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产业发展前景及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 张红利

我国有着悠久的桑蚕养殖历史,自古以来桑蚕养殖是农民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桑蚕养殖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和发展,桑蚕养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背景之下河南省嵩县依托国家政策的有力实施,加大桑蚕产业发展力度,养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桑蚕养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农民群众并没有掌握现代化的养殖管理技术,导致桑蚕养殖效率低下蚕蛹产量逐渐下滑,整个桑蚕产业面临着严重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将关注重点放置在高效重桑养蚕技术的有效应用方面,加快构建完善的养殖技术体系,有效推动桑蚕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河南省嵩县桑蚕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了高效重桑养蚕技术要点,旨在提高种桑养蚕效率,推动桑蚕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当地桑蚕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1、嵩县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嵩县蚕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丝绸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蚕桑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包括桑园建设补贴、养蚕技术培训、蚕桑科技推广等扶持政策,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当地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涵盖桑苗培育、桑园管理、养蚕、缫丝、丝绸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同时,同嵩县拥有多家蚕桑加工企业,主要从事蚕茧缫丝、丝绸生产和加工,其中嵩县丝绸厂是河南省较大的蚕茧缫丝企业之一。

2、桑蚕产业发展前景

桑树是多年生产木本叶用植物,一次栽植可多年受益,与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比较效益明显。以桑园为例,养蚕平均产茧125kg/667m2,平均茧价20元/kg,蚕茧产值2500元/667m2,蚕茧生产成本为450元,仅养蚕一项纯收入2050元。蚕桑产业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带动力强,是当前农村投入少、收益快、效益好、风险小的短平快项目。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是扶贫攻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此外蚕桑生产属于绿色环保产业,桑树是多年生产木本叶用植物,耐剪伐、再生能力强,一次栽植可多年受益,一般丰产期可达30年以上。桑叶养蚕,蚕沙和残桑作为优质有机肥施入桑园,可改变土壤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裁植桑树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环保作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高效种桑养蚕技术要点分析

1、高效种桑技术要点

①明确桑树的种植环境要求

桑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2~18℃、无霜期200d以上的地区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确保土壤pH值以6.5~7.5土壤不宜过酸或过碱,周边有充足的光照水分供给充足,地势平坦或处于缓坡地带,不宜与核桃、柿子等树种混栽,以免发生病虫害,种植地附近不能够有污染源,如工厂、矿山等。

②优良养蚕桑树品种选择

在桑树种植过程中应该选择桑叶叶片大而厚,叶质柔软,叶脉细,汁液丰富,营养价值高,生长健壮,分枝能力强,叶片产量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较广,树冠整齐,分枝均匀,易于修剪和管理的优质桑树品种。目前常见的优良养蚕桑树品种主要有湘桑5号、强桑1号、皖桑3号、鲁桑12号、晋桑16号。

③桑树定植时间及定植量的科学选择

桑树的定植时间可以选择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春季主要在2~3月,秋季通常选择在10~11月。选择1年生或2年生、系发达,无病虫害、苗高50~80cm,地径0.5~1.0cm健壮桑树幼苗。坡地定植量控制在1200处/667m2,按照行距150~180cm,株距30cm进行定植,以根茎交界处与地面平齐为宜,半干旱种植地定植量控制在1000株/667m2,定植株行距分别控制在120×33cm。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土壤,施足基肥,做成宽1~1.5m、高20~30cm的畦,每畦定植1~2行。按定植规格挖穴,穴深与苗根长度相当,将桑苗放入穴中,扶正后填土压实。定植后立即浇透水,将桑苗主梢剪短至10~15cm,促进分枝,必要时可以在桑苗周围覆盖地膜,可以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

④桑树栽培过程中的水肥管理

桑树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结合春伐和夏伐重施基肥通常使用完全腐蚀的农机肥500kg/667m2、过磷酸钙100kg/667m2、生物有机复合肥100kg/667m2,或者使用复合肥50kg/667m2,2月中旬追施尿素20kg/667m2,以后每养殖两批蚕之后追施尿素20kg/667m2,复合肥40kg/667m2,桑园在施肥过程中主要采用开沟深施方法,这样能够提高肥效,施肥沟宽度一般控制在30~50cm,深度控制在10~15cm,将肥料施入到施肥沟当中上方覆盖土壤。结合施肥还需要做好科学灌溉工作,确保桑树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水分充足,大田的持水量能够达到75%以上,促进叶片生长提高桑叶产量。

