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全面应用和具体实施
作者: 薛慎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关部门应对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并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全面应用,提升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户经济收益。
一、绿色防控技术简介
1、绿色防控的概念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背景下,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应运而生。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业,为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人员在研究绿色植物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
在实际应用中,种植人员可以借技术优势,加强管理各类农作物,可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够减少生态破坏,同时实现农作物的高质高产。通过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农作物的健康,提高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具体实施需要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依据。说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化肥等资源。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研究人员通过对绿色植物保护的研究,探索了各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发现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此外,提出创新方法,如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以及借助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在此期间,种植人员运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优化管理各类农作物。通过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措施,以及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水平,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2、重要作用
实现可持续管理。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而绿色防控技术则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非化学手段,既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又能够保护环境,有效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玉米的产量。同时,绿色防控技术还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对玉米品质的影响,保证玉米质量。
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绿色防控技术的初期投入会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较高,但其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会大量使用农药,对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有益生物带来伤害。而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非化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
二、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1、加强农业防控
①实施轮种
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农业防控的轮种处理非常重要。通过改变作物的种类和生长周期,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降低病虫害的繁殖能力。同时,不同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不同,轮种处理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危害。轮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同科轮种,使用同科农作物进行轮种。例如,将玉米与大豆、花生等进行轮种。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同科植物之间的病虫害传播。异科轮种,利用不同科农作物进行轮种。例如,将玉米与水稻、小麦等不同科植物进行轮种。此方式可有效地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降低病虫害的繁殖能力。同属轮种,间接种植同属农作物。例如,将玉米与高粱、薏苡等同属植物进行轮种。可有效地减少同属植物病虫害传播。异地轮种,在不同地区进行轮种。例如,将玉米从北方地区引种到南方地区,或将南方地区的玉米引种到北方地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进行轮种处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选择轮种作物时,充分考虑作物的生长周期、抗病虫能力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作物进行轮种;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安排轮种时间,确保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受病虫害的影响;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在轮种处理过程中,实施监测预警处理,可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②种子处理
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农业防控时,需要在种植前科学处理种子。
首先,将种子放入防治药物中进行搅拌。让药物充分渗透到种子内部,从而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保护种子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其生长的健康程度。
接下来,将经过药物处理的种子,放在通风和日照充足的环境中晾晒。让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逐渐失去水分,从而促进其发芽。同时,通风和日照充足的环境,也有助于种子吸收阳光中的养分,提高其生长能力。
除了在种植前科学处理种子外,还可以在种植过程中,采取其他防治措施来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的迹象;合理施肥,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和湿度等。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玉米的生长健康程度,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最后,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落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合理密植,避免过密或过稀的种植方式,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定期修剪和整枝,保持植株的健康状态。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③肥料施用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合理规划化肥用量。为了确保玉米能够充分吸收中微量元素,通常建议种植人员应考虑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而无机肥料则可以提供玉米所需的养分,特别是中微量元素。因此,将两者适量混合使用可以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实际种植中,复合肥与其他肥料的数量,应根据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复合肥是一种综合肥料,含有多种养分,能够为玉米提供全面的营养。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种植人员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复合肥。
2、应用物理防治
