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产稳产的冬季保护地茄瓜类蔬菜促花保果技术
作者: 张蔚 赵新
冬季保护地茄瓜类蔬菜要实现高产稳产,确保栽培效益,必须把落实好各项促花保果技术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当前生产中常用的冬季保护地茄瓜类蔬菜的促花保果技术,以期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一、促花技术
对于茄果类蔬菜来说,没有花芽分化,也就没有其后的花朵和果实,因此促花也就是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来保证花芽的正常分化。
1、茄果类蔬菜花芽分化的过程及意义
花芽分化是指植物茎生长点由分生出叶片、腋芽转变为分化出花序或花朵的过程。茄、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直接影响到果实的数量和质量。番茄在2—3片真叶,茄子、辣椒在3—4片真叶展开时为其花芽分化期。以番茄为例,其花芽分化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其植株开始积累花芽分化所需要的物质是在其种子萌发后两片子叶出土展开时,通常情况下其2—7片真叶时分化1—3穗花,8—11片叶分化第4—6穗花,12片叶子时分化7层以上的花穗。在同一花穗相邻两个花芽分化一般有2—3天的时间间隔。
对于茄瓜类蔬菜来说,雌花为其结实的基础,没有雌花,植株就不能结实,如果雌花较少,就很难取得高产。以黄瓜为例,花芽在其幼苗期即开始分化,一般的早熟品种在发芽后的第12天、第一片真叶展开时,主枝已开始花芽分化,发芽后40天、具有6片真叶时已具有10—14个雌花花芽。黄瓜花芽分化初期为两性花,后由于条件的变化才有雌雄之别,如果条件有利于雌花发育,雄蕊退化而发育为雌花,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苗期雌花分化的数量即为黄瓜前期产量的基础。
2、影响冬季茄瓜类蔬菜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
花芽分化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温度、光照以及养分状况等。冬季保护地内如果温度较低,光照较弱,再加上营养匮乏,茄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较易出现诸如雌花较少且小、畸形花较多等多种问题。
①温度:适宜大多数蔬菜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15—32℃,一旦温度超过35℃或低于12℃对于保护地蔬菜来说就是逆境,例如,保温过度(白天温度达35℃以上,夜温高于18℃),会直接导致花芽不能正常分化、授粉受精差,还能使蔬菜植株因呼吸作用过旺而过度消耗有机营养,导致其营养生长过盛而发生旺长,影响花芽分化的正常进行和坐果;而在低温条件下,蔬菜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发育迟缓,花芽分化较晚,着花节位较高,尤其遇到夜温过低(低于12℃)时,就会使花芽分化不良,很容易出现畸形花,更易结出菊形果和蟠桃果等畸形果,还有可能导致花开放后逐渐变黄脱落,落花率高,即便勉强坐住果,但果实膨大也往往比较缓慢。
②光照: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都会影响花芽的分化。仍以番茄为例,其为喜光蔬菜,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光照,这样才能使花芽分化较早,花序的着生节位也较低,且不容易落花。反之,如果光照较弱,则花芽分化出现延迟,往往造成第一花序着生节位较高而且容易落花。再以茄子为例,其为长日照作物,日照时间愈长,其生育就愈旺盛健壮,花芽分化较早,花芽质量较好,开花期提前,产量较高。反之,如果日照时数不够,就会导致其生长发育不良,长势弱,花芽分化延后且落花较多,果实发育不良,最终影响产量。
③养分:在茄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期间,若其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平衡,植株长势过旺或过弱都会造成花芽分化因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不能正常进行,其后会出现落花和落果现象,即便能坐住果,其果实也往往难以正常发育膨大;此外,在花芽分化的过程中,缺素也是导致花器发育不良、落花落果增多和出现畸形花的主要原因,比如,磷素可调节开花的整齐度,能促进种子和果实发育;镁素是光合作用必需的重要元素,决定了植株有机营养的丰缺;花芽分化前缺氮和磷,会导致花芽分化晚,开花节位高,营养不良,而如果缺硼和缺钙就会产生短柱花等。
④湿度:茄果类蔬菜花芽分化还需要适宜的湿度(60%—85%),相关实验表明,棚内如果湿度过高(超过85%),花药即不易开裂,花粉、柱头的活性也会随之降低,进而影响正常的授粉和受精。
