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棉花绿色简化栽培技术种植流程的科学运用

作者: 逯焕焕

从政治、经济角度来说,棉花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固碳增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棉花整体种植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受先进栽培技术影响,实际产量较为可观。对此,本文针对盐碱地棉花绿色简化栽培技术展开分析,结合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盐碱地的耕作特点,综合考量土壤、气候等方面因素,积极做好耕种前期准备,有效缓解盐碱地对棉花发育的影响。在加快出苗速度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绿色、高效生产,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棉花的需求,推动棉纺织业实现稳定发展。

一、做好耕种前准备

山东省整体盐碱地分布情况较为广泛,为科学利用盐碱地资源,使其实现水土资源化利用目标,提高棉花种植综合生产能力,相关人员需做好耕种前期准备。在耕种之前,应积极平整土地,棉花种植正处于春季阶段,此时天气较为干旱,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风力较大。在此环境下,盐分会逐渐集聚成层,覆盖在土壤表面,严重影响棉花种子的吸水效果,减缓生长发育速度。相关人员应做好耕地保墒工作,及时调整刮土器,有效降低土壤中盐分总量,为棉花种子顺利发芽提供保障。

在耕种前期阶段,需做好农田水利配套工作,在棉花种植区域合理挖设灌沟,结合实际需求,在其两侧分别挖设排沟。通常情况下,应将沟底宽度控制在1.2m,上部宽度控制在3-4m,实际深度达到1.4m,以此良好满足耕种需求。同时,为在干旱天气下实现顺利灌水目标,需挖设畦沟、腰沟,实际深度控制在3m,宽度为4m即可,便于涝时能够顺利排水,确保棉花健康生长。在春季时节,受温度因素影响,地表水分会快速蒸发,极容易产生返盐现象。因此,相关人员需采取淡水压盐的方式,对耕种区域应用淡水灌溉方式,以2000m3/hm2为标准,有效降低含盐量,避免局部产生盐斑。如果是重度盐碱地,则可对其先松土,达到50cm以上之后再实施引水灌溉,可以将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3%以下,利于棉花种子发芽。在盐碱地种植,需要相关人员采取针对性改良措施,例如,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案,有效培肥地力,适应养分变化规律高效种植。

二、优化种植流程

1、选种与播种

在种植过程中,棉花种子对整体产量、出苗速度、发芽率等指标具有一定影响,相关人员应做好选种工作。优质棉花种子需具备根系耐盐性强、出苗率高等优势,相关人员应选择正规经销单位,对成熟度、发芽率等指标综合考量,积极运用脱绒包衣棉种展开播种。针对山东滨州博兴地区而言,建议选用玉君6号、鲁棉696、山东棉9号、鲁棉1131等品种。滨州地区气候温和,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能够达到570mm以上,较利于棉花生长。相关人员在综合考量气候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实施精良播种。如果选用自留种,则应确保种子留存在3年以内,避免影响种植质量与产量。

在完成选种工作之后,相关人员应在播种前期做发芽试验,确保整体发芽率能够达到80%以上。如果选用脱绒包衣棉种,则应避免对其浸种,采取晾晒的方式,在播种前10-15天内,对其晾晒2-3天。在晾晒期间,应注重每天对其翻动2-3次,确保全面受到光照。坚持适时播种的原则,对5cm内的地温实时检测,确保其稳定在15°C时方能实施播种。结合滨州地区天气变化情况,应将播期控制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优先选择冷尾暖头时节。采用轻简化栽培方式,避免产生早衰现象。在盐碱地种植期间,应确保在播种7天之后即可出苗,一旦在土壤中埋放过久,则会直接降低出苗率。

2、封洞补水与补植

在棉花种植期间,棉花种子在萌芽阶段自身抗性较低,无法抵抗盐碱地的危害。相关人员需立即采取封洞补水措施,一旦种子穴密封性降低,会加快水分挥发速度,减缓发芽进程。在播种之后及时采取封穴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棉苗死亡。部分棉苗会产生无法正常萌发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渗透压的原因,一旦外界较大,则会严重影响棉苗生长,导致其内部植物细胞无法得到充分的呼吸。在此种情形下,棉株自身新陈代谢能力会不断降低,因此,相关人员应及时对土壤补充水分,科学展开土壤保墒。

在棉苗逐渐生长期间,相关人员需对其适时放苗,全面检查田块,对棉苗状态实时监控。针对产生错位情况的棉苗应对其及时放苗,采取破膜措施并采用土封方式,提高棉株根部孔口的严密性。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需在中午展开放苗,结合天气情况,一旦遇到寒流大风天气则应推迟放苗速度。在完成播种之后,如果遇到雨水天气,则应对土壤深度疏松,避免土壤板结。做好查苗补种工作,在棉苗基本现行之后,应对棉田展开全面、逐行检查,针对其中缺苗断垄现象应采取补种措施。

