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稻作模式之再生稻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探讨

作者: 梁前艳

再生稻,这一水稻栽培模式其充分利用了杂交水稻的再生能力,使得头季收割后的腋芽能够萌发成穗,进而实现一次或多次的收获。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杂交水稻的发展,再生稻逐渐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成为一种高效的稻作模式。再生稻种植模式在水稻种植区的应用,实现了“一种两收”极大地减少了传统农业中的“双抢”环节,从而节省了大量劳动力,使得规模化经营和种粮大户能够更合理地安排生产,不仅满足优质和轻简化的需求,还实现了高产。相较于双季稻,再生稻的经济效益更高,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此外,再生稻的种植方式不需要打农药,头季秸秆还田相较于双季稻更为简单,不仅有助于减少农业污染,还促进了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的平衡。因此,文章对再生稻栽培技术的优势、生长特性以及栽培技术分析,探讨进一步推广再生稻栽培技术之策,以此希望推动再生稻进一步发展。

一、再生稻的光温要求与主要种植区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多产的栽培模式,在种植区域的选择需要重点考虑光温条件。水稻种植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根据光温条件将我国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稻区,其中南方稻区作为我国再生稻的主要种植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光温资源。目前,全国再生稻的种植面积仅为4万/hm2,且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重庆地区,这表明再生稻在我国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在南方稻区,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有望大幅度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再生季抽穗扬花期对光温资源尤为敏感,而水稻开花授粉的适宜温度为30~33℃,最高温度不超过35℃。超过这个温度范围,花粉败育的风险会增加,进而影响受精过程,导致形成空壳粒,最终使结实率下降。所以,再生季抽穗期需要保证日均温在22℃以上,以确保顺利完成授粉及灌浆成熟。因此,在满足安全齐穗的基本条件下,海拔350m以下的“双改单”地区及双季稻地区被认为是较为适宜种植再生稻的区域,这些地区的光温条件较为优越,有利于再生稻的生长和发育。当然,在选择种植区域时,还应综合考虑土壤、水源、病虫害防治等其他因素,以确保再生稻能够健康生长,实现高产稳产。

二、再生稻的优势和生长特性

1、种植再生稻的种植优势

(1)再生稻的生育期短、成熟快

再生稻种植模式与双季稻相比,其“早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的种植方式能够使水稻成熟期大幅度提前,使水稻植株能够避免生长周期中有可能遇到的常规病虫害,降低病害风险,保障水稻植株的顺利生长。同时,再生稻种植通常不需要喷洒化学杀虫剂进行虫害防治,这也能够提高水稻的品质和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水稻。

(2)再生稻的种植效益高

在进行再生稻栽培中,种植户往往需要选择穗粒数多的水稻品种,如河南商城县会选择的天两优616、桃优香占、丰两优香1号等,这些品种的再生稻在光合作用、净同化率上都有着比较优异的表现,其叶片面积的增加,也促使水稻穗粒数量增多,提高植株的物质运行能力,从而实现再生稻种植丰产增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目标。

(3)再生稻的生产成本低

通常,再生稻种植就是利用前茬稻穗的再发,进而实现水稻生长,促进粮食增收。这就表明再生稻不需要再次进行繁殖、整地、插秧等耕种工序,且前茬水稻种植中的水肥足够再生稻进行生长,这也能减少水稻种植中的水肥施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这对种植户来说是一种管理简单,且投入少,收成高的栽培模式。

2、再生稻的生长特性

(1)再生稻的生育期较短

通常,再生稻的生育周期为首季水稻种植的1/2~1/3左右,大约为45~60d,且不同生长品种的再生稻生育周期与首季水稻生长周期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但与前茬水稻留茬高度有着直接关系。例如,如果同品种的水稻,在前茬留茬为35cm,其生育周期大多为45d,如果扦插留茬的高度大于4cm,那么再生稻的生育周期就会减少22d,如果留茬在12cm,其幼苗生长速度就会缩短13d。

