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常见呼吸道疾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提升的探索
作者: 杜宏宇肉鸡养殖是明光市畜禽养殖的主要产业之一,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受饲养条件、气候变化、饲料营养、卫生环境等因素影响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其可导致大批量肉鸡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养殖户要提高肉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意识,重点诊断和防治鸡支原体病、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传染性喉气管炎,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疾病对肉鸡养殖业的影响。
一、肉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
(1)流行特点
肉鸡支原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在气候多变或低温冬春季节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为10%-30%。诱发支原体病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鸡舍卫生较差、饲养管理不科学、消毒不到位、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未定期免疫等。肉鸡支原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偏低的特点,当肉鸡发生支原体病后,极易引发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2)临床症状
支原体病的潜伏期为4-20d,发病初期的病鸡出现鼻涕、喷嚏、咳嗽等呼吸系统病症,伴有摇头和甩鼻的动作,当病情严重时病鸡的呼吸困难,出现眼睑肿胀,发生结膜炎,从眼眶中流出豆腐渣样物质。病鸡的走路不稳,生长发育迟缓,逐步消瘦。
(3)剖检病变
病死鸡的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有炎症,出现渗出液;气囊内有异常分泌物,气囊壁明显增厚,部分病死鸡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病死鸡的关节滑膜囊内有浅黄白色分泌物,其肝、脾肿大。
(4)疾病诊断
①镜检。取病鸡气管或气囊渗出物作为病料,涂抹到玻璃片上,使用姬姆萨染色自然风干,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判断是否为支原体的病原体。②全血凝集试验。将染色抗原滴到玻璃板上,取病鸡翅膀下的静脉血样,将其滴入到抗原中,检查混合液是否为蓝紫色凝块。③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对病料进行药敏试验,支原体病菌对泰乐菌素、恩诺沙星高敏,对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加强饲养管理,养鸡场尽量采用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如果养殖场需要引种,则要对种鸡进行血清学检查,保证种鸡无任何传染病。②养鸡场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合理搭配日粮饲料,保持饮水清洁,适时通风换气,改善养鸡场饲养环境。③控制养鸡场的饲养密度,经常对养鸡场消毒,做好肉鸡的定期免疫、驱虫等工作。如果发现病死鸡,则要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深埋、焚烧等方法遏制病毒传播。
(2)治疗技术
①根据不同的支原体菌株采用不同的治疗药物。当发生肉鸡支原体疾病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药剂,每千克饮水中加入2-4mg,或者按照病鸡的体重确定药剂用量。②采用泰乐菌素治疗病鸡,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0mg泰乐菌素,或者在每千克饮水中加入750mg,对病鸡连续使用泰乐菌素7d。③采用链霉素肌注治疗,对5-7周龄的病鸡肌注8万-10万IU链霉素,每日肌注1次,连续肌注3d。或者采用卡那霉素肌注治疗,每羽病鸡肌注4万IU,每日肌注1次,连续肌注5d。④采用中药治疗肉鸡支原体病,将100g鱼腥草,90g枇杷叶,40g板蓝根、连翘、黄芩,30g贝母、半夏,25g干草和杏仁研磨成粉末,加水煮沸30min,取出药汁掺入到病鸡的饮水或饲料中。
二、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
(1)流行特点
禽流感经常发生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间段,25-35日龄的雏鸡发病率较高,此病的传染性极强,当鸡舍内有1只鸡感染禽流感后,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染给养鸡场内其他健康肉鸡。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为3-5d,其可造成病鸡死亡率偏高,一般在20%以上,可给养殖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禽流感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病鸡传播,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
(2)临床症状
