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必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深刻认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选择。必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让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逐步赶上来。二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发展格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三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逐步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让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科学把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基本遵循。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标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农民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成果。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以更有力的政策举措引导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三是坚持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要坚持把县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四是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要保持历史耐心,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稳妥把握改革时序、节奏和步骤。
深入落实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各项任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一项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重大任务,将贯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一是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顺应广大农民需求,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农情的制度安排,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三是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当前,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必须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确保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四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