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中玉米高产种植和制定病虫害全面治理方案

作者: 陈海燕

玉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植株高、叶片较宽大的明显特征。随着新时期市场波动的趋势变化,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仍将持续提高。本文在清晰认知现代化农业中玉米高产种植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新型栽培理论和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断强化品种优势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以期能够为关注该方面的人们,提供全新的实践方向。

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中,如何保证玉米作物优质高产是新时期首要落实的任务。基于玉米的高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其质量的需求,应持续优化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玉米高产质控提升措施,进一步推动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我国粮食供应充足、安全。

一、现代化农业中玉米高产种植的重要性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够为人体补充优质能量。同时玉米可以广泛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如制作饲料、燃料、充当工业原料等,发挥有力的支持作用。新时期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人们应提高对玉米高产种植的关注程度,着重研发相应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便能够更好地确保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完善现有的产业链。因此,投资玉米产业能够获取更高的回报率,利用其强大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助推该产业走向高质量的转型新趋势,强化我国粮食安全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高产玉米的种植技术

1、选择优质品种

玉米种植期间选择优质的品种,能够从根本上为提升高产玉米的质量奠定基础。技术人员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根据当前种植区域的地理、水文、气候等环境条件,实施针对性的品种优势分析、挑选。必须优先确定玉米品种是否适合在当前地区进行种植,如满足基础的种植环境需求情况下,进一步选择表现更好的品种类型,如抗旱、抗涝、抗倒伏等。技术人员应调查种植区域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同时应掌握当地常规的病害、虫害特点,通过对症分析的方式,明确新选品种需具有强大的抗病虫害能力。不适应当前区域的玉米种子可能会存在发育不良,又或者会出现无法正常萌芽的现象,实用价值较低,不能发挥其原有品种的培育优势。技术人员在挑选种子期间应端正自身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杜绝只查看高价的玉米品种,忽视低价种子的情况。品种的优势不应以价格高低作为判断基准,价格标签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帮助技术人员参考自身资金能力、选择高性价比的品种。采购种子的渠道,最好选择信用值高的优质培育基地,其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低劣种子充当优质高价种子贩卖的问题,从而保证玉米品种的质量。同时还要适应目前市场上人们需求的偏向类型,如甜玉米、黏玉米等,选取特色的玉米品种。

玉米品种应具有良好的培育优势,以便能够稳定生产的数量,并确保质量得到保障。以黄淮区域进行举例,该地区常见的种植品种有郑单958、高优1号、众信1号、大众958、中科11、迪卡516、良玉99等。一般来说,优质的玉米品种产量应超过10000kg/hm2,且空杆率应相对较低,具有高适应性的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秃尖的占比较小。同时,仍需确定玉米的品质符合现有国家农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标准,如其长期放置的生霉种粒应低于2%,能够快速完成风干、脱水,适宜落实当地特色的生产种植方案。选取品种的参考实践报告中,玉米结粒期的实际产量需达到6500kg/hm2,维持较为稳定的种子发芽率。因此,选用适宜的玉米品种能增加最终收获产量,以此达到现代化玉米种植高产的发展目标,为培育优势更强的种粒基因,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采用种子包衣

进行玉米种植以前需要使用种子包衣技术,为种子生成表层药用防护病虫害的薄膜,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种衣药剂的主要成分是杀虫剂、杀菌剂、调节剂、微量元素等,其使用具有一定的顺序流程。技术人员可以采用50%含量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溶液,或者70%含量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溶液浸泡玉米种子,时长应控制在15min左右。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可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并在阴凉位置进行风干,进一步唤醒种子的活力,提高苗期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技术人员可以选择自己配置玉米种衣剂或到优质厂商处购买适宜的药剂类型。根据当前选用的玉米品种,调制适合当地生态环境需求与种子生长条件的配置比例,如100kg种子:500g种衣剂。可以事先把种子放到25℃左右的温水环境中浸泡3h,随后利用较为湿润的沙子培育玉米种子,技术人员需间隔12h对种子的状态进行1次检查,若出现露白现象则可以缩短最终田间的出苗时间。也可以通过调整种子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幅度,提高其适应种植区域环境的能力,尽可能发挥玉米的品种优势茁壮成长。

