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与方法措施

作者: 吴艳华

探究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与方法措施0

和传统农业种植相比,有机农业的要求更为苛刻严格,它是指在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中,降低对各种合成农药和化肥的过分投入使用,其主要通过采取生物和物理的方式来解决农作物的生长和养分需求,从而降低了高毒残留化学农药和各种化学合成类肥料的使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河北邢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并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害虫及害虫的防治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能为同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也带来了更高的生态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也带来了更高的生态需求。但是,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因农药、化肥等的不当施用而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要想有效应对传统农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冲击,就必须及时改变传统的观念,积极推广和运用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逐步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机农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得更加显著,而且它所展现出的效果也变得更加显著。

一、有机农业概述及特点

1、有机农业概述

有机农业的生产种植要符合相应的生产规范,必须严格禁止使用遗传工程产品和添加化学药品物质等。有机生态农业遵守自然法则,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并在种植与养殖间保持均衡。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人们越来越关注于有机农业的耕作问题。目前,以河北邢台地区来看,我国的有机农业主要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而有机农产品中大多以有机玉米为主,但在日常生活中,对蔬菜、水果等的需求仍然不能满足目前的国内需求。

2、有机农业特点

由于其独特的生产方式,有机农业不仅只为社会提供了安全环保的食品,还减少疾病的发生,更加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由于无化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另外,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在世界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能力的。作为一个庞大的农业国,通过推广和深入有机耕作,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带动乡村的发展。

二、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1、制定各类产业标准原则

因为有机农作物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所以它要求多种现代化的农作技术来支持,所以标准化的发展就成为安全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制定各类产业标准,是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措施。首先,要制定规范化的栽培技术,特别是在耕地经营方面,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来实施,以确保经营成效。其次,要有专项的监管机制,要有规律地对目前实行的各项耕作措施进行监管,比如农业的灌溉用水质量,化肥的用量比例等等。只有这样,产品的品质才能达标。最后,要强化基础设施,构建规范化的基本设施,为发展规范化的有机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遵守生态平衡原则

有机农业种植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种植技术,但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害虫的控制和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在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应遵循辩证调控的原理。辩证调控就是运用生物间的生态关系,依据本地情况,在对应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辩证地综合地将多种农业防治害虫的手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对害虫的控制。以生产农作物为中心,多种预防措施的综合应用,并对防控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为消除病虫害提供良好的繁育环境。

3、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原则

与传统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的技术条件更加苛刻,因此,必须从植物的种类出发,并强化对农业的整体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因此,在河北邢台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选择以抗病性比较高的种子为主,以保证其适应性和提高产量和效益为主要特点。此外,在有机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常见病虫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以确保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可以有效地避开病虫害发生高峰,并与病虫天敌保持一个同步的生长时期。此外,在种植有机作物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天气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要保持合适的温度,让种子尽快发芽,以免在苗期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

4、遵循科学研究原则

在传统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许多农户都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经验。然而,有机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所积累的经验通常不能被运用到有机农业生产中去。所以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进程中,就必须强化对科技的探索,重视把先进的科技成果高效地传递到广大的乡村。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可以更好地帮助推动有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5、实施综合防治原则

实施综合防治原则在有机农业种植中显得至关重要。这一原则强调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应单纯依赖某一种特定的方法,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以构建一个全面、立体的防控网络。

农业防治作为基础手段,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轮作方式以及土壤管理,能够有效地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其繁殖的机会。例如,在种植前进行深翻土壤,可以消灭土壤中的病虫害越冬体,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基数。生物防治则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自然资源来控制病虫害。通过保护和增殖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同时,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也能对特定的害虫起到防治作用。物理防治则主要采用各种物理手段来诱捕、灭杀害虫。例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捕,或者通过高温、低温等物理方法,破坏害虫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6、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原则

在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核心理念应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预防,作为首要任务,意味着在病虫害问题出现之前就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范。预防不仅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而且能够降低治疗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预防为主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选择抗病性强的种子,进行科学的耕作管理,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同时,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增强作物的抵抗力,使作物在面对潜在病虫害威胁时能有更强的自我防御能力。此外,还应密切关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便在病虫害发生前及时采取措施。当病虫害确实发生时,治疗便成为必要的辅助手段。然而,治疗并非简单的喷洒农药,而是需要精确地识别病虫害类型,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影响较小的防治措施。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减少损失,并尽快恢复作物的健康生长。

