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主要病虫害发生特征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 娘毛加

山杏又名西伯利亚杏、野杏,为蔷薇目、蔷薇科、杏属植物,是我国黄河流域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山杏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其植株可用于绿化、荒山水土保持、防沙等。在山杏栽培期间,常发生一些病虫害,对山杏的植株长势、产出物产量及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山杏栽培实践管理经验,对山杏栽培期间的常见病害、虫害的发生特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山杏常见病害发生特征及防治措施

1、杏疔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①杏疔病的发生特征

杏疔病又名杏红肿病、叶黄病,致病菌为杏疔座霉,属囊菌亚门真菌。该病发生后主要对山杏的新梢、叶片组织造成危害,有时也会侵染花果。植株新梢受害后,节间缩短,叶片着生密集、卷曲畸形、增厚、质脆。进入感病中后期,叶片颜色由绿色转变为黑褐色,干枯在枝条上,不脱落。花朵受害后,花苞表现增厚,花萼、花瓣脱落不良,花朵无法正常开放及脱落。幼果感病后,会逐步干缩为黑褐色,后期脱落或挂在树枝上。

②杏疔病的发生规律

杏疔病致病菌杏疔座霉冬季以子囊壳的形态在病叶上越冬,春季温度回升后病菌从子囊壳中弹射出子囊孢子,随空气、雨水传播至幼嫩树叶、幼芽上,待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侵染植株,并随着植株新生组织的生长逐步蔓延。子囊孢子在山杏植株上一年只侵染一次,当年不会循环侵染危害。通常山杏树感病后在5月出现感病症状,10月期间叶片黑化,杏疔座霉子囊壳在病叶上产生子囊越冬。

③杏疔病的防治措施

杏疔病最佳防治时间可分为2段,分别为山杏冬季休眠期至春季萌芽前、叶片展叶后。

首先,在山杏冬季休眠期至春季萌芽前进行清园,将园内病叶、残枝集中收集销毁,减少田间越冬病原。春季萌芽前,将波尔多液稀释至0.5%~1%浓度,均匀喷施整园防控即可。

其次,在山杏叶片生长至展叶后,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施茎叶防控。

最后,当园间山杏感染杏疔病后,将带病叶片、枝条清理销毁后,使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或25%戊唑醇乳油20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每间隔7~10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2、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①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特征

细菌性穿孔病致病菌为黄色单孢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属于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在山杏植株上时,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会对山杏新梢、果实等部位造成侵染。山杏叶片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后,会在其叶脉处表现出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随着感病时间的延长,病斑出现干枯、脱落,叶片穿孔,严重时受害叶片脱落,造成山杏早期落叶。山杏新梢受害后,会表现出溃疡状病斑,当病斑环绕枝条一周包裹后,病斑上部枝条出现枯死。果实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后,果实表面粗糙、外观为紫黑色,病斑部位硬化、龟裂,失去市场价值。

②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规律

细菌性穿孔病致病菌甘蓝黑腐黄单胞菌冬季在山杏树枝条皮层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温度回升后开始活动。山杏进入开花期前后,该致病菌会从越冬部位溢出,借助风雨、昆虫传播,经由叶片的气孔、枝条芽痕、果实的皮孔处侵染,侵染后有潜育期7~14d,随后表现出病症。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最适温度为19~28℃、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之间。该病在山杏上通常于5月期间开始发病,7~8月为该病盛发期。当山杏园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通风透光性差等情况下,发病率及危害程度提升。

③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该病防治最佳时期为冬季树体休眠期及山杏展叶后。

首先,应当加强农业防治,冬季做好清园管理,将田间枯枝败叶、带病叶、带病枝条及时修剪集中销毁处理。同时,做好园间排水管理,定期清理沟渠,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避免田间湿度过大。除此之外,需做好山杏树的修剪工作,确保树体枝条分布均匀,提升林间通风透光性。

其次,做好化学防治,在山杏树展叶后,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茎叶喷雾,防控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

当山杏树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后,可使用20%噻菌铜悬浮剂2500倍液或45%春雷·喹啉铜悬浮剂20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7~10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3、流胶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①山杏流胶病的发生特征

山杏流胶病又名疣皮病,主要发生在枝干、果实上,属于一种核果类果树常见病害。当树干、枝条感病后,在春季树液流动时会在伤口处流出透明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树胶转变为褐色,最终形成茶褐色硬质胶块。果实流胶多发生在伤口处,从果实伤口处流出胶质物,造成果实生长发育停滞、果品下降。

②山杏流胶病的发生规律

流胶病是由葡萄座腔菌、桃囊孢菌侵染所引发的一种病害,冬季流胶病致病菌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植株进入开花萌芽期后,致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树体。山杏种植区内,流胶病通常于每年的3月下旬开始发病,4~6月为该病的盛发期。当外界环境条件高湿、低温的情况下,发病率及危害程度显著提升。在园间管理粗放、排水不畅、土壤质地黏重、树体衰弱等情况下,易发生此病。

③山杏流胶病的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农业防治,加强对山杏园区的栽培管理,通过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的管理方式,提升树体长势,增强树体抗病性。当夏季修剪期间,修剪后对树体剪口均匀涂抹一层树体伤口愈合剂,可有效减少枝干伤口,避免受病菌侵染感染流胶病。

其次,采取化学防治,在降雨后巡视山杏园,将树体上的胶状物剔除,并使用5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0倍液或1.9%辛菌胺醋酸盐水剂20倍液涂抹病斑处即可。