3、确定播种时间

高产玉米的播种时间,需要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选择,其是提高现代化玉米产量的重要步骤之一。夏玉米一般会采取早播种的形式,其提前播种的时间越早,后续产量提升的幅度也就越高。严禁在多雨的时期内进行播种,应控制栽种的深度在5cm左右浮动,避免玉米种子发育时扎根困难的现象发生,影响实际的种植效益。选择先进的机械设备(如种肥一体机等),积极推行全新的农业技术理论,开展高适应性的玉米栽种方案设计,持续将原有的系统、配件等进行升级、优化,以便可以有效把控播种的间距、穴内的种粒数量等参数。掌握当地种植玉米的历史经验,选定种植的密度设置参数指标(不同的玉米品种密度设置各异),进一步处理大小苗的概率问题。通过开展高效的免耕播种,促进原有玉米产业逐渐开始规模化、标准化,保证后期的机械收割操作可以顺利执行,节省人工的雇佣成本和额外资金投入。

4、定期田间清理

技术人员需要提高对玉米种植区域田间管理情况的关注程度,如发现存在杂草、积水等应立即进行清理操作,保证种植区域的养分全部提供给玉米植株。通过施肥补充玉米所需的营养后,需对常见田间问题设计有效的处理方案,便于玉米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可以在田地的周边挖掘排水沟,利用地形优势采取引流措施,将雨季田间残留的积水引到沟内,避免过量积水造成的幼苗根系腐烂、发黑等情况发生,实现高质量的田间管理。除草的方式有人工、化学两种,聘用人力开展除草作业的优势是没有化学污染、残留,缺点是工期较长、雇佣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选用化学除草的手段,利用技术人员对杂草类型、生长特点的详细了解,选择适合的低污染除草药剂,优化玉米生长环境,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

5、合理调配水肥

为实现玉米的高产目标,应合理调配肥料的配置比例,设计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案。种植前需对种植区域的土壤酸碱程度、养分种类含量等开展检测,同时出具一份详细的检测报告,以此确定选择的化肥类型。举例来说,某地土壤的氮、钾和磷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可以在该区域使用复合肥调节玉米的生长环境,添加适宜的微量元素。玉米种植基肥施加的主要类型为有机肥料(猪、牛等生物的粪便),每公顷的实际用量为3000kg左右,若土壤的肥力情况严重缺乏,应继续加大使用量直至5000kg为止,避免过量后烧伤幼苗的根部。玉米成长过程中需依照当前生长状态,确定追肥的类型、强度,完善条施或者穴施的应用技巧。科学的施肥方式,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量,可以有效降低额外资金支出,甚至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盐渍化的可能性。玉米作物全生命周期中可使用的营养元素约为:每公顷220kg氮、90kg磷、120kg钾。

技术人员需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灌溉方案,通过选择高质量的灌溉技术,结合先进的管理设备,可以更好地监测、满足玉米植株的水分需求。在玉米出苗期间应进行适当的灌溉,次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湿润的状态即可,避免过度灌溉形成土壤板结的现象。拔节期间玉米成长的速度有所提升,原有的水分供应量无法满足此时变化,因此,必须增加灌溉的用水量,控制灌溉的频次,平均每亩需增加到45m3。结实期的玉米植株需水量持续上升,如无法满足水分供应的基础指标,可能会导致其延迟成熟和种粒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空壳率增多。技术人员可使用滴灌或者喷灌,这两种灌溉方式能够针对玉米植株实施精准供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杂草的存活率。规模化的玉米产业园区应推广喷灌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整个灌溉环节的管理效果,助力高产的要求指标可以顺利达成。

三、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1、病害防治

①玉米霜霉病

玉米霜霉病的危害等级较高,其一旦在玉米种植区泛滥难以及时、高效实施治理。病菌通常会以游动孢子囊形成的芽管,或者利用菌丝从气孔的位置开始侵入玉米叶片。该病菌在叶肉的细胞间持续扩展感染范围,通过叶鞘慢慢进入到玉米的茎秆中,在茎端、嫩叶上完成最后的寄生。病株成长周期内会同时产生大量游动的孢子囊,其借助气流、雨水来对其他的植株再次进行侵蚀、感染。田间的湿度达到85%以上、玉米种植的间距较密、通风不畅和重茬连作等都是玉米感染霜霉病的主要原因。

