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
作者: 赵良明 李自强
近年来,玉米作为关键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展现出持续的恢复性增长态势。这一趋势伴随着农业生产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机械化种植模式的日益普及,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机械化生产技术在玉米种植领域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显著提升。在此模式下,农民得以借助先进的农机装备,高效且精准地完成从耕地整备、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链条作业。此转变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还显著降低了自然灾害对玉米作物潜在的不利影响。针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及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出了若干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建议。这些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概述
作为世界粮食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玉米生产效率的增进对于维系全球粮食安全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鉴于全球人口持续膨胀与可耕地资源愈发有限的现状,玉米生产的机械化转型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这一趋势不仅深刻地重塑了玉米种植业的格局,更在多个维度上展现了其优越性。
1、机械化生产显著拓宽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并有效提升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对于缓解粮食供应压力具有直接且重大的意义。
2、通过机械化手段,农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强度得到了有效降低,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与舒适度显著提升,从而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全面进步。
3、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如精准播种技术、自动化施肥系统以及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仅加速了玉米的生长周期,提升了生长效率,还极大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现象。这种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的友好保护,正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所在。
二、农机选型基础
1、了解玉米生产各阶段的机械化需求
在探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程中,详尽把握各阶段的机械化需求显得尤为关键。①聚焦于土地准备阶段,机械化翻耕的采用不仅显著加速了耕作流程,更借助深翻技术的引入,优化了土壤的物理结构,促进了土壤通透性与保水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通过实施深松耕作技术,土壤被深层翻松至30-40cm的深度,此举为玉米根系的深扎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增强了作物的抗旱性能。②转向播种阶段,精准播种技术的实施构成了提升生产效能的另一重要环节。该技术确保了种子的均匀散布,有效遏制了种子的过度使用与浪费,并促进了出苗率的显著提升。据相关研究表明,精准播种技术的应用可使玉米产量获得5%-10%的增长。③在管理阶段,中耕除草机械的应用成为控制杂草蔓延、削减人工除草成本的有效手段。同时,植保机械的精准施药功能则进一步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保护。④在收获阶段,机械化技术的采用,特别是玉米收割机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收获效率,显著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并降低了总体生产成本。具体而言,一台现代化的玉米收割机能够日均收割约100-150亩土地,这一效率远超传统人工收割方法,展现了机械化在提升生产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
2、农机选型的基本原则与考量因素
在推进玉米生产全面机械化的进程中,农机选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合理性直接关联到生产效率的提升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选型过程中,首要遵循的原则是确保农机能够满足玉米生产周期中各阶段的具体需求,同时,还需综合考量成本效益比、操作的便捷性、维护成本以及农机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在土地准备阶段,针对土地翻耕机械的选择,需细致分析土壤类型、地块的具体尺寸与形状,以及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深翻耕作业虽能显著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与水分保持能力,但亦伴随着能耗增加与作业成本上升的考量。因此,在选定翻耕机械时,需精心权衡其作业深度、效率与能耗之间的平衡,旨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转至播种阶段,精准播种技术的引入,无疑为提升种子利用率与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据相关研究表明,该技术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种子使用量,降幅高达30%,同时促进作物产量提升约10%。鉴于此,播种机的选型应聚焦于播种精度、作业速度及其对不同种类种子的适应性上。此外,农机选型还需具备前瞻性,紧跟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应用,这将为提升农机作业效率、优化管理能力及降低人力成本提供有力支撑。
三、 土地准备阶段的机械化技术
1、土地翻耕机械的选择与应用
在探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程中,土地翻耕作为播种前不可或缺的预备环节,其机械化设备的选取与应用对于提升生产效能及作物最终产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精准选用适宜的翻耕机械,不仅可显著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与透水性能,还能通过深入的翻耕作业促进土壤养分的均衡分布,进而为玉米根系的茁壮成长构建出理想的土壤环境。采用深松机执行深翻作业,能有效穿透土壤的犁底层,促进根系深入土壤,从而提高玉米植株对水分与养分的吸收效率。在翻耕机械的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农作物的种植模式以及区域特有的气候条件。以土壤类型为例,针对富含粘重土壤的区域,推荐采用配备强大动力源及适宜刀具的重型翻耕机械,这类设备能够有效缓解土壤板结现象,显著提升作业效率。相反,在沙质土壤分布广泛的地区,则应优先考虑轻型翻耕机械,以防止因土壤过度扰动而引发的养分流失问题。此外,随着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与信息化方向的迈进,精准农业的概念日益融入土地翻耕实践之中。依托GPS导航系统与土壤传感器的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翻耕深度及作业路径的精细调控,此举不仅有助于节省能源资源,还能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因此,结合土地翻耕机械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并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探索,将是推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有力途径。
2、土地平整与施肥机械的选型及技术要点
①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土地平整与施肥机械的选型及技术要点是确保作物生长环境优化和养分供给的关键环节。土地平整机械的选择需考虑土壤类型、地形特点以及作业效率。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则应选择适应性强、稳定性高的平地机械,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作业安全性。施肥机械的选型则需结合施肥方式和肥料种类,如选择精准施肥机可实现变量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精确施肥,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②技术要点方面,土地平整与施肥机械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机械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例如,施肥机械的校准是保证施肥均匀性的关键步骤,操作人员需根据肥料类型和作物需求,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深度。此外,采用GPS导航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作业精度,实现精准农业的目标。③在实际应用中,土地平整与施肥机械的选型及技术要点的结合,已经在我国东北的玉米主产区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使用先进的平地和施肥机械,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显著提升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据相关研究显示,采用精准施肥技术的地块,玉米产量可提高10%以上,同时肥料利用率也提高了15%。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土地平整与施肥机械的科学选型和技术应用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播种阶段的机械化技术
