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葡萄栽培常见问题及科学实用的调控措施分析
作者: 吴铁军 刘永超阳光玫瑰葡萄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葡萄品种,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栽培过程中,阳光玫瑰葡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病毒感染、幼苗生长控制不当、花芽分化不良、果穗松散、易产生日灼和果锈等问题成为制约阳光玫瑰葡萄产量和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阳光玫瑰葡萄栽培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培育质量。
一、宝鸡地区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现状
陕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果业生产基地,其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宝鸡地区以其优越的秦岭北麓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市葡萄种植面积约3.4万亩,年产量5.2万吨,主要分布在高新区、渭滨区、岐山县等县区,品种以户太八号、巨峰、阳光玫瑰、夏黑、红提为主。
阳光玫瑰葡萄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葡萄品种,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在宝鸡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技术也不断提升。当地积极引进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果农的种植水平。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葡萄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手段,推动了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宝鸡地区的阳光玫瑰葡萄栽培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果农们通过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当地还积极推广葡萄深加工技术,将葡萄加工成果汁、葡萄酒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葡萄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阳光玫瑰葡萄栽培常见问题
1、病毒感染性问题
阳光玫瑰葡萄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的侵扰,这些病毒包括但不限于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病毒等。这些病毒不仅通过嫁接传播,还可能通过修剪工具、昆虫媒介等途径进行传播。一旦葡萄植株感染病毒,其叶片可能出现变形、卷曲、黄化等症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果实品质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病毒还可能导致葡萄植株的死亡,给种植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幼苗生长控制问题
在阳光玫瑰葡萄的幼苗期,生长控制问题尤为突出。如果幼苗生长过于旺盛,会导致枝条过长、叶片过于茂盛,这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养分,还会影响葡萄植株的通风透光性,降低果实品质。相反,如果幼苗生长过弱,则会导致植株矮小、叶片稀疏,难以形成足够的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如何合理控制幼苗的生长,是种植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花芽分化不良问题
花芽分化是葡萄植株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在阳光玫瑰葡萄的栽培过程中,花芽分化不良是一个常见问题。花芽分化不良的原因可能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等多种因素。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或光照过强、水分过多或过少、养分供应不足等,都可能干扰花芽的正常分化,导致花芽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4、果穗松散问题
果穗松散是阳光玫瑰葡萄栽培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果穗松散不仅影响葡萄的外观品质,还可能导致果实脱落、品质下降等问题。果穗松散的原因可能包括养分供应不足、光照不足、水分过多等。例如,如果葡萄植株在生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养分供应,就会导致果穗发育不良、松散无力;如果光照不足,则会影响果实的色泽和品质;如果水分过多,则会导致果穗松散、果实易脱落。
5、日灼和果锈问题