4、褐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①褐腐病的发生特征

褐腐病又名灰腐病、实腐病,致病菌为疣孢霉,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生在山杏树上可对其叶片、花、果实等造成侵染,其中以果实受害最为严重。山杏果实受褐腐病侵染后会表现出两种症状,一种为果实接近成熟时,感病初期在果面上有暗褐色、稍凹陷的圆形病斑。感病中后期病斑快速扩大,逐步腐烂,果肉变软。果面病斑上方有黄褐色绒状颗粒轮生或不规则分布,受害果实出现早期落果、腐烂,部分挂在树上的果实最终转变为僵果,严重影响果实品质。还有一种危害果实、花、叶片,果实感病后,在果面上有灰色绒状颗粒着生;花腐烂;受害叶片上有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当环境相对湿度水平较高时,会出现叶片腐烂的现象。

②褐腐病的发生规律

褐腐病致病菌在冬季,以菌丝体的形态在林间病僵果中越冬,翌年春季温度回升后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经由山杏树树体伤口、自然孔侵入危害,造成植株感病。山杏树花期常低温多雨,此时褐腐病致病菌侵染后,易造成花腐、叶腐病症。果实进入成熟期后,当外界环境温暖潮湿,且果面伤口较多的情况下,该病菌会侵染果实,造成果实感病,影响产量。

③褐腐病的防治措施

首先,冬季清园时,及时清理树下、树上的病果、僵果,剪除带病枝条,集中深埋、烧毁处理。

其次,在实施山杏园间农事操作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树体、果面的损伤,以免病菌侵染危害。

最后,当田间出现山杏褐腐病时,可使用23%吡唑·甲硫灵悬浮剂2500倍液或43%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每间隔7~10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

二、山杏常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1、红蜘蛛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①山杏红蜘蛛的发生特征

红蜘蛛为蜱螨目叶螨科,在多种蔬菜、果树、农作物上均可危害。红蜘蛛发生在山杏树体上,主要以成螨、若螨刺吸幼嫩芽、叶、果实汁液危害,受害嫩芽、叶片出现皱缩、畸形,无法正常生长。山杏果实受害后,果面上有密布红色小斑点,果实小、坚硬,严重影响山杏产量及品质。

②山杏红蜘蛛的发生规律

红蜘蛛冬季常在土缝、杂草根部、山杏根部等区域越冬,翌年春季温度回升后会先危害越冬寄主,后转移危害。

③山杏红蜘蛛的防治措施

首先,山杏树秋季落叶后,对林间土壤进行翻耕晾晒,可结合秋施基肥同步进行,可有效减少土壤间的红蜘蛛基数。

其次,冬季对山杏树树干涂白,涂抹高度以距离地面1.2m左右为宜,能够减少翌年春季红蜘蛛侵染树体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起到冬季树体防寒的效果。

最后,使用化学防治,树体萌芽前使用97%矿物油乳油均匀喷施树体进行防控。当田间出现红蜘蛛危害时,可使用57%决满特乳油3000倍液或20.8%阿维·四螨嗪悬浮剂35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10~15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2、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①桃小食心虫的发生特征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为鳞翅目蛀果蛾科小食心虫属。桃小食心虫在山杏树上危害主要为幼虫蛀果,影响山杏果实的可食用性。

②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在冬季以老熟幼虫在山杏树树冠下土层约10cm处作越冬茧越冬,幼虫具有避光性,因此多集中在隐蔽区域。桃小食心虫多于6月下旬期间幼虫出土,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8月上旬幼虫孵化盛期。

③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历年桃小食心虫危害较多的山杏林,可于越冬幼虫出土盛期6月期间,对杏树树冠下进行培土或覆盖地膜,从而减少幼虫出土及羽化成功率。

其次,在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间,于树冠下均匀喷施15%茚虫威悬浮剂1500倍液或20%高氯·马乳油2000倍液地面喷雾,以降低幼虫的出土率。

最后,当山杏树出现桃小食心虫危害时,可使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10~15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

3、杏球坚蚧壳虫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①杏球坚蚧壳虫的发生特征

杏球坚蚧壳虫又名桃球坚蚧、杏球坚蚧,发生后多以若虫、成虫聚集在枝干上刺吸汁液危害,造成山杏树树势减退、植株生长发育缓慢、结实量下降,发生严重时整个枝干出现枯死。

②杏球坚蚧壳虫的发生规律

杏球坚蚧壳虫1年发生1带,冬季以二龄若虫的形态与山杏树枝干相连越冬,翌年春季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杏球坚蚧壳虫活动时会从蜡堆里脱皮爬出,寻找新的枝条固定,并群居在枝条上刺吸汁液取食危害。进入3月下旬后,杏球坚蚧壳虫虫体体背会增大为球形,至5月上旬雌虫会产卵,并将虫卵于母体下孵化。5月中旬期间,若虫孵化盛期。孵化后在山杏树体上寻找适宜的寄生场所,多分布在枝条裂处、枝条基部叶疤中。

③杏球坚蚧壳虫的防治措施

杏球坚蚧壳虫最佳防治时期为卵孵化盛期至若虫未分泌蜡质蚧壳前最佳,此时药剂施入效果最好。

首先,在冬季蚧壳虫在树体上越冬时,可人工将枝条上的越冬雌虫进行抹除,减少山杏林间杏球坚蚧壳虫的基数。

其次,保护生物天敌,杏球坚蚧壳虫生物天敌主要为黑缘红瓢虫,在日常山杏施药期间,减少对该瓢虫有灭杀效果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天敌,从而提升防治效果。

最后,应用化学防治,当林间出现杏球坚蚧壳虫危害时,可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每间隔10~15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

4、桑白蚧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①桑白蚧的发生特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