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小麦高效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推广作用和策略研究

作者: 孙刚

新形势下,随着农业的快速转型升级与发展,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至关重要。为此,小麦的高效栽培技术成为当前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出发,以河南省鹿邑县小麦栽培发展现状为例,针对小麦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措施进行有效分析与研究,以期推动小麦产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粮食市场的实际需求。

一、鹿邑县小麦产业现状

鹿邑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地处地处黄淮平原涡河中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南缘,具有明显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光照充足,为小麦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小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农机、种子及技术等支持,还通过完善小麦收购及售后工作体系,促进种植户增收致富。广大种植户注重科学种植及管理技术,借助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切实实现了小麦产量与质量的稳步提高。

其中以华冠种业为代表的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小麦高效栽培的技术研发工作,紧密对接广大种植户的实际需求,科学加强技术指导及服务工作。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结合幼苗生长情况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等多方面要素进行有效指导与分类管理。特别是针对种植人员来说,深入小麦种植生产一线,加强对优质小麦品种及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及服务工作,从而直接解决了广大种植户的现实难题,切实推动小麦种植产业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发展。

二、开展好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的重要意义

1、开展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有助于粮食安全保障

小麦是当前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因此提高小麦产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通过研究和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种植户可以生产更多高质量、高产量的小麦,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可以大大缓解粮食供应压力,满足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的需要,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2、开展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有助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例如,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此外,高效栽培技术还能够提高耐盐碱、抗病虫害等方面的能力,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开展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有助于经济效益提高

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种植户的农业经济收入。通过引入新的耕作方式、改良品种和管理技术等手段,种植户能够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减轻农民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通过推广高效栽培技术,还可以帮助种植户转变种植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扩大农业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开展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有助于抗灾能力提升

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小麦作物的抗逆性,使其更能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抗逆性提升有助于减轻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增强农业系统的抗灾能力,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5、开展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有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开展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可以引导种植户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精准的农事指导和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种植户科学调控生产过程。同时,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提高种植户的农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三、小麦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和管理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以实现种植户农业经济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小麦栽培前的种子处理

为了确保小麦实现高效栽培,最为关键要素是要精心挑选小麦种子,这也是开展好栽培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鹿邑县的地理特征、环境条件等多方面要素,坚持高效绿色的基本原则,还要关注到小麦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及单株产能等,有效把握好栽培湿度,确保种子水分低于13%,这样实际种植成活率偏高。在完成小麦选种工作以后,一方面要及时进行晾晒种子,避免由于水分过多而出现小麦根部腐烂等情况;另一方面要及时喷洒药剂,避免出现虫害啃咬小麦种子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喷洒环节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可以真正实现小麦高效栽培的根本目标。

2、加强小麦栽培地块管理

在小麦实际栽培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提高小麦的栽培产量及质量,要运用科学的轮作机制,避免在同一个地块内进行连续多年种植小麦,这样可以更好保持土壤的肥力。此外,在地块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那些有机质占比高、土壤深厚、给排水方便的区域。如果前一茬种植的是玉米,要及时处理干净玉米秸秆并粉碎成粉末均匀洒入田地中,通过深耕的方式将其埋入地下。在整地环节,通常采用深耕与深松的方式进行,在深耕阶段需要控制深度在30cm以下,在完成深耕以后要第一时间开展镇压处理。

3、小麦的科学合理灌溉管理

在小麦生长阶段,开展好灌溉工作可以更好满足实际水分需求,特别是处于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水资源量存在差异性要科学合理进行灌溉方案的设计与优化。一般情况下,从播种到拔节阶段来看,从这个期间小麦植株小、外界温度低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实际生长所需的水分量相对偏少,确保每天地块实际灌溉量控制在0.4m3/667m2即可。在拔节到抽穗期间,小麦茎叶的生长速度快,叶片出现明显变大现象,这个时期要持续加大水分的实际供应量。除此以外,还要及时开展浇水工作,一旦地块含水量低于70%的时候就要及时开展灌溉工作。在小麦快要成熟时期,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量约占比40%,每天需要保持灌溉水量为4m3。一旦遇到了连续干旱的气候,要及时开展灌溉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实现田间小气候的调整。

4、提高小麦施肥成效的测土配方

为了切实提高整地的高效性,做好底肥施加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结合小麦的品种特征及生长特点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充分考虑,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肥料实施方案,确保施加肥料中具有充足的矿物元素。在开始播种前期,要针对不同地块的土壤状况进行采样化验,结合实际检测结果制定具体的施肥工作方案,有效控制好肥料含量及元素,借助测土配方的形式不断提高施肥成效。一般情况下,在小麦高效栽培阶段要合理控制好化肥元素,真正做到深施底肥,将深度控制在<25cm最佳,确保土壤肥力更加有效。

5、加强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第一,加强苗期管理。在小麦苗期栽培过程中,最为关键要素是要培育成茁壮的幼苗,实现苗齐、苗全及苗壮等,这也为后续开展高效栽培奠定良好基础。在小麦幼苗出芽以后,种植户要加强观察工作,及时筛选并剔除小麦弱苗,避免弱苗抢占了强苗的生长空间及养分需求,一旦部分地块出现了断垄、缺苗等情况要及时开展间苗、补苗等工作。在开展苗期管理过程中,加强整地工作才能为小麦栽培提供更加适宜的良好环境,在这个期间要及时清理干净杂草、杂物及灌木等,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小麦的栽培与管理。

