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剖析与安全防控的科学实施

作者: 尹艳丽

猪传染病是影响养猪业发展和养猪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猪传染病包括非洲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口蹄疫等疾病,在养猪过程中必须重视常见传染病防治,并加强饲养管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传染病发生可能性,从而促进养猪行业健康发展。

一、非洲猪瘟

1、诊断

(1)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为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等,病毒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传播或通过虫媒传播,当猪感染病毒后,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为明显的发病部位。规模化养猪场的非洲猪瘟发病率高于散养户,一旦暴发非洲猪瘟,则会给养猪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2)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不同可以表现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四种临床症状。最急性型病猪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2℃,病程为4-10d,病猪呕吐,食欲减退,腹部皮肤有出血点,眼鼻处流出黏液脓性分泌物;亚急性型病猪的体温升高到40.5℃左右,症状略轻于急性型;慢性型病猪发育不良,关节部位出现肿胀,局部皮肤处可见溃烂。

(3)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病死猪的内脏器官有严重出血点;亚急性型病死猪的心包、腹腔和胸腔部位有积水,在肾脏处可见出血点,淋巴结病变,为大理石样态;慢性型病猪有肺部炎症和胸腔纤维素炎症。

(4)确诊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在确诊非洲猪瘟时采用以下方法:①抗体检测。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抗体检测,需在专业的实验室内完成。②病原学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进行病原学检测。除上述诊断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后进行鉴定。

2、防治

针对非洲猪瘟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处于研制阶段,当前非洲猪瘟仍以预防为主,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防范非洲猪瘟传染病的发生。

(1)加强引种控制,不得从发病区域引入猪。在养猪场周围架设栏杆,避免野猪进入养猪场内。

(2)定期消毒猪舍,驱除舍内蚊虫,预防蜱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3)提高猪群免疫力,在猪饲料中添加蓝圆非太保+替米考星+多西环素,以增强猪群体质。

(4)保持圈舍内通风换气,定期清理猪舍卫生,及时清理猪只粪便排泄物。

二、猪流行性腹泻病

1、诊断

(1)流行病学

此病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病原菌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具有病毒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的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疾病可传染不同品种和日龄的猪只,仔猪病症更为严重,死亡率较高。

(2)临床症状

病猪排泄灰黄色水样粪便,食欲减弱,被毛失去光泽,呈粗乱毛糙状。小于7日龄仔猪连续腹泻3d后会死亡,死亡率高达50%以上。当断奶仔猪、母猪或育肥猪发病后,腹泻7d左右可恢复,在此期间病猪有厌食、呕吐症状,病情严重的猪会排泄水样稀便。

(3)病理变化

病猪小肠肠壁扩张,与健康猪只肠壁相比偏薄,肠壁上的绒毛变短,内部积聚大量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空肠状态下能够看见脱落的表皮。

(4)确诊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在确诊猪流行性腹泻时采用以下方法:①免疫学诊断。采用病毒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法或ELISA法进行检测诊断,其中ELISA试剂盒能够快速准备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②分子生物学诊断。采用RT-PCR或荧光定量PCR检测病猪腹泻液;③病原学诊断。采用发病猪只的粪便直接用电镜观察粪便中是否存在猪流行腹泻病毒。

2、防治

(1)预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加强产房和保育舍的温度控制,温度分别为25℃、22℃左右,以保持舍内良好的通风换气。②对母猪、种公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对妊娠期母猪在其产前30d接种1次,使仔猪可以通过哺乳间接免疫。仔猪断奶后2周接种1次。③养猪场尽量实施全进全出生产模式,在日常管理中加强猪舍消毒,消毒剂选用氯制剂、酚类制剂或碘制剂,定期喷雾消毒圈舍和养猪场环境。

(2)治疗

①对病猪口服思密达粉或硅铝酸盐配合痢菌净粉进行治疗,连续口服3d。如果病猪腹泻较为严重,可肌注猪干扰素、阿托品注射液或猪白细胞介素等,起到止泻作用,降低仔猪死亡率。②当保育猪或成年猪发病时,采用限食治疗法,让病猪停止进食2-3d,其间在水槽内放入淡盐水或电解质水,防止病猪出现脱水现象。饮水中添加3.5g氯化钠、1.5g氯化钾、2.5g碳酸氢钠和20g葡萄糖,兑水1000mL。在饮水中还可以加入粘杆菌素等广谱抗生素,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

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诊断

(1)流行病学

此病也称之为猪蓝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此病,任何品种、年龄的猪只都容易感染此病。其中,处于妊娠中后期的母猪和仔猪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具有暴发快、死亡率高的流行特点,病毒主要通过病猪和带病毒猪只的排泄物、唾液、精液、乳汁传播,在短时间内传染到同猪圈的猪只。

(2)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病症严重程度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病症。其中,急性型病猪的耳朵变成蓝紫色、呼吸困难、伴有腹泻。当仔猪染病后,精神不振、肌肉颤动、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并伴有咳嗽、体温升高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病猪的皮肤呈紫青色;慢性型病猪的抵抗力下降,仔猪患病后的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母猪患病后轻度腹泻、体温升高,后期瘫痪。公猪患病后繁殖能力下降、精液质量降低;隐性型病猪没有明显的病症,少数病猪有咳嗽,诱发肺部疾病,导致体重增加缓慢。

