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国槐容器扦插育苗技术及相应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分析
作者: 王国强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分,年平均温度8.7℃,年均降水量565.9mm、年均蒸发量1442.6mm,为年降雨量的2倍。近年来,宁县地方政府大力优化苗木品种结构,积极培育国槐、刺槐等优质乡土树种,以提升苗林产业质量,增强城市绿化效果。目前,宁县全县培育优质苗木超1000万株,其中国槐种植面积占比较大。国槐为高大落叶乔木、树干笔直、粗壮、树冠优美,具有耐盐碱、抗旱、耐寒等优质特征,是宁县地区城市绿化中重要树种。并且,国槐树体经济价值较高,其木材质地坚硬,可用于建筑、家具等多个行业;种仁中淀粉含量丰富,在饲料、酿酒生产中均有应用;种子油脂含量丰富,可收集用于榨油。加强对国槐育苗、栽培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宁县环境生态的建设效果,对当地林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生产经验,对国槐容器扦插育苗技术及栽培管理措施探究分析,以供参考。
一、国槐容器扦插育苗技术
目前,在宁县国槐育苗多采用种子繁育的方式较多,扦插育苗较少。按照扦插所选的枝条木质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嫩枝扦插、硬枝扦插两种。其中,以嫩枝扦插应用最多,嫩枝相对于木质化程度高的硬枝来说,其枝条生长素较多,可溶性糖及氨基酸含量高,组织幼嫩,且具有较强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扦插后枝条伤口愈合快、生根迅速,扦插成活率高。因此,本次研究将主要对国槐容器嫩枝扦插育苗进行阐述分析。
1、国槐扦插苗床的选择和整理
首先,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便利的区域作为苗圃。国槐容器扦插育苗期间,苗床以低床为主,床苗宽度1m以上。摆放育苗容器前,先将苗床土进行夯实,同时在上方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及厚度2cm的粗砂,避免幼苗生长期间根系穿透营养袋深入土壤,影响起苗效果。
其次,配置营养土,将细碎土壤、细棉沙、堆肥、45%氮磷钾复合肥依照40%、39%、20%、1%的比例充分混合,并使用75%甲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均匀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后使用农用塑料薄膜密封堆闷5~7d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即可取出装袋使用。
最后,选择适宜的育苗容器,国槐的育苗营养杯规格多为14cm×16cm或16cm×18cm。将营养土均匀装入营养杯中,压实土壤,均匀摆放在苗床上。最后浇灌一次充足底水,促进土壤下沉,提升扦插育苗成活率。
2、国槐扦插枝条的选择与处理
从树龄6a左右的树体健壮、无病虫害、生长良好优质母株上选用1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作为种条。将修剪下的种条分别剪成长度15cm、上方平剪、下方斜剪、有3~4个芽眼的种条,抹除种条下部叶片,保留上部2~3片叶子即可。将挑选、修剪好的种条每50根捆成1把,在扦插前,将种条下方剪口往上3~5cm置于ABT2生根粉800倍液中浸泡处理4~5h,可以显著提升扦插后的成活率。
3、国槐枝条扦插过程
国槐扦插育苗时间以6月为宜,扦插前,先使用粗度与穗条粗度相似的铁条或枝条在容器中打孔,打孔深度为7~10cm。扦插时,将国槐种条长度的1/2~2/3依照45°角斜插至容器中间,每个营养杯内扦插1枝即可。扦插完成后,在苗床上方搭建75%遮阳网,可以起到遮光、挡雨、保湿、苗床降温的效果,促进种条快速生根。
4、国槐枝条扦插后水肥管理
国槐枝条扦插后及时浇灌一次透水,直至水分下渗至容器底部为宜。后期定期巡查苗床土壤水分情况,及时浇水,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5%左右为宜。为促进幼苗的生长,满足其对营养的需求,应适期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全年可分三次进行追肥。首次追肥时间为苗高50cm左右,施氮肥量为10kg/667m2;第二次追肥时间为苗高80cm左右,施氮肥量为15kg/667m2;第三次追肥为苗高100cm,施氮肥量为15kg/667m2为宜。国槐生长至8月期间,每间隔15~20d使用一次磷酸二氢钾800倍液茎叶喷雾,可有效提升幼苗长势。国槐生长进入9月后,禁施氮肥,避免枝条过嫩影响木质化效果,越冬抗寒性差。
5、国槐起苗、出圃
国槐容器苗通常在2~3年左右即可出圃移栽。出圃前,幼苗除了满足树龄之外,还要求枝条健壮、芽眼饱满、根系健全、须根多、无病虫害等特征。起苗时间多为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树液开始流动前,此阶段为国槐幼苗休眠期,移栽成活率高。在移栽前,先将枝条修剪掉2/3,运输期间带容器,根系完整性强。
二、国槐科学栽培管理技术
1、国槐苗木选择
