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绿色优质高产种植和各生长周期田间管理的阐述

作者: 周勇

柴胡绿色优质高产种植和各生长周期田间管理的阐述0

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茎和叶具有清凉解毒、舒筋活络的功效,在我国有很多种植柴胡的优质地区,因此柴胡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材,有较好的药用价值。甘肃省秦安县坐落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交替鲜明,年平均气温稳定在10.2℃,秦安县土地地形多样,海拔差异明显,为各类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条件,秦安县的土壤主要属于温带草原土壤区,细分为渭北黄绵土亚区和平南黏化黑垆土亚区,黄绵土和黑垆土成为这里的主导土壤类型。正是这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柴胡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但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的干扰,这些病虫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对柴胡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柴胡的绿色优质种植技术进行阐述,并针对柴胡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实现柴胡的高产、优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柴胡的生长习性及药用价值分析

柴胡作为中华传统药材的瑰宝,自古以来在中医药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逐步成熟,野生柴胡逐渐被人工栽培所取代,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供应。甘肃省秦安县作为陇中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地带的一部分,其独特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气候,为柴胡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秦安县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这种地形地貌与柴胡喜阴凉湿润、耐寒耐旱的生长习性不谋而合。在海拔1500m以下的荒坡灌丛中,柴胡自然生长,根深叶茂,品质上乘,人工种植时,选择气候凉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夹沙土,更能发挥其生长潜力。柴胡的药用价值极高,以根部入药为主,上部枝叶亦可用于疗疾,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疏肝、解郁散结的功效,对于感冒、肝炎、月经不调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同时,柴胡还具有镇痛、消炎、抗病毒等作用,能够舒缓肠胃中的结气、消除饮食积聚、驱散寒热邪气。在秦安县这片中药材的宝地上,柴胡的生长更是如鱼得水,境内分布的半夏、甘草、车前子、茵陈等100多种野生中药材,为柴胡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伴生植物环境,有助于其药效的积累和提升。作为柴胡、党参、冬花等药材的主要原产地之一,秦安县的柴胡种植不仅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优良的品质,使得秦安县的柴胡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中药材产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柴胡绿色优质种植技术

1、柴胡栽培的选地与整地

选地是柴胡栽培的首要环节,对于其根部发育和药材质量至关重要。考虑到柴胡的生长习性,应优先选择那些沙壤土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进行种植,这类土壤通常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够为柴胡的根部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特别是那些土壤颜色偏红的地块,往往富含矿物质,更利于柴胡的生长和药效积累。在选地过程中,必须避免选择那些排灌性能差、容易积水的洼地,因为柴胡怕涝,积水环境会导致其根部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可以考虑在新建果园中采取果药间作的方式进行种植,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通过不同作物的相互作用提升土壤肥力。整地是柴胡种植前的必要准备,需要对选定的地块进行全面深翻,以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在深翻的同时,可以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667m2,二铵10~15kg/667m2,或磷钾复合肥20~30kg/667m2,这些肥料能够提供柴胡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其健康生长,深翻的深度应达到30cm左右,以确保土壤充分疏松,有利于柴胡根系的伸展和驻扎。在柴胡播种前,还需要根据地形和种植方式制作相应的畦,宽1.3m的平畦或30cm的宽畦都是比较合适的种植柴胡的,但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深翻整地和制作高畦进行栽培的柴胡产量和质量往往优于平畦种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制作高畦进行栽培。

2、柴胡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柴胡种子别具一格,形态为双悬果,呈椭圆状,左右略扁。其分果瓣状如小香蕉,表面起伏有序,尺寸小巧,长度大约3.5mm,宽度介于0.7~1.1mm之间。种皮为深褐色,触感略显粗糙且布满自然的纹理,种子内含油性胚乳,而胚芽则相对较小,精妙地嵌于胚乳之中,每粒柴胡种子的平均干重约为1.3g,其生长周期较短,常温下保存期限不超过一年,故播种时必须选用新鲜且处理得当的种子。在选种时,可轻轻掰开种子观察其断面,若呈油润光泽,则为优质种子,新采收的种子胚芽往往未完全发育,多处于休眠态,需经后熟处理以激发其生长潜能,由于柴胡花期和果期均较长,导致果实大小和成熟度差异显著。柴胡种子的发芽率通常在30%~55%之间,适宜条件下播种后约30d可出苗,为确保柴胡种植产量,播前种子处理至关重要。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有三种:首先是机械脱皮法,即精选无病虫害、来源于往年健壮植株的种子,利用细沙搅拌或类似碾米机的设备去除部分外皮;其次是沙藏法,将种子与湿沙按1∶3比例混合,此前需将种子浸泡在35℃水中24h,待种子浮于水面后移至25℃恒温环境催芽,大部分种子裂口后即可去沙播种;最后是药剂处理法,使用如1%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溶液等专用浸种剂清洗种子以消除病菌,种子阴干后即可播种。

