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常见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有效实施应用新策略
作者: 于兰兰安徽省明光市的山羊养殖规模较大,为当地养殖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山羊养殖过程中,受养殖条件较差、饲养不科学、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各类疾病,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对症治疗疾病,则会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基于此,山羊养殖要加强山羊口蹄疫、山羊羊痘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快疫、山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等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疾病带来的影响。
一、山羊口蹄疫
1、诊断
(1)流行病学
口蹄疫是山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任何季节均有可能发生,冬、春两个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气温越低口蹄疫发生的几率越大。病羊会成为传染源,传播速度比较快,短时间内可能感染整个羊群。安徽地区冬、春两季的气温偏低,给山羊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
(2)临床症状
病羊的体温会快速升高至40-41℃,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大幅度减退,脉搏的跳动速度进一步加快,脸颊上、口唇内、乳头处、趾间等部位有明显水疱。
(3)病理变化
病羊身体上的一些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病变,如水疱、糜烂斑等,其中水疱的大小不一,分布位置不同,有的出现在口部和蹄部,有的出现在乳房和外阴处。当水疱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破裂,进而形成烂斑,以淡红或暗红色为主,病羊若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生育造成严重影响。
(4)确诊方法
按照临床症状表现、流行病学分析和病理变化,可对山羊口蹄疫做出初步的诊断,为进一步确诊,可以采取实验室技术。比较常用且效果较好的实验室技术有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由于口蹄疫与其他疾病存在相似之处,所以要与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以免出现误诊的情况。
2、防治
(1)预防
为有效预防山羊口蹄疫的发生,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对山羊的圈舍、活动场所全面消毒,并确保饮水洁净、充足,定期对羊群进行体内和体外驱虫,这样可增强它们的抗病能力,降低口蹄疫的发生几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清洁,确保圈舍干燥、清洁;给羊群创造运动的条件,通过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对羊群进行接种免疫,成年山羊每年应注射2次疫苗,最佳的免疫时间为春季和秋季,羔羊4月龄时首次免疫,6月龄后进行第二次免疫;在山羊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和磺胺脒,拌和均匀后饲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2天,由此可以提高羊群的整体抵抗力。
(2)治疗
发现病羊后要立即隔离治疗,用碘甘油涂抹病羊的口腔患处,用甲酚皂溶液清洗病羊的蹄部,擦干后均匀涂抹鱼石脂软膏。用浓度为3%的硼酸水清洗病羊的乳房,擦干后均匀涂抹青霉素软膏;选用盐酸土霉素,以注射的方式给药,每天2次,连续3天可以见效,或是用浓度为30%黄安嘧啶钠注射液,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每天1次,连续3-4天可以见效。
二、山羊羊痘病
1、诊断
(1)流行病学
羊痘的致病源为痘病毒,该病毒在侵染山羊的组织细胞后会产生毒素,致使皮肤、黏膜因溃烂化脓而形成疱疹。痘病毒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0℃的低温下可长期生存,在养殖场内的生存时间最高可以达到180天左右,对消毒剂、阳光等比较敏感,当温度达到55℃时,大约30分钟左右可使痘病毒灭活。病羊是痘病毒的直接传染源,病羊接触过的物品会成为痘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该病毒任何季节均可能发生,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气温越低该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2)临床症状
染病的山羊体温会快速升高到40-42℃左右,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大幅度降低、行走时有明显的无力感、身体上会出现凸起的丘疹,呈圆形,大小在5-15mm之间,用手触之有坚硬感,丘疹破溃后会形成脓疱并结痂。病羊的呼吸会变得越来越困难,鼻腔内有黏稠的鼻液流出,呈黄白色,结膜红肿并伴有失明的现象,排泄物稀软,颜色发黑。
(3)病理变化
对病死的山羊剖检后发现,脏器上有大量的结节,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黄豆大小;下颌及腹股沟的淋巴结有明显肿大的现象,肺表面、肠道浆膜面上有纤维素膜,气管中有脓性的分泌物。
(4)确诊方法
依据临床症状表现、流行病学分析和病理变化,可对山羊羊痘病作出初步诊断,为进一步确诊可采取实验室技术,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切片镜检、琼脂扩散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2、防治
(1)预防
每年的冬春两个季节为山羊注射痘疫苗,以达到免疫痘病毒的效果;对山羊的圈舍定期消毒,要保证消毒全面、彻底,不留死角;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防止外来的病原菌进入养殖场,若是必须引进种羊时,则应做好检疫工作,引进的山羊要先单独饲养一段时间,确认无任何问题后,方可合群;给羊群定期驱虫,可以选用抗寄生虫药物,口服或是注射给药,也可采取药浴的方式为山羊体外驱虫。
(2)治疗
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病患处的丘疹和疱疹,再涂抹浓度为0.5%的聚维酮碘溶液;为避免出现继发性感染,可将阿莫西林、黄石多糖注射液、鱼金注射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按照病羊的体重确定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如果病羊出现继发性感染,可选用卡那霉素,按照体重30mgmL/kg的用量,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配合维生素和吗啉胍,每天用药2次,7天左右可以见效。