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物理防治期间,种植人员可以在防治区域内按照15套/hm2的标准安装防诱芯和诱捕器,以成功诱杀地下类害虫,如玉米螟和黏虫。这种技术主要针对害虫的成虫羽化期,因此需要在此时运用物理防治手段。其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是最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物理防治方式。在种植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能够有效地控制地下类害虫的数量。这些害虫会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通过灯光吸引害虫并诱杀。这种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能够持续运行。种植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数量的太阳能杀虫灯,并将其安装在防治区域内。
此外,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时,需要注意细节问题。首先,选择合适的位置来安装灯具,保证最大程度地覆盖防治区域。其次,定期检查和维护灯具,确保其正常运行。最后,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和习性,调整灯具的亮度和工作时间,以提高防治效果。除了太阳能杀虫灯,还可采用其他物理防治技术来控制地下类害虫。例如,使用振动装置或声音装置来干扰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这些装置可以通过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或声音来吸引害虫,并将其引诱灭杀。
3、普及生物治理
在进行生物防控技术前,应全面了解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具体操作模式。包括掌握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同时,需要预测确定玉米虫害高发期,以便在关键时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虫害,应选择与其最为适配的生物诱剂。这些生物诱剂可以吸引并捕捉害虫,减少对玉米的危害。在选择生物诱剂时,重点考虑虫害的种类、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因素,以确保选择到最适合的生物诱剂。例如:针对蚜虫,可引进适量的瓢虫进行灭杀;对于螟虫,在适当时期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此外,一些真菌也会对病虫害实现高效防治,如: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
在实施生物防控技术时,需要注意关键因素。首先,确保生物诱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准确。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生物诱剂,可能会导致效果不佳或产生其他问题,例如:引进物种不对病虫害加以灭杀,而对当地其他种类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定期检查和监测生物诱剂的效果,以及害虫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以提高防治效果。最后,注意生物防控技术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在选择生物诱剂时,应尽量选择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物质。在使用生物诱剂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针对性化学用药
①蚜虫
在喷洒农药之前,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玉米蚜虫害。首先,要及时清除杂草。杂草是蚜虫的滋生地,清除杂草可以减少蚜虫的数量。其次,选择抗虫玉米品种进行种植。抗虫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能够减少蚜虫对玉米的危害。最后,在追肥时,适量加入吡虫啉或噻虫嗪颗粒剂、噻虫嗪等药肥。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繁殖和危害。通过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状况,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需要注意,在喷洒农药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药物可以选用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最好选择无风或微风的天气进行喷洒,以免药物被风吹散或影响效果。同时,确保喷洒的药物均匀覆盖整个玉米植株,特别是叶子的背面和叶腋部位,此类区域是蚜虫常常聚集的地方。若虫害密度过大,应在喷洒药物后7天再进行1次喷洒,期间应使用不同药剂类型。
②青枯病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青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若不及时治理,玉米植株会从上至下迅速枯死,严重降低玉米产量。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病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喇叭口期,使用25%的叶枯灵与25%的瑞毒霉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其次,在玉米田地中,如果发现零星病株,可以选择使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每株植物需要灌入500ml的药液,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渗透到根部,发挥最佳的防治效果。此外,还可以使用58%的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同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玉米青枯病的发生。
③丝黑穗病
针对丝黑穗病,生产中有多种包衣剂可有效防治此病害。利用种衣剂防病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此外,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侵入,会有效控制此病害。
为了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可以使用25%粉锈宁或羟锈宁作为药剂。按照0.3%的剂量拌种,能够有效地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此外,为了增加药效,还可以使用玉米糊作为粘着剂。在实际操作中,准备好所需的药剂和玉米糊。将药剂按照0.3%的剂量与玉米糊进行混合,确保药剂充分溶解在玉米糊中。然后,将种子与药剂混合物进行拌匀,确保每一颗种子都均匀地沾上了药剂。接下来,将拌好药剂的种子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当的播种密度和深度,以确保种子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促进其正常生长。同时,注意避免种子之间的相互接触,防止病菌的传播。
在种子发芽后,定期检查植株的生长情况。发现有丝黑穗病的症状出现,如叶片发黄、枯萎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使用其他药剂进行喷洒,以杀灭病菌并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除了药剂防治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预防丝黑穗病的发生。例如,合理施肥和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和肥力,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此外,还可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譼?訛大斑病
针对玉米大斑病,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杂交品种来应对玉米大斑病。此类品种通常具有更好的抗病能力,能够更好地抵抗病害的侵袭,可以降低玉米大斑病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喷药。此时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进行喷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菌的传播和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在选择药剂时,应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这些药剂都是常用的杀菌剂,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使用时将其加水稀释至500倍。确保药剂的浓度适中,既能有效杀灭病菌,又不会对作物造成过大的伤害。
此外,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喷药。一般来说,每隔7到10天喷药1次最为合适,能够确保药剂的持续发挥作用,有效地控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喷药,以免对作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每次药物喷洒控制在2到3次药剂。一次喷药可能无法完全杀灭所有的病菌,多次喷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喷施2到3次药剂,可以确保病菌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病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实现玉米病虫害的可持续管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