3、柴胡生长过程中的播种方法

①合理选择柴胡的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的选择对于柴胡的生长至关重要,需要紧密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播种。春播适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此时气温回升,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萌发;夏播则应在5月至8月6日之前完成,避免高温对幼苗造成伤害;秋播宜选在8月中旬,不迟于9月中旬,以确保种子在入冬前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冬播则可在9月下旬至12月下旬进行,利用冬季的低温促进种子后熟。合理选择播种时间,能够确保柴胡种子的顺利萌发和健康生长。

②柴胡常见种植方式选择

种植柴胡可采取多种方式,其中常见的包括撒播和条播。撒播是将经过处理的种子与一定比例的细土混合后,均匀撒入待种区域,为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撒播后需细耙三次。相比之下,条播方式需要在已翻耕的土地上按照15cm的行间距开沟,将种子撒入后覆土,覆土厚度应控制在约1cm,以防过厚影响出苗。

③柴胡三种主要播种方法

播种柴胡主要有育苗移栽、直播以及套种三种方式。育苗移栽需预先整理土地,在畦面上以条播或撒播的形式均匀散布已处理的种子,并用细土和细堆肥的混合物覆盖,此方式需特别留意苗床的温度,使其维持在柴胡种子的最佳发芽温度区间内,播种后约10日,幼苗便可破土而出。当根部直径长至约3mm、长度达到6cm时,便可进行移栽,移栽时应挑选无病害、生长健壮的幼苗,并注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同时尽量减少对根部的损伤。定植时,行距要适中,深浅得当,以确保植株的根头能够露出地面。直播则分为春播和冬播两种。春播通常在3月下旬地温稳定后进行,而冬播则需在土壤解冻前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冬播的出苗率和齐苗率都略高于春播。

三、柴胡各生长周期的田间管理措施

1、柴胡种子生长初期的中耕除草技术

柴胡种子的生长初期需要特别关注土壤湿度,以确保顺利出苗。当幼苗生长至约5cm高时,便可以进行松土、除草和间苗等工作,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生长强健的幼苗,及时淘汰病弱苗,以保证整体生长质量。定苗的密度应控制在675万~1350万株/hm2之间,行间距则设定为10cm,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进入6月后,随着幼苗生长进入旺盛期,补苗工作也应随之展开,此时,可以适当追加肥料和补充水分,以满足柴胡幼苗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7~8月是柴胡生长的关键时期,为防止抽薹开花影响根部发育,需要人工摘除苗蕾,这一步骤对于保证柴胡的药用品质至关重要。柴胡幼苗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因此,一旦发现杂草滋生,应立即进行清除,清除杂草时要做到早发现、勤清除,特别是在雨后,土壤松软时更要及时除草,以防止杂草与柴胡幼苗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

2、柴胡出苗期的水分管理措施

柴胡出苗期的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在此期间,必须避免土壤过于干燥,因为旱地容易导致出苗不齐,甚至造成大量幼苗死亡,为确保柴胡幼苗的健康成长,需要经常浇水以保持地表湿润。但浇水时不能直接浇灌到幼苗上,以防对幼苗造成伤害,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土壤板结,这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的渗透,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喷壶进行喷水,以确保水分均匀分布在土壤中。

3、柴胡生长期根苗的管理

在柴胡生长的第一年,由于其生长态势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叶茎丛生且生长速度较慢,该阶段的管理重点应放在壮苗和促进根系生长上,为实现高产高质的目标,可以通过增加中耕松土次数来优化幼苗的生长环境,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还能提高植株的整体生长态势,并减少过早分蘖的情况。在生长期内,建议进行至少三次中耕,特别是在干旱或雨后,这样的操作尤为重要,当柴胡生长到8月份时,田间植株可能会出现抽薹现象,为了减少内部不必要的营养消耗,此时应及时进行摘蕾操作。

