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桃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作者: 韩小林山桃原产于我国西北、西南、华北等地,后经人工引种和自然扩散,现在已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山桃的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固持土体、稳定坡坎、保持水土的作用,是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和特用经济林的优良树种。同时,山桃花期早,色泽艳丽,树姿优美,可作观赏树栽植。山桃的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山桃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抗逆性,还可以降低山桃的病虫害发生率和防治成本,提高山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山桃育苗技术
山桃的育苗技术主要包括地块选择、采种选种、种子处理、催芽、播种、育苗管理等方面,通过对育苗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提升后续栽植过程中山桃的成活率和生长能力,保证栽培管理效果。
1、地块选择
在育苗期,种子的出芽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山桃的育苗地块应尽量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日照充足、通风透气的平坦或缓坡地,避免存在低洼、积水、盐碱、重金属污染等不利条件的地块。在育苗前,应当提前进行深翻、整地、消毒,深翻应保持在25-35cm,在整地过程中,可以适当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以利于种子的发芽和苗木的生长。此外,地块的选择应考虑到山桃的生态适应性,一般选择海拔500~1500m,年均温10~15℃,年降水量500~1000mm,土壤pH值5.5~7.0的地区。
2、采种选种
山桃的种子一般采用野生山桃或栽培品种中的中晚熟品种的果实,因为早熟品种的种子多数没有发芽力,不宜采种。想要做好采种工作,就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采收后立即将果实去皮,洗净果肉,将种子晾干备用。山桃种子每千克约300~500粒,种子的质量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育苗的效果,因此应选择饱满、有光泽无病虫害的种子,剔除有损伤、干瘪、变质的种子类型。
3、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山桃育苗的关键部分,由于山桃种子具有深度休眠性,需要经过层积处理才能破除休眠,促进发芽。层积处理的原理是利用低温和湿度模拟种子的自然越冬过程,使种子内部的休眠物质降解,从而增强种子的生理活性,改善发芽条件。层积处理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湿沙层积、湿锯末层积、湿麦草层积等,具体操作如下:将种子与湿沙、湿锯末或湿麦草按1:3的比例混合,装入塑料袋或木箱中,密封保存,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定期检查,保持湿度适宜,防止发霉或发芽过早。层积处理的时间一般为3~4个月,当种子表皮变褐色,种子内部变白色,种子体积增大时,即可进行播种。
4、催芽
山桃种子经过层积处理后,还需要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催芽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温水浸泡、药剂浸泡、机械破伤等。温水浸泡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催芽方法,可以增加种子的吸水量,促进种子的胚乳和胚轴的膨胀,加速种子的代谢活动,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温水浸泡的方法是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3~4天,每天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20~25℃,浸泡时应注意不要让种子浮在水面,可用网兜或重物压住种子,浸泡后进行播种。药剂浸泡是一种常用的催芽方法,可以利用药剂的化学作用,破坏种子的种皮或种皮下的障碍层,增加种子的透气性和吸水性,促进种子的呼吸和营养物质的转化,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药剂浸泡的方法是将种子放入0.1%的硫酸钾溶液中浸泡24小时,或将种子放入0.5%的硝酸钾溶液中浸泡12小时,或将种子放入0.01%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6小时,浸泡后用清水冲洗,然后进行播种。机械破伤是一种较为粗暴的催芽方法,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如砂纸、锉刀、剪刀等工具,对种子的种皮进行局部或全面的磨损或切开,使种子内部暴露,增加种子的透气性和吸水性,促进种子的发芽。机械破伤的方法是将种子用砂纸或锉刀等工具轻轻磨去种皮的一部分,或将种子用剪刀等工具切开一小口,然后进行播种。机械破伤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种子的胚乳和胚轴,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
5、播种
山桃的播种可分为秋播和春播,秋播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前,应先将育苗地块按行距30~40cm开沟,沟深10~15cm,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100~150粒,然后用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种子的2倍,最后用细网覆盖育苗地块,防止鸟兽啃食种子。秋播的种子一般在次年春季发芽,春播的种子一般在播种后1~2个月发芽。播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土壤温度达到10℃以上时进行,避免过早或过晚播种,影响种子的发芽;二是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过浅易受干旱或寒冷的影响,过深易影响种子的呼吸和发芽;三是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防止植株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6、育苗管理
