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尿结石病综合防治技术及制定科学管理模式分析

作者: 郝敏智

羊尿结石病综合防治技术及制定科学管理模式分析0

在羊群养殖期间,羊尿结石病高发群体为种公羊、育肥羊,一旦出现感病,患病羊会表现出排尿困难的症状,最终导致无法排尿、膀胱破裂、炎症等情况,严重则致死。羊尿结石病的发生,显著增加该养殖场的种公羊淘汰率,影响养殖场的繁殖规划。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羊尿结石病的发生原因、流行特征、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羊尿结石病的防治措施,旨在促进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羊尿结石的发病机理

尿结石病症通常发生在动物自身机体内的矿物质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从而致使尿液中析出盐类结晶、脱落上皮细胞等异常物体,以此类物体为核心,在动物体内形成矿物质凝结物,并且积留在动物尿道中,不断刺激动物尿路黏膜,导致其出现出血、炎症、尿路堵塞的现象。目前,相关于尿结石的形成发病机理中包含多种学说,其中以过饱和晶体学说认可范围最为广泛。过饱和晶体学说认为,尿结石之所以会在动物体内泌尿系统中形成,主要是由于动物尿液中结石盐的过度饱和,晶体会出现聚集、增大,从而形成结石。在通过大量的文献、病例研究发现,尿结石的发生与其凝结核、溶质的沉淀及相关诱导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凝结核:动物泌尿系统中,当出现黏液、凝血块、脱落细胞、坏死组织碎片、微生物、纤维蛋白、砂石等,均会转变为尿结石的核心凝结物质,从而逐渐形成尿结石。

溶质沉淀:当动物尿液pH值大于7.2时或泌尿系统中保护性胶体出现损伤,尿液中会出现过饱和的矿物质溶质,例如磷酸盐(H3P04)、硅酸盐(Na2SiO3)、草酸盐(C8H14N2O4)、焦磷酸镁(Mg2P2O2)等。尿液中溶解度出现下降将其析出,以其为核心,不断地缠绕、堆积,从而出现沉淀,转变为尿结石。

其他诱导因素:许多因素均会导致动物尿液中的溶质浓度出现过饱和、尿液pH值变化等情况,从而诱发尿结石。例如,动物憋尿、尿液潴留、尿液过稠等因素会提升尿结石的形成可能。由于尿素可分解出大量的氨元素,从而促使尿液转变为碱性,提升过饱和状态下盐类的溶解度降低数量,析出后转变为结石,引发病症。

二、羊尿结石病发病因素

1、饲料配比的不科学

饲料配比作为诱发羊尿结石病的重要因素,在养殖期间应当注重对其配比的合理把控。在羊群的日粮调整时,当日粮中的精饲料比例较高、矿物质含量多时,易引发羊尿结石病。例如麸皮、高粱等,含有丰富的磷元素,当羊只在过度食用时,会导致体内分泌出的尿液磷酸盐含量上升,最终出现磷酸盐型结石病;而当日粮中长期含有大量的甜菜、萝卜、酒糟类物质,羊尿液就会出现偏酸性,促成硅酸盐结晶的生成,产生尿结石病;当日粮中含有较高的钙、磷元素时,且两者营养元素的配比严重失衡,会导致羊膀胱内的钙磷化合物过饱和,析出后与羊尿道中所脱落的细胞、凝血块、纤维蛋白等物质进行融合,最终引发羊尿结石病。

2、缺乏维生素、摄入比例不当

维生素A在羊机体内具有维持生殖道上皮细胞完整性的重要功能。当羊只机体内出现长期缺乏维生素A的情况下,羊体内的尿道上皮细胞会出现角质化,并且在短期内出现大量脱落,停留在羊只尿道中作为核心物质,不断地增大、增厚,从而增加羊只患尿结石的可能。而维生素D在羊只体内具有促进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与利用功能,当羊只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过高或过低,会增加羊只机体体内的钙元素堆积、增多,最终在尿道中形成结石,引发感病。