日灼和果锈是阳光玫瑰葡萄栽培中常见的果实问题。日灼是由于阳光直射导致果实局部过热而引起的灼伤现象,通常发生在果实向阳的一面。日灼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还可能导致果实内部组织受损、品质下降。果锈则是由于果实表面受到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褐色斑点,通常与果实表面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果锈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还可能影响果实的食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阳光玫瑰葡萄栽培调控措施
1、准备工作
在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时,品种选择是首要任务。考虑到不同品种在成熟期、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市场需求以及果品用途来综合评估并选用合适的葡萄品种。除了阳光玫瑰葡萄这一优质品种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如巨峰、藤稔、金手指等品种,它们同样具有成熟期早、适应性强的特点。土壤是葡萄生长的基础,选择适宜的土壤对于葡萄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我们推荐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这种土壤透气性好、地温回升快,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在土壤准备方面,头年秋冬季节是整地的最佳时机。整地前,每亩地应浇施约1500公斤腐熟农家肥料,然后深翻土壤约30厘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接下来,将土壤敲细并整成宽80厘米、高50厘米的苗床,为葡萄的种植做好准备。
2、萌芽前后温度控制
在阳光玫瑰葡萄的栽培过程中,为了促进葡萄的早萌芽,萌芽前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设施内应保持高温、高湿的环境,以模拟自然界的温暖条件,有利于葡萄打破休眠状态,提前萌芽。应根据栽培地区和葡萄品种的特性,确定扣棚的时间,通常比露天栽培提前30-80天进行扣棚。扣棚后,要确保设施的封闭性,减少热量散失,同时保持设施内的湿度,有利于葡萄芽眼的水分充足。葡萄萌芽后,白天棚内气温如超过28℃,应立即进行通风降温,避免棚内出现持续的30℃以上高温。通风口的大小和数量应根据棚内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在高温季节,可通过设置遮阳网或覆盖反光膜等方式,减少阳光直射,降低棚内温度。除了温度控制外,春季管理中还需重视葡萄的根系养护。可以在果园基建中开沟起垄,有利于保证根系的呼吸,同时增强土壤与空气的热交换,提高地温,促使根系提前复苏。在葡萄零星出现伤流后,每亩地使用1公斤海藻肥,随萌芽水冲施或滴灌。海藻肥富含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微量元素,不仅可保证葡萄提前萌芽、萌芽整齐,还能增强萌芽后的长势,减轻病毒病症状。
3、花前叶片管理
(1)摘心是春季叶片管理中的重要步骤,分为2次进行。当新梢萌发后,待第6片叶达到拇指指甲大小时,进行初次摘心。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防止新梢过度生长,促进新生叶片的发育成熟,从而强化花序的养分供应,确保花序分离质量,并为花芽分化提供充足的养分,以保证当年花的质量和来年的花量。临近开花期(大约萌芽后40天左右),花序上保留6-8片叶后进行第二次摘心。此次摘心的目的在于节省养分,进一步强化花序的养分供应,提高阳光玫瑰的坐果质量,并延迟生理落果高峰,为保果处理提供充足的时间。同时,这也为花芽分化提供了更多的养分,确保来年的花量。
(2)如果春季新梢生长过旺,表现为梢头下勾,枝条上腺珠较多、节间距长,除了摘心外,还需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控梢。在坐果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需要特别注意药剂的安全性。一些生长抑制能力强、持效期长的成分,如矮壮素、多效唑、调环酸钙等,在硬核期以前应避免使用。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调环酸钙及缩节胺,其中调环酸钙的安全性更具优势。在合理剂量下,调环酸钙对花序生长几乎无不良影响,满足全株喷雾的要求。此外,在春季叶片管理过程中,叶面肥的补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叶面喷施肥料,可以快速补充葡萄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叶片的健康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4、花前养分供应
阳光玫瑰葡萄在花前的养分供应是确保葡萄健康生长和优质果实形成的关键环节。针对其养分需求特性,结合不同生长阶段,需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在北方地区,适宜在4月中下旬补充基肥,以满足葡萄整个生长季的养分需求。基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亩地可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配合氮磷钾硫基复合肥20-30公斤,施入基肥后,应使用土壤进行掺和,然后覆盖一层土壤,以促进肥料的分解和根系的吸收。当芽眼开始膨大、气温稳定在10℃时,是追施催芽肥的最佳时机。根据植株大小,在根端附近开挖深30-40厘米、宽30厘米的浅沟,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后埋入沟中。施肥后应及时浇水并覆盖土壤,以促进肥料的溶解和根系的吸收。幼果生长初期应以氮肥为主,以促进叶片和枝条的生长,同时适当施用过磷酸钙和草木灰,以提供全面的养分支持。随着果实的逐渐着色,应以磷、钾肥为主,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和品质的提升。在施入基肥后,应浇1次透水,使肥料能够渗入土壤下层,有利于葡萄根系的吸收。在花期前后1周内,应控制浇水,避免造成落花落果。待果实坐稳后,方可进行大水大肥的灌溉,以促进果实的快速生长。在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止肥力流失。根据地块肥力流失情况和葡萄长势,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即少量多次施肥,以保证葡萄养分的持续供应。
