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过程中地膜覆盖技术及推广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作者: 王玉龙 葛秀秀
为了促进玉米实现高产,借助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大量种植经验来看,地膜覆盖技术具有范围广、效益高、产量大等优势。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弥补水分、光照、温度等要素的不足状况,还可以保留水源,降低水分实际蒸发量,实现玉米生长所需水源的充分补充。
菏泽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季温度适宜,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同时,菏泽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约680~780mm,有利于玉米生长。近年来,菏泽市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手段,加强种植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引进更多的新品种、新技术等,实现玉米的生产质量稳步提高,玉米逐渐成了菏泽市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一、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
玉米作为我国第三大谷物类型之一,分别排在小麦和水稻的后面。在菏泽市玉米作为主要农产品类型,玉米籽粒中富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质与脂肪,可以直接用于日常的食用需求,也可以直接用来进行喂养动物,还可以加工形成各种工业产品。
1、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喜温特点
从玉米的生长来看,最低温度为8~10℃,通过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的方式可以发挥良好的增温、保温功效,这也对玉米的喜温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与普通地块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提高300~400kg/hm2,增产率超过了45%,这也意味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非常适合开展玉米种植工作。
2、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喜水特点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形成各类干物质,每形成一个干物质需要耗费368g的水量,玉米的蒸腾系数为368。从玉米植株特点来看,茎秆粗壮、植株高大,当玉米植株处于旺盛期的阶段,一天需要消耗水量2.5kg。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后,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水分蒸发情况,从而更好符合玉米的喜水特点,大大提高了玉米的实际产量及质量。
3、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喜光特点
玉米该类农作物具有高光效率、低光呼吸的特点,它的净光合作用超过了小麦1倍。地膜覆盖技术具有较强的保温功效,可以有效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外界气温低、水分不足、热量不足等劣势条件,从而促进玉米的长势更加良好。
二、玉米种植过程中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
1、地膜覆盖技术有助于提高地温
在种植地块进行覆盖地膜可以有效提高地温,由于白天在太阳辐射下光照可以透过地表薄膜转化为热能,等到晚上温度下降以后在薄膜表面产生露珠凝结,这样可以阻隔长波的通过,有助于地表温度的提高。此外,采用地膜可以保存热量,并逐渐向土壤底层进行传输热量,这样使得地膜覆盖的土壤温度高于外界土壤温度,从而为实现农作物的更好生长发芽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结合相关研究来看,春天在玉米播种地进行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表温度2.5~4.5℃,在出苗1周左右时间可以保存苗期玉米生长良好。
2、地膜覆盖技术有助于保墒效果
通过覆盖地膜可以降低水分的实际蒸发量,土壤中蒸发的水汽一旦遇到外界低温环境的影响会凝结成水珠再次回流到土壤中,从而使得水分子在地膜下循环利用,从而不断增加土壤层的实际含水量,发挥出保墒与提墒的作用。
3、地膜覆盖技术有助于改善土壤肥力及性状
在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均处于较高水准,基于这一优质条件下比较适宜微生物的生存与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特别是速效氮、磷等含量逐渐提高。此外,开展好地膜覆盖可以缓解土壤出现板结情况,土壤更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从而使得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加快,大幅提升土壤的理化性状。
4、地膜覆盖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从地膜的保湿、增温等功效来看,可以促进农作物的根系始终处于良好的生长条件下,所以在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依靠根系进行吸收与传输。所以,与普通地块进行比较来看,地膜覆盖的地块农作物的营养吸收更加充分,生长发育更加良好。此外,地膜具有较强的保温功效,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期的加速推进,从而果实可以提前成熟,充分发挥好品种的优势之处,在农作物市场上销量大增。
5、地膜覆盖技术有助于抑制杂草生长
通常情况下,杂草往往比农作物种子要更早萌芽出土,但是由于地膜覆盖下的土壤处于高温状况,而且通气性不足,一些杂草在出土以后就会产生死亡状况。所以,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避免产生农作物植株与杂草之间进行相互争夺水分、养分、光照等情况。