病鸡一般为急性症状,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困难、鼻腔内流出分泌物、打喷嚏、流泪等症状。病鸡体温升高到42℃左右,排泄出黄白色细软粪便,体重逐步下降。病鸡的颈部和头部明显水肿,出现呼吸困难。
(3)剖检病变
病死鸡的头部可见胶冻样水肿,颈部有明显出血点,腹部皮下脂肪充血严重;病死鸡的脾脏萎缩,为暗紫色,胸腺变大,可见出血点;病死鸡的盲肠淋巴肿胀出血,有坏死病灶;病死鸡的鼻腔黏膜有充血肿胀,气管和支气管中流出灰白色、黄白色的黏液,肺胀体积增大,腺胃变硬,可见多处出血点和溃疡病灶;病死鸡的肠道内可见出血点,心脏外膜、肾脏、肝脏发生病变。
(4)疾病诊断
禽流感与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的病症极为相似,在诊断中要准确区别三种疾病。新城疫的病症为嗦囊唾液增多,流鼻涕,十二指肠、回肠中有较大的出血点和坏死现象。而禽流感不具备此类病症。禽流感患病肉鸡的胰腺坏死,出现纤维素性腹膜炎,但是新城疫的病死鸡很少有这样的病理变化;大肠杆菌病的传染性低于禽流感,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感染,并且大肠杆菌的病鸡皮下无纤维素样渗出物。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严格执行禽流感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禽流感的流行情况确定疫苗品种,如果禽流感流行病毒为H7亚型和H5亚型,则要选择禽流感病毒二甲灭活疫苗。在接种过程中保证一针一禽,不得混用注射针。②加强养殖场消毒,定期对养殖场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当周围养殖场发生禽流感时,要增加本养殖场的消毒频次。
(2)治疗技术
禽流感无特效药,可采用清热解毒药剂配合抗生素对疫病发展进行控制。如,用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小柴碱、硫酸黏菌素控制肠炎发生;采用金银花、黄芩、连翘、板蓝根、黄芪等中药预防病鸡继发心包炎、腹膜炎等疾病,在用中药过程中配合恩诺沙星西药;采用替米考星、菌康缓解病鸡的呼吸道症状;采用茯苓、泽泻、肉桂等中药预防病鸡肾脏病变。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
(1)流行特点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不同日龄的肉鸡都可能感染此病,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冬春季节发病率更高。当养鸡场的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高、室内外温差较大、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易发生此病,其可对养鸡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传染性支气管炎对雏鸡的危害较大,雏鸡的死亡率在5%左右。
(2)临床症状
呼吸道型病鸡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病鸡发生黄白色下痢;肾炎型病鸡出现水样腹泻、饮水量增大、摄食量不足、体重逐步下降;腺胃型病鸡在发病的10-15d以内不愿意摄食,发病后期双翅下垂、一直低头、最终因消瘦而死。
(3)剖检病变
病死鸡的结膜、呼吸道、气管和喉头出现病变,结膜水肿,充血较为严重,黏液明显增多。呼吸道型病死鸡的气囊浑浊,出现大量浆液性物质;肾炎型病死鸡的肾脏部位发生病变,有大量尼氨酸盐,部分病死鸡的肝脏肿大;腺胃型病死鸡的腺胃充血、水肿,肠道黏膜增厚,法氏囊缩小。
(4)疾病诊断
①镜检。在无菌环境下取病料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是否出现革兰氏阴性菌。②细菌分离法。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放入病料,于37℃的环境下培养24h,观察是否出现革兰氏阴性菌。③生化试验。对病料进行分解试验,可分解出麦芽糖、葡萄糖、甘露醇,不可分解蔗糖,MR试验结果为阳性。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定期对肉鸡接种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如对20-30日龄的雏鸡接种灭活疫苗。②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鸡舍、水源、器具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滋生。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及时处理肉鸡的排泄物,减少粪便中的病毒传播。③在鸡舍内安置温度计,监控舍内温度,7日龄雏鸡舍内温度控制在32-35℃,随着雏鸡的生长发育,可逐步降低温度,使其适应室温环境。
(2)治疗技术
①采用链霉素对病雏鸡进行治疗,每羽滴入链霉素2500IU,每日滴入2次,连续用药3d。如果雏鸡病情较为严重,可配合使用青霉素与链霉素。②采用氨茶碱片对病雏鸡进行治疗,每羽用量为0.05-0.1g。③采用盐酸吗啉胍原粉进行治疗,将盐酸吗啉胍拌入饲料中,比例为1∶10。或者将其掺入到饮水中,比例为1∶50。当病鸡每日摄入此类饲料或饮水不得少于2g时,才能保证治疗效果。④采用病毒灵进行治疗,将病毒灵拌入饲料中,比例为1∶5,成年肉鸡患病后,可按照1∶3制备拌入病毒灵的饲料,配合加入适量的雪梨糖浆。⑤采用克霉唑抗菌药物治疗,每日拌入饲料0.01g,或者向病鸡灌服霉菌素,剂量为2.5万IU/kg,每日灌服2次,连续用药3d。
四、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
(1)流行特点
这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和气候多变的时间段易发生此病。新城疫的潜伏期为2-15d,死亡率较高,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肉鸡都可能发生新城疫,雏鸡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高于成年肉鸡。
