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育肥期间管理的影响试验分析

作者: 李万业

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育肥期间管理的影响试验分析0

为探索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的育肥效果,选择48只体重差异小、健康的断奶羔羊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羔羊12只,分别采取4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喂方式进行管理,试验时间共60d。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中,以处理二粮比例为玉米60%、豆粕30%、麸皮5%、预混料5%,营养水平为;消化能(MJ/kg)14.07、粗蛋白质17.53%、粗脂肪2.97%、钙1.47%、磷0.87%,每日早上6时、下午4时分两次定时定点饲喂,单日平均每只断奶羔羊饲喂精饲料0.6kg、粗饲料0.53kg的条件下,断奶羔羊的体尺规格、增重效果、日均养殖效益、屠宰性能及羊肉营养水平表现最为优异,适宜在青海省大通县断奶羔羊育肥期间进行推广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地点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某羊养殖场内进行,该养殖场周边500m无居民区、主干路,属于草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4.9℃、年降水量523.3mm、年均相对湿度56%,年均平均日照时数2553h。

2、试验时间

本次试验开始时间为2023年7月12日至7月18日为预试阶段,用于逐步转变参与试验羔羊群体的日粮结构。试验正式开始时间为7月19日至2023年9月17日试验结束,共60d。

3、试验设计

从该养殖场内挑选48只体重、规格接近的健康3月龄断奶羔羊,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个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有断奶羔羊4只。其中,处理一(ck)断奶羔羊日粮配方为该养殖场内羔羊常规日粮;玉米50%、豆粕40%、麸皮5%、预混料5%,营养水平为;消化能(MJ/kg)13.97、粗蛋白质18.54%、粗脂肪3.01%、钙1.53%、磷0.81%。处理二断奶羔羊日粮配方为;玉米60%、豆粕30%、麸皮5%、预混料5%,营养水平为;消化能(MJ/kg)14.07、粗蛋白质17.53%、粗脂肪2.97%、钙1.47%、磷0.87%。处理三断奶羔羊日粮配方为;玉米70%、豆粕20%、麸皮5%、预混料5%,营养水平为;消化能(MJ/kg)14.20、粗蛋白质15.76%、粗脂肪3.13%、钙0.98%、磷0.91%。处理四断奶羔羊日粮配方为;玉米80%、豆粕10%、麸皮5%、预混料5%,营养水平为;消化能(MJ/kg)14.39、粗蛋白质12.52%、粗脂肪3.28%、钙0.89%、磷0.93%。依照2023年大通县农资市场销售玉米单价3.20元/kg、麸皮2.35元/kg、豆粕4.8元/kg、预混料4.0元/kg进行换算,得出处理一(ck)羔羊日粮单价为2.98元/kg、处理二羔羊日粮单价为3.07元/kg、处理三羔羊日粮单价为3.15元/kg、处理四羔羊日粮单价为3.24元/kg。

参与试验的所有羔羊日饲喂量依照平均每只0.6kg的精饲料进行,并在试验期间,于羊舍内投放青贮饲料,混合粗饲料,供应试验羊群自由采食。

4、试验管理

试验开始后第10d,依照该养殖场免疫管理对羔羊群体集中注射伊维菌素药剂进行一次驱虫。在本次试验进行期间,对不同分组处理中的羔羊均采取分栏饲养,由同一饲养人员定时定量进行投放饲料喂养,每天饲喂2次,分别为早上6时、下午4时,粗饲料投放至羊舍内,供羊群自由取食。每日对羊舍内进行一次清扫、每周消毒1次,消毒药剂为甲醛、高锰酸钾、来苏儿等,轮换交替使用。

5、试验指标测定与计算

断奶羔羊群在5d预试期结束后,于2023年7月19日清晨对断奶羔羊群进行空腹体重测定,作为试验始重;2023年9月17日夜间,对断奶羔羊群进行一次体重的测定,作为试验末重。

试验开始第1d、60d,分别对各处理的羔羊日采食量、空腹体重、体尺等指标数据进行测定。

试验结束后,从各处理中分别挑选出1只规格、体重接近的羔羊,共4只,对其进行屠宰,并测定羔羊的酮体重、剔除所有骨骼后的净肉重及其他指标数据。最后,取出羔羊的第11、12肋骨之间的背最长肌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测定该羊肉的各营养成分指标。

6、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 2021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统计,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的采食量影响