三、玉米种植过程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1、玉米科学选种及处理种子
为了更好提高玉米植株的实际产量,科学选择优质玉米品种发挥着关键作用,要结合地膜覆盖技术要点选择那些具有较强生长潜力、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当前菏泽市常用玉米品种以浚单29、隆平206、齐单1号等为主,要确保所选品种的种子发芽率>85%、纯度>98%、含水量<14%。
在进行播种前期,要完成晒种、浸种及包衣等一系列作业。特别是在播种前5天左右要选择阳光充足的晴天进行晒种处理,将玉米种子均匀摊开进行晾晒2天。在开展晾晒过程中,要保证玉米种子受热均匀,所以要及时进行翻动种子的处理,避免出现种子晒伤情况。此外,还要将玉米种子直接浸泡在45℃温水中完成浸种处理,这样可以清理干净玉米种子表面的杂质,从而更好地提高发芽率。在具体包衣环节,可以采用多功能的种子包衣剂,大大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威胁与侵扰。
2、玉米种植地选择及整地工作
在进行玉米种植地选择过程中,要结合玉米品种类型及实际生产需求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块,这样可以更好进行排水、运输等工作,从而确保玉米产量、质量及销量更有保障。在玉米播种前期,要针对所选地块进行整地工作,采用两犁两耙将田中的土块全部弄碎,平整地面,确保土壤的质量有保障。此外,还要及时进行施加底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从而提高种植地块的土壤肥力状况,大大改善玉米播种的生长环境。
3、玉米播种时期选择及播种技术要点
针对春玉米这类品种,通常选择每年4~5月进行播种,针对秋玉米这类品种,通常选择在每年7~8月进行播种。在春天播种的时候要确保地表以下10cm的耕层温度稳定后才可以进行播种,如果地块墒情良好,可以直接进行抢墒播种;如果地块墒情质量不高,要及时进行浇水、施肥,等完成各项工作以后进行等距离播种工作,覆盖土壤深度4cm最佳。在实际开展播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的气候条件及土壤特征等因素,控制好播种的行间距,以每个穴坑2~3粒种子最佳。在将玉米种子播入坑内以后,要及时在表面进行覆盖土壤,控制好覆盖的厚度,避免对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玉米种植过程中地膜覆盖技术
在进行地膜覆盖前期,要及时开展整地处理工作,避免地块中存在较多土块直接影响到地膜覆盖效果,甚至还有少数尖锐石头划破地膜的情况,在此以后就可以开展封闭除草工作并进行地膜覆盖。
在开展地膜覆盖过程中,可以采用可降解地膜进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类型的有效改善,从而促进玉米种子更好萌芽与生长。针对露出地表部分的可降解地膜在当年就可以进行自动降解,埋入地底下的部分在3年内就会自动降解,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此外,还要结合垄距大小进行地膜宽度的确定,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覆膜形式为主,要保证覆膜紧紧贴在垄面上,在四周用土壤进行压实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大风掀膜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到地膜覆盖成效。
5、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①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及时破膜接苗
等到玉米种子播种1周的时候,要结合玉米种苗的实际生长情况,及时开展好破膜接苗工作。在具体接苗环节,要保证所破膜口直径大小适中,等完成接苗以后再用土壤将接口进行覆盖。针对前期先播种再覆膜的玉米幼苗来说,一旦遇到连续高温的天气就需要及时开展引苗出膜,避免出现高温烫伤幼苗状况。如果遇到了连续低温霜冻的天气,由于地膜内湿度偏高,可以推迟破膜接苗工作。
②玉米种植过程中中耕除草工作
在开展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不仅可以消灭干净杂草,而且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透气性等,如果遇到下雨天土壤更容易产生板结状况,要及时进行疏松土壤处理,保证玉米根部幼苗可以健康生长。此外,还要及时开展间苗、定苗工作,保证每一个地块中的玉米株数、密度合理,从而为推进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奠定良好基础。一般情况下,等到玉米长出2~3片叶子的时候要开展间苗工作,针对一些地块中缺苗区域可以预留双株,去除弱苗。
③玉米种植过程中水肥管理工作
为了保障玉米植株的更好生长,开展好水肥管理发挥着关键作用,要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科学合理落实好水肥管理工作。在玉米生长全周期可以进行灌溉水分4~5次,在完成第1次拔节以后要间隔20天时间进行1次浇灌。等玉米进入穗期阶段,要及时开展追肥工作,保障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以氮肥为主,从而切实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等到玉米穗期长出26~27cm的时候,要及时开展土壤追肥处理工作,以氮肥为主要肥料来源从而实现玉米植株的良好生长。
6、及时进行玉米收获工作
等到玉米植株由绿转黄、籽粒硬化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收获工作,这个时候地膜会逐渐破裂成碎片,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干净,就会残留到地块中,从而严重影响到后续的种植环境,会对下一茬农作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收获好玉米以后,要及时清理干净地块中废弃地膜。