国槐幼苗移栽时,苗木选择以生长健壮、树干笔直、枝条均匀、冠形完整、叶色正常、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要求苗木距地面1m处直径5cm以上、树干高度2.5m以上最佳。当国槐移栽后做城市绿化行道树,幼苗的分枝点控制在3m以上最佳。容器苗移栽时,带容器运输,移栽前去掉营养杯,能够确保幼苗根系不出现损伤,移栽成活率高。
2、国槐整地处理方式
国槐生长期间具有耐寒、喜光照、耐阴、不耐涝的特征,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可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种植,但是不适宜种植在低洼积水处。适宜种植在阳面或半阳面、地势平坦、排灌便利的区域。选定种植地块后,可于春季3~5月前移栽、冬季土壤封冻前整地,采取穴状整地方式,依照生产需求挖定植穴,定植穴宽80cm、深80cm为宜。
3、国槐移栽定植过程
当国槐作为绿化行道树时,栽培株距5m为宜,片区栽培时,栽培株行距4m×4m最佳。国槐幼苗定植前需先修剪定干,定干高度2.5~3m。定干后,保留主干顶部上方4个顶端主枝,其余枝条全部剪除,主枝保留35cm截断。成片栽植时,国槐幼苗的修剪方式应当保持一致。修剪枝条时,剪口平滑,修剪后使用伤口愈合剂涂抹剪口,提升伤口愈合效果。
国槐移栽、定植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前,先施入底肥。单个定植穴内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4~5kg,与表土充分混合后回填至定植穴底部,肥土回填穴底部,回填厚度20cm。定植时,将营养杯取下,垂直放置定植穴中间,栽培深度超幼苗根茎3~4cm。填土结束后踩实土壤,做好树盘,浇灌一次定根水,促使苗木快速缓苗。
4、国槐苗木抚育管理
(1)国槐苗木田间水分管理
国槐幼苗定植后,应当连续浇灌3次水分。首次浇灌为定植后,间隔3~4d后第2次浇水,再间隔7d左右进行第3次浇水。每次浇大水,浇水后进行封土,提升土壤保墒能力。冬季土壤封冻前,当年定植的苗木需要浇灌一次封冻水,避免出现冻害。冬季封冻水浇灌时间为11月中下旬,翌年春季温度回升后、3~4月期间,再浇灌1次返青水。国槐在生长期间不耐涝,因此在遇连续阴雨、大雨天气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出现根系腐烂,影响苗木长势。
(2)国槐苗木追肥管理
幼苗成活后,我们技术人员可在每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一次追肥,追肥以45%氮磷钾复合肥为宜,单次施肥量以单株0.5~1.5kg,可依照苗木长势而定。春季追肥能够促进苗木快速返青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提升花芽分化效果;秋季追肥可以提升苗木健壮度,顺利越冬,避免冻害影响。定植成活后连续追肥3a即可,3a后仅对长势不良的国槐树追肥,健壮国槐不施。
(3)国槐树体涂白
宁县年平均日照总时数约2369.1h,年蒸发量为1442.6mm,为年降雨量的2倍。因此,春秋季对国槐树进行树干涂白可以有效降低日灼危害,预防冻害、病虫害的发生。涂白剂从市场购买成品或自行配制,配制时,使用水、生石灰、石硫合剂原液、食盐,依照100∶30∶5∶5的比例进行配置。涂抹树干时,用刷子将涂白剂均匀涂抹树干基部至距地面高度1m处树干上,涂抹均匀。涂白时间为每年秋末、春初,秋末涂抹后,若未经风雨冲掉淡,翌年春初可不进行再次涂抹。
(4)国槐树体枝条修剪
做好枝条修剪对于绿化观赏用的国槐植株来说十分关键。国槐树体修剪树形多为自然开心形、杯形,修剪时间为冬季树体休眠后至翌年春季树液流动前。修剪时,先将树体上的带病虫枝、枯死枝、竞争枝、徒长枝、下垂枝、过密枝剔除,确保內膛通风透光性。自然开心形时,国槐主干上方选留3~4个分布均匀、长势一致的枝条作为主枝,将其他枝条全部剪除。冬季对主枝进行短截,主枝保留50~60cm,促其翌年春季萌发副稍,充实树冠。杯形修剪时,可在主干上方保留3个分布均匀、长势一致的主枝,冬季将主枝进行短截50~70cm,促使每个主枝发出2个副枝即可。
5、国槐常见病虫害防治
在宁县国槐生长期间,常见病虫害有瘤锈病、腐烂病、白粉病、槐蚜等,发生后对国槐的树体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技术人员应当结合不同病害的危害特征进行针对性防治,提升树体培育效果。
(1)国槐瘤锈病
①瘤锈病危害特征
瘤锈病为宁县地区国槐生长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致病菌为茎单胞锈菌,为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国槐枝条、叶片、叶柄等位置,感病枝条在初期会出现纺锤形病瘤,表面粗糙,随着感病时间的延长,进入秋季病瘤出现裂纹,并在裂纹中产生大量的黑色粉状冬孢子堆,带病枝条枯死。感病较重的国槐植株,树冠稀疏、枝叶生长瘦弱、黄化,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叶片在感病后,在其叶背、叶脉、叶柄等部位有大量的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堆、黑色粉状冬孢子堆生成。宁县国槐瘤锈病发生高峰期为3月,以7~8月期间植株受害表现最为严重。该病发病部位多在树干基部,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范围大,危害重。
②瘤锈病防治措施
