育苗人员需重点关注。若不能及时防治,会促使苗木枝叶受损,减缓生长速度,严重时会导致苗木死亡。因此,针对不同病虫害需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病虫害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虫害的生物特性达到灭杀效果。例如,可利用虫害趋光性,在苗木周围按照一定间距布置黑光灯,对蚜虫、介壳虫等虫害可起到良好的灭杀作用。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自然界食物链原理,根据虫害种类在苗木周边释放其天敌。例如,在苗木周围释放草蛉,可有效捕食红蜘蛛、粉虱等虫害。化学防治则是采用化学药剂达到灭杀病虫害效果。优先选用低毒、无公害的化学药剂,按照一定比例与清水调配后喷洒在病虫害侵蚀部位。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中,应建立环保、无污染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提升病虫害防治能力。关注苗木生长状况,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根据地区病虫害种类及发病特征,采取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为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生态治理下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管理措施研究

1、加强管理理念

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实施,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开展前提,加强栽培技术管理理念,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提升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应用水平,需优化、改进各项实施环节,创新思维理念,合理运用现代化林业技术,结合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监测技术,为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发展奠定基础。林业管理具体工作中,应按照人员职责合理分配工作内容,以科学的林业育苗制度保障栽培技术的顺利开展,进而促使生态治理下林业育苗栽培技术获得良好发展。伴随时代发展,林业机械的合理运用是促进育苗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育苗人员需加强机械应用能力,强化自主学习,促使苗木拥有良好的成活率。

2、加大人才引进

技术型专业人才是现代化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优化、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林业发展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良好的岗位条件吸引育苗人才加入,并定期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估,还需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自身实力,为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3、机械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可有效提升播种效率,并可促进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进行大面积苗木移栽或管理时,可采取机械设备与人工智能、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措施,通过人工引导执行,测定苗床间距、苗木类别以及大小,科学制定苗木移栽、修剪、灌溉、施肥等环节实施方案,促使林业管理效率提升,保障生态治理下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顺利开展。

生态治理下的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应用,需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前提,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办法,运用现代化林业育苗技术,为不同品种林木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并要考虑地区气候环境温湿度、常见病虫害种类,选取适宜生长的林木,还需做好苗木的施肥、灌溉工作,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及水分。在进行移栽时应做好苗木根系的保护,防止水分流失过多影响苗木存活。苗木生长期间,需根据气候条件做好防寒保暖,并结合病虫害种类开展合理防治。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合理实施,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保障,是生态环境获得良好治理的重要前提,林业育苗人员应加大栽培技术的创新、优化,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