⑤桑树的修剪和采收管理

桑树的修剪主要分为春伐和夏伐,在春季桑树开始萌发新枝时进行修剪,目的是去除病弱枝,保留健康的主干和分支,促进桑树更好地生长。春伐后桑树会抽发出新枝,这些新枝是养蚕的最佳饲料。在夏季桑树生长旺盛期进行夏伐,夏伐比春伐要重,会剪去桑树的大部分枝条,甚至可以剪到离地面10~20cm的高度,目的是为了控制桑树的生长,防止其过于旺盛,同时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夏伐后桑树会再次生长出新的枝叶,供下一季养蚕使用。桑叶的采收要根据桑叶的生长周期和养蚕的需要来合理安排,一般从春季到秋季,根据养蚕的具体时间可分为几个采叶高峰期。工采收适用于小规模养殖,可以更加细致地选择桑叶,机械采收适用于大规模桑园,可以提高采收效率。采收时要注意选择成熟度适中的桑叶,过老或过嫩的桑叶都不适合养蚕,采收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采收后要尽快使用,避免桑叶变质影响蚕的健康。

⑥桑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这会影响到桑叶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影响到蚕的健康和产量,因此要结合生长期间的病虫害类型,选择化学药物进行针对性的防范,但在用药过程中应该注意考虑药物的安全性,确保其对蚕无害,同时还需要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农药,避免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喷药时要明确相应的方法和操作要点。桑树的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桑叶蛾、蚜虫、桑蟥、桑尺蠖、桑叶螨等,桑叶蛾使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8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悬浮剂800倍液进行防治。桑蟥、桑尺蠖推荐使用使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防治。桑叶螨可以应用使用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500倍液进行防治,在用药过程中,药物使用间隔一般控制在10~14d必要时连续用药2~3次,并且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桑叶的采摘周期,确保在用药间隔14~20d之后再采摘桑叶饲喂桑蚕。

2、高效养蚕技术要点

①蚕室的科学化建设

根据养蚕规模和蚕种特性确定建设面积,每张蚕需要8张蚕匾,规格为(1.5m×3m),共需36m2的饲养面积。蚕室高度为3~4m,窗户面积应占墙面面积的1/3~1/2,确保分布均匀,采光和通风顺畅。门宽一般为1.2~1.5m,高为2.0~2.5m,设置双层外门为纱门,内门为木门。屋顶应采用透光材料,如玻璃或塑料薄膜,定5~10°的坡度,便于排水。地面应平整,水泥地面、木质地板或竹笆地板,易于清扫和消毒。蚕室温度调控到25~28℃,湿度控制在75%~85%。

②养蚕蚕具的准备及消毒

养蚕蚕具的选择与配置要根据养蚕的规模、蚕品种、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选择合适的蚕匾尺寸和材质,尺寸应略大于蚕种的生长空间,以便于蚕的活动和取食,可以选择竹子、木材或塑料等,根据实际需求和成本考虑。蚕架应选择结实、稳固、易于清洁和管理,可选择单层、双层或三层蚕架,蚕网尺寸应略大于蚕匾,以便于蚕的活动和取食。材质可以选择纯棉、纱布或尼龙等,根据实际需求和成本考虑。蚕簇是养蚕过程中蚕的栖息和蜕皮场所,蚕簇的尺寸应略大于蚕种的大小,以便于蚕的蜕皮和活动,可以选择竹子、木材或塑料等,根据实际需求和成本考虑。另外,养蚕过程中要注意消毒防疫,选择如消毒喷雾器消毒药剂等合适的消毒设备。

③蚕种补催青技术要点

春期在领种前一天,将小蚕室加温补湿到21℃,干湿温度差2℃,将散卵轻轻倒在事先折好的盒内,或垫有白纸的蚕匾里,用鹅毛将蚕卵粒粒铺平,防止堆积,平附种则背面向上,有蚕卵的一面覆在事先垫好白纸的蚕匾里。蚕匾上盖1只蚕匾,再加黑布遮盖,保持黑暗。蚕室温度由21℃逐渐以0.5~1.0℃/h的幅度上升,直达25.5℃,干湿温度差保持1.5℃左右。如果发现胚子发育不齐,可在点青时将蚕种移入暗室催青,同时增大湿度,保持干湿球差0.5~1.0℃。温度降到24℃保护1天,第2天傍晚,升温到25.5℃,干湿温度差1.5℃,收蚁当天早晨进行感光,孵化便会整齐。

④蚁蚕的收蚁技术要点

蚁蚕的收蚁时间选择在晴朗的早晨进行收蚁,此时温度较低,有利于蚁蚕的收集和运输,使用清洁的蚕筷或专用收蚁网进行收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以防污染和疾病传播。蚕座收蚁量约为1000~1500头/m2,将蚁蚕均匀地撒在蚕座上,可用蚕筷轻轻拨动,使蚁蚕均匀分布,收蚁后及时撒上少量新鲜桑叶,让蚁蚕取食。收蚁后2h内进行匀座,将蚁蚕较密处的料条和蚕用蚕筷一并夹起,放到蚁蚕少的地方或四周。再将旁边没有蚕儿或者蚕儿很少的料条用蚕筷夹起放到原来的饲料处,也可以另外放置新的料条。蚕座四周放置一圈空白的新鲜料条。保持蚕室温度在22~25℃,湿度在70%~80%,每天定时供应新鲜桑叶,保持饲料的含水率和营养成分。