3、羊的日常饮水不足

羊只日常饮水量的多少对其育肥羊、种公羊尿结石的发病率与严重程度影响较大。当羊只日常因饮水量较多时,其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显著降低,并且,多数的盐类物质会表现为分解、分离的状态下,大多数羊只机体的代谢物质都会随着尿液顺利排出体外,不会在尿道稽留形成结晶。反之,当羊只日常饮水量严重不足时,其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随之升高,日常排出尿液量较少,尿液中部分物质成分处于过度饱和的条件下,会有结晶析出为核心,最终引发尿结石。在羊群养殖期间,养殖户应当注重冬季气温降低后,羊群日常饮水量出现普遍下降,此时为羊尿结石发病的高峰期。为减少温度下降后羊只尿结石发病风险,可在羊只日粮中提升食盐的供给,促使羊只饮水量增加,避免患病。

4、羊自身泌尿器官的影响

当羊群在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炎等有关泌尿系统方面的炎症疾病时,羊群自身的尿液中会出现炎性物质或细菌物质的增多。此类现象的发生,会加速泌尿系统中盐类物质的结晶沉淀,从而提升羊群患羊尿结石病的概率。除此之外,当羊只出现尿路炎症的情况,其会出现长时间的闭尿或尿潴留,长期存留的尿液中的尿素会分解为氨,尿液碱性提升,最终合成较多难以有效溶解的盐类化合物,最终诱发羊尿结石。

5、羊只的运动量少

在部分舍饲管理的羊群中,由于其一直圈养在羊舍中,活动空间有限,日运动量不足,导致其患病尿结石的概率对比散养羊群较高。当羊只一直保持一定比例的运动量时,其可通过运动将体内一些体积较小的结石顺畅地排出体外。而运动量较少,尿结石会在尿道中积累、增加,从而加重了羊尿结石病的发生与危害程度。

6、羔羊的阉割时间过早

在对公羔羊阉割的时间过早,也会导致尿结石的发生。尿结石多发在公羊体内,观察近年来羊尿结石发病特征,可以发现,在阉割后的成年羊中,尿结石发生概率更高。造成此种现象是由于公羊尿道较为狭长,会增加羊尿结石的发病概率。而在羊群养殖期间,考虑到舍饲期间羊舍内的活动范围小、养殖密度大、羊群繁育等多种因素,会对公羔羊进行手术阉割。当对月龄不足3月的公羔羊进行阉割时,会影响其生殖器官、尿道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造成尿道直径变小,在日常活动中部分较小的结石无法顺利排出,促使羊尿结石病的发生概率提升。

三、羊尿结石病临床症状

羊只在患尿结石病前期,每日排尿的次数提升,同时出现尿淋漓的症状。进入感病中期时,患病羊在排尿时,会出现弯腰、弓背、举尾的形态,即便如此,排出的尿液量依旧较少。同时由于排尿不畅,患病羊在此阶段还会出现频繁起卧、喜独处、呻吟的情况。不同的羊在患羊尿结石病时,会由于结石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最常见的羊尿结石病结石位置为尿道,其次为肾盂结石、膀胱结石。

当患病羊的尿结石位置在尿道时,多为尿道突基部小囊中,结石数量少、小的情况下,患病羊尚可排出少量的尿液;而当小囊中结石数量多、大的情况下,患病羊无法有效排出尿液,当尿道内的结石全部清除后,可见有大量的尿液流出。

当患病羊的尿结石位置在肾盂时,患病羊在排尿时会出现举尾、弯腰的形态,观察其尿道附近,有浅红色均质尿液排出。对该类患病羊进行触诊肾区时,痛感显著。

当患病羊的尿结石位置在膀胱时,患病羊排尿频繁,尿液量少且为粉红色。当患病羊的尿道口被结实完全堵住时,即便各种形态也无法完成排尿,而膀胱内的结实会不断地移动,因此,患病羊会出现频繁排尿的现象。

