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核心思路分析
作者: 汪自忠
当前日渐增长的绿色有机蔬菜市场,成为推动山东地区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对技术有着严格要求。当下应加大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与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扩大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利用绿色有机蔬菜降低土地资源与水资源污染,实现无公害种植目标。另外利用新型种植技术,可提高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的产量与品质,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切实打破传统蔬菜种植的局限性,促进山东地区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所谓绿色有机蔬菜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操作流程,不使用任何的化学药剂、肥料等,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而进行生产的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种植不仅可以实现良好的农业经济效益,也能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下文将对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与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进行简单分析。
一、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优势
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倡导采用有机肥料,减少了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水源等,并且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通过对土壤进行改良,可增强土壤肥力与保水性。相比传统普通蔬菜种植,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品质更高,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所以获得市场的青睐,加上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为可持续生产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带动山东地区的有机农业发展。
二、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
1、种植基地的选择
因为绿色有机蔬菜的性质,所以选择合适的种植场所就成为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的前提。我们所选择的种植基地必须是没有受到污染的区域,并且远离污染源地区。若需要将常规生活地区转换为绿色有机蔬菜的种植基地,则需要进行蔬菜转型试栽实验,在经过3年的转换时间以后,检测实验合格才能进行绿色有机蔬菜的栽培。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场地与普通种植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标记进行隔离,通常利用河流、山坡和人为隔离带。此外,为了灌溉方便,要求种植基地附近有大量干净的水源便于灌溉。在蔬菜种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深翻,便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长。
2、抗性品种选育
抗性品种选育是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通过进行系统的品种资源筛选和培育工作,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耐逆境、营养价值高的绿色有机蔬菜新品种,这不仅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负荷,而且可以提高绿色有机蔬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育出具有所需抗性和优异农艺性状的新品种。同时也要加强对新品种的田间试验和示范推广,促进优良品种快速推广应用,让种植者切身感受到新品种的优势,从而主动采用。只有不断丰富绿色有机蔬菜的品种资源,才能为推广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科学处理土壤与施肥
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对土壤处理与施肥管理有着严格要求,这也是影响种植品质与产量的基础条件。在土壤处理过程中,应重视土壤养分的优化,根据种植蔬菜品种,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一般来说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会对土壤进行深耕处理,通过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的施加丰富土壤养分、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绿色有机蔬菜生长。有机肥料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土壤中的微生物,同时强化土壤的保肥、供肥、蓄水能力,种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必须达到3%以上。对于微量元素不足的土壤来说,会出现土层变浅等问题,这样会影响蔬菜的根系伸展,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轮作种植模式,通过轮作养地实现用养结合,在轮作过程中种植豆类作物,以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或实行瓜类与葱蒜类蔬菜轮作,通过葱蒜类蔬菜解决瓜类肥料吸收量小的问题,最大化利用肥力。在施肥方面主要把控好肥料类型与施肥量,应根据绿色有机蔬菜的生长特点选择肥料,绿色有机蔬菜对肥料的质量有着严格要求,一方面要符合绿色有机蔬菜的实际种植需求,另一方面保证绿色有机蔬菜的品质。比如叶菜类生长周期较短,所以在基肥、追肥时会采用速效氮肥;根菜类则处于地上与地下部分,地上部分会采用氮肥作为基肥,并在生长过程中追加2-3次;果菜类主要保证茎叶根的扩展,满足开花、结果、成熟需求,一般会多施加基肥,第一花序坐果前减少施肥,结果后氮、磷、钾肥搭配使用。
4、严格落实病虫害防治
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取决于病虫害防治工作,无论绿色有机蔬菜还是普通蔬菜,都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所以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地块采取轮作模式,不定期循环调换不同类型的蔬菜,有利于优化土壤条件,同时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种植过程中优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蔬菜品种、蔬菜种子,确保土壤湿度与温度条件符合播种需求,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有效抵御病虫害的发生。除此之外合理采用病虫害治理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首先对田间杂草进行清理,过多的杂草会滋生病虫害,种植人员应将杂草堆放在田间,通过焚烧处理防止病虫害滋生与传播。部分具有抗水能力的蔬菜品种,可以采取灌溉杀虫措施,或在初收后实施大面积灌溉,淹死过冬虫卵,加上阳光照射彻底消灭幼虫。为了保证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品质,应尽量采取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以物理防治技术为例,可引入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在不影响蔬菜品质的前提下,提升虫害治理效果,同时利用虫害天敌与微生物,同样能够控制虫害滋生。
5、精细化管理蔬菜保护技术
种植过程中需要时刻优化种植技术,采用新的种植技术与种植手段,以此确保有机蔬菜能够健康生长。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实时观察蔬菜植株的生长状态,记录生长中的各个环节,为蔬菜健康生长奠定基础。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相应数据判定蔬菜生长状况,合理把握蔬菜浇水、施肥的时间。另外种植人员同样要据此多关注蔬菜所患病症,利用现代化技术帮助蔬菜解决病患,同时提高蔬菜产量。生态农业的发展往往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滋养,可以利用自然环境,构建合理科学的农业体系,改善蔬菜生长环境,为其今后生长奠定基础。
三、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策略
1、优化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技术
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属于有机农业,强调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提升了蔬菜的品质,对保护土壤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为了发挥出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最大化优势,应合理引入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目前同一种植区域会采取轮作的方式,种植不同类型的绿色有机蔬菜品种,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根据山东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蔬菜作物,或将绿色有机蔬菜与粮食作物进行轮作,能够有效抵御病虫害。为了保证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的品质与产量,种植区域要远离生活区和工业区,优先选择适合绿色有机蔬菜栽培的土壤环境,如富含有机营养物质、矿质元素的土壤,具有较为充分的含水率,选定种植区域后应进行监测分析,确认土壤pH值符合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条件。品种选择方面应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以此来降低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种子栽种需做好浸泡消毒处理,降低后期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绿色有机蔬菜主要采用育苗移栽、直播等种植模式,在采用直播种植时,严格把控种子播种深度与密度,而育苗移栽注意强化幼苗筛选,清除病苗促进蔬菜生长。