每年进入3月初,技术人员可对国槐种植区全园喷施波尔多液进行杀菌,使用浓度为150~200倍液为宜,喷施均匀,可有效减少瘤锈病的影响。进入7~8月瘤锈病传播危害高峰期,在树木染病后,可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涂抹带病树干,每间隔7~10d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对于树干受害的苗木,技术人员可先将带病膨起瘤状物表皮刮除,集中收集销毁处理。并使用刀具将病瘤处多划几刀,深度到木质部。随后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涂抹病处,每间隔15d涂抹一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当树体上部枝条感病时,可直接将带病枝条修剪掉,并带离林间集中销毁。
当感病树体病部以上出现枯死,感病部位距离地面1.5m以上时,技术人员可直接将树干从病部下方健康处截断,促使树体重新萌发生长。
(2)国槐腐烂病
①腐烂病危害特征
腐烂病发生后,对国槐树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主要危害树的主干。依照受害部位的不同,可将该病分为枯稍型和干腐型。枯稍型多发在国槐苗木的顶稍、侧枝部位,感病初期,患病枝条外皮层变色,带病枝稍出现失水、干枯、致死;而干腐型常危害国槐主干、侧枝、健壮大枝,受到病菌侵染初期,感病枝条外皮会出现水渍状菱形褐色病斑。感病时间增长后,感病枝条病斑处皮层出现腐烂、软化、失水下陷,有酒糟发酵味,树皮龟裂严重。进入发病后期,病斑会沿树干一周不断扩展,影响树液的传输与流动,造成患病枝条上方叶片全部枯死。干腐型多发生在6年以下的国槐幼树,每年3~5月期间为发病盛期,发病部位多集中在西南向出现冻伤、灼伤的枝干上。
②腐烂病防治措施
对于已经出现感病的国槐树,技术人员可将感病部位及时修剪掉,并集中收集统一销毁处理,减少传播源头。当发病部位在主干、主枝上时,可使用波尔多液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每间隔15d左右对发病部位进行涂抹一次,连续使用2~3次,涂抹前使用刀具将病处皮层刮除。除此之外,在防控国槐腐烂病时,可使用50%退菌特悬浮剂2000倍液、或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每间隔7~10d防治1次。
(3)国槐白粉病
①白粉病危害特征
白粉病发生后主要影响国槐的叶片、嫩芽,感病之初,叶片上有褪绿色病斑分布,病斑上方有一层白色絮状霉粉。随着感病时间的延长,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叶片,上方密布灰白色霉层,后期病叶干枯致死。白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国槐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光合作用,抑制长势。宁县地区国槐白粉病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8~10月,其中以8~10月期间发病最为严重。
②白粉病防治措施
进入秋冬季节,技术人员应当做好树体修剪,并将修剪下的枝叶集中清理销毁,减少白粉病致病菌基数。当树体叶片感病初期,可使用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或12.5%粉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茎叶喷雾,间隔7~10d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4)国槐槐蚜
①槐蚜危害特征
槐蚜为国槐生长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害虫,以成虫、若虫对国槐嫩稍、花序、叶片造成危害。成虫、若虫发生时,会聚集在树体的嫩稍、花序、叶片等部位刺吸树体汁液,造成受害嫩稍出现畸形、枯萎,被害花序花而不实等现象。槐蚜在刺吸危害树体的同时,还会产生蜜露,吸引蚂蚁上树采食,同时黏附粉尘、煤烟等,造成煤烟病,严重影响国槐植株的正常生长。槐蚜在宁县地区一年可发生多代,多为世代重叠危害。每年的3月初槐蚜大量繁殖、4~5月繁殖出翅蚜,具有迁飞能力,可对树木转移危害,以6月危害最为严重。
②槐蚜防治措施
秋冬季节,做好国槐树体周围的杂草、枯枝败叶清理,集中带离林地统一销毁,从而破坏槐蚜的越冬场所,减少虫源基数。当树体上方发现槐蚜危害后,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15~20d防治1次,连续使用1~2次即可。
综上所述,国槐作为宁县乡土绿化优质树种,具有环境适应性强、防风固沙、观赏性高等多种特征,具有极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在国槐幼苗培育期间,技术人员可采取容器扦插育苗的方式对其实施管理,通过苗床整理、营养土配制、营养钵选择、育苗管理等一系列的措施,提升苗木健壮程度,确保苗木移栽后具有较好的成活率水平。在栽培期间,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优质苗木的选择、挖定植穴、肥水管理、树体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以确保国槐栽培培育效果,减少病虫害的影响,保障国槐的正常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