3、促进花芽正常分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①温度管理:在茄瓜类蔬菜的整个生育时期,开花坐果期对温度的反应最为敏感,所以,要保证花芽正常分化和提高坐果率,必须注意冬季棚室内的温度调控,通常白天温度宜控制在20—30℃之间,夜间温度须控制在13—15℃之间。由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光照较强,所以棚内的温度也较高,可适当拉大放风口或延长放风时间适当降低棚内的温度;调控夜间温度,可酌情将保温被和草帘等覆盖物晚拉早放,傍晚放保温被或草帘不能以时间为准,而是以温度为准,以保证夜间温度不低于15℃。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到低温寒流时,可点燃大棚专用增温块等临时加温增温,平时可通过采取加厚棚室后墙、设置套棚膜和加盖浮膜等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性。
②光照管理:选用防尘性好的棚膜,这样的棚膜透光性较好,平时还要注意经常清洁棚膜,以保持其较高的透光率,平时注意及时摘除蔬菜植株下部的已经失去功能的老、病(虫)、黄叶,也可提高田间下部的透光。在连阴天期间,可通过张挂反光幕、安装补光灯等措施增加光照,但必须引起种植户注意的是,反光幕切不可贴着后墙悬挂,以免反射光照射不到蔬菜植株上,也不可将整个后墙都悬挂反光幕,以防降低后墙的储热量,影响夜温,最好设置成活动的,能形成自然下垂或稍向棚里面倾斜的幕布。确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补光灯,但补光灯需要根据蔬菜生长高度进行灵活的调整,通常情况下照射范围大的补光灯距离蔬菜较远,高度保持在距生长点1.5—2m左右的距离,照射范围较小的补光灯一般安装在蔬菜生长点上方0.5—1.5m的距离。安装补光灯的时候最好使用滑轮吊装,以方便调整距离。补光时间也需要根据蔬菜对光照强度的需求来灵活调整。如黄瓜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分化,所以在光照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光,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但要注意不要无限延长光照长度,以防影响开花坐果。
③湿度管理:为保证花芽分化的正常进行,必须加强湿度管理,冬季保护地主要是注意防止湿度过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在蔬菜种植行内铺设地膜,但地膜要起拱,这样浇水时,水就在膜下流动,不会增加棚内空气湿度;二是在操作行选择覆盖一些透气性好且有吸湿作用。例如稻壳、稻草和锯末等材料,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地面水分蒸发,还能起到吸湿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防止因种植户在操作行内进行整枝打杈、施药防治病虫害和摘取果实等各种农事操作时,因来往踩踏而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其透气性,而且在其后蔬菜换茬耕翻土壤时,可以直接将这些覆盖物翻到土壤中还田,能起到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三是施药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选择粉尘剂和烟雾剂,避免选用须兑水稀释才能施用的乳油、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等剂型农药。
④保证养分供应:蔬菜进入开花坐果期后,除需施用普通水溶肥外,还要注意施用钙、镁及硼、锌、铁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必须确保蔬菜植株得到充足均衡的营养。特别是在花芽发育、开花及幼果膨大等关键时段,要注重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坚持“花前补硼,花后补钙”,即开花前7—10天喷施硼肥,花后5—7天喷洒钙肥。特别需要广大种植户注意的是,一部分棚室土壤缺硼,大多是因土壤过于干旱植株根系吸肥能力受限造成的,因此,即便在冬季,也不宜控水时间太久,不能使土壤过度干旱,最好全程使用含硼的有机水溶肥。此外,进入花期还须根外施用海藻酸类、甲壳素类和氨基酸类叶面肥,有利于花芽分化,这是因为这些肥料中富含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和矿物质元素,经常施用对于优质花芽的形成,避免过度分化形成带状扁形花、短柱头长萼片的畸形花等,以及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实现高产优质均有显著效果。
二、保果技术
1、及时摘除畸形花、果
畸形花往往会发育成畸形果,因此,发现畸形花后必须及时摘除,通常在点花后幼果刚长出来时,如果仔细观察,很多畸形果就可以被发现,要做到早发现早摘除。若未能及时摘掉,就会造成其与正常果相互争夺营养,出现畸形果长不好、正常果长不大的现象。因此,要注重及时去掉各类畸形花、畸形果,以减少养分消耗。即便前期畸形果较多,也要果断摘除,以防止下部畸形果消耗营养,此后注意加强管理,充足均衡供给水肥,促进蔬菜植株健壮生长,在此基础上,上部果穗可以酌情多留果,可一穗留果5—6个,促进果实提早膨大,确保后期产量。
2、科学点(蘸)花
要以把握好点花药的浓度为重点,这是因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不同的蔬菜品种,点(蘸)花药的浓度也不一样,即便是相同的浓度,点(蘸)花时间不一样,点(蘸)花的效果亦不一样。在进行正常的点(蘸)花时,首先必须注意棚内的温度。例如:2.5%的防落素在不同气温下的稀释比例如下:当气温为20℃时,一支防落素需兑水0.5公斤;若气温升至25℃,则需兑水0.75至0.9公斤;而当气温达到30℃时,需要兑水1至1.25公斤。由此可见,不管选择哪种点(蘸)花药,其浓度要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反之亦然),既要避免药剂浓度过高而形成僵果、畸形果,还须注意浓度过低而起不到应有的保花效果。