3、种植操作要点

在播种期间,应严格遵守“合理密植”的原则,采用精量或者半精量的方式,确保每穴应播种1-2粒,在出苗之后,无需采取间苗、定苗工作,综合考量盐碱地特点,实际播种量需控制在1.5-2kg/667m2。积极运用地膜覆盖技术,避免土壤中水分迅速蒸发,在播种之后,相关人员需立即覆盖地膜,采取全覆盖的方式,增加土壤湿度。通常情况下,应将膜宽控制在1m。如果采用机采模式,则应采取等行距播种方式,实际距离控制在76cm。盐碱地含盐量较高的情况下,可采取沟畦覆盖法,在播前起垄,将垄间距控制在60cm,并加强对垄宽以及垄高的控制。

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可以将地温提高至36°C上下,实际盐分含量能够降低0.1%,便于棉种迅速发芽,减轻盐渍危害。在棉花生长至6月中下旬时,为避免棉田水分蒸发,需对其覆盖麦秸,以4500-6000kg/hm2为标准,在棉株行间均匀覆盖。该种方式可以良好保证地面部分的株形构建,促进其根系生长发育,避免盐分聚集,实现棉花丰产丰收目标。伴随棉花不断生长,降雨量持续上升,受温度、水分影响,所覆盖的麦秸会逐渐腐烂,最终分解为腐殖质等养分,为棉株生长提供良好保障。在棉花生长至立秋之后,相关人员需对其及时打顶,在果枝生长到12-14台时合理运用化学手段,运用氟节胺有效消除顶端优势,实现棉花高产目标。

4、加强肥料运筹

从根本上来说,盐碱地具有土壤肥力差的劣势,在种植期间,相关人员需加强肥料运筹,多施有机肥,确保达到30t/hm2以上。结合盐碱地土壤养分状况全面分析,如果施加无机肥会直接提高土壤盐分含量,相关人员需结合养分结构,合理确定肥料配比,加强施肥量控制。通过施加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尿素或者磷酸二铵等肥料,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以磷酸二铵为例,应确保每亩施加10-15kg。结合实际需求,如果棉区较为缺钾,则应每亩施加氯化钾、硫酸钾、实际施肥量控制在8-10kg、10-15kg。同时,如果缺乏微量元素,则对应施加锌肥或者硼肥,以此满足棉花养分需求。

受盐碱地的影响,棉花种子在出苗之后实际生长速度较慢,往往需要到6月份才能开始迅速生长,在这一阶段,棉苗需肥量较大,相关人员需结合地力以及棉株长势情况对其合理控制肥料。在棉花生长至盛蕾期时,应注重中耕,促进土壤内部空气流通,提高土壤疏松性的基础上,有效增加土壤温度。同时,应追施尿素,为棉株提供养分。通过采取中耕措施,避免水分持续向上蒸发,减缓返盐现象,相关人员应保证每次中耕深度达到20cm,持续翻耕2-3次,提升保墒抗旱效果。在其处于花铃期时同样追加尿素,直至生长至8月中旬,需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对其施加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及尿素,以此提高铃重,避免产生蕾铃脱落现象,为其顺利高产奠定基础。

5、加强化学调控

针对盐碱区域棉花种植而言,在其处于生长后期阶段,极容易产生徒长现象,相关人员应采取化学调控的方式,严格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在调控期间,应结合棉花生长情况合理采取化学调控方案。在棉株主茎果枝数生长到16.5台时,相关人员需对其主茎果节数仔细检查,确保其能够达到65个。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于单株叶枝果枝数量具有一定要求,需达到11台上下,并且实际叶枝总果节数为23个。在调控期间,相关人员可采用缩节胺药剂,在苗期阶段,以7.5-15g/hm2为标准,并将其与定量水实施混合,采取喷施的方式,提升调控效果。

在棉株生长至盛蕾期时,可适当增加缩节胺用量,以30.0-37.5g/hm2为主,结合实际用量,需提高兑水比例,将水分控制在600kg/hm2。在此基础上,直至生长至打顶阶段,采用37.5-45.0g/hm2缩节胺,并兑水675kg/hm2。为实现对棉花种植的科学管理,相关人员应将化学调控技术贯穿于棉花生长的全过程内,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其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增加棉株光合面积。在实现多层次采光目标的基础上,促进植株光合作用。通过严格控制缩节胺的比例,可以良好满足棉株在苗期、盛蕾期、打顶期的养分需求,进一步提升棉铃的充实程度,强化最终品质。

6、田间简化管理

简化管理工作需贯穿于棉花整体生长阶段,在施肥环节,相关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简化施肥的方式,合理运用控释化肥。结合棉花生长特点,将其全生育期内的化肥需求总量实施统计,借助播种施肥一体化机具,在播种阶段,将化肥协同播种,通过将其深入土壤内部15cm区域,提升根部吸肥效果,在后续生长阶段不再追肥。在棉花生长至花铃期时,相关人员需密切关注植株生长状态,严格遵守科学追肥原则。

