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棚蔬菜种植产量技术要点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探讨
作者: 杨翠平
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要加强栽培技术管理,尤其是对病虫害进行防控。本文以常见蔬菜种植为例,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且着重探讨了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大棚蔬菜种植提供理论支持。随着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棚蔬菜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对蔬菜品种和高品质蔬菜的要求,在种植过程中,要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蔬菜品种,加强播种管理、田间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控,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减少药物残留,并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
一、大棚蔬菜种植现状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大棚蔬菜也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以其能够提供更为稳定和高质量的蔬菜供应,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等特点,逐渐受到农民和市场的欢迎。本地蔬菜产业发达,先后有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设施蔬菜示范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示范县等,拥有省级蔬菜及制品质量检验中心,早在20世纪80年代,设施蔬菜已在全县推广,农民生产基础好。然而,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始终是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要从多方面着手,对病虫害进行防控,并且做好种植过程管理。
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大棚种植的蔬菜品种是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应选择耐低温、耐高湿、抗病性强、产量高且品质好的品种,同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以西红柿播种为例,西红柿是本地大棚蔬菜产业中的重要品类,番顺1号到9号水果型番茄、“东盛T01”西红柿等都适合在本地种植,近年来还不断培育新品种,抗逆性更好,口感更佳。
2、播种前准备
①播种前需要对大棚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可以通过机械设备彻底清除地块上的杂草,确保种植区域干净无杂,移除地块上的石块、树枝、塑料等残留物,避免对蔬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消灭潜在的病菌和虫害。
②对土地进行平整处理:将土地整平,确保种植区域平整无坑洼,有利于灌溉和排水。还需要根据地块情况,选择适当的土壤消毒方法,如太阳能消毒、化学消毒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种植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为蔬菜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具体施肥量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蔬菜品种的需求进行确定。
③起垄:本地通常采用高垄覆膜的方式进行番茄栽培,提前起垄,垄宽约为80cm,垄高约为15cm。同时,大棚内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产生病虫害。
④大棚环境准备:大棚蔬菜种植中,大棚的准备是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蔬菜的生长环境和产量。大棚的规格通常是长30m、宽5~6m、高2.5m,根据大棚的走向,定出每根竹竿的具体位置,大概每隔60cm左右放一根竹竿,并打50cm深的洞,将竹竿插入固定。然后覆盖薄膜,在大棚两侧挖出15cm的深沟,把薄膜覆盖在竹架上,底部沿竹架铺在挖好的深沟里,再用土进行镇压。目前大棚常用的薄膜为无滴膜,能有效防止蔬菜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达到大棚需要的保温效果。
3、播种管理
在大棚中播种时,应保证种子质量,注意播种深度和密度,同时,应注意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种子萌发的需要。具体的播种时间应根据蔬菜品种的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注意避开极端天气和病虫害高发期,确保播种后的蔬菜能够健康生长。根据蔬菜品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目前常见的播种方式有撒播、条播、点播等,播种时需注意控制播种量,避免过密或过疏,以保证蔬菜的均匀生长。播种的深度根据蔬菜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种子应播在土壤表层以下1~2cm处,以确保种子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
播种后,应及时用细土覆盖种子,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覆土厚度应根据蔬菜品种和播种方式确定,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3倍。覆土后,可用镇压器轻轻镇压土壤,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发芽。等种子萌发后,应定期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及时通风、控制光照等,以确保蔬菜的健康生长。
4、施肥管理
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是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并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在整地时要提前施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肥料,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施肥过程中要根据种植的农作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施肥量。以西红柿种植为例,在西红柿种植前,根据土壤质地和西红柿品种的需求,在整个种植区域进行基肥施用。施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500~3000kg/667m2,并配以适量套餐肥,对于早熟品种,还需配施过磷酸钙25~30kg/667m2,硫酸钾15~20kg,另外增加尿素10kg左右。西红柿生长过程中要根据其长势以及土壤气候等情况进行追肥,如果田间土壤肥力较差,在西红柿第一穗坐果后,及时追肥两次,在第三穗果采收过程中再进行一次追肥。另外,还要注意施用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确保营养均衡。在西红柿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西红柿的生长状态和施肥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施肥量和频次。避免在高温、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下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为延缓土壤肥力的下降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肥料。
5、灌溉管理
大棚蔬菜灌溉管理是确保蔬菜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在大棚中种植蔬菜时,应合理控制灌溉量,根据蔬菜生长阶段、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合理确定灌溉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灌溉时间也有讲究,一般选择晴天上午进行灌溉,避免在阴天、黄昏或正午高温时段进行,以减少水分蒸发和病害发生。灌溉水温不宜过低,最好不低于2~3℃,避免冷水对蔬菜根系造成损伤。
不同农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以西红柿为例,育苗期就要注意灌溉浇水,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进行翻耕、平整和施肥。播种之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浇水时,注意控制水量和频率,避免过多或过少。在西红柿幼苗期,其需水量增加,此时要逐渐增加灌溉量,以满足其生长需求,但也要避免过量灌溉,以免导致幼苗徒长或根系腐烂,一般晴天每隔2~3d浇一次水,阴天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西红柿生长期内,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天气变化,适时增加灌溉量,在灌溉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导致根系受损,同时要注意通风排湿,减少病害发生。在植株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此时要适当减少灌溉量,避免果实过度吸水导致品质下降,同时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确保果实顺利成熟。