4、柴胡植株的越冬管理

随着冬季的临近,柴胡植株逐渐进入休眠期,叶片凋零,生长活动减缓。为确保柴胡在春季能够顺利复苏并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越冬管理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在土壤冻结之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越冬水浇灌,以确保土壤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防止冬季干旱对植株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为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柴胡根系的健康生长,建议追施过磷酸钙20kg、硫酸铵10~15kg,这两种肥料应按照推荐用量在行间开沟追施,并随后用土壤覆盖严实,以确保肥料充分融入土壤,为柴胡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助其顺利度过寒冬。

四、柴胡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防治

1、地老虎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

地老虎是柴胡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地下害虫,以其独特的危害方式给柴胡的生长带来严重威胁。在防治地老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从源头减少其发生与危害。农业防治方面,通过合理的耕作和轮作制度,减少害虫的滋生环境,例如,在柴胡种植前深翻土地,可以破坏地老虎的越冬环境,减少其虫口密度。此外,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留物,也能减少害虫的藏匿和繁殖场所。物理防治方面,可以利用地老虎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进行诱杀,在柴胡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能够吸引并杀灭大量地老虎成虫,同时,也可以利用糖醋液等诱饵进行诱杀,降低其种群数量。除此之外,可在播种时使用100~200g/667m2的杀虫丹或杀虫双粉剂,与土壤混合后撒播于地内,生长期间若发现地老虎危害,可采用90%的敌百虫或40%的氧化乐果乳剂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柴胡根腐病的发生及物理防治方法

根腐病是柴胡的一种常见病害,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更容易发生,该病主要侵害植株的根系,导致根部腐烂,影响柴胡的生长和产量,为防治根腐病,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粉800倍液喷洒叶面,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另外,敌克松兑水灌根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面,首先可以通过调整土壤环境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合理控制土壤湿度和通气性,避免过度浇水和积水,有助于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此外,利用夏季高温进行土壤消毒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在柴胡收获后,将地块深翻并暴晒,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根腐病的初侵染源。

3、柴胡斑枯病的科学用药防治办法

斑枯病,一种常见于柴胡叶片上的病害,初期会在叶片上形成圆形病斑,随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焦枯,严重影响柴胡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为有效防治斑枯病,必须采取科学、精确的用药用量策略。在发病初期,推荐使用波尔多液进行喷雾防治,可以配制比例为1∶1∶100的波尔多液(即1份硫酸铜、1份生石灰和100份水),充分搅拌均匀后,使用喷雾器对柴胡叶片进行细致全面的喷洒,用药量方面,建议地使用波尔多液约30~40kg/667m2,确保药液能够均匀覆盖叶片表面。除了化学防治外,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也是防治斑枯病的重要手段,及时清理地块中的病残体和杂草,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同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有助于减少斑枯病的发生。

4、柴胡蚜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蚜虫作为柴胡生长周期内的典型害虫,其危害不容忽视。这些微小的昆虫主要以柴胡的嫩梢为食,它们密集地聚集在新生长的枝叶上,通过吸取植物汁液来获取营养,这种取食行为不仅会导致柴胡叶片的畸形和卷曲,还会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阻碍柴胡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在柴胡的花期,蚜虫的大量繁殖和取食会显著降低花朵的质量和数量,对柴胡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造成双重打击。为了有效应对蚜虫对柴胡的危害,可以借助化学防治方法来消除蚜虫,这一方法快速且效果显著。建议使用40%乐果乳油兑水后进行细致喷洒,能够迅速减少蚜虫的数量,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每个季节建议喷洒次数不超过3次,以避免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过度伤害。除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方法也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引入蚜虫的天敌昆虫,如瓢虫、寄生蜂等,可以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自然控制蚜虫的数量,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还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柴胡种植区,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结合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是实现柴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5、柴胡田间其他地下害虫的防治

除了地老虎外,柴胡田间还可能发生其他地下害虫的危害,如蛴螬、异色瓢虫等。这些害虫同样会侵蚀植株的根部,对柴胡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为防治这些地下害虫,可以采取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的方法,另外,使用50%辛硫磷兑水于傍晚喷洒田间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保持田间清洁和合理的耕作制度也有助于减少地下害虫的发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