(2)再生稻的植株较矮

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再生稻的植株同前插水稻植株相比较矮,出现这种原因主要为穗下节间和倒2节间隔比头季水稻要短。

(3)再生稻的根系生命力强

在再生稻早期生长阶段,水稻的上部根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主导,这些根系具有卓越的吸收能力,可从土壤中汲取多余的营养物质,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了营养基础。随着再生水稻的进入生长后期,根系数量与留茬高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留茬高度较低时,再生稻的根数相对较高,更多的根系能够扎根于土壤中,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实现产量和品质增加;当留茬高度较高时,再生稻的根系数量则相对较少,导致根系在土壤中的伸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影响了根系的数量和分布,使产量和品质有可能受到影响。

三、再生稻栽培技术分析

1、商城县再生稻种植概述

商城县,隶属河南省信阳市,全县总面积2130km2,是河南省的产量大县。近些年,为了更好的提升商城县水稻种植品质和产量,当地政府积极推广再生稻栽培技术,且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近些年,商城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主要种植的再生稻品种为:天两优616、桃优香占、丰两优香1号等。当地不仅积极推广再生稻栽培技术,还大力发展再生稻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全面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产业振兴。

2、再生稻精细化栽培技术要点

(1)再生稻的科学育秧和栽种

一般来说,再生稻的最好的播种时期为4月中旬或下旬,过早的播种可能导致秧苗遭受春寒的影响,而过晚的播种则可能使水稻在秋季遭遇寒露风险,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和产量。在育秧阶段,需要合理控制土壤湿润度;在播种阶段,可按照1.5kg/667m2的种子量,确保秧苗的数量和质量,为后续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在秧苗移栽阶段,需要根据天气、温度等变化调整移栽时间,以免因移栽过早导致秧苗无法适应新环境,或者移栽过晚影响水稻的生长周期。通常,可根据秧龄掌握移栽时间,当秧龄为32~33d就可进行移栽。此外,再生稻具有较好的耐寒能力,在某些低海拔地区或“双改单”地区,可以适当将播种时间调整到3月中旬,以达到延长水稻的生育期,从而增加产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提前播种的时间不能过早,以免遭受春寒的影响。目前,商城县的再生稻栽培可采用畦栽的方式,其在冷水烂地中等表现极好,不仅能够促使水稻根系的发育壮大,还能够很好的提高成活率。由于冷烂田地的土壤湿润、通透性都比较差,通过“畦栽+烤田技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使水稻的根系就能够更加发达和强壮,从而确保在再生季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养分,并将其输送给植株,确保整体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此外,再生稻的栽培中也可以选择旱育秧的方式,但该模式应用前需要提前浸泡种子。一般来说,种子的浸泡时间选择在3月中旬,经过2d的浸泡后,就可以进行催芽。第2天,在选定的地方直接播种,旱育秧的方式能够增强稻苗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2)再生稻的种植密度的确定

再生稻的栽培过程中,确定栽种密度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长空间、养分供应和最终产量。由于栽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其中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水稻植株之间互相竞争养分和生长空间,进而出现养分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植株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缓,自然难以达到高产;栽种密度过低,虽然每个植株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空间,但由于总体植株数量不足,最终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了确定最佳的栽种密度,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肥力和一般的密度标准。

通常,再生稻可在4月中下旬插秧,且插秧时,要保障秧龄要达到32d,以免秧苗因环境变化而出现死亡的情况。插秧规格为20cm×22cm,保持在22.8万丛/667m2,插秧完成后,要及时检查并补苗,确保稻田的整齐度和密度,补苗时要注意选择生长健壮的秧苗,以提高存活率和产量。再生稻的首季水稻的生长期一般为143d,再生季生长周期为203d。因此,首季收割通常在8月11日前后进行,具体时间根据生长情况而定。在收割前,需要进行留桩处理,将高度控制在30~32cm。这样可以促进再生季的生长和发育。在收割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收割机和技术,以减少损失并提高收割效率。再生季水稻的收割一般在10月中旬进行。