7、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①玉米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作为当前最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借助人工操作进行灭杀病虫害,具有原生态、绿色化等优点。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以虫制虫的绿色手段,通过引进天敌赤眼蜂这类昆虫的方式进行玉米螟的全面消杀,从而可以促进玉米植株的更好生长。此外,针对出现大面积、大范围病虫害的时候,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手段进行病虫害的有效制约。
②玉米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主要指的是借助物理工具设备进行虫害的有效防治,通过对病虫害的深入研究,从而了解其弱点并进行针对性防治,比如可以利用声波扩散器等设备对害虫进行控制,也可以采用更为有效的物理防治技术手段,借助这一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虫害的数量,还可以从源头制止虫卵的孵化与生长。例如,针对玉米螟这类虫害,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喜欢生长在明亮的区域,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在地块中进行安装杀虫灯,从而实现对玉米螟虫害的大面积消杀。
③玉米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优势,也是广大种植人员常用防治手段之一,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存在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的问题,从而使得玉米果实中残留化学农药,这会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开展化学防治过程中,要最大化降低化学药物在玉米果实中的实际残留量,从而不断提高玉米的生产质量及数量,科学合理进行化学药剂的配比,从而可以进行病虫害的全面灭杀。
四、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
1、完善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机制
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实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要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推广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完善与不断优化,从而确保整体工作机制的系统性、完整性及规范性。所以,要针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周密思考与严谨谋划,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加以规范,从而可以将这一技术手段应用到更多区域。
2、提高种植人员推广素养
为了更好推进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努力构建一支专业强、水平高的农技队伍显得尤为关键,还要高度重视基层现代化种植人员的梯队建设工作。因此,地方农业部门要将人才引进与培训教育作为关键内容,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手段,加强不同农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开展系列专业活动,从而可以切实提高种植人员的能力水平与推广素养,促进更多人群将这一先进技术手段直接应用到日常农业生产过程中。
3、加大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支持力度
在开展玉米种植生产过程中,要引导广大种植人员掌握基础的地膜覆盖技术,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科学合理选择施药品种、使用剂量等,借助植保机等先进设备进行喷洒工作。在实际操作环节,要科学合理进行设置喷头、规划喷洒路线、调整喷药幅度,从而确保植保机可以匀速前进,切实提高喷药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农业相关部门来说,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广大种植人员进行先进技术设备的采购,另一方面要多组织开展各类的农技培训班,加大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及宣传力度。
新形势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在开展玉米种植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切实提高玉米的产量及质量,实现农业种植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出发,针对地膜覆盖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围绕科学选种及处理种子、选地及整地、及时播种、地膜覆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从而形成科学安全规范的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生长环境,推进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借助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数量及质量,地膜覆盖技术不只是可以应用到玉米种植中,而且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农作物种植环节,大大改善地块的生长条件。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玉米种植产生深刻影响,在开展其他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参考案例进行有效研究,从而实现其他农作物取得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274107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人民政府)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