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舍饲育肥的应用优势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分析
作者: 刘先萍
青海省甘德县是一个典型的畜牧大县,畜牧养殖业在当地的农牧经济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藏羊养殖产业在当地的畜牧养殖结构中也占据着很大比重。为更好满足消费者对羊肉产品的实际需求,在推动肉羊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需要引导农牧民群众加快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积极发展舍饲育肥羊养殖方式,将羊群固定下来,实现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饲料供应,满足肉羊育肥生长需求,缩短养殖周期,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羔羊育肥养殖为例,在对舍饲育肥羊应用优势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肉羊舍饲育肥的应用优势
1、有利于肉羊舍饲育肥实现集中养殖,集中管理
相较于散养方式,舍饲育肥可以将羊只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养殖场所,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养殖管理和疫病防控。养殖管理期间,养殖户可以根据羊只的生长需求,合理调配饲料,确保羊只营养均衡,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疫病传播风险,提高养殖安全。在舍饲条件下,养殖户还可以根据羊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精确调配饲料,确保饲料的最大化利用,因为饲料是在固定的饲养场所进行喂养,相比散养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饲料在运输和喂养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在舍饲条件下羊只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和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其生长和发育。
2、有利于肉羊舍饲育肥生产优质羊肉产品
首先,舍饲育肥有利于保证羊肉的品质。舍饲育肥模式下羊可以在人为控制的饲养环境中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保证羊肉的口感、色泽和营养价值,有效避免羊只在野外放牧过程中摄入过多的杂质,进一步保证羊肉的品质。其次,舍饲育肥有利于提高羊肉的产量。在舍饲育肥模式下羊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重提高羊肉的产量,再加上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饲料搭配,舍饲育肥还可以提高羊只的繁殖效率,进一步增加羊肉的产量。再次,舍饲育肥有利于减少羊肉的膻味。在舍饲育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饲料搭配和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羊肉的膻味,使羊肉更加适口。最后,舍饲育肥有利于提高羊肉的安全性。在舍饲育肥过程中,可以对羊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有效防止羊肉产品的质量问题,避免羊只在野外放牧过程中摄入有毒有害物质,确保羊肉的安全性。
3、有利于肉羊舍饲育肥加强草场生态环境保护
传统放牧方式由于过度依赖天然草场,常常导致草原的退化和土地的沙化,严重时还会引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生态问题。通过舍饲育肥肉羊不再需要依赖牧场放牧,可以显著减少对草场的直接压力,有利于草场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与此同时,在舍饲环境中,羊粪尿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利用,养殖场内通过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羊的粪尿被垫料中的微生物菌群分解,不仅减少了粪便的恶臭和细菌的滋生,还可以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用于农田或蔬菜种植,形成生态循环,实现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舍饲环境中,饲料的供应和种类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根据羊的生长需要合理搭配精粗饲料,避免了传统放牧中饲料选择的局限性和浪费,不仅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饲养成本。
二、舍饲育肥羊饲养管理要点
1、舍饲育肥羊品种和年龄的选择
在舍饲育肥羊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羊的品种和年龄。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肉质特点和适应能力,因此,选择适合舍饲育肥的品种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目前在青海地区常见的舍饲育肥羊品种有藏系绵羊、小尾寒羊、湖羊、细毛羊等,这些品种都具有较好的舍饲养殖性能,可以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其中藏系绵羊是当地农牧民群众养殖最为广泛的一类肉羊品种。育肥羊选择过程中除了考量品种之外,还需要从年龄角度分析,一般以3~6个月龄的羔羊为宜。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羔羊生长发育较快,肉质鲜嫩,适应能力和抗病力较强,有利于舍饲养殖。在具体开展品种选择过程中,应该确保所选择的肉羊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饲料资源和养殖条件,综合选择繁殖能力强的品种,以提高养殖户的产量和收益。同时,还需要考量考虑饲料成本、养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养殖成本较低的品种。
