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药浅生定向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 谭春华
紫山药是山药的一个特殊品种,以肉品呈紫红色而得名,它的块茎形状为扁圆形,须根生长于块茎之上。紫山药的块茎可作为餐桌上的美食,也可作为中药材,由此使其被称为“食物药”。随着市场对紫山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使得紫山药的种植规模随之扩大,为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可选择浅生定向种植技术,并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紫山药浅生定向种植技术
1、选地
采用浅生定向技术种植紫山药时对土壤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不是过于贫瘠的地块基本都可以作为种植地。为实现紫山药优质、高产的栽培目标,可以将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便于灌排的沙壤土地块作为首选。当种植地选好之后,应在前作收获后,选择晴好的天气对地块进行深耕,使土壤在太阳下暴晒2-3天,当土壤发白后,于3月中旬起垄作畦,畦高控制在30-40cm之间,畦面宽度以1.4-1.5m左右为宜,每畦包沟1.8m,通过作畦给紫山药种植创造有利条件。
2、育苗
(1)组培苗
将紫山药幼嫩的茎块作为外植体,对这部分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利用温室大棚,采取营养钵假植的方法,当紫山药幼苗的长度达到10-15cm左右时便可移栽。组培苗具有育苗速度快、繁殖方式多等优点,缺点是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2)种薯催芽
选取适宜的紫山药薯块,要求无病无虫、成熟度高,当薯块选好之后,应分成若干小块,尺寸为5cm×5cm,每个薯块上均应带有薯皮。切好的薯块要浸种消毒,可以选用浓度为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将薯块置于药液中浸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取出后晾干。在温室大棚内选取一块平整的地方,铺设厚度为5cm左右的河砂,将晾好的薯块铺在河砂上,薯块的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在薯块上盖湿的稻草,上覆塑料薄膜保温,以免薯块受冻。大约在25天左右,薯块上的幼芽长度达到5cm以上时,便可定植。种薯催芽育苗的繁殖速度相对较慢,并且在种薯切块的环节中会造成大量的薯块浪费,由于这种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长期如此会导致病毒积累,紫山药的品质将会退化,产量也会随之下降。基于此,建议采用组培苗的方法对紫山药进行育苗,这样不但能够减轻病害对紫山药的侵扰,减少农药的使用,而且还能使紫山药的产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3、浅生槽预埋
浅生定向种植以单行栽培为主,整地作畦后,可在畦面上开挖小沟,将浅生槽埋入沟内,要使浅生槽向下倾斜15°,这样浅生槽的上端埋深为10cm时,下端埋深为25cm。根据浅生槽的尺寸,每亩种植地的预埋数量约为2000个,当浅生槽埋好之后,应向槽内施入松软的填料,并用泥土回填,厚度控制在5-10cm之间。在回填的过程中应足施基肥,可选用农家肥、复合肥、磷钾肥,控制好各种肥料的用量,通常情况下,有机肥的施用量以200-300kg/667m2为宜,复合肥的施用量以50kg/667m2为宜,磷肥选用过磷酸钙,施用量控制在25kg/667m2,钾肥选用硫酸钾,施用量控制在30kg/667m2。需要注意的是,浅生槽的两端要埋于土中,不得外露,上端10-15cm的部分回填泥土,不施填料,可将粉砂作为填料,也可将腐熟的谷壳或是木糖等作为填料。
4、定植
(1)选择适宜的时间
湖北地区在种植紫山药的过程中,为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应当对定植时间合理选择,过早或是过晚定植,都可能对紫山药的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最为适宜的定植时间为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在这个时间段,气温回升至16-18℃之间,地温达到15℃以上,便可对紫山药进行定植。为避免阳光暴晒,定植应当选择晴天的下午或是阴天。
(2)定植方法
以组培苗作为紫山药育苗方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定植:选择带土的幼苗,栽植于浅生槽的上端,当幼苗栽好之后,应当及时浇定根水,这样有助于提高成活率;以薯块催芽作为紫山药育苗方式时,定植方法与组培苗有所区别,将长出嫩芽的薯块,带有种皮的一面朝下,有芽的一面朝上,与浅生槽平行方向置于槽的上端位置处,每块种薯上只留1-2个健壮的幼芽,其余的幼芽全部去除,以免幼芽过多争夺养分,影响成活率。薯块放好后,在其上覆盖厚度为5-10cm左右的泥土,覆土时要避免损伤幼芽。
