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高温闷棚操作技术细节及注意事项深入探讨
作者: 郭万圣利用盛夏高温季节,在保护地蔬菜收获拉秧后,采取闷棚消毒,是一个杀灭病菌和虫卵及杂草,改良活化保护地土壤的好办法,目前在保护地蔬菜栽培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所谓的高温闷棚,就是利用太阳的高温和特定药物熏蒸作用进行棚内消毒,通常在每年的6—9月份进行。高温闷棚的主要优点是:成本较低、污染较小、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容易被广大种植户接受和采用。但是,在相关调研时,有种植户反映,在进行高温闷棚时虽然采取了正确的闷棚方法,又选用正规的闷棚产品,但闷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经过调研,高温闷棚效果不佳,主要是一些技术细节没有做到位,基于此,本文对高温闷棚的一些技术细节进行探讨,以期广大种植户在生产中借鉴应用。
一、做好准备工作
1、彻底清理棚室
对蔬菜拉秧拔园后的棚室进行彻底清理是保证高温闷棚效果最基础的工作。相较于露地栽培蔬菜,保护地生产蔬菜的显著特点是由于连年的高密度重茬种植和环境相对密闭狭窄。因此,棚室内尤其是土壤中累积的病原菌及害虫(卵)较多,而在上茬蔬菜拉秧后对棚室进行彻底清理,可以显著减少其土壤内的根结线虫及有害菌等病原数量,可借机将附着于蔬菜根系上的部分自毒物质和根结线虫及病菌携出,以免其对下茬蔬菜继续造成危害。
也有一些种植户觉得,在上一茬蔬菜拉秧后马上对其进行清理,因其植株此时含水量尚高且枝叶丛生,往棚外清运较为困难,而应该利用高温闷棚先将植株闷干,而后再清理出棚,但生产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虽然高温闷棚后蔬菜植株已经失水干燥,往棚外清运比较方便,但对于根结线虫较为严重的棚室,其内的蔬菜植株根系在闷棚结束后往往已经腐烂而难以彻底拔除,这样根系上的线虫就会有一部分继续存留于土壤中;而如红蜘蛛等一些小型害虫,当其生存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大量快速繁衍并结网进行休眠;很多病菌一旦遭逢不良环境,也往往能产生大量的休眠孢子,且其孢子壁通常也比较厚,棚内的高温也很难将其彻底消灭。一旦闷棚结束,待到环境条件合适时,这些害虫卵及休眠孢子就会萌发而继续侵染危害下茬蔬菜。
基于以上原因,建议菜农在上茬蔬菜拉秧后,进行高温闷棚前,一定要先对棚室进行彻底清理。必须先把蔬菜植株及其根系以及残留在地表的残花、病果、病叶等全部卸至棚外做妥善处理,如若蔬菜拉秧时因土壤含水量较低而蔬菜植株难以拔除,可在此前整棚浇1次小水,待土壤湿润后再进行,必要时可用铁锹等工具,要避免上茬蔬菜植株的断根、须根等在土壤中残留。此外,清棚时还必须把棚室附近的小灌木和杂草一并彻底清理,以免其成为害虫的活动栖息场所和迁飞入棚的“中转站”。
2、农家粪肥须提前施入
较之化学肥料,农家粪肥的主要优点是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施入土壤后可以被其中的微生物分解为腐殖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且会产生大量的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氨基酸类及活化酶类等有益物质,对于土壤形成优良的理化性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粪肥施入前,必须进行彻底腐熟,以免发生烧根、烂苗等现象。如果因故粪肥没有提前腐熟,可以在闷棚前将粪肥施入,使其在高温闷棚过程中逐渐腐熟,在粪肥的发酵腐熟过程中,棚室内土壤中的微生物非常活跃,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抑制病原菌的发生。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对棚室彻底清园后,把农家粪肥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而后按粪肥腐熟剂的施用要求将其兑水稀释,均匀地喷洒在粪肥上再将粪肥翻耕入土。这种腐熟方法因其操作简单和省时省工,在当前较为常用。
3、使用大马力旋耕机翻耕土壤
翻耕时建议使用大马力齿轮的旋耕机,因普通旋耕机翻耕深度不够,其深度多在20厘米上下,既易造成地表及浅层土壤养分富集,还会导致犁底层和耕作层较浅,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和深扎。尤其是多年栽培蔬菜的老龄棚室,更需使用大型齿轮的旋耕机进行深耕翻,能打破固有犁底层,显著加深耕作层的厚度(其旋耕深度可达35厘米以上),促进根系深扎。栽培辣椒等浅根系蔬菜的棚室土壤,通常其深翻深度达到25厘米即可,但其他茄果类蔬菜如茄子、番茄等,建议每隔1年必须进行1次35—40厘米的深耕翻,以促其根系深扎并有足够的根量,利于其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和养分,对定植后的缓苗和其后的健壮生长有一定促进效果。