在本次试验期间,各处理羔羊日采食精饲料量除比例、营养成分不同之外,日投喂量均为0.6kg。技术人员通过统计各处理下断奶羔羊日粗饲料的投喂量及羊舍内剩余粗饲料,发现处理一(ck)中断奶羔羊粗饲料日采食量平均为0.57kg、处理二中断奶羔羊粗饲料日采食量平均为0.53kg、处理三断奶羔羊粗饲料日采食量平均为0.48kg、处理四断奶羔羊粗饲料日采食量为0.44kg。以处理一(ck)中粗饲料日采食量最多,处理四粗饲料日采食量最低。其中,处理一(ck)为精饲料中高蛋白质饲喂量最高,其余处理精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逐步降低。可见断奶羔羊的粗饲料采食量随着精饲料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2、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体尺规格的影响

在本次试验中各处理羔羊体高变化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高为56.48cm,试验终末平均体高为63.28cm,试验期间,体高平均共增高6.8cm;处理二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高为57.25cm、试验终末平均体高为64.98cm,试验期间,体高平均共增高7.73cm;处理三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高为56.51cm,试验终末平均体高为63.73cm,试验期间,体高平均增高7.22cm;处理四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高为56.23cm,试验终末平均体高为62.35cm,试验期间,体高平均增高6.12cm。对比可见,以处理二断奶羔羊平均体高增高最大,为7.73cm。

各处理羔羊体长变化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长为57.31cm,试验终末平均体长为65.38cm,试验期间,体长平均共增长8.07cm;处理二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长为57.36cm,试验终末平均体长为66.43cm,试验期间,体长平均共增长9.07cm;处理三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长为57.16cm,试验终末平均体长为65.85cm,试验期间,体长平均共增长8.67cm;处理四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长为56.27cm,试验终末平均体长为65.02cm,试验期间,体长平均共增长8.75cm。对比可见,以处理二断奶羔羊的平均体长增长最大,为9.07cm。

各处理羔羊胸围变化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平均初始胸围为70.26cm,试验终末平均胸围为75.28cm,试验期间,胸围平均增长5.42cm;处理二断奶羔羊平均初始胸围为70.28cm,试验终末平均胸围为76.54cm,试验期间,胸围平均增长6.26cm;处理三断奶羔羊平均初始胸围为70.41cm,试验终末平均胸围为75.13cm,试验期间,胸围平均增长4.72cm;处理四断奶羔羊平均初始胸围为70.18cm,试验终末平均胸围为74.28,试验期间,胸围平均增长4.1cm。对比可见,以处理二断奶羔羊的平均胸围增长数据最大,为6.26cm。

3、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增重、养殖效益的影响

在本次试验中,处理一(ck)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重为27.16kg/只,试验终末平均体重为41.35kg/只,试验期间平均增重为14.19kg/只;处理二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重为27.24kg/只,试验终末平均体重为42.76kg/只,试验期间平均增重为15.52kg/只;处理三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重为27.36kg/只,试验终末平均体重为41.12kg/只,试验期间平均增重为13.77kg/只;处理四断奶羔羊平均初始体重为27.39kg/只,试验终末平均体重为39.98kg/只,试验期间平均增重为12.59kg/只。

将各处理断奶羔羊试验期间平均增重除以试验天数60d,获得相应的单只羔羊平均日增重数据。观察表1可见,以处理二断奶羔羊平均日增重最高,为258g/只,其次为处理一(ck),平均日增重为236.5g/只,较低为处理三,平均日增重为229.5g/只,最低为处理四,平均日增重为209.8g/只。依照2023年大通县活羊销售单价25元/kg、精饲料销售单价0.76元/kg进行换算日饲料成本及日均单只羔羊养殖效益数据,可见日均养殖效益中,以处理二最高,为4.23元/只,其次为处理一(ck),日均养殖效益为3.69元/只,较低为处理三,日均养殖效益为3.49元/只,最低为处理四,日均养殖效益为2.45元/只。

4、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对比表1数据可见,不同饲喂方式下各处理组的断奶羔羊屠宰性能有一定差异性。对比酮体重数据,以处理二断奶羔羊酮体重最大,为15.89kg/只,其次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酮体重为15.15kg/只,较次为处理三断奶羔羊酮体重为15.05kg/只,最次为处理四,断奶羔羊酮体重为14.58kg/只。酮体重作为衡量羊只屠宰性能的重要评定数据,通常来说,同月龄的羔羊酮体重越高,屠宰性能越为优异。由此可见,在本次试验中,以处理二断奶羔羊屠宰酮体重表现最佳。

屠宰率是指在羊只屠宰期间,将不适合食用的部分剔除后,可食用部分所占的比例,是由酮体重占羔羊屠宰前的活重比例。观察表1中不同饲喂方式下断奶羔羊的屠宰率数据,可见屠宰率最高为处理二断奶羔羊,屠宰率为37.16%,其次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屠宰率为36.64%,较次为处理三断奶羔羊,屠宰率为36.6%,最低为处理四断奶羔羊,屠宰率为36.47%。

