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精细化丰产种植技术与效益提升策略的研究应用

作者: 韦世强

油茶精细化丰产种植技术与效益提升策略的研究应用0

油茶作为一种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油料作物,其种子含油量能够达到30%以上,用途广泛且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因此适合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产业,比如广西等地区都是种植油茶的优选地区。通过种植油茶并发展油茶种植产业,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明确油茶种植优势,加强对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油茶又被称为茶子树,其高度能达到2—3m,树皮呈现褐色,叶片为椭圆形,茶籽为三角形,油茶喜暖怕寒。因此,大多种植在我国南方山丘陵地带,南方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水分充足,无霜期长。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油茶已经成为国内南方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种植作物,目前相关地区也在大力加强对现代化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油茶种植的优势

1、投入少,收益高

首先,在油茶种植中所需的投入相对较少。油茶树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生长,不需要过多的土壤改良或施肥等投入;油茶树属于常绿乔木,可以长期生长,无须频繁更新种苗,节省了重新种植的成本;油茶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用水,这也减少了农业用水的压力和成本。其次,油茶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收益。油茶树的果实富含油脂,可用于制作油茶,广泛应用于食用油、食品加工、保健品等行业。油茶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食用油,富含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物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榨油后其油茶的茶麸更是天然的有机肥,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增肥作用而被广泛应用在农作物及果树栽种中且效果极佳。此外,油茶树的茶籽可用于饲料加工,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因此,油茶种植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利润。

2、无需和粮食作物争夺种植地

首先,油茶适应性广泛,能在较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不需要高质量的土壤和丰富的养分,而且在山区地形复杂的环境中也能生存和生长良好。这就意味着划定合适的种植区域可以有效利用山区的土地资源,不会与粮食作物的种植地发生竞争。其次,油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抗逆性。在山区往往存在着水资源匮乏和气候多变的问题,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而油茶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能够在较干燥的条件下存活,并且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气候条件,为山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此外,油茶作为经济林种植,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油茶树的寿命在70年左右,而粮食作物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所以,在既定的种植地上可以长期持续地收获油茶籽,不需要频繁地进行重新种植和轮作,减少与粮食作物争夺种植地的需求。

3、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首先,油茶的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认识的提高,对天然食品和健康油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油茶所产的油具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潜在消费群体。油茶种植不仅可以获得油茶油的收益,还可以利用油茶的茶叶、茶果、茶果渣等进行深加工,制作茶油、茶叶等产品,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油茶的树脂和树皮等部分还可以用于制成樟脑、树脂等化工产品,使种植者能够获得多元化的收入。

二、油茶精细化丰产种植技术

1、种植地的选择

在选择油茶种植地块时,需要依据油茶的生长习性选择。在选择油茶抚育基地时应尽量选择地质条件良好、附近居民较少的区域,且需要将种植地连片面积控制在10hm2以上,油茶适合生长在海拔250m以下的环境中,相对高度控制在50—80m,坡度控制在22°以下,土层厚度需要控制在50cm左右,从而能够为油茶植株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油茶具有良好的耐贫性,但是依然需要选择肥沃的种植地,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油茶生长,在提升油茶产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促进产油量提升。

2、种植地块整理

在选择种植地块后要做好全面的清理工作。首先,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油茶争夺养分,否则会对油茶生长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使油茶成活率降低,同时将种植地中的石块、秸秆等其他杂物全部清除,清除后需要进行平整处理。在杂物清理完成后,需要做好土地翻耕工作,翻耕深度一般为40cm,翻耕过程中施撒一定的基肥,提升土壤肥沃程度;如果在整地过程中发现部分区域酸性过重,可以通过撒石灰的方式降低酸性。

3、品种选择

选好品种是油茶种植中的首要任务。在选择油茶品种时应考虑其产量的稳定性,优质品种应具备较高的产量,并且相对稳定,以确保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油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如软腐病、炭疽病等。因此,在选种时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在选种过程中,建议了解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种植管理技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油茶品种。毕竟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有所差异,合理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非常重要,广西区内建议种植香花油茶及岑软系列品种,前期长势快,也容易丰产。