三、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诊断
(1)流行病学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平均潜伏期为18-20天,最长的潜伏期为28天左右。当一只山羊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后,如果未能及时防治,则会在3-5天内导致全群感染。病羊是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病菌,传播方式为空气、飞沫,具有接触传染性强的特点。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食欲不振,伴有轻微咳喘、流清鼻涕症状。当病情逐步严重时,病羊被毛粗乱、精神萎靡,体温不低于40℃,眼结膜苍白,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鼻液为黄色浓稠状,当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在几日内病死。
(3)病理变化
胸腔内有淡黄色液体,在胸腔两侧有纤维素性肺炎;肝部颜色为灰色,切面为大理石样;胸膜变得粗糙,附着白色纤维素,心包出现积液和粘连状态。
(4)确诊方法
①染色镜检。取肺组织胸腔渗出液作为病料,采用美蓝染色法或瑞氏法观察染色情况。②分离培养。用液体培养基对病料分离培养,加入特异性抗血清进行生长抑制试验,对病原作出鉴定。③血清学诊断。采用荧光抗体试验进行确诊。
2、防治
(1)预防
①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经常对羊舍通风,保持羊舍内干净卫生。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均衡,这样能提高山羊对疾病的抵抗力。定期对饲养环境消毒,切断病菌传播途径。②定期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对6个月以下的羔羊肌肉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二价苗,接种2mL。对6个月以上的山羊接种3mL,疫苗免疫期为3-10个月。
(2)治疗
①当发现有山羊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症后,需对全体山羊注射阿奇泰能,注射剂量为0.2mL/kg,每日注射1次,共注射2次。对病羊注射阿奇霉素,注射剂量为0.2mL/kg,每日注射1次,当病羊症状较轻时注射1-2次即可,对病症严重的病羊需连续注射3-4次。在治疗传染性胸膜肺炎时还可以采用VC、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治疗。②采用土霉素肌肉注射,剂量为5-10mg/kg,每日注射2次。或者采用盐酸多西环素肌肉注射,剂量为10-20mg/kg。或者采用氧氟沙星肌肉注射,剂量为3-5mg/kg,每日注射2次。
四、羊快疫
1、诊断
(1)流行病学
当山羊采食了被腐败梭菌污染的饮水、饲草后易感染羊快疫,羊快疫病菌还可以通过山羊身体上的伤口部位感染。羊快疫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当山羊受到寒冷、饥饿等因素影响时会降低自身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
(2)临床症状
病羊突然倒地死亡,或者在放牧过程中突然死亡。一些病羊卧地不起,不愿意走动,当强迫病羊走动时会出现运动失调现象。病羊腹部鼓起,体温升高到41℃以上,如果未能及时治疗病羊,会使病羊在短期内快速死亡,并且病羊治愈率偏低。
(3)病理变化
病死羊的尸体快速腐烂,病例剖检后可见黏膜有充血状态,胃部黏膜脱落,有出血、坏死现象;肠道充血,个别病死羊的肠道坏死,在心外膜处有明显出血点,心包积液量较大,心外膜和内膜都有严重的出血点,肝脏肿大,为煮熟状态。
(4)确诊方法
病羊突然死亡,在病羊生前确诊较为困难,需在病羊死后检查胃病变情况。当需要进一步确诊时可采用病原学镜检方法,或病原体分离培养方法。在诊断过程中要区分羊快疫与羊黑疫、羊肠毒血症之间的差异。
2、防治
(1)预防
①对已经发生过羊快疫的地区要定期接种疫苗,可以选择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三联苗,也可以选择羊快疫、黑疫、羔羊痢疾、肠毒血症、猝狙五联苗,免疫期为6个月。②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经常给羊舍通风,在低温的冬季对羊舍采取防寒保暖措施。③科学搭配饲料,不得投喂霜冻草料,尽量不要在清晨时间段放牧,放牧地点不能选在低洼、潮湿区域。④用3%氢氧化钠溶液或20%漂白粉对圈舍和用具消毒,当同群羊诊断为羊快疫时,要及时对健康山羊口服2%硫酸铜进行预防。
(2)治疗
对病羊注射免疫血清,剂量为0.2mL/kg。在注射免疫血清时配合使用头孢噻呋钠,剂量为5mg/kg。或者将头孢噻呋钠替换为盐酸多西环素,剂量为8mg/kg。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保肝排毒药物,可提高治愈率。
五、山羊肠毒血症
1、诊断
(1)流行病学
肠毒血症的致病菌为产气荚膜杆菌,该致病菌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潜伏期和病程都比较短,治疗不及时病羊会很快死亡。产气荚膜杆菌在山羊的体内、排泄物中、饲料和饮水中均能存活,2月龄-12月龄的山羊对该致病菌的易感性比较强,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肠毒血症在春末夏初时发病和流行率比较高,潮湿的环境和多雨的天气会增大该病的发生几率。
(2)临床症状
肠毒血症以急性为主,发病非常突然,有的山羊当天还能正常采食和活动,第二天便死在圈舍当中,有的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后死亡。正常情况下,病羊会长时间卧地不起,运动出现障碍,无法正常采食,呼吸频率越来越高,心跳速度大幅度加快。病羊在临死之前表现出狂躁不安的情绪,呼吸开始变得急促,并口吐白沫,四肢不停划动,排泄物呈粥样,其中可见少量的肠黏膜。
(3)病理变化
对病羊剖检发现,胸腹腔及心包腔内有积液;心内膜与心外膜上有明显的出血点,心脏呈现为扩张的现象;肺部水肿,切面有血液流出,颜色为紫红色;肝脏肿大,质地脆弱;全身淋巴结肿大。
(4)确诊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可对山羊肠毒血症作出初步诊断,为进一步确诊,可采取实验室技术,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触片镜检、分离培养检测、生化实验培养、肠毒素检查以及毒素测定等。
2、防治
(1)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清洁,经常通风换气,定期消毒灭菌,冬季到来前,备足青贮饲料;定期对羊群进行接种免疫,可在该病高发的季节接种三联四防疫苗。
(2)治疗
给病羊灌服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并注射磺胺啶钠,每天1次,连续用药2-3天可以见效,或是静脉注射青霉素与硫酸阿托品的混合液,配以浓度为5%的葡萄糖和浓度为10%的磺胺嘧啶,连续用药3天可以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