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不同生长时期病虫害发病特征及防治技术手段

作者: 李威

西红柿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其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以及良好的口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也使得西红柿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不过,在西红柿的不同生长时期,都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其产量及质量不断下降,这就影响到西红柿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提高西红柿的产量及质量,就需要对西红柿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同时还要掌握其在不同生长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针对具体的病虫害,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一旦发现病虫害,就要采用相对应的治理措施,确保西红柿能够保持正常、健康的生长状态。

一、西红柿育苗期的病虫害及防治手段

处在育苗期的西红柿,其本身的抵抗力比较弱,所以会受到不同类型真菌性病害的影响,致使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移栽初期,西红柿产生病虫害的几率会有所提高,也就是说,在这一期间,病虫害处在高发阶段。若是采用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其所处的环境温度则会比较高,再加上通风不足,就会导致病菌繁殖速度提高,进而致使西红柿出现大面积感染的情况,最终会降低西红柿的实际种植效果,因此,针对育苗期的西红柿,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对育苗期的西红柿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通常采用农业防治方式。具体来看,在对西红柿进行育苗之前,需要对西红柿品种进行科学选择,要充分考虑西红柿种植区域的环境情况,对于病虫害类型、引发特点也要进行全面了解,在这一基础上,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能力且能够高产的西红柿品种,使得西红柿在生长发育中能够抵抗病虫害的侵袭,同时也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出现。比如,在辽宁地区种植西红柿时,需要考虑辽宁省的环境温度、土壤土质、气候特点等,不仅要选择高产、抗病害能力强的西红柿品种,也要确保西红柿品质的耐寒性,以免处在生长阶段的西红柿受到低温影响,降低其产量及质量。另外,在育种前,要对选定的西红柿种子进行灭菌处理,可以采用高温杀菌、浸泡等多种方式,增强西红柿抵御病害的能力,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在使用高温灭菌这一方式对西红柿种子进行处理时,需要对温室进行封闭,借此提高育种环境的温度,使得存放西红柿种子的温室温度能够升到30℃,且需要维持1小时以上,接着就要对其进行通风,在温室温度降到20℃时,就要立即停止通风,这样就能够将种子表面上存在的病毒消灭,以此对西红柿早晚疫病进行有效预防。在高温灭菌时,如果出现阴雨、潮湿的天气,就应该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对于温室环境的湿度要进行科学控制,使其处在70%-80%之间,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温室内部因为过于潮湿产生细菌、真菌等。若是使用浸泡的方式对西红柿种子进行处理,就需要准备55℃的水,保持15分钟的浸泡时长,以此帮助西红柿预防叶霉病、早疫病等病害。在浸泡时,还可以配制10%的磷酸三钠溶液,将种子浸泡在其中20分钟,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此外,在育苗时,需要确保育苗环境质量,育苗前,要对苗床予以消毒处理,按照1∶1的比例,对多菌灵、福美双2种可湿性粉剂进行混合配制,还要与细土进行混合,将其覆盖在苗床表层及种子上。最后,还要加大对害虫的防护,在温室大棚的入口部位,应该设置合适的防虫网,以免害虫进入种植区域。对于温室环境也要加大管理力度,科学管控温室内部环境的温湿度,提高通风性,使西红柿能够处在可靠的生长环境中,减少病虫害。

二、西红柿生长期的病虫害及防治手段

1、灰霉病及其防治方式

(1)灰霉病的发病特征

在西红柿生长发育阶段,灰霉病比较常见,该病害通常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通常都出现在西红柿植株的开花期、结果期,若是不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则会对西红柿的花、果实、叶子、茎等多个部位产生危害。就实际来看,灰霉病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并且会对西红柿果实造成较大的伤害,致使果实出现大面积腐烂,从而引发比较严重的损失。在灰霉病发病之后,西红柿的减产量基本在20%-30%的范围内,最高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50%。而且灰霉病不仅会在西红柿的生长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西红柿的贮藏、运输造成持续性的影响,特别是在室内外环境温差、气候变化都比较大的时候,这种病害的发病更加严重。在收获西红柿之后,灰霉病并不会消失,会以菌核、菌丝、分生孢子等多种形式隐藏在土壤之中,利用腐生的方式,附着在有机物上存活下来,或者也会伴随雨水、气流等进行传播,这样则会形成循环侵染的现象。