4、科学处理种子与苗床

由于油茶树需要经过多年培育方可成熟,为保证繁育工作落实有效,尽可能达到较高水平的苗木成活率,种植人员还应科学处理种子和苗床。具体处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把握以下要点:首先,优选备选种子并晾晒。以体积为衡量指标选择体积较大的种子作为备选种子,然后剔除果肉,对于一些体积较小或携带虫害的种子及时去除,晾晒剩余优质树种。需要注意的是,晾晒区域应具有阴凉通风特点,以此保证油茶树种晾晒质量与效果。晾晒过程中将树种均匀平铺在草席上,草席区域避免阳光直射。然后,选用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浸泡,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油茶树种植效果。其次,催芽处理。对油茶树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时,种植人员可准备细沙与薄膜,通过在细沙上覆盖薄膜并将种子放入其中,促进种子发芽。最后,苗床处理。由于嫁接是油茶树种的常见种植方式,所以在嫁接繁育的模式下,种植人员应提高对苗床的重视程度,提升其质量。在苗床处理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在其上方搭建遮阳棚,减少阳光照射,避免苗床中的大量水分迅速蒸发,满足苗木生长环境的顺利塑造。当苗木生长至4cm左右时,种植人员可开展移栽工作,为保证移栽存活率,种植人员要秉持连续性原则开展移栽工作,尽可能缩短苗木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长。

5、种植管理技术

在油茶植株定植完成后,为了促进其生长发育,应做好种植管理工作。首先,做好除草松土工作,造林当年5月或9月除草松土1次,2—4年生每年带状、块状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间进行,第二次在8、9月进行。成林每隔3年除草松土深挖1次,深度20—30cm。其次,做好施肥工作,造林当年结合除草松土追施尿素,2—4年生每年施肥3—4次,在树冠上方沿树冠投影线开宽、深各10—15cm,长60—80cm的弧形沟,将肥料均匀施入,盖土踏实。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逐年增加施肥量。最后,做好整形修剪工作,科学调整好树高和冠幅,适度矮化,便于日常管理和采摘,同时可增加树体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田间管理方法

一是施肥管理。油茶幼林施肥应保证1年2次,时间在1—2月、6—7月进行,1—2月宜用生物有机肥与复合肥、尿素混合施,6—7月宜用复合肥。施肥时造林当年复合肥与尿素3:1比例混合后0.025—0.05kg/株,次年后可根据树冠长势每年增加0.1kg施肥量,1—4年生树每次施生物有机肥0.25—0.5kg/株。在施肥的过程中采取环状沟施或圈施的方式,当年造林小苗在根处20cm以外开施肥沟(需注意的是化肥不能直接接触油茶根系)有冠幅的在树冠滴水线内侧与两侧开环状施肥沟,沟深15—20cm,把混合后的肥料均匀撒到沟内后用土完全覆盖。二是灌溉排水。首先,依据土壤湿度、降雨量以及油茶实际生长情况,灌溉2—5次左右,在油茶种植初期及时灌水,水量尽量以满足油茶植株生长为主,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油茶根系被浸泡,出现根系腐烂的问题,对于油茶植株生长十分不利。其次,灌溉可以采用沟灌模式,在每日清晨进行灌溉,但是注意不能长时间浸泡墒面,也不能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如果灌水量较大需要及时排出,防止种植区域内存在大量积水,不然会影响油茶植株根部生长发育,还容易滋生病虫害等问题。所以,必须加强排水管理工作,为油茶植株生长创造有利环境。

三、油茶病虫害防治措施

1、炭疽病防治

炭疽病主要暴发于每年的5—8月份,炭疽菌真菌是诱发这一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将直接危害到叶片与果实,影响果实品质。因此,种植人员应明确炭疽病的发病表现。即:叶片位置和果实上出现明显的病斑,通常会随着病情的发展由紫红色逐渐演变为灰白色,且在病斑的中间位置出现黑点,并伴随发生落叶和落果的现象。由于炭疽病菌具有季节性特征。因此,天气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夏季,在相对较多的降水量下,油茶树种植地区的湿度较大,为炭疽病病发提供温床。防治方法:首先,做好前期的树种优选工作,同时相关工作站应不断探究新品种的研发,为市场提供更多抗病能力强的油茶树种。其次,炭疽病造成大规模影响时,种植人员可利用稀释的波尔多液以及可湿性托布津进行综合防治处理。最后,加强树木观察与病害监测,种植人员应不断完善现有的监测技术,实现炭疽病害的及时发现,防患于未然的同时,在病害未大范围蔓延之前将受病害影响的病树及时清除,带离林区后集中处理。