5、中穗栽培,多次疏果
(1)中穗栽培与疏穗。阳光玫瑰葡萄在花序显现后,应根据葡萄蔓的负载量,尽早进行疏穗。通常,延长蔓保留1-2穗,结果枝则保留单穗,而弱枝则不留果穗。对于又长出的二次和三次果穗,应及时进行疏除,以确保葡萄的养分供应集中,促进果实的健康生长。
(2)疏花与异常花序处理。当新梢6叶摘心后,且水肥供应良好,尤其是土壤湿度得到保证时,花序开始分离。距离开花约10天,即萌芽后30-35天,花序分离基本到位,此时开始进行疏花。疏花时,每个枝条仅留1个花序,并保留花序末端3-5厘米,最多80朵花,往上部分全部去除。阳光玫瑰葡萄相对于其他品种,异常花序的发生率较高。在处理异常花序时,通常留下第一花序,枝条顶端的花序去掉。对于花序末端分成两股的,减掉一边或从分叉处减掉,留花序中间的花。花序极端弯曲的不要,可使用花序最上端的副穗坐果。
(3)保果处理。在阳光玫瑰葡萄的保果处理中,氯吡脲是一种常用的保果剂,它能够有效保证葡萄的坐果质量。根据生产目标,可以适量添加赤霉酸来提高果粒大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赤霉酸浓度越高,虽然果粒可能更大,但果梗普遍加粗变硬,未来落粒风险也相应增大。此外,如果树势较强且赤霉酸浓度较大,还可能导致果轴弯曲。因此,在保果处理中,应综合考虑葡萄的树势、产量目标和果实品质,合理控制赤霉酸的用量。
6、防好日灼及果锈
(1)日灼病的防治措施
①补充养分。在阳光玫瑰葡萄苗刚刚坐住果后,应及时冲施全营养高端水溶肥,以补充养分。这是因为花期后,葡萄树消耗了大量养分,需要及时补充。
②浇水降温。在高温来临前,通过浇水来降低温度。但需注意,不能在高温后的当天傍晚直接浇水,以避免地温温差过大。
③锄地。通过锄地增加土壤的漫反射,减轻日灼的影响。
④遮挡。使用大叶片遮挡葡萄或直接改变架面结构,用合理的架面遮挡阳光,减少直射。
⑤套袋。套袋是防止日灼的有效方法。在套袋时,不要简单地将袋子张开后绑紧,而是要伸手进去,抓住袋子底部,使其变得褶皱不再平滑,这样可以增加漫反射效果。
⑥叶面喷肥。在幼果期,对阳光玫瑰葡萄植株叶片喷2-3次磷酸二氢钾+螯合钙+硼砂(适量)的混合液,以增强葡萄树的抗逆性。
(2)果锈的防治措施
①选用合理架势。阳光玫瑰葡萄适宜采用平棚架栽培,如T型架和H型架,主干高1.8米,每亩栽55株成龄树。这种架势能有效避免阳光直射对果面的灼伤,同时提高葡萄园的通风透气性。
②提高树体长势。嫁接时选用生长势较强的砧木,并在萌芽期滴灌施用生根剂类产品,以促进醒根、壮根,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株长势。
③增强果皮韧性。阳光玫瑰葡萄全生育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仅次于氮和钾。高磷高钙能有效增强果皮韧性,提高果皮对不良因素的抗性,减少果皮微裂纹。在幼果期、硬核期和果实着色期科学合理补充钙肥,注重叶面喷施钙肥。
④控制氮肥施用量。在成熟后期减少或不施氮肥,并增加钙肥,可避免新梢旺长,果穗偏嫩,从而抑制果锈产生。
7、病虫害防治
(1)针对绿盲蝽的防控
应从葡萄萌芽后开始,直至收获以后,持续进行预防和控制。绿盲蝽是春季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若虫都会吸食葡萄嫩叶和幼果的汁液,导致叶片萎缩、卷曲,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防治绿盲蝽,建议每10-25天使用1次药剂,推荐的药剂组合包括菊酯类药剂搭配新烟碱类药剂,如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联苯菊酯与吡虫啉或噻虫嗪的组合。这些药剂具有快速、高效的杀虫效果,能够有效控制绿盲蝽的种群数量。
(2) 针对黑痘病的防控
应在葡萄展叶后、花序分离期、开花后和果实黄豆粒大小时期进行重点预防。黑痘病是葡萄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在预防黑痘病时,除了注意及时修剪病枝病叶外,还应定期喷施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以杀灭病原菌,防止病害的扩散。
(3) 针对灰霉病的防控
灰霉病也是阳光玫瑰葡萄生长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病害之一。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坐果期,虽然外表未见明显的灰霉病症状,但实则病菌已经侵染果实,导致落花落果严重。因此,在防治灰霉病时,应强调预防为主,尤其是在开花前后提前进行防治。推荐的药剂包括腐霉利、异菌脲等,这些药剂能够抑制灰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落花落果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阳光玫瑰葡萄栽培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调控措施的研究,本文为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者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技术参考。在实际栽培过程中,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灵活运用这些调控措施,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阳光玫瑰葡萄栽培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