(2)防治措施

灰霉病的危害性非常高,在对其进行防治时,可以将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在一起。在应用农业防治手段时,需要进行科学通风,还要采用升温方式进行消毒,要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水2-3天,然后在晴天的早上进行通风,15分钟之后就要关闭通风口。大棚种植西红柿时,在室内温度达到30℃时,就要进行通风,这样则有利于降低孢子萌发的速度,使得病害引发几率大大下降。在日间,对西红柿种植区域进行管理时,要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使其处在20-25℃之间;在下午,室内温度降到20℃时,就要将通风口关闭,以防内部热量流失过多;在夜里,需要将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15-17℃之间。另外,对于西红柿的栽培技术应用进行科学应用。比如,应用小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可以使用滴灌方式对栽培区域进行科学处理,以便更好的管控种植区域的湿度,尽可能避免灰霉病出现。在晴朗的天气中,要在上午对种植区域浇水,若是处在发病初期,则要减少一定的灌水量,同时也要做好通风排湿工作。如果西红柿植株已经出现发病部位,要在第一时间将该部位的病果、病叶全部摘除,以免病毒出现扩散的情况。在应用物理防治措施时,可以在夏秋两季,结合具体情况,利用太阳能进行蓄能,促使室内温度上升到70℃以上,进而达到高温消毒的目的。在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时,要对灰霉病产生的规律及发病特点进行明确,在关键的时间点,选用或者是配制相应的化学药剂,对灰霉病予以科学防治。比如,西红柿处在蘸花阶段时,种植者可以按照0.1%的比例,在配制的蘸花稀释液中添加浓度在50%的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在对西红柿进行定植之前,则要应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喷雾的形式将其喷洒在种植区域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要对药物的使用量、使用频率、使用类型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控制,要对多种类型的药剂进行交替使用,确保实际防治效果。

2、早疫病及其防治方式

(1)早疫病的发病特征

该病害发病时,会对西红柿植株的茎、叶、花、果造成较大的危害,如果早疫病比较严重,就会致使西红柿植株的叶片脱落、枝条断掉、果实开裂,最终导致西红柿减产。具体来说,早疫病的病菌通常都隐藏在土壤之中,或者是藏在种子上,通过这种方式越冬,在风雨天气中,也会出现大范围传播的情况,多数情况下都处在西红柿结果盛期,尤其是种植区域环境温度处在20-25℃,湿度在80%以上时,早疫病就容易出现,若是种植区域的土壤状态比较差,或者是通风比较差时,其发病就会比较严重。

(2)防治方式

种植者要对西红柿种植区域进行全面了解,明确发病率比较高的地区,进而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还要提前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在西红柿种植区域,应该采用轮作方式,可以与非茄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的轮作,进而在较大程度上规避病菌越冬侵袭的现象。对于育苗床的温湿度要予以严格控制,还要做好分苗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对西红柿植株进行合理密植,提高施肥、浇水的科学性,管控好室内温湿度,提高通风、透光的合理性,加大对种植区的监控,定期巡查,一旦发现染病植株,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摘除并处理好病叶。如果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应该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苗期,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对其进行喷洒,还要带药定植,对于用药频次应该进行科学管控,以防出现过度用药的情况,导致病菌抗药性增强,影响到西红柿的质量。西红柿处在早疫病的发病初期时,需要将染病的叶子、果子全部摘除,还要配置安泰生70%丙森锌125-214g/hm2的喷雾进行防治。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传统化学防治手段,可以应用药剂熏蒸法达到化学防治效果,同时也能降低对环境及西红柿的不良影响。

3、晚疫病及防治措施

(1)晚疫病的发病特征

就实际情况来看,西红柿晚疫病主要是由疫霉菌引发的,该病害会贯穿于整个西红柿的生长期。在高湿低温环境状态中,西红柿最容易出现晚疫病,这种病害的传播速度也比较快,对于西红柿的产量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能够使其产量减少50%,更为严重的话,可能还会造成西红柿绝收。晚疫病病菌也能够利用多种方式越冬,同时也能够通过气流、雨水等方式实现大范围的传播。日间、夜间温度若是分别处在22-24℃、10-13℃的范围,且种植区域的环境湿度达到80%,那么西红柿植株很容易受到晚疫病病菌的侵袭。所以,多雨季节、光照弱时,晚疫病的发病率就比较高。如果选择的西红柿品种抗病能力较低,栽培管理存在问题,晚疫病的病发几率也比较高。