除了羊肾盂结石后无法排尿之外,当羊只患其他结石病时,会由于患病的原因出现膀胱破裂的现象,此时也会表现出无法排尿的症状。诊断时可观察患病羊的形态,当其卧地不动,晃动腹部有液体波动的声音时,即为膀胱破裂。

四、羊尿结石病病理分析

对感羊尿结石病症致死的羊只进行剖检观察可见,在其输尿管内有坚硬、乳白色的沉淀物,不同羊只其沉淀物的大小、性状各异,发生位置可能在输尿管的两侧或一侧,通常沉淀物以输尿管的转弯区域数量相对较多;羊只的膀胱内有结石存在,外观为块状、珊瑚状,使用手接触挤压可将其碾压为粉末状;部分患病羊只的膀胱内壁出现增厚、为紫红色,有多个糜烂、溃疡病灶,膀胱内有多个大小不同可碾压为粉末状的沙状颗粒物;肾脏肿大、色暗红,肾盂外观有多个出血病灶,肾脏内有乳白色小颗粒沉淀物,可碾压为粉末状。当羊只在感病时病程较长或膀胱破裂的情况时,观察其心外膜有弥散性出血症状,肝脏组织外观为土黄色、肿大异常。除上述存在病变的器官组织之外,羊尿结石发生后对其他器官组织造成的病变影响不显著。

五、羊尿结石病实验室诊断

在对患病羊依照其临床症状、病理观察时可进行初步诊断,想要进一步确诊还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在无菌的条件下收集患病羊的新鲜尿液,将其带入实验室使用镜检观察,可发现在尿液中有脓性细胞、上皮组织或血液的分布,即可确诊为羊尿结石病。

六、羊尿结石病的防治措施

1、羊尿结石病的治疗措施

①药剂治疗

对于部分感病症状较轻的患病羊,在治疗时可使用乙酰丙嗪0.03~0.1mg/kg·w,同时使用氟胺盐酸甲葡胺1~2mg/kg,充分混合后静脉注射治疗,能够对患病羊的尿道平滑肌痉挛达到缓解效果,减缓羊尿结石病的发生症状。或可使用氯化铵300mg/kg·w,灌服治疗,可以促进结石的溶解。

②手术治疗

当患病羊感病症状较重时,尿道被结石完全阻塞,无法正常排尿,那么则需要手术治疗。

在治疗前,禁止患病羊饮水,当膀胱膨胀较大时,需要进行穿刺排尿治疗。同时,使用阿托品2~6mL,肌注患病羊,避免羊只在手术治疗时出现痛感强烈的现象,影响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时,可以选择切开尿道清理结石或压碎尿道结石两种方式。当选用压碎尿道结石时,需要使用手术专用钳将尿道中的结石压碎,部分表面粗糙、硬度小的结石较好压碎,结石压碎变小后,可以顺利地顺着尿液排泄出;但是对于部分表面光滑、硬度较高的结石,在压碎时易引发尿道穿孔、阴茎损伤等不良现象。在采取切开尿道清理结石时,开口位置应当远离结石的一侧,使用专用手术钳将结石取出后,再对尿道、皮肤等位置进行缝合。

在手术结束后,为避免患病羊出现继发感染,应当对患病羊注射相应的利尿、抗菌消炎类的药物,坚持使用5~7d即可。

③对症用药

当患病羊的临床症状表现较轻或通过手术治疗后,尿路顺畅,可使用部分利尿剂,例如,呋塞米1mg/kg·w肌注,1~2次/d,连续使用3~5d。促进患病羊的尿液稀释,降低尿液中的盐类结晶物的含量,避免再次产生羊结石。同时,还可以为患病羊提供大量的洁净饮用水,促进其体内部分较小的结石的排出,缓解结石症状。当患病羊伴有泌尿器官的炎症发生时,可使用青霉素钾5万IU/kg·w或链霉素15mg/kg·w,2次/d,连续用药3~5d即可。