4、棚室密闭要及时
高温闷棚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保持棚内较高的温度。所以在闷棚前须先检查棚膜是否完整(如有破损,对于较小的破损部位,可用棚膜专用胶带进行修复;如若破损处较大,须先把破损处的周围进行清理,而后再用毛刷等蘸取专用胶水涂抹,等到3—5分钟后,取一块质地相同、稍大于破损面积的棚膜贴在上面,胶水干后即可粘牢),而后再将全棚彻底密闭,还要注意必须覆盖地膜(如果不覆盖地膜,会导致土壤达不到预期温度,影响闷棚效果)。比如根结线虫,其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5℃10分钟,但如果未覆地膜,虽然棚室内的温度也能达到70℃以上,但是在土壤10厘米深处的温度最高却只有50℃,这样就会使预期的杀菌、杀虫效果大打折扣。高温闷棚时最好使用全新地膜,确需使用旧膜也一定要注意对破损处提前修补,这样才能快速提温,保证闷棚效果。
对于病害较为猖獗的棚室,建议种植户在将棚室密闭后,再施用大棚专用的空气消毒片,利用其“无口不入”的特点,将附着在墙缝里、立柱上、钢管(丝)等处的病菌、孢子等彻底消灭,提高闷棚效果。
二、选择正确的产品
1、选用正规闷棚用品
种植户要注意选择购买标识清楚、正规的闷棚产品。正规的合格的产品标签上必须有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以及产品质量标准号等,只有经过审查批准登记后的农药才能生产和进入市场,否则即为不合格产品,要注意其标签是否完整、标注的成分和含量是否清楚以及生产日期,切勿购买和使用标签残缺不全、有效成分含糊不清以及过期的农药。
2、熟知作用机理 避开操作误区
种植户在选择闷棚材料时,应综合考虑自己棚室的土壤类型、蔬菜种类和使用时间等因素。重要的是避免跟风或盲目购买,确保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1)棚室土壤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壤土适合水剂,因其使用时操作较为便利;偏砂质土壤由于其通气透水性较强,建议最好选用颗粒型产品;如果是酸性或强酸性土壤,就应该用碱性的石灰氮,其既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且能补充钙素,适用于酸性土壤棚室。
(2)要根据栽培的蔬菜种类:栽培黄瓜等瓜类蔬菜的棚室通常根结线虫为害较为猖獗,可以选用威百亩的水剂,其对根结线虫有较显著的防除功效;颗粒型的石灰氮具有良好的杀灭地下害虫和土壤病原菌效果,因此,其适用于栽培茄子和辣椒等土传病害较多的棚室。
(3)须结合使用的时间:对于一年两茬或茬口较密的棚室,推荐选用液体产品,该类产品通常在使用7—10天后即可定植蔬菜;而对于休棚时间较长、有较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的种植一年一大茬蔬菜的棚室,建议选用颗粒剂产品,因其持效时间较长。
3、常用的闷棚药剂
闷棚药剂不同,其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基于此,广大种植户必须在了解其作用机理和特性后再选购和施用。
(1)威百亩:即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广谱型土壤熏蒸剂,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施入后即与土壤中的水分发生反应(施用时土壤含水量在65%—75%之间、土温10℃以上效果最好)而产生异硫氰酸甲酯。通过异硫氰酸甲酯的熏蒸,对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及有害微生物进行杀灭。其主要优点是能完全降解,不会对下茬蔬菜产生负面影响,防治根结线虫和土传病害效果良好。但要注意施用时,必须现配现用,不可与含钙的农药及肥料混用。
(2)石灰氮:其主要成分为氰氨化钙、氧化钙,施入土壤后,与其中的水分反应释放单氰胺和双氰胺,对真菌、细菌和根结线虫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为强碱性产品,只适用于酸性土壤,碱性土壤不宜使用(这是因为在碱性土壤环境中,石灰氮所含的氮素很难和土壤颗粒结合而挥发造成氮素浪费,且其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使土壤的碱性进一步变强,不利于土壤的调理和改良);再是最好与未腐熟的有机粪肥混匀后施入(这是因为石灰氮能调节与有机肥的碳氮比,其分解产生的氰氨又能进一步促进有机肥的腐熟,再是有机粪肥在腐熟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可使土壤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温度,可致根结线虫和其他病原生物较短时间内失去活性);②石灰氮在土壤中最终可分解成氨而且不易淋失,肥效较高,持效期长,基于此,施用石灰氮后宜酌情少施其它氮素肥料,以避免造成氮素过剩而使蔬菜发生旺长。