(2)防治措施

采用农业防治方式时,要选择高抗病性的西红柿品种,还要注意避免在种植区域进行连作。要加大育苗管理,要选择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区域开展育苗工作,也可以使用营养袋等方式进行壮苗培育。要对西红柿植物的种植密度进行科学控制,保持植株之间良好的通风、透光状态。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结合西红柿植株的实际生长需求,对其进行合理施肥,使其能够健康生长。

在利用化学方式防治晚疫病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晚疫病的发病初期,可以配置72.2%的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对西红柿植株进行喷洒,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频次,通常是每隔7天或者是10天喷洒1次,要连续喷药4-5次;②可以配置高浓度的药液,比如,56%嘧菌酯百菌清1000倍液,在西红柿植株的茎部出现病斑的位置进行涂抹,进而达到防治效果。

4、病毒病及防治措施

(1)病毒病的发病特征

这种病害会对处在种植过程中的西红柿植株产生比较大的危害,对西红柿的产量及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病情严重,还会致使西红柿出现绝收的情况。在西红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一定可能性被病毒病感染,而且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西红柿植株,其患病症状也各有不同,再加上这种病害的传播速度比较快,传播范围也较广,就增加了防治难度。该病害主要借助蚜虫进行传播,也能够在不同植物上越冬。

(2)防治措施

使用化学手段对病毒病进行防治时,要分为预防与控制两个方面。在预防过程中,要以喷雾的形式,在苗床上喷洒药物进行消毒。若是选择的西红柿为易感品种,就要应用TY病毒2号,对西红柿进行灌根处理。在西红柿的缓苗期、开花期,也可以采用喷雾方式进行病害预防。在西红柿成长发育阶段,若是发现有植株存在病症,就要提高一定的药剂浓度,对其进行喷雾防治。在病株病症得到控制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施药。另外,病毒病本身需要借助蚜虫、粉虱为媒介进行传播扩散,因此,还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对蚜虫以及粉虱进行有效治理。

5、蚜虫及其防治措施

(1)蚜虫的发病特征

在种植西红柿的过程中,蚜虫是较为常见的害虫,对其进行防治时,可以使用化学药品进行治理,也可以结合蚜虫的生活习性,采用合适的生物防治措施,对蚜虫进行有效处理,尽可能的保护西红柿植株能够健康生长,而且生物防治手段的应用,也能够避免化学药物对土壤及环境的污染。

(2)防治措施

在对蚜虫进行化学防治时,要在蚜虫高发阶段,配置好相应的药物并对其进行喷洒,比如,5%法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这样能够将蚜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中,以防其出现扩散的情况。另外,在应用化学药物时,需要对用药量、用药频次等进行科学管控,降低对土壤及环境的污染度。在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蚜虫具有趋避银灰色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西红柿种植区域使用银灰色的地膜对植株进行覆盖,或者是也可以采用挂条这一方式,以此对蚜虫进行有效趋避,以防蚜虫进入到西红柿的种植区域;②蚜虫本身还具有趋黄性的特点,种植者可以制作黄板,在板子上涂满胶水或者是能够灭杀蚜虫的药物,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对蚜虫的有效诱杀,进而减少蚜虫的数量,避免蚜虫传播病毒病,也能够降低蚜虫对西红柿种植区的危害;③可以在西红柿种植区域引入蚜虫的天敌,比如七星瓢虫,利用天敌消灭蚜虫,既不会对西红柿种植区域的土壤及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能够提高治理效果;④可以将西红柿与韭菜结合起来进行套种,韭菜本身会产生一定的气味,且具有驱避蚜虫的效用,能够减小蚜虫密度,这也有助于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6、棉铃虫的防治措施

棉铃虫也是西红柿生长发育中的常见虫害,该类虫害具有耐高温的能力,所以,其高发期通常处在夏季,在对其进行防治时,可以选择在6月中下旬的时间段,也是棉铃虫的产卵高峰期,喷洒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有效药物,以此消灭更多的棉铃虫,减少棉铃虫的繁殖数量。不同地区在防治棉铃虫时,应该结合当地的环境情况,采用更加适用的防治措施,降低棉铃虫的不良影响。

(作者单位:110200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