为了提高植株对水分的利用率,可以将灌溉与施肥结合起来,根据西红柿的生长需要,适量添加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其健康生长。另外在雨季或连续阴雨天气时,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和病害发生。
三、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1、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品种选择、肥料管理和灌溉管理等措施来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下面是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要点。
①多样化种植:在播种地块上进行轮作,防止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蔬菜,降低害虫和病害的发生概率,例如黄瓜、西红柿、茄子等交替种植。也可以种植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通过植物自身的抗性来减少病虫害的风险。
②加强土壤管理:定期清理大棚内的杂草、残枝败叶、植株残留物等,维护大棚内部的卫生,包括地面清洁、工具消毒和设备清洁等,减少害虫和病菌的藏身之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在播种之前要进行深耕晒土,提前翻耕土地,翻耕深度达到25~30cm,保持土壤疏松。
③合理灌溉与施肥:科学合理地施肥与灌溉,避免地面积水,减少病害的传播,灌溉时尽量选择在早上,确保植物白天有足够的时间晾干,减少湿度,降低露珠的形成。在施肥时要注意增施有机肥,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使用化肥时,遵循推荐的用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植物滋养不均衡。
④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病虫害进行监控,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征兆,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同时要定期检查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是否有病虫害出现,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对受感染的植株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病虫害向周围植株扩散。养成记录的习惯,记录每次的种植情况,包括播种时间、种植品种、施肥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2、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来消灭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些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①诱杀技术: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或者灯光的趋性进行诱杀。例如,利用黄色板诱杀斑潜蝇、烟粉虱、蚜虫等多种害虫。黄板诱杀要控制好黄板的密度,一般在温室内按照均匀悬挂20片/667m2左右的密度,设置黄色粘虫板,高度与植株上部叶片等高,以诱杀成虫。还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比如小菜蛾,就可以使用灯光诱杀的方式,在大棚内连片安装杀虫灯,夜晚开启以诱杀成虫。
②阻隔技术:可以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温室,在温室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网目大小根据防治对象选择,一般选择20~40目。
③高温闷棚:即利用夏季高温季节,密闭大棚进行高温闷棚,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这种方法对于所有的大棚蔬菜都适宜,通常在夏季高温季节,选择晴天密闭大棚,使棚内温度升至50℃以上,持续闷棚2小时,然后通风降温。
④其他的防治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臭氧防治,即使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通过管道或喷雾器将臭氧均匀释放到温室内,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还可以使用微波杀虫设备对蔬菜进行处理,注意控制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以免对蔬菜造成损伤。
3、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绿色种植背景下的一种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利用生物农药或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蔬菜的安全生产。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大力推广,但是该方法的效果相对较慢。
①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即利用一种微生物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比如对于黄瓜、西瓜等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白粉病,对此,可以利用瓜姬黑霉菌等生物拮抗菌株,喷洒于叶面或土壤中,抑制白粉病菌的生长。
②使用生物农药防:即利用生物源农药进行病害防治,生物源农药具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的特点。比如对于西红柿、茄子等农作物,容易出现疫病,可以使用蒙披露等天然提取物制成的生物农药,按照推荐剂量进行叶面喷雾,防治疫病。
③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通过保护害虫的天地,再利用天敌捕食或寄生等方式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对于辣椒、茄子等农作物,经常出现蚜虫危害,可以在田间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控制蚜虫数量。
④使用微生物抑制剂进行防治:比如黄瓜、西葫芦等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白蝶,可以使用绿僵菌、脆皮青霉等真菌制剂,喷洒于蔬菜上,通过微生物与害虫的互作达到防治目的。
生物防治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技术,也是未来农业生产中会大力推广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还保障了蔬菜的安全生产,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蔬菜品种和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技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4、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当田间患病植株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时,要及时用药控制病虫害,以防造成更大面积的传染。例如对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当发病比较严重时可以使用50%速克灵500~8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防治要求而定,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每隔7~10d均匀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针对辣椒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烟粉虱,可以使用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用药液量根据虫口密度和作物生长情况而定,通常为50~100L/667m2,需要在害虫卵孵盛期开始喷药,每隔7d喷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针对番茄晚疫病,可以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500倍液进行均匀喷施。针对斑潜蝇,可以在幼虫2龄之前喷40%乐斯本乳油800倍液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的特点,但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和浓度进行配置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药害,用药时要避免在高温、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下施药,施药人员要做好防护以免造成人员伤害,为了防止耐药性出现,可以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并严格控制使用量和频率,防止药物残留。
综上所述,大棚蔬菜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形式,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多元化蔬菜的需求,也能提高本地农户的收入水平。加强种植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保证蔬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种植技术方面,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做好播种前准备、合理安排播种技术、科学施肥和灌溉等措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作者单位:463500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顿岗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