在完成山桃种子的播种后,还应做好育苗管理工作,通过浇水、除草、疏苗、中耕等方式,让种子能够正常发芽生长,保证山桃的成活率,防止出现生长稀疏、长势不足和不统一的情况,影响苗木的正常移栽。首先,在山桃的育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以免引起种子腐烂或苗木烂根的情况。一般在播种后、发芽前、干旱期、移栽前等关键时期适量进行浇水,浇水时应用喷头或细口壶,避免冲刷土壤或损伤苗木。在育苗管理期间,也要及时除去杂草,防止杂草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以减少与苗木的竞争,并防止杂草促进病虫害传播。一般来说,除草可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尽量不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除草时应注意不要伤及苗木的根系。其次,应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疏苗,保证苗木的生长空间、通风和光照条件。疏苗一般在苗木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每平方米保留苗木30~50株,剩余的苗木可移植到其他地块或作为备用苗。同时,在育苗期,应定期进行中耕,以松动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苗木的根系发育。中耕时应注意不要过深或距离苗木过近,以免损伤苗木的根系。
二、山桃栽培管理技术
1、苗木栽植
山桃的苗木栽植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以避免高温或低温的影响。栽植前,应先选择合适的栽培地块,以平坦、土壤肥沃为宜,酸碱度应当保持在6~7之间,土壤最好为沙壤土。栽植时,应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开挖栽植穴,一般行距为3~4m,株距为2~3m,栽植穴的大小应能容纳苗木的根系,一般深度和宽度为40~50cm。栽植前,应将苗木的根系浸泡在清水或生根剂中,以保持根系的活力,之后将苗木放入栽植穴中,调整苗木的方向和深度,使苗木的根茎与地面平齐,用土填埋根系,压实土壤,浇透水,固定苗木,最后在苗木周围打上标签,记录苗木的品种、来源、栽植时间等信息,为后续的管理做好准备。
2、灌溉
山桃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支持,因此,应当切实做好苗木的灌溉工作,具体应根据土壤的湿度、气候的变化和苗木的生长阶段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以免引起苗木的烂根或落叶情况。一般在栽植后、干旱期、花期、果实膨大期等时期应当适当加大灌溉量,使苗木的生长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在实际的灌溉过程中,可以应用喷灌或滴灌的方法,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并避免冲刷土壤或损伤苗木。灌溉的量应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苗木的需水量进行调节,一般每次灌溉的量为每株苗木50~100L,每月灌溉的次数为1~2次。灌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适宜的灌溉时间,一般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中午或晴天进行,以免造成水分的蒸发;二是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一般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避免直接灌溉或淋水的方式,以免造成土壤的结块或苗木的倒伏情况;三是选择适宜的灌溉量,一般以土壤湿润为度,避免过多或过少灌溉,以免造成土壤的缺氧或干旱问题。
3、施肥
施肥作业一般与土壤的肥力和山桃的生长和开花情况有较大的联系,直接影响到苗木的生长状态,在实际的苗木栽植中,应当切实做好施肥工作,以补充苗木的营养,促进苗木的生长。一般在栽植前、栽植后、生长期进行施肥,施肥时应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法,应尽量使用有机肥料,并避免过量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木营养需求的不同,应当适当对施肥量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有机肥的使用量较大,一般作为基肥,每亩施用2500kg,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增减。化肥的施用应当根据苗木的生长时期适当进行调整,在苗木的生长期,可以定期进行氮肥的施用,促进植物根系和茎叶的生长,提升苗木生长速度。在旱季,可以适当进行钾肥的补充。在苗木开花结实的阶段,应当适当施用磷肥,让山桃花更加艳丽、丰富,具有观赏性。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为1:0.6:1。在实际进行施肥的过程中,还应在苗木的冠幅范围内开沟或打孔,将肥料均匀施入,然后用土覆盖,浇透水,使肥料充分溶解吸收。
4、除草
除草是苗木生长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及时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苗木生长造成的影响,防止大量的营养被杂草吸收,导致苗木的生长势头不足,最终出现果实质量不佳、生长速度缓慢的情况。在实际的除草过程中,应当使用绿色低毒的除草剂,防止栽植地块和附近环境受到污染。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地乐胺按1:150倍兑水对杂草进行喷施,可以起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在除草后,可在苗木的根部覆盖一层有机物,如稻草、落叶等,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抑制杂草的生长。