在棉花处于盛开阶段时,其实际生长速度较快,在棉株不断生长过程中,连续干旱至15天的情况下,受水分因素影响,花叶会逐渐枯萎。此时,相关人员需对其定期展开浇水管理。如果处于连续降雨状态,则应积极对田间积水进行排除,避免导致土壤缺氧,增加棉株病害几率。通过做好抗旱排涝工作,科学控制田间湿度,避免造成棉株根部腐烂或者萎缩。结合田间简化管理技术,在棉株生长期间,需定期对其整枝实施修剪,对于无效花蕾、空果枝及时清除。以立秋节气为分界点,在立秋过后,应集中处理产生的蕾以及花,对其上部赘芽适当清除,以此改善光照条件。

7、播后检查与补救

相关人员将棉种播种之后,需做好播种检查工作,结合实际需求,安排具有丰富栽培经验的专业人员全方位检查。针对出苗情况、盐碱地等全方位检查,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则及时对其采取措施。在检查过程中,需结合天气情况综合考虑。相关人员在播种期间,如果相对气温较低,并伴随阴雨天气,则需细致检查,如果种子数量有所减少,则立刻采取翻种措施。在对播种种子检查期间,如果发现产生发霉现象,则可采取脱绒包衣方式,提升补救效果。

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员应在5月中下旬之前展开翻种工作,结合土壤结构实际情况,如果水分相对而言较少,则应对其进行灌溉。相对湿润的情况下,则可采取镇压堤墒的方式,确保种子附近区域的湿润性。在棉株不断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光照以及水分等资源的充足性,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杂草,为防止影响棉株健康生长,应对其合理使用除草剂。运用二甲戊灵乳油,将其按照一定比例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每150-200ml的药剂需兑水30-40kg,采取喷雾的方式,提升除草效果。结合杂草生长情况,也可运用仲丁灵进行喷洒,高效治理多年或者一年生杂草,增强棉株生长效果。

8、催熟与采摘工作

在棉株不断生长期间,部分棉田存在晚熟现象,相关人员需采取化学催熟技术,加快棉株生长速度。运用乙烯利实施催熟,采用喷雾方式,100-120ml药剂兑水40kg。通常情况下,需考量气温因素合理选择催熟日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相关人员可实时监控温度变化情况,在其20°C以上时方可进行作业。在盐碱地种植期间,相关人员需对棉铃花大规模采收,需要注意的是,应在下雨之前完成采摘、晾晒以及储存工作。

在采摘过程中,为增强棉花良好品质,相关人员可在棉花吐絮7天后展开作业,在收花期间,需注重勤收细采,保证采摘良好质量。每隔5-7天即可收摘1次,在后期阶段,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在达到10-15天之后对其再次采摘。严格遵守“晴天快采、雨天抢摘”的原则,争取不漏棵。在分摘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分批晾晒与储藏。另外,完成采摘工作之后,根据自身需求可进行选留种工作,以棉株、棉田、棉铃、棉瓣、棉粒为标准,运用大朵花等渐变留种方法。在选种期间,应优先选择结铃性强、成熟期早、株型紧凑且品质上佳的植株。

9、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棉花生长期间,病虫害对棉花品质具有一定影响,为实现对各类病虫害的根治目标,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关人员需采取多种防治技术相结合的方案,在棉株不同生长周期增强保护效果,进而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

?譹?訛化学防治手段,在治理期间,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具有高效、高速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大面积病虫害的治理。相关人员需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报信息,对棉花生长阶段各类害虫信息进行防治,有效提高治理效果。例如,蚜虫作为棉花生长期间的常见害虫,为避免对棉田造成大面积影响,可对其施加吡虫啉,结合实际需求,对棉花嫩叶部分进行治理,采取喷雾防治的方式,并采用蚜虱清等药剂进行混合治理,有效避免害虫产生抗性,实现高效防治,

?譺?訛检测预警手段,在现代化生产背景下,为实现棉株病虫害绿色治理目标,可将传统测报手段与现代化遥感监测技术相结合,便于相关人员准确掌握害虫种群的实际动态,综合考量空间分布情况,实现对不同田块区域的精准化治理。

?譻?訛生态防控手段,为降低化学药剂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关人员可运用生态防控手段,结合作物生长环境,优化作物布局。运用天敌保育、杀虫灯、食诱剂等方式,有效提升天敌控制效果,降低害虫基数。

综上所述,棉花种植产业作为山东滨州的特色产业,实际产量与品质会受当地盐碱地的影响。要想实现棉花高质量种植,相关人员需积极运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辅之棉花耐盐栽培技术,提高盐碱地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棉花绿色高效生产。通过积极开发并引进高效的栽培技术,明确种植操作要点,构建棉花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在满足相关产业对棉花实际需求的同时,推动滨州地区农业经济实现长效、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256503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