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定植后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对应管理技术措施

作者: 魏道学 卓林林

设施蔬菜定植后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对应管理技术措施0

保护地蔬菜定植后较易出现缓苗较慢、沤根、烧根及死棵等多种问题,探讨分析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并采取对应的综合性技术措施进行管理和防治,对于保证蔬菜苗期的健壮生长乃至其后的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缓苗较慢

1、发生原因

以春茬蔬菜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定植后迟迟不能成活生长,叶片颜色较淡,黄绿或淡绿,生长点向下弯曲,将其拔出,基本不见新根。

菜苗定植后棚室内温度较低、土壤含水量过高发生沤根、底肥施用过量造成烧根和病虫为害等,都可能造成定植后的菜苗迟迟不能缓苗成活。

2、管理防治技术

①定植前要将棚室内的温度提高到合适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将棚室内温度维持在15℃-25℃之间,最利于菜苗定植后的缓苗成活。但如果是在早春低温时期定植菜苗,则应在菜苗入棚定植前一段时间,采取将棚室密闭等措施以提升棚内温度和土壤温度。提升土壤温度可增加其蓄热量,利用其中微生物的活动繁衍、促进底肥施入的农家有机粪肥的进一步腐熟分解,利于菜苗在定植成活后其根系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但必须引起广大种植户注意的是,在菜苗入棚前的3天,必须将棚室的通风口打开,以充分通风排气,以免棚室内的有害气体对蔬菜造成危害。通风排气过程中仍须将棚内温度保持在30℃以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壤温度下降而影响菜苗定植后的缓苗速度。

为防止定植时因浇水而致土壤温度大幅度下降,建议采取先浇水后定植的方式,即在菜苗入棚定植前先进行灌溉,其后仍需将棚温维持在高位以“暖地”,待墒情适宜即可定植菜苗,定植时以水浇棵即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定植后因浇水较多导致土壤温度下降,影响秧苗成活速度。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菜苗入棚定植前数天,提前将水引入棚内进行贮存,这样浇定植水时水温就与棚温相近。

②定植后注意保温、保湿。低温季节,在菜苗定植后的7天内,必须以保温和保湿做为最基础的管理工作,要尽量减少通风以免棚温下降。相关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茄果类蔬菜的缓苗期,棚室温度白天宜控制在28℃—32℃之间,夜间温度维持在15℃—18℃之间最为适宜;而瓜类蔬菜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8℃—35℃之间,夜间则应控制在16℃—18℃之间(叶类蔬菜温度可以酌情降低),而棚内的湿度,保持在80%左右最为适宜,这样的温湿度,通常7天后菜苗即可基本度过缓苗期,成活后宜将风口逐渐拉大将棚温降低2℃—3℃。

③合理施肥。底肥宜均衡,有条件的可在底肥施用前进行测土,切忌为追求产量盲目过量施用肥料,尤其是化学肥料,农家有机粪肥施入前必须保证充分腐熟,以免烧根。

④预防病虫害。在蔬菜苗定植前,结合整地施肥,每667m2棚室用1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克、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500克,与30公斤有机肥混拌均匀后施入土壤,对于防止土传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保护菜苗根系正常生长有显著效果。

此前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棚室,可在蔬菜苗定植时,推荐选用52%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1500倍液、11%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0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菜苗须灌注药液300—500毫升,然后覆土),可有效防止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还能兼防蛴螬、蚜虫、蓟马和飞虱等害虫的危害,确保幼苗正常生长。

二、菜苗僵化

1 、发生原因

以冬季和早春低温时期较为常见。僵化苗主要表现为较正常菜苗矮小、茎秆较细、叶片小且颜色深绿、根量少和不易发新根、花芽分化不正常、不发棵等。

棚室内温度和土壤温度较低、水分和养分供给不足以及蹲苗时间过长等均可导致菜苗僵化不长。

2、 缓解管理技术措施

低温天气,注意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温增温,科学运筹肥水,避免蹲苗时间过长,还要避免盲目施用激素和过量施用农药。

三、叶片发黄

1、发生原因

蔬菜苗期叶片发黄通常与根系密切相关,如果根系功能较差,其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也随之变弱,叶片就会因吸收不到充足的营养而发黄。此外,菜苗如果缺乏微量元素也会出现黄叶,但主要表现在幼叶及生长点,通常由缺乏铁素引起。

2、防治技术

叶片养护应与根系养护一并进行,做到上下同步,解决叶片问题还必须注重对根系的养护。根外喷施0.1—0.3%的磷酸二氢钾肥液或富含铁、钙、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可以防止和缓解黄叶现象。有条件的建议定期或不定期施用甲壳素或海藻酸类等功能型叶面肥,可在叶面形成保护膜,提高其抗御逆境的能力。

四、叶片卷曲

1、发生原因

多见于秋延迟茬口,因该茬蔬菜定植后,温度高、光照强,叶片蒸腾作用比较旺盛,需水量较大,如果棚内光照过强、土壤含水量较低,菜苗的叶片就会激发自我保护机制,将气孔关闭且向上翻卷,严重时往往卷曲呈筒状。