2、毒蛾虫害防治

一是加强油茶林管理。越冬幼虫群聚越冬,结合茶林抚育,在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10月中旬幼虫化蛹期,培土镇压,把蛹深埋在10cm以下,阻止成虫羽化。二是人工捕杀。卵块产地位置低,早春可摘除越冬卵块。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群集性强,被害状明显,可摘掉枯黄或灰白色膜质被害叶片,杀死幼虫。在捕杀时注意防护,以免毒毛刺皮肤。三是药剂防治,用虫螨灵10%乳油3300—10000倍液喷雾,每667m2用药液50—70kg。

3、茶梢虫防治

一是秋冬结合油茶修剪,清除虫害树枝。如虫袋在粗枝或枝丫上可用铁丝向下刺入蛀道,杀死幼虫。二是采集虫袋内幼虫于指形管或纱网中保湿,待寄生天敌羽化后释放于油茶林中。三是在6月中旬、下旬幼虫出现时,如数量较多,用20%灭幼脲悬浮液3000倍液或16000IU/mg苏云金杆菌4000倍液喷杀幼虫。

4、软腐病防治

一是加强营林管理。首先,改造过密林分,适当整枝修剪。其次,清除越冬病部,在冬季结合整枝修剪清除病树上的越冬病部(叶、果、梢)。再次,加强苗圃地管理,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最后,加强检疫,严防带菌种子、苗木、穗条作育苗用,防治病害远距离传播蔓延。二是化学防治。用3000—6000倍96%恶霉灵或1000倍30%恶霉灵喷洒苗床上土壤,每平方米喷洒药液3g。或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发病初期喷洒,连喷3—5次;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

四、油茶丰产种植的效益和发展前景

1、经济效益

首先,油茶树作为南宁市宾阳县的重要特色产品之一,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例如,某村产业发展数据表明,20hm2油茶林套种经济作物,大约需要100名劳动力。其次,油茶树进入花期后,大批游客观光,对宾阳县古辣镇的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如果种植区域发展良好,也可结合旅游业需求,打造油茶产业基地,以供游客参观,这样既可促进油茶销量增长,也可带动全县旅游业动态发展。

2、发展前景

目前,油茶作物的种植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其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使该作物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主要作物。以广西地区为例,该地区已经在“十四五”计划中对油茶经济发展进行了规划,广西“十四五”期间油茶新造林22.07万hm2,低产林改造13.8万hm2。实际上,多年来该地区油茶经济持续攀升,已经成为地区林业经济的主要推手,截至2021年底,全区油茶林面积达到56万多hm2、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均居全国第三位。目前,广西正在大力发展油茶林业产业经济,截至2023年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达到全国第一。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油茶产业经济将快速发展,成为广西地区林业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3、油茶作物经济发展的建议

在油茶作物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完成下一阶段的工作,我国油茶作物产业经济应继续创新,通过多项措施助力油茶产业发展。以下是结合现代油茶作物经济发展现状给油茶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第一,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合理安排油茶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第二,加强技术研发。加大对油茶种植、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油茶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提高油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第三,打造品牌效应。通过注册商标、建立品牌等方式,提高油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对油茶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

综上所述,油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和应用。油茶本身具有较高的种植优势,比如适应能力强,可以在许多环境下种植,同时油茶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和其他粮食作物争夺种植地,且油茶的发展前景广阔。要想进一步提高油茶种植效益,还需要加强对丰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重视油茶各阶段种植技术的规范落实,提高油茶种植质量。除此之外,油茶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市场渠道等措施,才能实现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530415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农业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