5、田间管理
(1)去除杂草
紫山药生长期间,为避免田间杂草对长势造成不利影响,应当选择适宜的方法,对杂草有效去除。为提高杂草的去除效果,可以选用化学除草法,除草时间为紫山药出苗前,此时的杂草比较少,去除效果更好。紫山药正式栽植前,可结合整地除草,以高效、低毒的除草剂作为首选,可以选用浓度为40%的氟乐灵乳油,100ml兑水40kg,以喷雾的方式给药,喷药之后应当及时与土壤混合,这样可以避免药效在阳光的照射下快速分解而失效。需要注意的是,喷施化学除草剂后,应当间隔1周以上才能种植紫山药,并在紫山药种植后的24-48小时内,于土壤潮湿的条件下,用浓度为90%的乙草胺乳油350倍液以喷雾的方式给药,可将除草剂喷洒到浅生槽下端的畦面和畦沟上。对于紫山药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的杂草,可以选用浓度为41%的农达除草剂,按照每100ml兑水15kg的用量,在无风的天气,以定向喷雾的方式给药,喷药时要特别注意,药液不能溅到藤蔓上,以免产生药害。紫山药收获前的50天不可以使用除草剂,如果此时田间出现杂草,则应以人工的方式去除。
(2)地膜覆盖
紫山药出苗后或是搭架引蔓前,在畦面处于湿润状态时,选用宽度为1.5m的黑色地膜对畦面进行全面覆盖,并将地膜的边缘压紧,防止风吹掀开。通过地膜覆盖不但能够使田间杂草得到有效去除,而且还能达到保墒的效果,这样有助于促进紫山药产量的提升。
(3)搭架引蔓
紫山药出苗之后,当幼苗的高度达到20cm以上时,应搭架引蔓。紫山药是一种具有较强藤蔓性的植株,为使光合面积达到最大程度,并保证良好的透光性和通风性,可采取爬藤网引蔓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每畦沿定植行间隔6-8m埋设1根水泥柱,水泥柱埋入地下的深度控制在30-40cm左右,地上部分的高度即为架高,以1.8-1.9m为宜。在每根水泥柱的上端位置处连接钢丝,并牢靠固定,随后用幅宽1.5m,规格为5cm×5cm的尼龙爬藤网的一个边固定在钢丝上,另一个边垂吊向紫山药苗,从而给幼苗爬藤创造有利条件。在两畦之间的水泥柱顶端位置处,沿着钢丝网平铺并固定幅宽为1.8m,规格为5cm×5cm的尼龙爬藤网,为藤蔓平面提供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应确保搭架牢固,避免垮塌。当紫山药的茎蔓长度达到25cm以上时,每株留1-2条的藤蔓引上网架,防止藤蔓因未上架而出现倒伏的现象,被地面的高温烫伤,甚至死亡。之后要将多余的藤蔓和侧蔓及时去除,保证通风,以免藤蔓过多,造成营养分散,影响产量。选择尼龙爬藤网搭架引蔓,可以使紫山药的茎蔓处于同一个平面内,有助于增大叶片的见光面积,可以提高光合效果,能够使植株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同时,可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几率。如果选用竹竿,则会导致含根结线虫病的土壤附着于竹竿的端部,再次使用竹竿时,竹竿会成为病害的传播途径。爬藤网是以悬吊的方式挂设在钢丝绳上,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20-30cm左右,不会与地面发生直接接触,避免了根结线虫病的传播。不仅如此,爬藤网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这样能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4)施肥培土
紫山药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施肥工作,给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在紫山药齐苗后的1周,可在浇水时,施1次提苗肥,以此来促进幼苗发育。之后每隔1个月左右追肥1次,以复合肥为主,施用量控制在10-15kg/667m2。紫山药在8月下旬时,会进入块茎生长期,此时应施用攻薯肥,可以选择雨水施肥,或是灌水后施肥,以复合肥为主,施用量控制在20-30kg/667m2,并施用适量的生物有机肥,以100kg/667m2为宜。除施肥之外,还要做好培土,在保持肥效的基础上,防止根毛出现外露的情况。紫山药在9月下旬时块茎会快速膨大,此时可结合浇水施用钾肥,可以选用硫酸钾,施用量控制在20kg/667m2,并每隔2周施用1次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液面喷施的方式给药,以此来促进营养物质转运。
(5)灌溉排涝
由紫山药的生长习性可知,其耐干旱,但不耐涝。因此,降雨之后要将畦沟内的积水及时排除,以免积水过多导致沤根。紫山药在苗期和块茎生长期时,需水量比较多,在该时期应保持田间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遵循不干旱不浇水的原则,避免大水漫灌。当块茎进入快速膨大期时要勤浇水,使田间土壤保持湿润,防止因浇水不够,导致紫山药的产量下降。块茎收获前1周左右应停止浇水,为采收和贮藏提供便利条件。
(6)采收与贮藏
