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及综合性防治策略

作者: 李娜

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及综合性防治策略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及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我国开始建设了一系列的林业生态工程,林地的覆盖面积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生态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然而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森林病虫害仍然是需要重点防范的环节之一,需要在掌握当前森林病虫害发生特征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完善的防治策略,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具有深远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无数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全球气候调节土壤水源保护,以及木材食品药物提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当中的植物能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吸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并释放出大量氧气,从而更好的净化大气环境。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森林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建设面积显著扩大,林地的覆盖面积也在逐步回升。然而从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来看,还面临着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其中森林病虫害因素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森林当中的多种病虫害发生流行会对林木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此,需要我们提高重视程度,注重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有效调查,构建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降到最低程度。

一、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保障林业生态建设资源安全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林业资源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够有效保障林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确保森林资源的稳定和安全。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会导致森林生态功能的退化,进而影响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维护生态平衡。木材及其他林产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病虫害的发生还会导致木材质量下降,甚至无法使用,严重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有助于保障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此外,病虫害的蔓延不仅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还可能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引发公共卫生问题。例如,某些病虫害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影响粮食安全,某些病虫害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有助于保障公共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为复杂和稳定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等资源,还是无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物种,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而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往往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威胁到生物多样性。森林病虫害的蔓延可能导致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这些物种往往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一些特有的树种可能只适应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一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可能会导致该树种的死亡,进而影响到依赖于这些树种的动植物物种的生存。另外,病虫害的大范围传播还可能破坏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例如,害虫大量繁殖可能会导致植物叶片被吃光,影响到以这些植物为食的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这种连锁反应会波及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生态失衡。再加上森林中的生物在死亡和分解过程中,能够将有机物质还原为土壤中的养分,促进生态循环。而病虫害的爆发可能会加速树木的死亡,影响这一过程的正常进行。此外,健康的森林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而病虫害导致的树木死亡会使土壤暴露在风雨中,增加土壤侵蚀的风险。

3、提高森林经济效益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维护生物多样性,而且对于提升森林经济效益,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健康的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石。森林病虫害的爆发会导致林木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直接减少森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为林业生产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森林病虫害防治有助于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病虫害的侵害会严重影响木材的质量,降低其市场价值,通过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够减少病虫害对木材的损害,提高木材的品质,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次,森林旅游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是森林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森林环境对于吸引游客、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再加上森林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能够减少对森林景观的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森林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最后,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够降低林业生产成本。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治理,而预防措施的成本远低于补救措施。防控期间早期监测和及时防治,可以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减少经济损失。

二、当前森林病虫害的流行特点

1、外来森林病虫害的传入风险大大增强

由于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一些原本分布在其他地区的森林病虫害开始向新的地区扩散,这类病虫害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可能没有天敌,因此其繁殖速度会加快,进一步加剧了其对本地森林资源的破坏。另外,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外来森林病虫害传入的重要原因,例如,木材和植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和运输,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都可能导致外来病虫害的传入。这些病虫害可能会隐藏在木材、植物或者行李中,通过交通工具被带到新的地区。此外,一些森林病虫害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休眠状态,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远距离传播。当这些病虫害传入新的地区后,由于缺乏天敌和适应能力强,它们可能会迅速繁殖,对本地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2、多种病虫害混合感染现象日趋严重

在当前的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的流行特点之一是多种病虫害混合感染的现象日趋严重,给森林的健康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给林业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单一的病虫害感染往往可以被森林自身的免疫系统所抵抗,但当多种病虫害同时存在时,森林的抵抗力会被大大削弱,从而导致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再加上不同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病虫害会导致树叶枯黄,有的会导致树干腐烂,有的会影响树木的生长速度。当这些病虫害同时存在时,森林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树木死亡。此外,多种病虫害混合感染还会增加林业管理的难度。由于不同病虫害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方式不同,林业管理者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不仅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3、病虫害耐药性显著增强

随着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逐渐增强。长期以来,化学农药一直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不断升高,导致农药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耐药性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病虫害在长期的农药选择压力下逐渐发生了基因变异,使得它们对农药产生了抗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农药的使用方法不当,如使用剂量过大、使用频率过高等,加速了病虫害耐药性的形成。

三、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增强大众森林病虫害防治观念,提高参与度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因此,增强大众森林病虫害防治观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成为当务之急。林业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以及通过举办讲座、培训、展览等形式,让公众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引导和教育大众正确识别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症状,掌握基本的防治方法和技巧,帮助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现病虫害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此外,还需要鼓励和引导大众参与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来,设立志愿者团队、开展社区参与项目,大众可以亲身体验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艰辛和挑战,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和表彰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激发大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2、构建信息化预警系统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是关键环节,其中信息化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的构架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加速构建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实时采集森林资源信息、气象信息、病虫害发生规律等信息,并进行有效处理与分析,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内容的完整数据库,便于查询与运用。依据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结合森林资源状况、气象条件等因素,研究并建立预警模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等手段,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输至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发布给广大林农,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系统运行期间要定期开展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当监测到病虫害发生风险时,及时通过信息化系统发布预警信息,结合预警信息和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

3、强化林木检疫,防范外来森林病虫害传入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外来森林病虫害的传入往往是导致森林资源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防范外来传染性疾病的传入,就需要注重做好林木检疫工作。在林木引种、调运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林木种子、幼苗、木材等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确保不携带病虫害,对于疑似携带病虫害的林木,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防止其传入其他地区。对于已经传入的外来病虫害,要开展深入研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危害特点等,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及时获取外来病虫害的最新信息,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

4、加大无人机等现代机械装备在森林病虫害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等现代机械装备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无人机具有携带方便、飞行速度快、监测范围广等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森林的病虫害信息。通过搭载高清晰摄像头和热成像设备,无人机能够实时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蔓延趋势。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搭载气体传感器,监测森林中的气体浓度,以便及时发现病虫害隐患。在发现病虫害发生后,无人机可以迅速抵达现场,喷洒农药或生物防治剂进行防治。与传统的人工防治方法相比,无人机防治具有喷洒均匀、用药量准确、防治效率高等优点。为了充分发挥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无人机监测与防治体系。具体包括制定无人机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培训专业的无人机操作人员、建立健全无人机维护和管理制度、提高无人机监测与防治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无人机与传统防治手段的结合,例如,在无人机监测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巡检、地面监测站等方式,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无人机防治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实现综合防治。

5、研发药效较好的引诱剂和生物制剂

引诱剂是一种能够吸引害虫前来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生物物质,通过模拟害虫的性信息素、食物源等信息,引诱剂能够吸引害虫并干扰其正常的生活周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而生物制剂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一种方法。生物制剂包括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提取物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等,这些生物制剂具有选择性好、残留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同时减少对非靶生物的影响,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了提高引诱剂和生物制剂的研发效果,需要对森林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和行为习性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对引诱剂和生物制剂的敏感性和反应机制,为研发高效的防治剂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手段,提高引诱剂和生物制剂的制备效率和纯度,确保其药效稳定和持久。对于新型的引诱剂和生物制剂,应该加强田间试验,评估引诱剂和生物制剂的防治效果和适用性,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配方,提高其适应性和广泛性。

综上所述,维护森林生态健康和抵抗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组成和重要环节。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会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在病虫害防控期间应该注重加强林业病虫害监测,加大森林生态修复,合理制定防治方案,注重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控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断加强专业能力提升,有效减轻病虫害对森林系统和森林经济的影响,最终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