(3)病理变化

病死猪的肺部肿胀,有出血点,发生大理石纹病变部位;膀胱黏膜出血,肾脏变薄变脆,表面有出血点;胃底黏膜有出血点,胸腔存有积液,在心内膜和心肌内的出血现象较为严重。

(4)确诊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在确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细菌分析试验。采集病死猪的肝脏、肺部组织或心脏血液进行细菌分离试验,检查是否存在致病性细菌;②血清学检测。采用蓝耳病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液样本中是否有蓝耳病抗体;③分子学技术诊断。取病死猪的支气管、肺胀部位组织进行PCR扩增,检查是否有特异性条带。

2、防治

(1)预防

①加强养猪场管理,采用全进全出养殖模式,尽量避免从外地引种。养猪场实施卫生消毒措施,定期清洁圈舍,保持圈舍良好的卫生条件,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使圈舍内保持一定干燥度。②合理搭配日粮,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提高猪群免疫力。③定期对猪只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根据猪只日龄确定不同注射量。21日龄以上的仔猪首免,注射剂量为2mL,间隔30d第二次免疫。母猪在配种前注射4mL,公猪每半年注射4mL。

(2)治疗

①对初期发病的病猪肌注10mg地塞米松,共注射2次。②对病症较为严重的病猪注射200万IU的链霉素、400万IU的青霉素或氨基比林10mL,每天注射1次。对病症十分严重的病猪可每天注射2次,共注射3-4d。③向病猪补充电解质溶液,并用替米考星或氟苯尼考拌入饲料,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四、猪传染性胃肠炎

1、诊断

(1)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病猪的粪便、乳汁、呕吐物、鼻分泌物等含有病毒,病毒通过猪舍、饲料、饮水、用具等载体向健康猪只传播扩散。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明显季节性特征,但是在温度偏低的春季和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具有传播速度快的流行性特征。

(2)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为1-8d,仔猪染病后出现呕吐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水样腹泻,排泄物呈绿色、白色或黄色,伴有血液或乳凝块。小于5日龄的仔猪患病死亡率高达100%。成年猪患病后基本没有明显症状,个别猪有呕吐或水样腹泻症状,在3-10d可自愈,死亡率极低。

(3)病理变化

病猪胃内出现乳凝块,胃底黏膜充血或出血;肠壁为半透明状,变薄,且有水样粪便,伴有淋巴结肿胀、黏膜绒毛萎缩等病变。

(4)确诊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在确诊猪传染性胃肠炎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中和试验。确诊依据为感染猪中和抗体效价升高;②RT-PCR法。检测病猪粪便中是否存在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采用测序法鉴定扩增产物,区分病毒毒株类型;③荧光染色。取腹泻病猪回肠内的刮取物,将其制备成涂片进行荧光染色,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涂片,如果为荧光,则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④ELISA法。通过对病猪粪便中的病毒抗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情况确诊。

2、防治

(1)预防

①加强猪的日常饲养管理,禁止从病区引进猪只,重点加强哺乳猪舍的温度管理,避免因温度过低诱发本病。②对妊娠母猪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连灭火苗,注射位置为后海穴,14d内可产生免疫力,使仔猪处于被动免疫状态,免疫期可长达断奶后1周左右。③在母猪产前多次肌注弱毒疫苗,当仔猪吸吮乳汁后获得免疫。弱毒疫苗可选德国的BI-300疫苗、匈牙利的CKP疫苗等。

(2)治疗

①发病时快速隔离病猪,减少对健康猪只传染的风险,对临产母猪的猪舍彻底消毒。对病猪投喂电解质水或口服补盐液,防止病猪因脱水或电解质丢失而死亡。②传染性胃肠炎尚无特效药物,对病猪可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等,以避免出现继发感染,这样才能保证病猪在短期内痊愈。

五、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诊断

(1)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源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各个年龄的猪只都可能会造成感染。因初乳中存在母源抗体,故此会降低仔猪的发病率。患病猪以育成猪和出栏猪为主,病菌传播途径为病猪接触、空气、排泄物等,当猪舍饲养密度过大、猪群混养、舍内潮湿、通风不良时会增加发病几率。

(2)临床症状

病猪发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时,出现以下三种临床症状:①最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1.5℃,出现呕吐、下痢、食欲废绝等症状,从口鼻处流出泡沫液体,伴有血液,一般在36h死亡。②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出现咳嗽症状。③慢性型。病程较长,达到2-3周,病猪的体温升高到39.5-40℃,出现间歇性咳嗽,体重增加速度减缓,时而跛行,不能长久站立,伴有其他疾病。

(3)病理变化

病猪肺为紫红色,在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上有肺炎。最急性型病死猪的气管中充满泡沫和黏膜渗出物。持续发烧不少于24h的病猪肺部出现纤维素性物质,有肺出血现象。慢性型病死猪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扩散到整个肺,同时肝脾肿大。

(4)确诊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在确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细菌分离培养。取样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或者取病猪血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诊。②镜检。从病猪鼻腔、气管等部位取分泌物,制备成病料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涂片,当发现大量阴性小球杆菌,且以未形成芽胞的纤维杆菌居多时可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2、防治

(1)预防

①加强外引种管理,对外来猪只进行隔离和血清学检查,允许检查结果为阴性的健康猪只进入猪舍。②采用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苗对猪只进行免疫,一般在仔猪35-40日龄时第一次免疫,28d后第二次免疫。③定期对猪舍消毒,阻断病菌传播。当发现病猪时要及时隔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