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化学手段进行有效的防治,如:选择35%含量的瑞毒霉拌种剂+玉米种子完成拌种调配,从根源上减轻受灾的区域范围。可以使用以下任一溶液进行防治:25%含量的锐毒霉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90%含量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稀释400倍;64%含量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72%含量的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稀释700倍;或12%含量的绿乳铜乳油稀释600倍。这些方法都能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存在杀菌剂抗药性的种植区域,应选用69%含量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并定期轮换使用化学药剂,避免大规模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也可以使用农业防治的方式,及时清理田间的玉米病残植株。技术人员需在免耕播种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预防大量积水残存淹没玉米幼苗造成的影响。

②玉米叶斑病

玉米种植期间容易受到叶斑病的侵害,其会对玉米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大规模的植株死亡、减产。表现的特征是叶片出现病斑,颜色多为黄褐色、青灰色,长度在6cm左右,宽度在1.4cm左右,且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病斑开始相互连接、叶片最终枯死。提前针对玉米叶斑病进行预防,可以降低该病造成的影响。在病害暴发的区域内,喷洒75%含量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70%含量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或者也可以采用75%含量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70%含量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又或者40%含量的多·硫悬浮剂500倍溶液、50%含量的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溶液等,田间需每隔10d施药1次,持续施药1~2次。农业防治主要有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清除早期感染的植株病叶、秸秆等。基于此,适时选择早播,追施有机肥料,预防、控制叶斑病的感染范围、危害程度。

2、虫害防治

①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虫害爆发后会出现大量的叶片枯死、茎干倒伏、种粒干瘪问题。每年8月上旬~9月初是该虫害危害最严重的阶段。玉米感染红蜘蛛虫害的原因有高温干旱、田间杂草多(灰菜、野生大豆、鬼针草、酸菜果等均会成为红蜘蛛传播的途径),该周期内植株成长较为高大、叶片密集,很难形成有效的整体防治。第一,农业防治。技术人员可以在玉米收获之后立即制定有效的田间管理方案,清理秸秆、枯叶、残根、杂草等,破坏红蜘蛛越冬的载体。种植前期采取免耕操作破坏越冬的虫卵。尽可能实现分区轮作,避免玉米种子埋入土壤时感染到去年的病原。采取恰当的灌溉技术,保持适宜玉米生长的田间环境,限制其他感染植株传播虫害。第二,化学防治。种植前按照一定的剂量撒施呋喃丹颗粒剂,优化土壤的环境。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内吸型杀螨剂水铵硫磷+水+细砂混合后制作成的毒砂,在湿润的田间防治、灭杀红蜘蛛。爆发高峰期田地内应每亩配置75ml三氯杀螨醇乳油或者50ml哒螨克乳油,随后添加40kg水实施全田的轻微喷雾治理。若气候干旱可以间隔13d左右喷雾1次,用药2~3次即可。前期可用40%含量的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溶液、40%含量的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溶液;中后期则使用0.2%含量的阿维虫清乳油2500倍溶液、1.8%含量的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溶液。

②玉米螟

玉米螟是高产玉米植株的主要虫害,其影响的范围涉及心叶、穗、花、茎干等部分。该虫害属于钻柱型害虫,其会蛀穿玉米的心叶,也能够对雄花的根基展开破坏。受到玉米螟侵害的茎干很容易折断,产出的种粒也相对干瘪,部分甚至无法生长穗粒。为有效防治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技术人员可以在受灾区域投放赤眼蜂,通过生物天敌的捕食性灭杀玉米螟虫卵。也可以在玉米结心叶阶段利用白僵菌或Bt粉剂对螟蛾进行灭杀。第二,使用2.5%含量的杀螟灵1号颗粒剂250g+3kg细砂,进行治理。还可以选择50%含量的辛硫磷,或者40%含量的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溶液进行防治,能够有效预防抽穗期的玉米植株受虫害侵食。第三,通过高压泵灯或者频振式杀虫灯(7月上旬~8月上旬之间开灯)可以吸引灭杀玉米螟的成虫。

总之,全面深化现代化的农业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够对保障玉米的产量、质量提供有力支持,进而有效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技术人员应持续推广高产玉米的种植技术,加大栽培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进一步汲取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经验,制定综合、全面的治理方案。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增加农业技术宣传和投资力度,助推玉米种植走向优质高产的发展方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