⑤各龄蚕的饲养管理措施

小蚕1~2龄温度为26.1~27.8℃,湿度为90%~95%,3龄温度为25.2~25.6℃,湿度为80%~85%。保持适当的遮光,避免强光直射,4~5龄温度为22.8~23.9℃,4龄湿度为70%~75%,5龄湿度为65%~70%。1龄蚕按蚕体重10~15倍投喂,每天5~6次,嫩叶为主,人工撒叶。2龄蚕按蚕体重20~30倍投喂,每天6~8次,嫩叶和老叶搭配,叶质新鲜,无病虫害,人工撒叶或机械撒叶相结合。3龄蚕饲喂投叶量按蚕体重30~50倍,每天8~10次,老叶为主,机械撒叶或人工撒叶。4龄蚕饲喂以上按蚕体重60~90倍投喂,每天10~12次,老叶为主,机械撒叶。饲喂桑叶要做到均匀,在蚕取食旺盛期投喂,及时清除病叶、虫叶。饲喂过程中还要观察蚕的取食情况和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⑥将眠蚕与非眠蚕的管理

在蚕儿开始进入眠期前,将桑叶喂食量逐渐减少,以便让蚕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眠前温度要比食桑时温度降低0.5~1.0℃,干湿温度差为2~3℃,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适当通风,避免振动,强风直吹,以防止蚕儿受到惊吓。观察蚕儿的行为,将即将进入眠期的蚕儿与还未达到眠期的蚕儿分开,进行提青处理。提青时,可用手工轻轻挑选,将眠蚕与非眠蚕分开,避免眠蚕受到干扰。在蚕儿进入眠期后,降低温度,保持眠中温度稳定,保持干湿温度差在1.5~2℃之间,眠中期间,避免喂食,以免影响蚕儿正常眠期。观察蚕儿眠期结束的迹象如眠蚕开始活动、身体颜色变浅等。在饷食前,先将蚕儿从眠床上轻轻移开,避免眠蚕相互挤压。准备新鲜桑叶,进行饷食,饷食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蚕儿恢复正常食量。饷食后,适当提高温度,保持环境湿润,以促进蚕儿生长发育。

⑦蚕各龄眠起刚饷食时的除沙工作

除沙可以在蚕各龄眠起刚饷食时进行,也就是蚕开始进食并即将进入眠期之前,或者在起除和眠除之间的各次除沙操作。例如1龄期的蚕如果蚕沙不太厚,可以不进行除沙。2龄期的小蚕需要进行起除和眠除各一次。到了3龄期,则需要进行起除、中除和眠除各一次。在蚕座上均匀撒上薄层焦糠或焦糠石灰,这有助于吸湿和除臭,加装小蚕网,让蚕分布在网面上。在蚕吃食并排泄后,大约二次给桑后,轻轻提起蚕网清除网下的蚕沙。

⑧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害预防

在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等。针对这些病害,要合理选择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使用前应先将蚕室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病害传播,确保喷洒均匀,以便充分发挥药物效果。药物使用期间加强蚕室的通风换气降低药物残留和气体积累对蚕的影响,尽量避免在蚕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使用药物,以免影响蚕的生长和发育。遵循药物使用说明,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使用方法。例如病毒性软化病可用10%病毒灵10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500倍液喷洒蚕体,每天1次,连用5d。病毒性血病推荐使用20%盐酸吗啉胍500倍液或10%病毒灵1000倍液喷洒蚕体,每天1次,连用3d。细菌性肠道病可以使用50%链霉素5000倍液或20%新霉素500倍液喷洒蚕体,每天1次,连用3d。细菌性皮肤病应用20%新霉素500倍液或50%链霉素5000倍液喷洒蚕体,每天1次,连用5d。真菌性皮肤病可用5%氟尿嘧啶500倍液或1%特比萘芬500倍液喷洒蚕体,每天1次,连用3d。真菌性肠道病可用5%氟尿嘧啶500倍液或1%特比萘芬500倍液喷洒蚕体,每天1次,连用3d。

综上所述,桑蚕养殖产业是河南省嵩县的新兴产业,随着产业调整力度逐渐加大,桑蚕养殖规模显著扩张,但在养殖管理期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普遍表现为重桑,养殖技术不到位,养殖不规范,严重影响到蚕桑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桑蚕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桑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从种桑养蚕技术入手,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理念,实现桑蚕产业的快速升级转型,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