三、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坚持农作物的多样化

发展有机农业必须以维持其生态均衡为目的,在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合理地选用适宜的作物种类,以维持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常规的耕作方式是单一耕种,也就是一个品种,在一个地区反复耕作。这样的栽培方法一旦发生病虫害,将会引起病虫害的快速传播,给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邢台地区要依据河北的环境、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来选用不同的作物,同时要依据不同的作物生育期等来进行合理的栽培。目前,河北地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44.38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116.1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334.6千公顷,中草药播种面积139.7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838.7千公顷,园林水果产量1139.7万吨,食用坚果产量72.5万吨。这种多样化的种植结构能够极大提升农作物病虫害抵御能力,另外邢台地区可以根据省内种植结构比例,进一步进行差异化栽培,不但可以拓展作物的地域范围,又可以实现农田土壤的优化配置,还可以对害虫的主要天敌进行保护,从而降低害虫的发生几率,提高作物的产量。

2、强化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控制和防治害虫时,以降低其病虫害发病概率为基础,以控制为重点。治理则是从病虫害的根源入手,采取灭菌、轮作等措施,将病虫害的根源扼杀。在进行有机作物的栽培时,可以选用具有较高抗病性的种子和苗种,旨在从作物的初期生长过程中截断病害的来源,从而提升种子存活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施肥管理的方式,以保证土壤中有足够营养成分的前提下,为作物提供其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从而提升其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例如,河北地区的玉米栽培技术,首先是要做到“轻种肥”,在进行种肥的施用时,通常使用的是腐熟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肥,其中的有机肥每亩使用400 kg,过磷酸钙肥10-15 kg。其次是以基肥为主。在对玉米进行基肥时,要充分利用有机肥,有机肥总量要达到60%-70%。同时抓好补肥工作。对玉米施以速效氮肥为主,辅以适量的速效钾肥和磷肥,通常追施3-4次即可。

3、强化专业培训

农业部门基层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不断深入到群众中去,要有责任心,并与农户建立良好的联系,还要对农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进行调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农户种植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进行相关技术防范来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身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宣传的工作人员,要善于通过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农户进行相关针对性的指导。另外,农业各个部门还需要对各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以提高基层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为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掌握程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合理选择防治措施

在传统的农作模式下,过度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效率是比较高的,但这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现在倡导有机农业种植。首先可以采用生物学和病虫害控制方法,并适当控制化学防控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防治措施。例如可以采取生态防控措施,在田地里饲养鸡和鸭,这样就可以在田地里建立一个小型的食物链,从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另外,有关工作人员可依据病虫害的发展变化,将诱虫灯或粘虫板置于田间,对害虫进行集中捕捉,以达到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通过对田间及周围的杂草进行清理,适时进行深松、灭茬,并在2年内进行1次深翻。翻耕后,可将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的病源及杂草的种子深埋于土中,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生物防治措施。例如,在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小麦黑粉病等疾病时,可采用生物制剂的配比除病,以100ml的枯草杆菌为原料加入18 kg的小麦种子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纹枯病和根腐病的危害。也可以选择6%的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 ml,加水1500 ml,将80 kg小麦种子混合、堆放6个小时,待晒干后进行播种。其次,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农业管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合理密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根据研究,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使作物分布均匀,通风透光良好,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而轮作倒茬则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它们的繁殖机会。此外,定期清理田园中的杂草和残枝败叶,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藏身之处。最后,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成分制成的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有机农业种植中,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在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据统计,在使用生物农药后,害虫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而且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远远小于化学农药。

5、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

病虫害监测系统是有机农业种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实时、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农户提供了宝贵的决策支持。该系统通常涵盖了多种监测工具和手段,如粘虫板、诱捕器以及现代科技,如遥感监测和物联网传感器等。粘虫板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监测工具,被广泛用于捕捉飞行中的害虫,从而直观地反映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农户可以根据粘虫板上的害虫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措施。诱捕器则是利用害虫的特定行为习性,如趋光性、趋化性等,来诱捕并统计害虫数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针对性强,能够精准地反映出某种害虫的活跃程度和分布情况。此外,现代科技也为病虫害监测带来了新的可能。遥感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分析农田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的迹象。而物联网传感器则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以及病虫害的活动情况,为农户提供更加全面、精确的数据支持。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综合的病虫害监测系统,农户可以更加主动地应对病虫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病虫害发生后再进行救治。这不仅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还可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据研究表明,在建立了病虫害监测系统的农田中,病虫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则得到了显著提升。综上所述,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是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一环,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手段和现代科技,为农户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得病虫害防治更加科学、高效。

总而言之,从有机农业自身价值和发展需求而言,其发展前景是无限良好,但是,我国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也制约了其自身发展。当前,如何有效地改进农业发展现状,缓解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的矛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有机农业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对病虫害防控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剖析,目的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可持续提高。

(作者单位:074000河北省高碑店市人民政府北城街道办事处)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2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