2、防治技术措施

①采取覆盖遮阳网、泼洒泥浆和喷洒降温剂等措施进行遮阳降温,再把放风口和前脸处的风口开到最大,以加速棚内热空气的排出;②适时灌溉,酌情加大灌溉频次,防止土壤含水量过低发生干旱;③在中午前后高温时段向棚内喷洒清水,以增加棚室内湿度,利于叶片的恢复;④在操作行内铺设干燥的稻壳或粉碎的农作物秸秆等材料,可以避免因阳光直射地面导致地表温度过高。

五、烧根

1、发生原因

主要表现为根系生长发育不正常,侧根和毛细根较少,根尖颜色发黄甚至发生腐烂,菜苗地上部分脱水萎蔫,叶片黄化。通常发生较轻时,通过采取对应管理技术措施可以恢复(但也会致其后的发育迟缓),发生较重时往往致菜苗整株枯死。如果基肥中施用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等,其在腐熟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能,造成幼苗烧根,轻者根尖发黄,新根不发,吸收肥水的能力下降,严重时可致根系发生腐烂、生长受到阻滞,直至整株萎蔫死亡。此外,如果一次性施用肥料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也会发生烧根现象。

2、防治技术

底肥施用的农家粪肥,必须在菜苗定植前彻底腐熟,要避免为追求产量和栽培效益过量施用底肥(其后的追肥也要以少量多次为基本遵循)。菜苗定植后如果出现烧根现象,可以酌情增加灌溉次数,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并建议随水冲施生根剂和甲壳素类或富含有益菌的功能性产品,可起到修复根系受损细胞和加速根系生长的作用。出现烧根症状的菜苗,其叶片也往往因此发黄,为促使叶片尽快恢复活力和功能,可以根外喷施海藻酸和氨基酸类叶面肥,并适量补充含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可起到既缓解肥害又提高叶片抗逆能力的双重功效。烧根现象较重的棚室建议在此基础上施用碧护等对菜苗进行灌根和叶面喷施。

六、沤根

1、发生原因

主要表现为根系生长停滞,不长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变成黑褐色甚至腐烂,进而使得菜苗生长极为缓慢且易被拔起,有些蔬菜还可表现出类似缺素的成片干枯现象,可致菜苗整株萎蔫。 菜苗定植成活后,当浇水次数较频且水量较大时,土壤因含水量过大而致氧气浓度较小,就会发生沤根。

2、防治技术

秋延迟蔬菜定植后温度尚高,光照也较强,棚室内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较快,菜苗需水量较大,但浇水要把握好“度”,不宜频繁浇大水,否则根系就会长时间泡水处于缺氧状态而受到损伤。多见于粘质土壤棚室,因其在灌溉后水分下渗较慢,灌溉后往往很快地表就会呈现发干的现象,给菜农造成应该浇水的假象,导致因频繁浇水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缺氧,使菜苗沤根。

通常情况下,棚室内土壤含水量宜保持在60%—85%之间,这样既能满足蔬菜对水分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内适宜的氧气含量,利于菜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如因浇水失当致菜苗发生沤根后,建议要及时进行划锄、松土来散墒和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待土壤稍干后再用生根剂配合杀菌剂进行冲施或灌根,既能促进根系快速恢复,还可以防止病原菌侵染根系而发生病害。

七、根量较少

1、发生原因

多见于老旧棚室,由于其连年栽培蔬菜,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有机肥料施用量不足,造成土壤理化性状不断变劣,主要表现为板结黏重、通透性较差,甚至发生酸化、盐渍化,以致菜苗地上部长势纤弱,根系上浮,难以下扎和生长,往往呈盘旋弹簧状,根量较少。

2、防治技术

注重土壤的养护,为根系生长发育营造健康的土壤环境。在保证养分充足均衡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并注意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其通透性,优化其理化性状,防止发生酸化和盐渍化;注重施用微生物肥料,尤其是微生物菌剂,其中的有益微生物既能疏松土壤,分解其中被固定的营养元素,还能产生一些抗生素类和生长素类等物质,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养护根系、增强根系功能的作用。

八、徒长

1、发生原因

主要表现为茎秆纤细、节间过长、叶片薄大但颜色淡绿或发黄、组织柔嫩和根系不发达。通常情况下,发生徒长的菜苗在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往往表现为开花坐果少、果实膨大慢且多为畸形。其原因是棚室内光照较弱、夜温较高和密度过大引起。前者导致菜苗的叶片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或者光合作用合成的养分不足。而后者导致昼夜温差较小。这样,菜苗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到了夜晚会因为温度较高而被旺盛的呼吸作用消耗殆尽,导致植株虚弱并发生徒长。