2、舍饲育肥羊养殖场的规划建造
养殖场应选择向阳、背风、地势较高的地方,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形优势,提高羊舍的保温效果。确保选址符合当地的土地使用规划,避免占用基本农田等受保护的土地,避开饮水源保护区、居民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养殖的区域,养殖场应满足相应的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羊舍在规划建造过程中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建筑材料应坚固耐用,能抵抗自然灾害(如风、雨、雪等)的侵袭。将整个养殖场划分成生活区、休息区、运动区、饲料区等满足羊的不同生活需求,并保证羊舍内部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异味。一般育肥羊舍的面积应根据羊的数量、品种和饲养管理方式等因素进行调整,每只羊应保证有2~3m2的生活空间。羊舍的门宽一般为1.5m,高度为1.8~2m,以便于羊只的进出和饲料的运输,窗户的面积应较大保证良好的自然光照和通风,窗台离地面1~1.2m。在羊舍内部还应该设置合理的通风换气系统,通风口应设置在羊舍的高处,以避免冷空气直接冲击羊体。通风口的大小和数量应根据羊舍面积和羊的数量确定。
3、舍饲育肥羔羊饲养管理
①新生羔羊哺乳指导
母羊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初乳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在哺乳前,应确保母羊健康、无疾病,并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在哺乳前,应观察母羊的乳汁分泌情况,确保母羊有足够的乳汁供应,如果母羊乳汁不足,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添加催乳剂等。新生羔羊出生后0.5~1.0小时内应指导羔羊哺乳,使羔羊应尽快学会吮吸母羊的乳头,以确保充分摄入初乳。新生羔羊出生后前3天内,应确保每天摄入初乳的量至少相当于羔羊体重的10%。
②哺乳羔羊补饲方案
哺乳羔羊补饲是指在羔羊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除了一直吃母乳外,还补充一定的饲料,以促进其更好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妥善有效的补饲处理可以刺激羔羊消化器官的发育,使其更早地适应固体饲料的摄入,同时也能够为羔羊提供更多的营养,加快羔羊的生长速度。另外,合理的补饲可以增强羔羊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一般羔羊在出生后14天左右开始补饲,这个阶段是羔羊消化系统开始发育的时候,操作过程中应该逐渐增加,不能一次性给予。出生后14~21天,羔羊每天可以补混合精料50~75g;2月龄时,可以补100g;2~3月龄时,可以补200g;3~4月龄时,可以补250g。在羊舍内部可以为羔羊提供专门的补饲区域,开始时可以将饲料放在羔羊的鼻子上,引导其采食。在补饲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饲料的质量,避免霉变和污染,按照预定的配方和量进行补饲。
③哺乳羔羊科学断奶
羔羊断奶是指终止羔羊对母乳的依赖,开始独立采食固体饲料的过程。在断奶操作期间,一定要确定最佳的断奶时机,否则容易造成应激刺激,导致断奶失败。一般情况下在羔羊活重达到11~12kg时、生后6~7周瘤胃发育已基本成熟能够有效利用饲料、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时即可考虑断奶。常用的断奶方法,包括了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和完全人工哺乳,第1种是逐步减少母羊哺乳的次数,同时增加羔羊采食固体饲料的量,第2种是在哺乳阶段使用代乳品完全替代母乳,进行人工哺乳。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都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不能够一次性断奶。准备阶段确保羔羊已经适应采食固体饲料,并且要为羔羊准备足够优质干草、精饲料、准备饮水。如果选择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的方法,可以每天减少一次哺乳,同时增加一次饲料的供给,一般设置一周的过渡期。如果选择人工哺乳,需要将代乳品加热至与体温相近,然后通过特殊的人工哺乳器喂给羔羊。断奶后要密切监控羔羊的行为和健康状况,注意是否有腹泻等不良反应,根据羔羊的适应情况,适当调整饲料的种类和量。
④羔羊哺乳阶段的羊舍环境调控
羔羊哺乳阶段的羊舍防寒保暖和通风换气是保证羔羊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在这个阶段要确保羔羊羊舍温度应保持在15~20℃,体感温度应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羔羊感冒。阳朔中氨气浓度不应超过20ppm,硫化氢浓度不应超过10ppm,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1500ppm,保证羔羊有足够的光照,特别是在冬季,可以通过人工光源补充光照。母羊在进入分娩阶段,一定要保证羔羊舍结构完整,无漏洞和裂缝,必要时在墙壁和屋顶增加如稻草、锯末等保温材料。在羊舍的外部增加塑料式的围挡墙,以兼顾光照和保暖。羊床应铺有15cm以上的垫草,以减少地面冷气的传导,每间隔2~3周更换垫草,保持羊床的干燥和温暖。日常管理期间避免羊舍内部积水,及时清理粪便。羊舍内部还应该配置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气孔或排气管道,确保通风口的大小和数量足以满足羔羊的呼吸需求。根据季节和气候调整通风时间,冬季应减少通风时间,通常在中午时间进行通风,每次30分钟,避免冷风的侵入。夏秋季节主要选择在早晨和傍晚是通风的最佳时间,可以有效减少舍内湿度,防止疾病的发生。定期检查羊舍内的空气质量,确保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必要时增加通风设施,或采取换气措施。