(3)再生稻各生长阶段的施肥管理

①在基肥期,种植户需要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基肥,以满足其早期生长的需要。对于再生稻,基肥应以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为主,施用量分别为450kg/hm2,这些肥料有助于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磷和氮元素。

②追肥期。常在水稻的2叶期进行,此时需要为水稻追加复合肥。复合肥中包含了多种营养元素,可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对于再生稻,推荐的复合肥施用量为225kg/hm2,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采用水肥一体的方式。此外,插秧后15d,需要再次为水稻追加肥料。此时,每公顷需要施用氯化钾和尿素的施肥量为150kg/hm2和180kg/hm2。

③在首季稻收割之前,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通常,在距离收割12d时,种植户要为水稻提供最后一次肥料,以确保水稻在收割时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4)再生稻各生长阶段的灌溉管理

对于再生稻栽培来说,其在插秧后的灌溉需要以“浅水”为原则,从而确保灌溉水能够促进再生稻新芽的生长,保障再生稻植株的强壮,为后续高产提供支撑。同时,再生稻栽种时,要将烤田的尺度进行把控,当烤田土壤出现微微开裂时,就需要及时对烤田进行复水,具体如:280~300根/m2之间时进行烤田,或者在水稻插秧的20~30d内进行烤田。当烤田结束后,要用踩踏田地方法,对田地进行踏平,当田地保持在不陷泥状态就可停止。在首季水稻收割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施肥,为再生稻后续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肥力,保障再生稻顺利生长。

(5)再生稻成熟期的收割

再生稻的首季收割对下一季催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再生稻首季收割需要选择稻田达到95%~100%的成熟率时,在晴朗的白天使用平割的方式进行水稻收割,注意要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海拔进行留桩,保障水稻二、三的再生芽。

四、推广再生稻栽培技术之策

1、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与种植户栽培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商城县需要定期开展再生稻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乡镇农技员、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示范户等,提升他们的再生稻栽培技术,并积极邀请信阳市农科院、河南省水稻专家等到商城县再生稻示范基地、种植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测产,结合考察结果针对种植户的实际需求,调整再生稻种植方案,以这种现场指导、示范种植、多元培训的方式,帮助更多的种植户掌握再生稻栽培技术,解决他们在再生稻种植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商城县再生稻种植的有序进行,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2、健全组织,发挥领导能力

商城县为了进一步加强再生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组建一个高效、专业的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该小组的成员应涵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镇长、分管副镇长、县种植业服务中心主任、驻村领导、村书记、村主任等成员组成,小组成员不仅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能够有效地推动再生稻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3、创建再生稻米品牌

近年来,商城县在稻米产业的发展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大力引导和扶持稻米加工和销售的大型龙头企业,致力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再生稻”品牌。县里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进行“订单”生产,确保水稻的品质和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绿色、有机的生产标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保证水稻的天然纯净。同时,龙头企业也通过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收购保障等方式,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益,确保水稻的质量。积极鼓励再生稻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对稻米进行精细化加工,确保每一粒米都符合高品质的标准。此外,商城县还通过举办稻米文化节、稻米展销会等活动,宣传推介再生稻品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4、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

商城县政府积极行动,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技术指导组,全面负责再生稻的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这支团队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确保再生稻的种植能够顺利进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商城县不仅设立了专项的推广经费,还注重示范基地的建设,其不仅是展示再生稻种植技术的窗口,更是农民们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政府还积极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单位参与到再生稻的产业链中,在金融贷款、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这些单位必要的支持,从而推动当地稻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商城县还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补助力度,特别是对粮食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政府实行了“一种两补”政策,即在种植环节给予补贴,同时在收获环节再次给予补贴,这种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热情,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再生稻栽培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种植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还能够提升水稻品质。因此,地方政府必须种植再生稻栽培技术的学习和推广,对本地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探索是否能够开展再生稻种植的可行性之路,以此来为当地水稻种植之路探寻新的方向,以此来实现当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