3、合理留果防止早衰
在蔬菜进入结果期后,须根据植株的长势情况来决定留果的多少。以番茄为例,在其长势正常的情况下,第一穗果由于等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其个头往往较大,但如果留果比较多,就会发生“坠棵”现象而影响上部坐果,因此,第一穗果实通常应留3个;从第二穗到第五穗各留4个果实较为合适,这样留果既能保证下部果实正常生长,又不会影响上部果实的生长膨大;第六、七穗建议留5个果,这是因为下部果实开始采摘时,第六、七穗果则正处于膨果期,这样随着植株上番茄果实的减少,其叶片此时制造和根系吸收的营养也完全可以满足第六、七穗果的需要。如果植株有旺长迹象,第一穗果实建议多留1—2个,即4—5个,主要是为了以果“压”旺,在此基础上,第二穗留果时再看长势留3—4个果实,其后如果长势正常,后面几穗果实即可正常留取;对于植株长势较弱的植株,因其此前积累的养分不够充足,所以就难以满足其花果正常发育的需要,基于此,点花留果既要轻、少,第一穗果还应酌情减少留果数量;对于长势很弱的植株,建议将第一穗花完全摘除以抑制生殖生长“养颗”,等到植株较为健壮时,可再正常点花留果。
4、充足供应养分促进果实膨大
茄果类蔬菜果实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薄壁细胞的数目、细胞的体积和细胞间隙的大小。幼果生长前期主要进行细胞分裂,管理上应特别注意叶片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到了果实生长的中后阶段,主要是其果肉细胞的膨大时期,需要供给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要保障中后期果实的正常膨大,就必须加强对营养转化的调控。虽然茄果类蔬菜进入结果期后以生殖生长为主,但其仍需营养生长,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果实发育膨大对养分的需求。较之此前的生育时段,这个时期蔬菜植株所需要的肥水量较大,不少种植户觉得此时应该大量施用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而不必再施用氮素肥料,这样就可以促使果实的迅速膨大,但这样施肥的不良后果是,持续施用高钾肥料而忽视氮素肥料的施用,会导致蔬菜植株营养生长较弱而生殖生长过旺,容易导致早衰和抗逆能力下降而出现多种生理性问题,最终影响产量和质量。正确的施肥策略是,当蔬菜进入结果期后,种植户应该将高钾型和平衡型或高氮型肥料交替轮换施用,至于具体的施肥方法,既要根据蔬菜的需肥规律,还要根据蔬菜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确定,这样才能促进果实快速膨大,以达持续高产、稳产之目的,保证栽培效益。
此外,在蔬菜结果期,还要注意大量元素水溶肥与功能性肥料的配合施用,这是因为功能性肥料虽然具有养护根系、改良土壤和提高品质等多种作用,但其所含有的氮、磷、钾等无机养分较低,有的甚至不含无机养分,因此,如果单纯追施功能性肥料易造成蔬菜结果期脱肥,使其处于“半饥饿”状态,对产量影响较大,而如果只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又会出现土壤板结和酸化等诸多问题,所以二者搭配施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5、防止落果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我地区不少菜农为避免冬季浇水后增加棚内湿度和地温下降,习惯于对蔬菜实行较长时间的控水,菜苗在定植成活后控水利于其根系深扎和培育壮棵,但如果已经进入开花坐果期仍然控制水分,由于果实需要不断地吸取营养,而植株体内水分如果较为匮乏或严重不足,就会使植株提前出现衰老状态,导致离层细胞的分裂受到阻滞,严重时会出现提前落果的现象。
此外,如果一次性浇水量过大,造成土壤因含水量过高、含氧量过低影响根系呼吸等生理活动和运输水肥的功能,或者在晴好天气温度较高的中午前后浇水,由于水温与地温温差过大,造成根系受伤,这样也往往会导致果实发生脱落。
基于此,种植户在冬季对蔬菜进行水分管理一定要注意区分其生育时期,苗期为防止蔬菜植株因营养生长过强发生旺长,可以酌情控制水分供给,遵循“非旱勿浇”的原则,但进入花果期后即要注意充足供给水分,但在灌溉时一是要彻底杜绝过去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切忌一次性水量过大,最好采取滴灌、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水大伤根;二是不要在温度较高的中午前后浇水,以免根系受伤。平时还要注重对根系的养护,譬如通过增施非酸性的彻底腐熟的农家粪肥和商品有机肥等改良和调理发生酸化、盐渍化的保护地土壤,为根系营造健康的土壤环境,生产中还要注意增施微生物菌剂、海藻酸、甲壳素类等具有养根护根功能的肥料,以增强根系活力,使其发挥正常的吸收输导功能,对于防止茄果类蔬菜落果有显著作用。
(作者单位:454750 河南省孟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63100 河南省遂平县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