(2)临床症状
病鸡的呼吸困难,伴有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病症。病鸡的食欲减退,逐步消瘦,排泄水样稀便,呈现出慢性死亡状态。病鸡的口腔内粘液增多,体温升高,后期食欲几乎废绝,鸡冠变成紫色,头颈扭转,面部肿胀。
(3)剖检病变
病死鸡的浆膜出血严重,心包、气管、喉头等部位都可见出血点。病死鸡的消化道淋巴肿大,出现溃疡、出血。腺胃前部发生病变,十二指肠、小肠、回肠都出现出血或坏死点。
(4)疾病诊断
①病原检查。采用病毒培养鉴定的方法处理病料,做HA试验,用特异抗血清检测新城疫ND病毒。②血清学试验。采用病毒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查是否存在新城疫病毒。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管理,改善肉鸡饲养的营养结构,减少对肉鸡的应激刺激,提高肉鸡自身抗病力。②对采用全进全出养殖模式的养鸡场,要尽量分开饲养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定期消毒清理鸡舍,防止病毒入侵。③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按照不同的肉鸡品种和年龄段确定接种疫苗的剂量,对7日龄雏鸡肌注0.3mL ND灭活苗,对28日龄肉鸡喷雾免疫,对产前2-3周的母鸡注射三联灭活苗,产后6-10周再次喷雾免疫。
(2)治疗技术
①采用清瘟败毒散拌料,拌入比例为0.8%。在病鸡的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和泰乐菌素,加入比例为0.01%,连续投喂3d。或者也可以采用双黄连口服液、盐酸左旋咪唑可溶性粉剂进行治疗。②采用银翘散治疗病鸡,100只成年鸡的药剂量为300g,将银翘散拌料投喂,连续投喂3-5d。③将100mL双黄连口服液、10片维生素C泡腾片、2g盐酸左旋咪唑混入适量饮水中,供200羽雏鸡或100羽成年鸡饮入,连续投喂3-5d,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
(1)流行特点
任何年龄段的肉鸡都可能发生传染性喉气管炎,其中4-10周龄的肉鸡发病率相对较高。此病的传染源为病鸡、隐性带病毒鸡和已康复肉鸡,这些肉鸡排出的分泌物、黏液都携带病毒,可造成养殖环境污染,使病毒通过饮水、排泄物等途径传播。此病在秋冬以及早春季节的发病率较高,当温度偏低时可能对肉鸡造成不良应激反应。
(2)临床症状
病鸡感染高致病性毒株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病,出现流鼻涕、呼吸异响、低头缩颈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加剧呼吸困难程度,并且病鸡咳嗽症状逐步加重,甚至会咳出血。如果未对病鸡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则病鸡会因喉管处堵塞大量分泌物而窒息死亡;病鸡感染的弱毒株后出现相对较轻的病状,病鸡的眼结膜中有大量分泌物,眼睑受分泌物的影响出现粘连现象,病鸡最后出现失明。
(3)剖检病变
病死鸡的呼吸道、结膜、气管和喉头部位发生病变。感染高致病性毒株而死亡的病鸡出现黏膜充血、肿胀、坏死等病变;感染弱毒株的病鸡气管黏液明显增多,可见出血点和水肿病变。
(4)疾病诊断
①细菌分离。取病死鸡的心脏、肺部、肝脏等部位的病变组织作为病料,进行瑞氏染色、革兰氏染色,观察是否有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②PCR鉴定。取病鸡发生病变部位的病料,提取出病料中的核酸,利用PCR鉴定试验确定是否存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养殖场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当发现病鸡后,对易感鸡群与病鸡、康复鸡进行分开饲养管理,以降低健康肉鸡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可能性。②定期对鸡舍、饲料、器具进行消毒,禁止不卫生的饲料、设备、器具进入鸡舍。③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出现传染病扩散。
(2)治疗技术
①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将硫氰酸红霉素掺入饮水中,用量为每升水掺入125mg,对病鸡连续投喂3d。采用林可霉素进行治疗,用量为每升水掺入150mg,连续投喂7d。采用泰乐菌素进行治疗,用量为每升水掺入5g,连续投喂4d。或者对病鸡肌注泰乐菌素,剂量为每千克5mg,每日肌注1次,连续注射3d。②采用0.5g氢化可的松与0.5g土霉素混入10mL水中,将药物喷施到病鸡喉部位,每日喷药2次,连续喷药3d。③采用20g黄芪,30g黄连、黄柏、板蓝根,40g大青叶,50g干草、桔梗、麻黄、穿心莲,60g杏仁等研磨成药粉,将其拌入饲料中,每日投喂2次,连续投喂3-5d。
综上所述,肉鸡养殖场要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结合各类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确诊疾病,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药物,以提高病鸡治愈率。在养殖场日常管理中,要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从饲料、饮水、鸡舍环境、免疫等方面加强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减轻传染病带来的危害。
(作者单位:239400安徽省明光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