2、管理防治技术

①冬季和早春温度较低时期,可采取棚室覆盖材料早拉晚盖、保持棚膜洁净、及时整枝打杈、摘除蔬菜植株下部的老、病叶和在棚室后墙挂设发光膜(幕)等措施加强棚内光照,必要时还须使用大棚专用补光灯进行补光;②注意降低夜温,适当拉大昼夜温差并酌情控制浇水的频次和水量,在此基础上,建议选用黄腐酸、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鱼蛋白、甲壳素、微生物菌剂等具有促根和养根功能的肥料淋浇菜苗根部1次。之后,根据情况施用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视情况选择施用平衡型或高氮、高磷、低钾型的肥料),促使菜苗形成养分充足平衡供应的能力和渠道,可平衡长势解决徒长。

此外,栽植密度必须合理,密度过高也会导致菜苗因拥挤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和田间郁闭而发生徒长。

九、旺长

1、发生原因

主要表现为叶片较大、叶色浓绿、茎秆较粗,但根系通常入土较浅,旺而不壮。发生旺长的菜苗进入成株期后,会因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而导致雌花少、发育差、难坐果而影响产量。

底肥中氮素肥料施用较多、磷、钾肥不足、定植成活后不注意控水“蹲苗”、夜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等是造成菜苗旺长的主要原因。

2、管理防治技术措施

①在浇灌缓苗水时随水施用黄腐酸钾、海藻酸类肥料,其具有促进根系生长、调控菜苗植株养分分配和抑制茎叶旺长的功效;②在菜苗定植成活后注意控水以蹲苗促壮,其后不要施用高氮型水溶肥;③注意棚内的通风透光和控制夜温(宜在10—12℃之间);④对菜苗采取早吊蔓和轻压头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弱其顶端优势,防止旺长;⑤在菜苗成活后施用0.1%—0.3%磷酸二氢钾肥液或0.1%—0.125%亚磷酸钾肥液搭配芸苔素内酯叶面喷雾,对于防控旺长有一定作用,但已经出现较明显旺长迹象的棚室则必需施用矮壮素、多效唑、调环酸钙和氯化胆碱等专用药剂进行控旺。

十、急性萎蔫

1、发生原因

多见于越夏茬蔬菜,表现为叶片发白发干,中午及其前后一天中的高温时段菜苗的茎叶萎蔫下垂,发生较轻的,通常早晨和晚上可以自行恢复,如果发生较重、持续时间过长叶片将难以恢复正常而失绿干枯,可致菜苗数日后整株死亡。

主要是由于菜苗较长时间处于阴雨光照较差的环境中,久阴乍晴后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所致。在正常的天气和管理的情况下,通常菜苗对于水分的吸收和失去是趋于一致的(即所谓的“代谢平衡”),而一旦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如持续的低温阴雨弱光气候后突然遭逢高温强光等逆境,造成菜苗的水分代谢失衡以致失水过多,就会使菜苗植株发生萎蔫甚至死亡。

2、管理防治技术措施

出现持续阴雨弱光天气要注意保持棚膜洁净,以提高其透光率,骤遇阳光强烈的天气,必须采用短期遮光措施,要注意及时采取覆盖遮阳网和喷洒泥浆等措施,进行适当遮光和防止棚温升高过快,如果棚室内湿度较低,还要采取清水喷雾和浇水等方法提高湿度,以免菜苗因失水而发生急性萎蔫。此外,叶面喷洒0.3%白糖水对于缓解菜苗萎蔫也有一定效果。

十一、死棵

1、发生原因

根据调研,近年来保护地蔬菜苗期死棵,多由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和根腐病三大土传病害引起。

2、防治技术

①枯萎病。该病为真菌病害,以瓜类蔬菜和番茄及辣椒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菜苗叶片往往在中午或较强光照下发生萎蔫,状如缺水,但早期通常可以自行恢复。至病程中期将菜苗拔出,将其茎秆剖开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而后萎蔫症状越来越重,直至凋萎猝倒死亡。自显症至死亡时间通常为12—15天。防治该病,可在发生初期选用15%络氨铜水剂、30%恶霉灵水剂、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及10%混合氨基酸铜水剂等药剂。

②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引起,危害植物根部,以为害侧根和须根为主,受害部位形成大量瘤状根结,其色初白后褐,表面粗糙,可出现龟裂。通常感病较轻的菜苗茎叶无明显症状,但严重时可致菜苗生长迟缓、矮化和黄化、突然萎蔫或成片死亡。保护地蔬菜以黄瓜和番茄受害最重。防治该病,可用5%阿维菌素乳油、20%噻唑膦水乳剂和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等药剂配合生根剂灌根。

③根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菜苗初感病时,病部出现形似水渍样的小病斑,扩大后逐渐变褐至深褐色并腐烂。初感病蔬菜地上部状如缺水,中午萎蔫,但通常早晚可恢复正常,但反复多日后,即不再恢复而整棵枯死。田间发现病株即应选用2.5%咯菌腈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3%甲霜·噁霉灵水剂或43%戊唑醇悬浮剂等药剂进行灌根防治。

(作者单位:463100 河南省遂平县农业农村局;463900河南省西平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2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