2、加大绿色有机蔬菜品种培育
我国山东寿光凭借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获得了“蔬菜之乡”的称号,不仅大力开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同时不断培育新的品种,解决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等问题。由此可见绿色有机蔬菜品种培育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显著作用,不过部分地区的绿色有机蔬菜品种较少,种植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当前的绿色有机蔬菜市场需求,所以要立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绿色有机蔬菜新品种培育工作,培养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当下应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合作交流,根据我国山东地区绿色有机蔬菜的实际生产情况,结合市场动态与消费者需求,不断研发新型绿色有机蔬菜产品。同时帮助农户选择品种,加强培育方法的创新,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种植经验,及时引入新品种培育所需设备、技术人员,确保新的绿色有机蔬菜品种得到推广应用,不断扩大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面积。
3、加大生态调控技术的使用
生态调控技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注重田间生态环境的营造,合理配置蔬菜品种,营造多样性的作物结构,为天敌昆虫和有益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通过轮作、间作等方式,打造复杂的作物种植格局,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抵御能力。其次,要注重土壤生态的维护与修复,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培育丰富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活性,为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再者,要重视农田水生态的调控,合理控制灌溉用水,保护水源,防止面源污染。最后,还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闭环。
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数量也越来越多,如秸秆、家畜粪便、农膜等,如果得不到合理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严重浪费资源。因此,充分利用这些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推进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通过还田或堆肥的方式,将秸秆、动物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可以利用沼气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既可用于农村家庭采暖炊事,又可产生液体或干燥的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另外,农膜等塑料制品也可以回收利用,通过降解或再生加工制造新的农膜或其他塑料制品。此外,还可以采用热解、气化等热转化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满足农村能源需求。最后,在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收集、运输、贮存、加工等配套设施,提高利用效率。
5、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
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支撑措施之一。在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水资源和肥料投入是两个关键因素,如何实现对这两者的精准调控,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至关重要。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就是针对这一需求而研发的关键技术。该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物联网、自动控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田间水情和肥情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具体来说,系统会在田间布置各种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条件、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系统能自动调节灌溉设备,保证作物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自动控制化肥施加量和时间,避免化肥过量施用,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整合历史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灌溉和施肥方案,进一步优化水肥调控,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还能够识别病虫害发生风险,及时预警,配合生物防治等措施,构建安全高效的植保体系。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化学投入,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6、加强科技支撑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推广效果,在当下科技快速发展的基础下,将信息技术融入农业技术推广中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广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使用的重要性。首先,可以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对相应生态农业技术进行推广,例如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发送生态农业技术信息,对最新发展趋势、技术等进行宣传,让种植人员都能够了解到最新农业技术水平。其次,可以将机械设备纳入农业生产中,该方式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生产。相对来讲在新时期背景下,要真正实现生态农业建设,还需制定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目标,并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宣传与推广,将各类种植新技术落实到种植生产中,以此为今后我国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同时,还应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研发,通过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多方联动,开展针对性地研究,不断推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新技术新方法,为生态农业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站、营销网点等力量,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新技术顺利推广落地,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综上所述,近些年我国绿色有机蔬菜市场越来越大,种植过程中遵循有机规范、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全面提升了蔬菜品质,并且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山东地区也在积极响应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得到大部分农户的认可。不过在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与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存在一些阻碍,一方面未能形成完善的推广体系,另一方面缺少相应的技术与政策支持,导致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无法贯彻落实。当下应充分结合山东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采用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优化生产管理技术,从选地、选种、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蔬菜品质与产量,带领农户增产增收。
(作者单位:274700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侯咽集镇人民政府)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