1、玉米播种机的类型与选型标准
在玉米生产的全面机械化进程中,播种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确保最终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核心环节。当前,玉米播种机的设计呈现多元化趋势,涵盖了单行、多行、气力式及精密播种机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均针对特定作业需求与场景展现出独特优势。特别是精密播种机,其技术亮点在于能够实现种子的高精度投放,显著降低了种子的不必要浪费,并增强了种植密度的均匀性,这直接促进了单位面积内产量的提升。在选择适宜的播种机时,除却机型本身的考量外,还需全面评估播种深度、行距设置、作业效率、环境适应性及与其他农业机械设备之间的兼容性等关键因素。这些标准的综合考量,有助于确保播种作业的科学性与高效性。进一步地,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监控系统与GPS导航技术的融入,为播种机增添了智能化与精准化的新维度。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播种作业能够实现更为精细化的管理,还极大地提升了玉米生产的整体效率与可持续性,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精准播种技术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精准播种技术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关键环节,它通过精确控制种子的播种位置、深度和密度,显著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作物的产量。例如,采用精准播种技术的玉米田,种子的利用率可提高至95%以上,与传统播种方法相比,每公顷可节省种子成本约10%-20%。此外,精准播种技术的应用还能减少作物间的竞争,促进个体植株的均衡生长,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在技术应用方面,通过使用GPS导航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结合,播种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播种,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在最佳位置发芽生长。
五、 管理阶段的机械化技术
1、 中耕除草机械的选型与使用
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中耕除草机械的选型与使用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中耕除草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田间杂草,减少作物与杂草之间的养分竞争,还能通过松土作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展。选择合适的中耕除草机械,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玉米种植密度、杂草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此外,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中耕除草机械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配备GPS导航系统的中耕除草机械能够实现精确作业,减少重复作业和资源浪费。
2、玉米植保机械的选型与技术应用
在玉米植保机械的选型与技术应用中,精准施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人机植保为例,其在玉米田间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无人机能够实现低空精准喷洒农药,不仅提高了农药的使用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例如,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农药利用率可提高至90%以上,与传统人工喷洒相比,可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此外,智能变量施药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能够实现农药的精准投放,进一步优化了植保机械的选型与技术应用。
六、收获阶段的机械化技术
1、玉米收割机械的种类与选型
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收割阶段是实现高效率和高产量的关键环节。随着技术的进步,玉米收割机械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收割发展到现在的多种自动化、智能化收割机械。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玉米收割机械包括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背负式玉米收割机以及半喂入式收割机等。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以其高效率和低劳动强度的特点,成为大型农场的首选。例如,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理想条件下每小时可收割玉米高达10公顷,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在选型时,除了考虑作业效率,还应综合考虑作物种植密度、行距、地块大小以及地形条件等因素。例如,对于行距较窄的玉米田,背负式收割机可能更为合适。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GPS导航和自动调整系统,使得收割机械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作业,减少作物损失,提高收割质量。在玉米收割机械的选型上,质量与效率并重,是确保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成功的关键。
2、收获后处理与储存的机械化解决方案
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收获后处理与储存的机械化解决方案是确保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随着技术的进步,玉米收获后处理与储存的机械化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高度自动化的流程。例如,采用先进的烘干机可以将玉米含水量迅速降低至安全储存标准,一般而言,玉米的储存安全水分含量应低于14%。通过精确控制烘干温度和时间,可以有效减少玉米的霉变和品质下降,从而提高玉米的市场价值。
在储存方面,现代化的谷物仓储设施能够提供良好的通风、防潮和防虫害条件,确保玉米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例如,采用气密性良好的钢板仓,配合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储存环境的精确控制。此外,智能仓储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模型预测储存风险,及时调整储存策略,从而降低损失。
七、对未来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展望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上升,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其生产效率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实现精准农业的目标。
1、在农机选型方面
未来将更加注重农机与作物生长模型的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选择最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机械。例如,通过分析历史产量数据和土壤肥力信息,可以预测最佳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机设备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我诊断和远程控制,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2、在土地准备阶段
机械化技术将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采用深松耕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在播种阶段,精准播种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通过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深度,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的整齐度,进而提升产量。
3、在管理阶段
中耕除草和植保机械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自动调整作业参数,实现精准管理。在收获阶段,玉米收割机械将更加高效和环保,能够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机化种植模式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度和效率,还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它帮助农业和环境实现了和谐共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我们可以预见农机化种植模式将继续发展壮大,进一步促进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122100辽宁省北票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