第二,开展小麦播种管理工作,注意仔细观察小麦种苗的实际栽培情况,如果一旦发现缺苗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补苗工作,其中最为有效的补苗形式是将种苗直接移栽到缺苗处。同时,高度重视冬天灌溉工作,由于鹿邑县冬季比较缺水,适当开展好冬灌工作可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从而避免出现土壤冻结问题。

第三,加强麦苗管理工作,在返青到拔节这段期间麦苗的生长速度较快,但是一旦速度太快有必要采用压制手段,避免出现麦苗严重倒伏问题,可以借助药物手段进行麦苗生长速度的有效限制。在拔节以后,要及时进行肥料、水分的补充,这样可以降低冻害问题的发生概率。

6、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高效栽培过程中,如果在病虫害爆发前期通常会出现一些征兆,为了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小麦栽培产生的不利影响,种植户要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全面有效的动态化监测工作。在实际监测环节,不仅要加强对小麦自身状态的全面监测,而且还要将周边环境因素直接纳入监测范围,有效实现数据的搜集与梳理工作,从而开展针对性、有效性的剖析,这样可以结合小麦栽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应对规划。在实际防治环节,不仅要高度重视提前防范工作,而且要坚持绿色栽培的基本原则,借助综合治理手段全面加强管理工作,实现生物、化学及物理等多种防治手段的有效结合,从而切实提高防治成效。例如,通过采用除草翻耕这一物理防治手段,可以全面实现土壤内部害虫的消杀工作,提前开展病虫害预防工作,增强害虫的灭杀效果。因此,在具体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采用一些绿色安全的药剂这样可以发挥出良好成效。

7、做好施肥管理避免小麦倒伏

小麦栽培在进入中后期以后比较容易出现倒伏问题,一方面可能与小麦自身品种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种植户的田间管理不到位。为了有效避免小麦出现倒伏状况,要及时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合理调控好氮肥实际施加量,尽量避免一次性施加大量氮肥的情况,这样导致出现小麦徒长的问题。此外,还要多次重复进行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这样可以增强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四、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

在小麦高效栽培管理过程中,种植户作为主要的管理主体,为了确保小麦实现产量质量有效保障,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小麦生产第一线,为广大种植户进行有关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系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的讲解工作,从而不断提高种植户的农业技术素养,引导他们更好掌握小麦种植技巧,确保小麦可以实现健康有序稳定成长。

1、巧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推广工作

从传统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实践来看,主要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为主,为了切实做好推广实践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要赴小麦生产第一线进行栽培技术的指导工作,为广大种植户进行技术示范。虽然这一推广模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收获成效,但是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整体效率偏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大范围的技术推广实际需求。正是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建立一个在线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的信息资源、技术指导和问题解答等服务,可以借助影像、图文及音频等多种形式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分享,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栽培技术及农业资讯的传输,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完成数据信息的接收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农业信息资源。

2、加强种植户的日常培训工作

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小麦种植户的日常培训工作,借助多样化的栽培技术推广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引导广大种植户学会科学种田、高效栽培,从而掌握更多前沿的栽培技术手段。提高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持续拓展理论知识,这样可以覆盖到更多种植户提高自身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并将其直接应用到日常生产实践过程中。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现代化农业设备、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种植户树立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从而实现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在具体培训形式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农学专家前来授课,选派种植户定期外出参观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实现农业技术素养及推广能力的不断强化与全面提高。

3、设立小麦栽培示范基地

通过设立小麦栽培示范基地,这可以为广大种植户创设多方面交流的渠道与方式,在实际栽培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种植户遇到一些困难与疑惑可以第一时间向一些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寻求帮助,从而解决自身的种植难题。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来种植示范基地现场教学,这样种植户可以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结合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经常性出现的各类技术难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围绕除草、施肥及选种等进行沟通,从而寻求到更加专业有效的农业技术指导。在示范基地内,种植户要更加直观清晰的观摩专家的栽培演示,明确小麦在不同栽培环境中的实际生长状况,从而积累更加丰富的栽培工作经验及技术要领。

4、完善投入生产机制

为了有效推广小麦栽培管理技术,还要致力于完成投入生产机制,加强统筹与监管工作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与全面普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购机补贴实施以来,小麦种植的整体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的集体化。在小麦实际栽培管理过程中,借助工具搭配、机械使用等多种形式推动生产机制的统筹与规范,这样可以为推进小麦种植机械化提供强有力保障。为促进小麦高效栽培与管理工作,完善全面细致的生产种植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可以为推动小麦种植的专业化、规范化及现代化提供必要支持。

5、加强经济与政策支持

为了促使种植户积极采用高效栽培技术,可以给予适当经济激励政策。例如,设立专项补贴资金,针对采用高效栽培技术的农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此外,建立贷款支持机制,为种植户提供农业生产贷款便利,帮助他们采买所需的种子、 药剂和肥料等。同时,相关农业部门还应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种植户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如设立示范基地奖励、减免土地使用税等政策支持。通过经济激励和政策支持,有效引导种植户采用高效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农民收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