④中药治疗

尿结石在中医书籍上称为“砂石淋”,治疗过程中应当以通淋、排石、清热、肾虚扶正为原则进行用药。可使用中药药方石苇汤用药治疗,采取木通5g、瞿麦5g、枳壳5g、甘草5g、鸡内金5g、车前子15g、石苇15g、金钱草20g、海金沙20g,加水1000mL小火煎煮,煎煮后去掉药渣,灌服患病羊,每日每只患病羊使用1剂,连续使用3d即可。

或使用萹蓄15g、瞿麦30g、鸡内金30g、石苇30g、生白术40g、滑石40g、海浮石40g、泽泻40g、车前子40g、海金沙40g、海浮石40g,充分混合后加30℃温水1000mL浸泡12h后煎煮,摊凉后去除药渣灌服患病羊,每日每只患病羊使用1剂,连续使用3d。

中药药方在羊只患尿结石尿路未完全堵塞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羊尿结石病的预防措施

①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在对羊群进行投喂日粮时,在注重日粮的营养搭配均衡符合羊群的生长需求之外,还需要关注饲料的种类,不可长期投喂单一种类或内含矿物质较多的饲料,例如,含有较多蛋白质、矿物质磷类的精饲料,或块根类的饲料。同时,还需要关注饮水的健康性,避免长期饲喂矿物质含量高、pH值偏高的饮水。在日粮中,饲料的钙磷配比以1.2~1.5∶1最佳,可以有效减少羊只泌尿系统的负担。除正常为羊只饲喂日粮之外,还可以在其中添加维生素A,例如,饲喂胡萝卜、青绿豆科植物等,此类植物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可以有效地避免羊只泌尿器官的上皮细胞脱落,减少羊结石病发生概率。

②养殖期间做好环境管理

在羊群养殖期间,应当密切关注羊群的身体健康情况,每日巡查羊群的排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加强羊舍内的温湿度进行科学调控,促进羊舍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羊舍内的有毒气体。及时清理羊舍卫生,确保羊舍环境干净、洁净、干燥,减少因细菌感染引发羊群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羊群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及时诊治,避免诱发尿结石,增加防治难度。

③合理控制阉割时间

由于公羔羊在过早阉割的情况下会增加其尿结石的发病概率,因此,开展公羊养殖期间,如需对其进行阉割,公羔羊的阉割时间控制在3月龄左右,不可过早,阉割季节以春夏交接最为适宜。而成年公羊的阉割时间以晚秋最佳。

④适量的增加饮水量

饮水量对羊只尿液的浓度高低影响较大,而尿液浓度较低,将会增加尿结石发生风险。因此,在羊只日常管理期间,应当注重对羊群饮水量的增加。在饲养过程中,对羊群提供新鲜、洁净、充足的饮水,及时巡查羊舍,避免饮水被饲料、羊群排泄物等污染。结合羊舍内羊群养殖数量,为其提供充足的饮水点,及时更换饮水。冬季气温较低,禁止为羊群提供过冰饮水,以免出现不良应激。除此之外,为提升羊群日常饮水量,可依照羊只日粮干物质的4%严格控制食盐用量,将其添加至羊只饲料或干草中。但是禁止将食盐直接添加至饮水中,会改变水的味道、口感,会促使羊群饮水量减少。

综上所述,羊尿结石病作为羊养殖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羊群在发病后将会影响其排尿,最终导致无法排尿、膀胱破裂、炎症等症状,严重致死。为避免羊结石病对羊群健康造成影响,养殖户在养殖期间,可以采取加强饲养管理、环境管理、合理控制阉割时间、增加羊群饮水量等措施减少患病概率。对于患病羊,可采取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减轻羊尿结石病对羊只的不良影响,维护羊群养殖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056300 河北省武安市农业农村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