5、抚育管理
山桃的抚育管理是山桃生长期的关键工作,通过抚育管理,能够减少环境因素对山桃生长造成的影响,提升种植效果,抚育管理主要包括修剪、嫁接等方面,具体如下:
修剪:山桃的修剪应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适当进行,使苗木形成合理的树冠结构,增加苗木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生长和结果。修剪的时间一般在冬季或夏季进行,冬季修剪主要是进行整形修剪,去除病弱枝、交叉枝、密生枝等,保留主干、主枝和侧枝,形成开放式的树冠,夏季修剪主要是进行调节修剪,剪去过长的新梢,控制树冠的高度和宽度。在大规模山桃栽植的过程中,生长期的修剪可以防止树冠杂乱生长,侵占其他苗木的生长空间,影响阳光的直射。此外,苗木的修剪一般分为整形修剪、疏花修剪和疏果修剪,针对不同的时期。其中整形修剪是指在苗木的幼苗期或成熟期进行的修剪,以形成苗木的合理的枝干结构和树冠形态,促进苗木的生长和结果。整形修剪一般在冬季进行,修剪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树冠,保留3~5条主枝,剪去过密、过长、过弱、交叉等不良的枝条,使苗木的枝条分布均匀,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疏花修剪则在开花期进行,以减少苗木的花量,增加苗木的果量和果实的品质。疏花修剪一般在春季进行,修剪的目标是保留每株苗木的50%~70%的花朵,剪去过密、过小的花朵,使苗木的花朵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授粉顺利。疏果修剪一般在夏季进行,修剪的目标是保留每株苗木的10%~20%的果实,剪去过小及有病虫害情况的果实。
嫁接:嫁接是一种常用的苗木繁殖方法,可以改善山桃的品种、品质和抗逆性。常用的嫁接方法有芽接、枝接、花梗接等,在实际的嫁接过程中,要将优良品种的芽、枝或花梗作为接穗,将野生山桃或其他桃属植物作为砧木,将接穗和砧木的断面对齐,用刀切开,然后用塑料膜或胶带紧密包扎,保持接口的密合,嫁接后应及时浇水,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接口干裂或脱落。嫁接一般在春季或夏季进行,春季嫁接一般在3~4月,夏季嫁接一般在7~8月。
6、病虫害防治
山桃的病虫害防治是山桃栽植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情况,很容易对山桃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出现弱苗或死苗的情况。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中,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规律对防治工作进行调整,以减少病虫害对苗木和果实的危害。山桃的常见病虫害有桃褐斑病、桃轮纹病、桃叶卷蛾、桃小食心虫等,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桃褐斑病:桃褐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山桃的叶片和果实,造成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果实上出现灰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萎、果实腐烂。桃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山桃的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喷雾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10~15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3~4次;二是在山桃的落叶期进行清园除病,及时清除和焚烧病叶、病果等,减少病菌的越冬源;三是在山桃的休眠期进行冬季喷洒,可用5%石硫合剂或3%波尔多液进行喷洒,消灭病菌的潜伏菌丝和分生孢子。
桃轮纹病:桃轮纹病也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较为常见,主要对山桃的叶片和嫩枝造成影响,使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黄色或白色斑点,嫩枝上出现灰白色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和枝条枯死的情况。在发现病情后,可以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周进行一次,连续3~4次。
桃叶卷蛾:桃叶卷蛾是一种由鳞翅目昆虫引起的常见害虫,主要危害山桃的叶片和花朵,容易造成叶片卷曲、变形、干枯的现象,并且使花朵快速凋落,严重影响山桃的观赏价值,甚至可能使植株出现生长停滞的情况。桃叶卷蛾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山桃的花前期进行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对苗木进行喷施,一般连续2~3次;二是在山桃的落叶期进行清园除虫,及时清除和焚烧卷叶、虫茧等,减少害虫的越冬源。
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是一种由鞘翅目昆虫引起的常见害虫,容易使果核破裂腐烂。防治方法与桃叶卷蛾类似。
总而言之,山桃育苗与栽培管理工作都是保证山桃林栽植维护效果的关键工作,做好育苗与栽培管理,能够减少外界因素对植株的影响,提升山桃植株的成活率和生长效率。在实际进行山桃育苗与栽培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栽植情况适当对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合理使用相关技术,以提升管理效果和栽培品质。
(作者单位:041000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