净肉率是指羊只在屠宰之后,剔除骨骼、其他器官后所剩余的肉重,该肉重占屠宰前羔羊活体重量的比例。观察表1中不同饲喂方式下断奶羔羊的净肉率数据,可见净肉率最高为处理二断奶羔羊,净肉率为28.85%,其次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净肉率为28.14%,较低为处理三断奶羔羊,净肉率为28.04%,最低为处理四断奶羔羊,净肉率为27.67%。

对比不同饲喂方式下羔羊的酮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表现,均表现出以处理二日粮比例饲喂下断奶羔羊最为优异,其次为处理一(ck)日粮饲喂比例下表现次之。

5、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羊肉干物质含量是指去掉羊肉水分后的质量占原羊肉的比例,当羊肉中水分含量越低,其干物质含量就越高。而羊肉中水分含量越高,代表其肉质多汁,适口性越好。观察表1中不同饲喂方式下断奶羔羊的羊肉干物质含量,其中以处理四断奶羔羊羊肉干物质含量最高,为26.87%,其次为处理三断奶羔羊羊肉干物质含量,为26.14%,较低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羊肉干物质含量,为25.34%,以处理二断奶羔羊羊肉干物质含量最低,为24.35%。表明此四种饲喂方式下,以处理二断奶羔羊羊肉含水量最高,适口性最强。

羊肉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表明该肉质营养含量越为丰富。观察表1中不同饲喂方式下断奶羔羊羊肉的蛋白质含量,以处理二断奶羔羊羊肉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2.54%,其次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羊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1.43%,较低为处理三断奶羔羊羊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0.98%,最低为处理四断奶羔羊羊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0.45%。表明在本次试验中,处理二断奶羔羊的肉质营养最为丰富。

羊肉中脂肪的含量对其营养水平及适口性影响较大,脂肪含量越低,瘦肉率越高,营养水平及适口性显著提升。本次试验中所检测的羊肉脂肪位置为第12、13肋骨之间的背最长肌的脂肪数据。对比表1中脂肪含量,可见以处理四断奶羔羊羊肉脂肪含量最高,为4.58%,其次处理三断奶羔羊羊肉脂肪含量,为4.01%,较低为处理一(ck)断奶羔羊羊肉脂肪含量,为3.97%,最低为处理四断奶羔羊羊肉脂肪含量,为3.57%。

依据对不同饲养方式下羔羊的营养成分数据分析可见,以处理二中断奶羔羊羊肉的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表现最为优异。

三、讨论与分析

在本次对断奶羔羊的育肥试验研究中,均以处理二饲喂条件下,断奶羔羊的体尺规格、增重效果、日均养殖效益、屠宰性能及羊肉营养水平表现最佳。观察处理二饲喂条件可以发现,该日粮比例为玉米60%、豆粕30%、麸皮5%、预混料5%,营养水平为;消化能(MJ/kg)14.07、粗蛋白质17.53%、粗脂肪2.97%、钙1.47%、磷0.87%。营养水平中粗蛋白的摄入对比处理一粗蛋白质含量18.54%较低,对比处理三粗蛋白质含量15.76%、处理四粗蛋白质含量12.52%较高。通常来说,羔羊日粮中蛋白质含量的提升,其日粮中营养水平也随之提升,机体内蛋白质的沉积、肌肉的生长速度随之加快。但是日粮中蛋白质含量的过量添加,也会造成其对日粮的消化率、利用率降低,引发消化不良,最终降低育肥效果。对比本次试验结果中,以处理二饲喂条件下,断奶羔羊的各项数据表现均处于较为优异水平,证实该饲喂方式适宜在断奶羔羊育肥中推广应用。

断奶羔羊的育肥是保障养殖场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在断奶羔羊育肥期间,养殖户可通过调整日粮饲喂比例,来提升羔羊的日综合采食量,增加其育肥效果。在本次试验中,以采取日粮比例为玉米60%、豆粕30%、麸皮5%、预混料5%,营养水平为;消化能(MJ/kg)14.07、粗蛋白质17.53%、粗脂肪2.97%、钙1.47%、磷0.87%,每日早上6时、下午4时分两次定时定点饲喂,单日平均每只断奶羔羊饲喂精饲料0.6kg、粗饲料0.53kg的条件下,断奶肉羊育肥效果表现最佳,养殖户可依据此日粮比例进行调整断奶羔羊饲喂计划,从而提升羔羊养殖经济效益性。

(作者单位:810100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畜牧兽医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