(3)棉隆:环保广谱型土壤消毒熏蒸剂,其突出优点是高效、低毒且无残留。施入后与土壤溶液发生反应而生成异硫氰酸甲酯、甲醛和硫化氢等物质,可快速扩散到土壤的颗粒缝隙中,对根结线虫、真菌、细菌及杂草等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4)噻唑膦:为有机磷类杀线虫剂,既可触杀又能通过内吸传导杀虫,且其杀线效果不受土壤含水量等条件制约,持效期也比较长,可杀灭各类蔬菜的根结线虫。根结线虫病较重的棚室建议施用该产品。
三、操作步骤
1、剂型不同,施用方法有区别
当前施用较为广泛的闷棚产品,其剂型和作用机理不尽相同,所以使用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当前,闷棚产品的施用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全棚撒施、开沟和膜下冲施。随水冲施法和开沟法适用于水剂或水溶性产品,撒施适用于颗粒剂(如石灰氮和棉隆),如威百亩既可冲施又可开沟施用,而颗粒剂如石灰氮、棉隆等主要采取全棚撒施的方式。至于药剂的具体用量,必须根据棚室内的土壤情况及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确定。
(1)沟施法:①灌溉后整地。土壤耕翻前3天先整棚浇一遍小水,使土壤的含水量达到50%—60%,不宜过湿,这样既能使土壤充分湿润,又能确保其后能够进行耕翻操作;②耕翻。先将足量有机粪肥均匀施于地表,而后进行耕翻(深度应超过25厘米);③开沟。开挖深度在20厘米左右的施肥沟,沟距约25厘米;④施药。将威百亩20—50公斤(每亩用药量)兑水稀释70—80倍稀释后均匀地洒入沟内。⑤覆土盖膜并封闭棚室。边覆土填沟边覆盖薄膜,有条件的最好使用EVOH膜(该类膜为闷棚专用膜,也可选用厚度在0.04毫米以上的无透膜),一定要盖严盖实,不能有裸露的土壤。覆膜后立即将棚室密闭2周左右,还必须保证其中至少有1周至10天的晴好天气。⑥揭膜散气。闷棚结束后,应先将地膜揭开,通风散气1—2天后将土壤深耕翻25—30厘米,晾晒1周左右即可栽植菜苗。
(2)膜下冲药法:①翻地(操作方法同上)。②做南北方向的畦。畦面宽度60—80厘米、垄沟宽20—30厘米、深25厘米,而后将畦面整耙平整。东西或南北向覆膜后并将两头压严实(膜间宜交错15厘米左右)。③注意将地膜压严实(包括膜间交错处),仅留灌药口。④随水冲药。将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地冲入土壤(用量同上),并及时将入水口压严实。⑤密闭熏蒸、揭膜散气(操作方法和要求同上)。
(3)全棚撒施用药法:①浇水施肥(同上)。②撒施石灰氮。通常情况每亩棚室须施用20—30千克石灰氮,将其均匀地撒于粪肥表面。③浅耕翻。以使粪肥和石灰氮及土壤均匀混合。④深耕翻。使用大功率旋耕机进行深耕(25—30厘米),把粪肥和石灰氮深翻入土。⑤做畦和覆膜(其要求同上)。⑥膜下浇水。从薄膜下往畦内浇小水,水量以其能流到畦端即可,这样可以保证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70%(如果地块保水性较差可再灌水1次),切不可采取大水漫灌方式,以免田间积水。⑦密闭熏蒸、揭膜散气(同上)。⑧翻耕土壤。这一步主要是使土壤中残留的单氰胺气体释放散逸以免其伤害下茬菜苗的根系,又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利于下茬菜苗的生长。
四、注意事项
1、化学闷棚须与高温闷棚结合进行
无论使用何种药剂对保护地土壤进行熏蒸消毒处理,与高温闷棚同步进行效果更为理想。清园后,蔬菜植株上的病原孢子等在棚里墙缝、立柱和土壤等处会有一定量的残留,对此,可在整地后整棚喷洒阿维菌素混合菌核净等杀菌剂,喷药要力求细致周到,(也可将棚室密闭后,使用百菌清等烟剂熏棚),然后进行1周左右的干闷,此时棚室内最高温度可超过60℃,可以杀灭墙体缝隙、立柱及土壤5厘米深处的大部分害虫和病菌。
2、要确保稳定的棚内高温
要保证棚内和土壤一定深处有较高的温度,首先要保证棚室密闭,其次,还要覆盖地膜。据我们调研,不少棚室高温闷棚达不到预期效果,就是因为整棚未彻底密闭或未覆盖地膜。比如根结线虫的致死温度是55℃(须10分钟以上),如未覆盖地膜,尽管棚室内的空气温度较高,但土壤内10厘米深处的温度却往往不会超过50℃,这样就难以达到全面彻底杀菌、杀虫(卵)的效果。
用于覆盖的地膜最好是新膜,必须使用旧膜时,也要提前进行检查,以确保无破损;闷棚时间要充足,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要保证闷棚必须有连续10天以上的晴好天气,这样才能确保棚内有较长时间的充足光照和稳定的高温。如果遭逢阴雨天气,应酌情延长闷棚时间。
此外,由于闷棚药剂在土壤中分解后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因此,种植户操作时必须谨慎小心;闷棚结束后,还要确保通风晾晒时间的充足,以免残留的气体对即将定植的蔬菜幼苗产生伤害,可先将棚室放风口和出入口等完全打开,待通风1—2天后再入棚揭膜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