3、羔羊育肥管理措施
①断奶羔羊育肥前的健胃驱虫
断奶羔羊育肥前的健胃和驱虫是保证羔羊健康生长的重要步骤,其中健胃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健胃药剂包括人工盐、小苏打、健胃消食片等。在育肥前1~2周开始进行健胃,每天喂食前添加到饲料中,根据羔羊的体重和年龄调整剂量一般为体重0.5~1g/kg,连续使用3~5天。健胃基础上还需要加强驱虫处理,选择驱虫药剂时,应考虑药物的广谱性、安全性以及羔羊的体重和年龄,常用驱虫药物包括了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丙硫咪唑等,实际操作过程中驱虫通常在断奶后进行,以确保羔羊在育肥前不受寄生虫的困扰,上述几种驱虫药物的使用剂量分别为0.02mL/kg·bw、0.02mL/kg·bw和15mg/kg·bw,一次用量口服。驱虫后要注意羔羊的粪便情况,观察是否有寄生虫排出,并及时收集驱虫后7天内排出的粪便堆积发酵,并在驱虫后第二天开始,逐渐增加饲料中的营养,帮助羔羊恢复。
②羔羊育肥前、中、后期的饲料配比
羔羊育肥前、中、后期的精饲料配比应根据羔羊的年龄、体重、生理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育肥前期精饲料配比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羔羊快速生长的需求,一般的精饲料配比为玉米55%,豆粕25%,麦麸15%,鱼粉4%,预混料1%。育肥中期精饲料配比应逐渐减少蛋白质含量,增加能量含量,以促进羔羊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此时的精饲料配比为玉米58%,豆粕20%,麦麸15%,鱼粉3%,预混料4%。育肥后期应注重能量和营养的平衡,以满足羔羊肌肉和脂肪的生长需求。精饲料配比为玉米55%,豆粕22%,麦麸18%,鱼粉3%,预混料2%。
③羔羊育肥前期饲喂方案
育肥前期(出生至3个月)精饲料每天投喂量为羔羊体重的1%~1.5%,每天分2~3次投喂,自由采食粗饲料。育肥中期(3~6个月)精饲料每天投喂量为羔羊体重的1.5%~2%,分2~3次投喂育肥后期(6个月~出栏)每天投喂量为羔羊体重的1.5%~2%,分2~3次投喂。粗饲料投喂量为羔羊体重的1.5%~2%,先喂精饲料,再喂粗饲料,以确保羔羊能充分摄入营养。
④肉羊舍饲环境清理与卫生消毒
肉羊舍饲育肥养殖管理过程中,为了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需要注重做好环境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日常养殖期间应该坚持每天定时清理羊舍内的粪便,使用铲车或人工清理,将粪便运输到指定的堆肥区,避免粪便堆积和发酵产生有害气体。然后使用扫帚和铲子清扫羊舍内的灰尘和残留物,特别注意角落和难以到达的地方,确保彻底清扫。清理结束之后使用高压水枪或拖把清洗羊舍的地面,对于污染物附着较为严重的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清洁剂如肥皂溶液去除顽固的污垢和细菌。清理过程中还需要检查羊舍的结构和设备,修复破损的墙壁、屋顶、门窗等,确保所有的设备和工作流程都正常运行。清理结束之后,要加强环境消毒,消毒方案应该制定根据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和羊舍的具体情况,以此来确定消毒的频率和方法,以及使用的消毒药剂,然后选择适合羊舍消毒的药剂。选择消毒药剂时,应考虑其广谱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是否对羊舍内的设备有腐蚀性。羊舍中常用的消毒药剂包括:2%的过氧化氢、0.1%~1%的次氯酸钠、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碘制剂等。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计算所需的剂量,并准备好足够的消毒剂,将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或兽医的建议进行稀释,使用喷雾器将消毒剂均匀地喷洒在羊舍的墙壁、地面、家具和设备上,特别注意角落、缝隙和难以到达的地方,消毒期间确保消毒剂在羊舍内保持足够的接触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消毒后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气味。每次消毒时都应该详细地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日期、使用的消毒剂和剂量,以及消毒效果的观察情况。
4、育肥羔羊出栏标准
育肥羔羊出栏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体重、年龄、肉质、生长状况和市场情况等。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目标市场来确定具体的出栏标准,并适时调整管理措施以优化羔羊的生长性能。一般当羔羊的体重达到25~35kg、育肥养殖4~6个月之后就可以出栏了。
综上所述,对于广大牧区来讲通过发展舍饲育肥羊养殖产业能够给予天然草场休养生息的时间,更好地加强草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羊群的集中养殖集中管理,切实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缩短养殖周期,最终为推动社饲育肥羊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