①紫山药应适时采收,在10月下旬植株的茎叶逐渐变黄,地下的块茎充分成熟,此时便可采收,时间可持续到翌年的3月,为降低贮藏损失,可边采收、边出售。紫山药归属于宿根性植物的范畴,处于地下的块茎和休眠的隐芽对低温具有一定的抗性。采收应选择晴好的天气,并尽可能在上午采收,收获的过程中,要降低破损率,应轻装轻卸,以免块茎受损,对于损伤的块茎可以用草木灰涂抹伤口,这样能避免伤口腐烂。采收后,应保留浅生槽在畦中,以备继续种植。
②由紫山药的生长习性可知,其具有耐寒的特性,短期-4℃不会表现出冻害。因此,最适宜紫山药贮藏的温度为0-2℃。窖藏是紫山药常用的贮藏方式,可在背风向阳的位置处,挖设深度为1m、宽度为1.3-1.5m的坑,坑长按贮藏的数量合理确定。挖好后,在坑底铺设一层稻草,上面放一层紫山药,覆盖一层干细土,再铺一层稻草,放一层紫山药,覆盖一层干细土,直至装满整个坑后,盖上厚度为10cm左右的干草,覆土后压实。
二、紫山药病虫害防治措施
1、炭疽病防治
(1)病害特征
炭疽病主要危害紫山药的茎叶,当叶片感染病菌后出现褐色病斑,病斑中间部位略有凹陷,遇到潮湿天气时病斑滋生出黏质小点,颜色变成黑色。当茎部感染炭疽病后,出现黑色小点,逐步发展成不规则病斑,当病斑不断扩大后会导致植株枯死。
(2)防治措施
①选择无病无伤、色泽饱满的优质品种种植,不得在同一地块连作,需隔3年轮作1次,轮作作物为禾本科作物。在种植前疏松土壤,降低田间湿度,以减少病原菌传播。当发现病株时,及时拔除病株。收获紫山药后需清理土壤上的病残体。采用波尔多液浸泡种子10分钟,可起到预防作用。
②在发病前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于紫山药甩秧上架后用药1次,并在持续干旱或连续阴雨天气时喷药防病,药剂选用80%新万生1000倍液,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③在发病初期喷施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泰安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2000倍液。在喷施药剂后如果遇到降雨,则要在雨后进行补喷。在化学防治中要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2、根结线虫病防治
(1)病害特征
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难以彻底根治。在含水量少、含盐量低、结构疏松、酸碱度中性的沙质土壤中易发生根结线虫病。紫山药的生长最适时期往往也是根结线虫病的高发时期,当气温达到20-28℃,且土壤湿度过高时,紫山药茎皮易被线虫入侵,如果遇到降雨天气,则会加剧病害。发生病害后,受害块茎表面无光泽,出现直径2-7mm的虫根结,导致紫山药长势变弱。
(2)防治措施
①加强紫山药种检疫,选择健壮无病的紫山药种进行繁殖。在种薯处理时用50%多菌灵干粉或石灰粉涂抹到种薯两端,避免因两头开裂入侵病菌。对根结线虫病发病严重的地块进行深翻,让潮湿的土壤充分暴晒,促使地温升高,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
②采用生物技术进行防治,每亩用100亿活孢子/g的线虫毕克200g拌种,或者将2.5亿个孢子的厚孢轮枝菌粉粒剂22.5kg撒施到紫山药沟内,沟深30cm,之后再播种。
③下种前在土壤中施入杀线虫剂,将药剂施入到土壤层深30cm处,控制用药浓度,一般为每公顷用5%线磷颗粒剂150kg,或5%灭克磷颗粒剂90kg,或3%米乐尔颗粒剂45kg。撒药后确保药剂与土壤充分掺和,之后再整地下种。在紫山药生长期发生病害后,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浇入根部穴处,每一病株浇入150mL。
3、斜纹夜蛾防治
(1)危害特征
斜纹夜蛾幼虫啃食紫山药叶片,可造成紫山药减产。初孵幼虫集群在叶片部位分散取食,造成叶片孔洞,严重时吃光叶肉。高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后白天躲到土缝中,夜晚出来取食。
(2)防治措施
①清理田间杂草,人工摘卵,集中消灭初孵幼虫集群。
②采用糖醋液、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诱杀的最佳时机为卵盛孵期至2龄幼虫始盛期。
③采用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或2%敌杀死3000倍液喷施到茎叶部位,可有效杀灭斜纹夜蛾。也可以选择甲胺基阿维菌素乳油、多杀霉素悬浮剂或氟啶脲乳油进行防治。化学药剂喷施时间为斜纹夜蛾卵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
综上所述,湖北地区种植紫山药时,可以采用浅生定向技术,农户应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并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应用。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紫山药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444300湖北省巴东县种子质量检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