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优化措施分析
作者: 赵新义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落实下,得到了飞速稳步的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不仅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如农经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迟滞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如何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显然是极为重要的。在传统农业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源管理不当、资源浪费等情况,所构建的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以至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文章聚焦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探析解决之策,为夯实农业发展根本,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各地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道路上,可通过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对农业生产的资源、资金、人才等进行全面调控。同时,以农业经济管理为抓手,对现有工作方式和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强调岗位责任制从而达到增强乡村振兴战略效果的作用。农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必须用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改革之路,通过全面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现有资源和可挖掘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之路,夯实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根本。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意义
1、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农业经济管理通过明确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重点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农业经济向着健康、稳定、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市场动态和农业科技信息,从而帮助他们科学地规划生产和经营活动,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专业水平,让农民能够更加科学、理性地对现有农业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和调整,提升农业生产规划科学性、合理性提升,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化和升级。因此,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和扶持,企业要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农民合作社要凝聚农民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然而,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仍有诸多因素限制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仍存在基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的高度注重经济总量增长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其对质量和效益方面存在忽略的情况。有时也会因过于追求经济增长,选择牺牲资源或环境的情况的出现,这就导致在农业生产中仍要长期面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问题、水资源浪费等不和谐情况。因此,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对地方政府解决这些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管理应用中,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资源的工作中,从而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双重目标。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可通过注重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改变资金不充足、专业人才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达到消除制约因素,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3、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不仅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更是激发农村经济获得创新动力的重要手段。在深化农业经济管理改革过程中,农村需要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确保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农村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通过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吸引城市人才带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来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营主体之间不平衡的收益分配等矛盾问题。通过全面应用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恢复正常经济发展秩序,为农业生产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公平公正,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及农业生产方向,制定更加科学的建设方案,使之适应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因地制宜的策略,既可以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的潜力,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帮助农民增收,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二、 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传统生产模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也需要逐步进行现代化改革。因此,政府部门要对现行的农机补贴等政策持续调整,使得农村个人拥有农机的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然而,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不明显。此外,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地方农业生产水平难以实现较大的突破,依然徘徊在中等水平。农业生产受地理地势的影响较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机械生产,这无疑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同时,农村现代科技人才和新型农民的短缺,导致大量新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1、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机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理念。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推进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线,不断加快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机制的步伐。需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指导,对农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对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对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等,通过明确这些管理内容,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责任划分,保障县政府、村委、农民合作社等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协同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充分考虑了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量化分配,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此外,通过合理安排了财政支出,保证了财政的稳定,在保障财政支出、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当地财政财力,以资金支撑农业经济管理有序开展。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当前的农业发展有着一个宏观的把控,严格遵循科学发展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面临新机遇和挑战。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手段,可高效地完成农业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和处理等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借助电商、直播等网络平台,我们可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民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具体工作落实时,需要创建地方政府农业数据库并收集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信息、资讯,对现有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处理,分析客户需求、市场经济状况,挖掘数据中的关键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地方政府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关注农业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对农业生产规划进行适时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快农业经济示范区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探索、创新和尝试,发现问题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在确保信息化系统成熟稳定后,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人、物、财等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组织当地居民参加农业信息化、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为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的区域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加大力度进行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需要不断提升管理队伍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在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和效率,政府部门必须注重高素质、专业强的专业化人才引进工作。一方面,这些人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对现有农业生产环节、农业生产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此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这些高素质人才掌握着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现代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要素成本投入,他们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选拔任用工作。选拔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挑选出具有强烈责任感、职业观、高素质、专业强的管理人才,以期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此外,地方政府要不断调整人才补贴政策,以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经济事业,以优厚的待遇保障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后顾之忧,激发人才的工作热忱。
②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引进氛围。鼓励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为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地方政府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支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同时,与地方高校、农业科研所等机构合作,为管理队伍人员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其可以及时将新政策、新技术、新方法传递给广大农民。
③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乡村经济建设。建立健全晋升渠道和薪酬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了避免人才流失的发生,吸引高质量、高水平的人员参与到建设工作中,还要给予其足够的福利待遇与薪酬帮助,通过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稳定性。
④强化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增强全社会对农村经济的信心,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表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激发全社会投身农村经济建设的热情。
4、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宣传
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民的参与也与最终效果有着直接紧密联系。因此,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具体如下:
①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强调农业经济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使农民群众更加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通过广泛宣传,有助于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积极性,进而提升管理效率。
②宣传方式应注重多元化,以适应农民的接受程度。在现代化生活环境中,我们可以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手册、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结合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手段,创新宣传方式,强化宣传效果。
③宣传内容要贴近农民的实际生活,注重实用性。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宣传时,要将农业创新、农业种植新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等信息融入其中,让农民能够从学习和宣传中了解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优势,使其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以认知推动发展”的目的,让更多农民自发且积极地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
④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宣传成效检验工作,以随机抽查、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农民对经济管理的认知,以确保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农民群众就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来,为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则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从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力度进行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引进工作、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宣传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276703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店头镇经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